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爨轠(zhānɡcuànléi)爵士鼓学术理论研究系列文章之63:学鼓众生相 文/张爨轠

 张爨轠(zhānɡcuànléi)爵士鼓学术理论研究系列文章之63:学鼓众生相 文/张爨轠

学鼓众生相

文/张爨轠

第一种:不得要领型     学鼓多年,没有系统学习过音乐相关理论基础,不识五线谱,不懂和声、曲式,更看不懂乐队总谱,学鼓不得要领,只学会了鼓声部的一点单纯的演奏技术而已。    

第二种:学艺不精型     学习过程走马观花、一知半解、似懂非懂,经不起专业要求的检验,看起来样样都懂一些,但没有深入到掌握艺术规律的层次,一旦真正面对舞台实践应用就露陷了。

第三种:贪生怕死型     遇到障碍就退缩,怕痒怕痛,三天打渔两天晒网,缺乏持之以恒的毅力和信心,抗压能力太小,学习、生活习惯同样糟糕。这类学生往往难以为继,能否继续坚持本身就是一个大问题。

第四种:营养不良型     这类学生缺失正确的引导,教师的教育理念、方式方法存在问题所导致。对演奏技术技巧的全面掌握存在偏差甚至误区明显,不能够胜任乐队演奏实践检验,存在学习与应用的严重脱节。

第五种:追求功利型     这类学生对功利看得比较重,喜欢竞争,喜欢出人头地,追求功名利禄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好,一旦过头就会成为负面的障碍,对待升学、比赛、演出活动等相关事情难以感受到音乐本身带来的美好享受。

第六种:痴迷音乐型     这类学生难得一见,天生具备对音乐的超强喜好,兴趣是其最好的老师,学习的过程就是享受的过程、挑战的过程、感受幸福的过程。苦中作乐,技艺最容易迅速提高,往往最终能够坚持走专业道路并且能够取得成就的几乎都是这一类型。

第七种:专业道路型     这类学生往往由了解鼓专业特性的家长为其铺设好既定路线,从一开始就在学鼓的同时同步学习钢琴或者其他打击乐器如马林巴、小军鼓、定音鼓等等,全面、专业的按照培养专业鼓手、打击乐演奏人才的方向去实施。一般学生如果天赋普通,对打击乐缺乏敏锐的音乐感觉则难以往下走,其财力、物力、时间、精力的投入一般学生都存在问题。   

第八种:业余爱好型     主要针对成年人以及一些初、高中年龄段才开始接触鼓专业的学生人群。学鼓仅仅是消遣而已,仅仅是当成丰富业余生活而已,起步晚,没有童子功,要达到多么专业的学习水平一般情况下是比较困难的。     第九种:随遇而安型     这类学生往往因缘所致,有机缘学习打鼓以后就不言放弃,打鼓成为其学习、生活中的一部分,习惯风雨无阻长期坚持不懈的学习状态,但并没有确定目标要打算将来怎么样等等,一旦机缘成熟,这类学生最终步入专业道路方向的也有可能。     第十种:提升素养型     这类学生群体最多,是学鼓人群的主体。以幼儿、小学生、中学生为核心。鼓学得好不好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在于培养其全面的音乐与文化素养,多学习了解一些知识而已。至于是否有必要持之以恒或者取得一定的学习成绩以及培养一些好习惯等等不一定是他们所主要考虑的问题。因此,这类学生群体往往也可能会选择其他同样能够达到提升素养的专业门类去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