张爨轠(zhānɡcuànléi)爵士鼓学术理论研究系列文章之19:套鼓组件与音乐需要的关系 文/张爨轠
套鼓组件与音乐需要的关系
文/张爨轠
套鼓(包括传统声学爵士鼓与电子鼓)组件原则上以音乐作品所需要的针对性要求为配置依据。一般情况下,基本的套鼓组件是以五鼓(即一面大鼓、一面军鼓、三面桶鼓)、两面吊镲(即一面节奏吊镲、一面重音吊镲)及一付踩镲为标准配置的。市面上出售的套鼓一般也都是以此为标准进行生产设计的,对于一般的通俗、流行音乐作品演奏与教学开展是基本够用的。然而,随着对现代音乐舞台审美需求的不断提升,追求气派豪华的套鼓组件配置不仅仅成为一种时尚,的确也是现代音乐舞台演奏多元化、专业化、市场化发展所必须的,随之而来无论是套鼓组件的生产研发需要得到更加科学合理的创新性设计以外,鼓手的演奏驾驭技术技巧也需要很大的拓展,需要鼓手依据不同的组件配置完成相应的演奏调整,并迅速适应、灵活掌握甚至打破或超越常规组件的技巧束缚,体现出套鼓组件与音乐需要的密切关系。 一、基本套鼓组件与音乐需要的关系 基本套鼓组件具有现代通俗、流行音乐不可或缺的几大件配置,从套鼓的发展历史中可以看出,最初的相对简单配置早已不能满足今天的音乐需要,几乎不能再减掉其中的任何一件组件。首先说大鼓组件,它在套鼓与音乐中充当低音声部,常与电倍司或弦倍司(倍大提琴)节奏基本保持一致,是音乐中低音声部的核心部分,没有它,音乐的强拍律动(大鼓一般充当一、三拍节奏位置,以4/4拍为例)就得不到强化,音乐就失去了重心与根基的支撑。然后看军鼓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出流行、现代音乐反强拍的基本作用(军鼓一般充当二、四拍节奏位置,以4/4拍为例),没有它,一切现代音乐(只要使用套鼓的音乐)的典型特点就得不到体现。其次讲踩镲充当音乐中基本不变的稳定性节奏律动,并将音量洪大的大鼓与军鼓组合、融合成具有三声部立体特征(即具备低频、中频、高频的声音特征)音响效果的套鼓节奏框架,是套鼓表现基本节奏的三大组件中必不可少的组件。而三个桶鼓由高至低构成基本的和谐三和弦关系,对于音乐加花的气氛烘托与音响色彩的制造功不可没,如果只用一个或两个桶鼓演奏的话其音响层次与音色色彩的对比就过于单一。最后看节奏吊镲充当替代踩镲后进一步夸张的音响与力度变化,符合现代音乐创作结构的基本层次对比规律。而重音吊镲就像一个句号,起到分句、提行、段落结构划分,呼吸等标志性作用,更能体现或加强某些重音的突出表现作用。因此,基本套鼓组件中确立的这几件核心配置基本能够满足音乐的需要,符合一般性现代音乐的伴奏与配器的规律性需求。也是套鼓发展历程中比较科学、合理的组件配置标志性模式。如果说要减少基本套鼓组件配置的话那就最多在桶鼓上做文章,比如个别音乐作品情绪平稳勿需较大的气氛烘托,对桶鼓的运用要求就可以适当减少。另外从演奏技术技巧上看,目前国内外套鼓教材、教学体系也都主要以五鼓配置为主体的,是鼓手必须要掌握的常规组件演奏范围。 二、特定的音乐风格对套鼓组件配置的针对性要求 套鼓组件可以根据音乐风格的针对性需要配置成多样化的组件内容。如在演奏一些摇滚、重金属音乐风格的音乐作品时,双大鼓或双脚槌是非常必要的配置,这样才能制造出这类音乐风格所需要的基本声效,对鼓手双踩控制技术的要求就必须要达标。又如在演奏拉丁音乐风格的音乐作品时,对桶鼓与吊镲的尺寸规格与音色需求就很苛刻,如果要达到较为理想的针对性配置,就必须选择多个不同尺寸大小的桶鼓才能获得音程关系较远的声音效果,并选择声音特色鲜明的小尺寸音效吊镲配搭才能具有拉丁音乐特有的特色。同时还必须配置牛铃、响棒、沙铃、梆子、天巴里鼓、钟音条、康加鼓、邦高鼓、手拍吊镲等常用组件配搭演奏才能达到音乐所需要的特定效果。又如在演奏爵士音乐作品时,对节奏吊镲的尺寸大小、镲片厚薄与发音反应速度的快慢、音色变化、延音长短等都有一些针对性的要求,就需要选择不同声音品质的吊镲品牌与型号。对军鼓的音色也有要求,得选择音频高亢、沙带声较重的薄型军鼓为更好。又如在演奏由管弦乐与电声乐组成的轻音乐作品时,对套鼓的整体音量、音色的融合性等方面也有很大的针对性要求。为避免套鼓音量的不平衡与音色的融合性差等问题,宜选择音量适中、不宜过大的中小型号规格套鼓配置,并对吊镲的声音穿透性、延音的饱满、音高频率以及声音的融合性等方面都要与常规管弦乐队中吊镲用软头槌演奏的声效相近才能达到统一协调的效果。当然,除不同音乐风格对套鼓组件配置的针对性需要以外,鼓手在不同舞台演出场合(环境)也要针对观众的审美选择一些有助于舞台视觉表现的组件配置,甚至包括鼓组的品牌、颜色、外观造型、制造工艺等方面都会有针对性要求,这样才能使鼓手的表演更具有选择性与可视性,尤其是在一些如体现鼓手独奏表演的特定场合,豪华气派的鼓组配置本身也是吸引观众的一大亮点。 三、个性化套鼓组件与音乐需要的关系 一般来讲,套鼓组件配置越复杂,其演奏技巧相应也就越难,驾驭起来就有更高的要求。尤其是桶鼓与吊镲的配置越复杂,对鼓手左右手的控制能力要求是很高的,几乎要求鼓手的独立控制能力达到基本一致才能较为自如的演奏换鼓、换镲的技巧。同时,由于鼓组配置的增多,音色的多样化就直接体现了出来,鼓手也就可以有针对性的选择适合的组件进行搭配演奏。尤其是对于电子鼓套鼓组件的增多,其音色变化的可控空间就更大,可以把不同的组件按照音乐所需调试成理想的需求。传统套鼓组件仅限于一件乐器一种音色,而电子鼓则可千变万化,什么组合创意都可以轻易实现。比如把某个桶鼓改变成铃鼓或牛铃或开镲,把某个吊镲改变成某种特色打击乐器等等。这样一来,给鼓手演奏的想象与创造空间就更大,如很多鼓手将电鼓配置升级后变成六鼓或七鼓,吊镲再增加两面或更多,就更能满足自己的实际需要。甚至把两套电鼓或更多的打击垫以及真电混合后组合成一套鼓来演奏,就可以配置成庞大的鼓组群等等。当然演奏驾驭起来就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对于鼓手来讲技术上就更具有挑战性,也更能完美体现个性化配置的自由效果。对于独奏表演需求的场合更具有价值,尤其是针对具有高超技艺的鼓手来讲,一流的技艺再加上一流的硬件设备与个性化的配置,就能获得较为理想的舞台视听效果。如在一些国外大师的独奏表演的视频中,可以看到各种新奇的甚至有些另类的套鼓配置,形成独具个性化魅力的视听享受。 结语 套鼓组件配置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已基本形成一种较为常见的相对固定的模式,它不仅仅是针对套鼓本身的音乐特性来发展改进的,更多的是根据现代音乐发展的客观需求来决定的。比如某种具有创新意义的新兴音乐风格需要套鼓的音色相应的做一些改进,就会研发出相应的套鼓产品出来。尤其是电子鼓组件更能充分的体现其与现代音乐发展的密切关系,如看一下Roland TD-12或TD-20等套鼓的音色库与鼓组的出厂设置,就会发现无论哪一种音乐风格都有相对应的鼓组配置,它早已超越了传统声学套鼓相对单一、大同小异的音色变化范围,电子鼓更能体现现代音乐的丰富性、多元化音乐特性。因此,充分了解不同音乐风格对套鼓组件的配置要求对鼓手来讲是很有帮助的,无论对于传统声学爵士鼓还是电子鼓的使用配置都需要鼓手去深入分析,而认识这些问题也是很有价值的。
本文载《演艺科技》杂志增刊《乐器科艺》2013年第5期以及张爨轠著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发行《爵士鼓教育》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