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爨轠(zhānɡcuànléi)爵士鼓学术理论研究系列文章之54:序——鼓与呼

 张爨轠(zhānɡcuànléi)爵士鼓学术理论研究系列文章之54:序——鼓与呼

                                         序——鼓与呼         

听,那五彩缤纷的节奏鼓点,那气势磅礴的情感演绎,那激昂奋进的抒怀,那音乐灵魂与现实的撞击,或宣泄,或叩问,他张扬着自我,他已融入到音乐中,融入到爱中,在和谐的精神家园中畅游……毋庸置疑张爨轠先生对爵士鼓演奏的认识与理解已达到很深的境界,听一听他的爵士鼓演奏,不仅是超越技巧的震撼,崭新视听的震撼,更激起了对生命热爱的震撼。   回想当年,在四川音乐学院,“恰同学少年”在分分秒秒的音乐与灵魂的碰击中,我们在浪漫憧憬的同时,又何常不是放达猖狂,当离开襁褓中的音乐殿堂后,无数的情感迭加,绝响的连辍琶音早已荡浮于尘寰。我结缘于钢琴,求学于钢琴,游走于钢琴,沉浮于钢琴,最终又走上了钢琴教学的不归路,为学生们的发端启蒙进阶达标,为他们的提高扫清障碍,不遑他顾,仅此而已。在回眸、回顾、回应的沉默思索之时,我的流金岁月,并没有超越1234567七色音阶。然而同窗挚友张爨轠的执着探索让我感动,他的进步与创新让我感叹。在欣赏张爨轠先生佳作《爵士鼓教育》的同时,他的那种社会责任感、行业责任感以及对生活的热爱让我震撼。   爨轠(cuàn léi):一个很传统的中国名字,在音乐界、打击乐领域并不是两个生僻的汉字。“爨”,见汤显祖《邯郸记·合仙》:“高歌踏踏春,爨弄的随时诨。”泛指表演。“轠”,《汉书·陈遵传》:“为瓽所轠”,颜师古注:“轠,击也。”《诗·小雅·楚茨》:“执爨踖踖,为俎孔硕,或燔或炙。”这里的爨字又有灶或炉灶之意。“爨轠”这两个字在古汉语中生动地描绘了古人在抒发情感时宣泄情绪、释放激情,以击打灶台、器皿、瓦瓽为乐,或击缶而歌。这也许是最原始的“打击乐”吧,作者以“爨轠”为姓名符号,意在寻求音乐的本源,以“打击乐”的演奏与教学为毕生之追求。    八千里路,云和月;荣辱不惊,心如磐;精金百炼,淡泊明志,学然后知不足。   二十多年来,演奏、磨砺,在教学实践与探索中,走出了一条跨越式发展之道,挑战传统,总结编写出新概念爵士鼓教学方法。这是一套崭新的、完整的教学方法,也是行之有效的、实用的、有趣的教学方法。不仅解决了传统爵士鼓教学模式存在的诸多问题,而且大大的丰富了爵士鼓教学的内容,揭示了音乐教育的内涵,对于普及爵士鼓教育,普及其他乐器教育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这套新概念爵士鼓教学方法有三个方面的显著特点:其一,学生学习爵士鼓的兴趣特别浓厚,学习热情始终不减,在享受音乐中获得爵士鼓的演奏技巧;

其二,教学效率高,出成果快,是一套以音乐实践中的要求为基本依据的思想体系;其三,新概念爵士鼓教学方法取得的教学成果,是其他方法很难相比的,他是真正适合这门专业特性的科学性训练方法。   为让更多的同仁分享他的新概念爵士鼓教学方法,进一步发展新概念,共同探索科学的教学方法,爨轠先生竭尽了全力,针对新概念教学方法扩展成完善的教学体系,创作完成了论文一百余篇,其中已在国家级核心刊物发表了论文近五十篇,系统地、多角度地阐述了新概念爵士鼓教学体系的实施细则。这些文章大都收录改编在该书《爵士鼓教育》中,它填补了国内爵士鼓教学的理论空白,是在前辈的基础上作出的巨大贡献,为爵士鼓教学改革递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是其他音乐教学改革的典范。

  张爨轠先生曾经多年作为国家级核心刊物《乐器》杂志打击乐特约撰稿人,国内爵士鼓理论研究领域的代表人物,其发表的几十篇论文已经成为行业人群广泛参考的重要文献。截止目前本书出版,国内爵士鼓专业正式发表的相关文献共计两百余篇左右,张爨轠的文章就大约占了全国的1/4左右,具有相当的权威性。更值得一提的是张爨轠先生的这本《爵士鼓教育》是他多年爵士鼓演奏与教学研究的结晶,无不洋溢出他执着探索新概念爵士鼓教学的极大热情。这套成熟的爵士鼓教学思想体系,不仅是爵士鼓教学改革的向导,而且是音乐教育的观念和意识的颠覆性转变,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更是将目光锁定在又多又快又好的培养专业技能过硬的爵士鼓表演人才以及以实践要求为教学目标的实用型教学方法。   张爨轠先生为人谦逊、真实,性格豁达、敢作敢为,曾经在专业道路上走南闯北,足迹踏遍了大半个中国,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与舞台实践经验。并且为了全方位的提高自身的文化艺术素质近年来广泛深入学习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儒释道,对人生、事业、名利都有了大彻大悟,写文章也有了全新的认识,能够直接抓住研究课题本质,直中要害,精准简练,为创作出这本《爵士鼓教育》奠定了基础。我诚挚地为张爨轠先生出版本书祝福,为爨轠先生成功探索新概念爵士鼓教学体系而鼓与呼,为一起来参与、分享、发展新概念,共同探索科学教学法的志士同仁们而鼓与呼!

老友:袁书烈写于重庆

本文载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发行张爨轠著《爵士鼓教育》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