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爨轠(zhānɡcuànléi)爵士鼓学术理论研究系列文章之20: 爵士鼓滚奏训练指南 文/张爨轠
爵士鼓滚奏训练指南
文/张爨轠
滚奏作为爵士鼓以及所有打击乐器中的一项重要技术训练内容,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下面从两大方面来对其进行简单阐述。 一、滚奏的形式与运用 1. 单击滚奏 单击滚奏是双手快速交替RLRLRLRL……而成的常用滚奏形式,每支手只演奏一下,也是所有滚奏形式中最易学、最基础的一种。通常也是演奏定音鼓、玛琳巴、木琴、铝片琴、钢片琴以及中国民族打击乐器等中西打击乐器最为基本的滚奏形式。而爵士鼓演奏中使用单击滚奏的形式主要是针对吊镲、桶鼓以及踩镲的演奏。由于爵士鼓在音乐或乐队伴奏中经常运用吊镲的单击滚奏来推动高潮、制造气氛或加强音乐的力度层次变化等处理方式,因而要求鼓手必须掌握这一基本的滚奏技能。桶鼓与踩镲上的滚奏也多为单击滚奏形式,可以演奏出清晰、连贯的单击滚奏声效。如根据音乐表现的需要,可以用桶鼓演奏出圆滑、流畅、连绵的单击滚奏与单音的连接,换鼓以及运用不同力度的变化制造出强烈鲜明的桶鼓音响色彩,为爵士鼓以及音乐或乐队的表现力增强感染力,达到音乐表现的针对性需要的目的,是作为一位鼓手所必须掌握的基础技能之一。 2. 双跳滚奏 双跳滚奏是双手快速交替RRLLRRLL……而成的常用滚奏形式,每支手演奏两下,是小军鼓、爵士鼓基础训练中最花时间、最费功夫的技能之一。双跳滚奏主要针对小军鼓、踩镲的使用,当然也可以运用在桶鼓与吊镲的演奏当中,最多的还是针对小军鼓的运用,原因是小军鼓鼓腔与沙带振动时的混合声音使双跳滚奏的声效更加显得有特点,可以演奏出密集、清脆的特殊声效。当然,爵士鼓以及其他一些中西打击乐器中的滚奏不仅仅是充当像管乐或弦乐器演奏长音的功能,它还以独特的连绵声效、均匀的颗粒弹跳制造出激进、积极向上、振奋人心的音响效果,是作曲家用来塑造音乐形象如庄严、威武、战斗、奋进等音乐表现必不可少的手段或措施,是音乐创作与表现中一种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具有其他乐器不可替代的重要功能与作用。而爵士鼓中的小军鼓双跳滚奏与所有乐队形式(包括交响乐队、管乐队等)中的小军鼓双跳滚奏运用方式都是相同的、互通的。使用极其频繁,无论什么样的音乐风格都需要运用,更是作为通俗、流行音乐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爵士鼓演奏所必须的常规滚奏技能之一。 3. 多跳滚奏 多跳滚奏是双手快速交替RRRR……LLLL……而成的常用滚奏形式,每支手演奏多下,也是小军鼓滚奏技术训练必须掌握的内容之一。由于多跳滚奏比双跳滚奏、单击滚奏的音效更为密集,更适合表现连绵不断的长音声效,被广泛使用在长音滚奏中。如交响音乐作品演奏中的很多长音滚奏,以及作为一种背景铺垫式的连续滚奏等情况下几乎都使用这种多跳滚奏形式,尤其擅长表现又长又密集而又弱的朦胧意境。因此,作曲家在音乐创作中往往会有针对性的选择安排几种滚奏的灵活运用与替换方式来更好的为音乐表现服务。如交响乐作品《贼鹊》中的小军鼓滚奏就适合用多跳滚奏来表现其音乐所需要的形象。而爵士鼓作为通俗、流行音乐的代表性乐器之一,在表现或塑造现代音乐形象时,也会经常需要使用多跳滚奏去完成,也是作为一位鼓手所必须掌握的演奏技能之一。 二、滚奏的训练方法 1. 有数的控制训练 这三种滚奏技术在训练的初始阶段往往都采取严格的滚奏个数控制训练方法。其目的是让初学者掌握滚奏个数与双手控制的准确性,明白滚奏基本功的提高需要靠每一次或每一下高质量的击打或弹跳去完成的。这种训练往往都通过放慢速度,在初学者力所能及的双手控制能力范围内进行滚奏个数的准确控制,严格收放滚奏与单音的准确连接,这样可以使初学者掌握好清晰的滚奏分解练习方法,是作为滚奏基础训练中必不可少的训练内容,是为掌握滚奏的自如运用奠定基础的最好途径之一。因此,有数的滚奏是训练或练习过程中的分解方法,并非运用过程中的必需规定。这一点,需要爵士鼓教师清楚的让学生明白其原因,避免造成学生认识上的误区。并且,通过大量有数滚奏谱例的严格训练,可以使学生达到准确、干净的滚奏与单音的自然连接,并通过有数滚奏的逐渐加速改善双手的耐力强化能力,提高双手对滚奏的控制能力。
2. 无数的控制训练 在实际音乐或乐队实践中,没有必要考虑所演奏的滚奏个数到底是多少,只有一个原则,那就是:无论使用哪一种滚奏形式,都是以打满、打匀,并根据音乐表现的需要去选择具体的滚奏形式为原则。如当音乐渐慢、渐快、渐强、渐弱等处理时,滚奏的个数控制都要随着其变化而进行相应的调整,才能达到清晰、完整、连贯的演奏效果。又如在练习一首新作品时,往往都会以先放慢的习惯去演奏,而此时对于滚奏的控制技术来讲,任何速度的改变都会造成其控制个数的改变,在不同速度、节拍与时值下的滚奏控制感觉本身就是完全不同的技术概念。因此,采取以打满、打匀并灵活根据音乐表现的需要去选择滚奏形式才是唯一正确的原则。 3. 不同的滚奏密度控制 在滚奏训练方法中还有一点最为关键的问题就是不同的滚奏密度控制,并不是所有的滚奏形式和音乐表现都采取同样的密度训练的,要根据爵士鼓中不同乐器组件进行调整。如在桶鼓单击滚奏演奏中,高音桶鼓与低音桶鼓的单击滚奏密度就不能完全相同,高音桶鼓音频高亢,振动频率快,共鸣声音延音短,其滚奏密度就不能太稀,要有足够大的密度才能达到密集的滚奏声效;低音桶鼓音频低沉,振动频率慢,声音共鸣延音长,其滚奏密度就不能太密,太密造成声响混浊嘈杂,失去了音乐表现应有的音效需要。像打击乐器中的定音鼓的高、低音鼓以及玛琳巴的高低音区也是相同的道理。因此,要在演奏中准确判断、灵活调节滚奏的密度才能达到和谐、统一的声音效果。另外,在滚奏的渐强与渐弱演奏中也要对其密度的控制进行调整。一般情况下,当滚奏的渐强时,由于鼓槌高度与施力的逐渐加大,其密度相对会减小因而使滚奏声音的连续性受到影响,此时就要尽力加密其密度才能避免不统一的滚奏声效;当滚奏的渐弱时,随着鼓棒的高度与双手施力的逐渐减小,自然也需要加大其滚奏的密度与频率以形成连绵的滚奏声效。总之,其原则是靠听觉上的准确判断与双手的及时调整,需要灵活按照不同速度、力度、节拍、时值以及各种渐快、渐慢、渐强、渐弱等音乐表现去平稳控制滚奏的各种技术要求。 4. 滚奏的放松 在音乐表现中,特别需要鼓手对滚奏控制的放松,获得松驰自然的动听音色,也是滚奏训练中至关重要的环节。需要鼓手对双手运动原理的深入分析与控制体会,才能达到理想的放松状态。在初学者训练滚奏的过程中,往往大都在手腕的放松上做文章,而稍微提高一些要求训练时就需要手指头的配合技巧,尤其是在演奏双跳与多跳滚奏时,手指头的放松控制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虽然大家都知道演奏时双手都是以手腕为轴心,由大臂带动小臂,手指头辅助鼓棒的控制这一基本的运动原理。但最关键的控制技巧是在中指、无名指与小指的伸缩运动控制上,也就是说,通过这三个指头的控制可以准确的把施力的细微差别传递到鼓棒的头上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鼓手要专门加强滚奏的手感控制训练,仔细结合自己的手指控制与声音变化的细微差别并充分利用双手以及身心的放松才能演奏出动听的滚奏音色。 结语 爵士鼓滚奏教学与所涉及到的问题是比较复杂的、灵活的,需要采取科学的训练方法才能达到音乐表现的基本要求,并从音乐实践运用的角度,通过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才能逐渐掌握好这项重要的演奏技能。
本文原载《乐器》2010年第8期以及张爨轠著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发行《爵士鼓教育》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