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爨轠(zhānɡcuànléi)爵士鼓学术理论研究系列文章之29:我的新概念爵士鼓教学 文/张爨轠

张爨轠(zhānɡcuànléi)爵士鼓学术理论研究系列文章之29:我的新概念爵士鼓教学 文/张爨轠

我的新概念爵士鼓教学

文/张爨轠

传统的爵士鼓教学模式存在太多的问题,需要改革才能适应现代音乐教学的发展! 一、传统鼓教学的噪音问题 打击乐器尤其是爵士鼓噪音很难消除,这门乐器存在生产制造工艺不尽合理、音量太大超出了音乐乐音的标准、音色太差不够动听等诸多有待于生产厂商解决的技术问题,使得很多想学习爵士鼓的人望而却步,他们最担心噪音扰民的问题。同时最受不了的是学习者自己,试想一下,连自己都受不了的声音怎么会让周围的人觉得舒服呢?所以经常会听到很多人说爵士鼓这门专业之所以曾经被认为是冷门,最主要是因为声音太大的噪音问题。其实作为鼓的使用者来讲,很多有待于解决的音色、音量等问题不是不知道,但毕竟这是一门新兴的乐器门类,没有系统、完善的生产制造手段,乐器生产厂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噪音问题,演奏家或鼓教师也只能在传统的使用过程中去创造自己的一些个人办法以进一步解决。比如通过调音、鼓腔内用海绵制音,以达到减小音量、减少泛音的目的。但无论怎么处理,爵士鼓噪音太大的问题还是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因此,只能改革传统的爵士鼓教学操作模式,引进新的教学手段,才能发展爵士鼓的教学。 二、传统鼓教学单一性问题 作为伴奏乐器,再加上爵士鼓本身的乐器特点所限制,它没有固定音高,没有旋律,没有和声等重要音乐元素,使得很多鼓手在学习过程中听不懂音乐。也许有些学生通过几年的努力学习,掌握了一定的基本技术,但一旦融入到乐队中便体现出严重的问题,也就是指没有经过乐队配合的训练,对音乐听不懂,只知道基本的演奏技巧,这样的教学单一模式会耽误很多学生的前程,会使他们根本无法长期坚持学习下去。所以有很多爵士鼓教师在挑选鼓学生时都要求学习过或同时学习其它相关的音乐门类。如学习其它乐器、学习演唱或音乐理论等课程。爵士鼓的单一性从乐器上讲只有节奏。教学的单一性指的是只教授鼓声部的技术内容。其实爵士鼓的教学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听懂音乐,教会学生如何去配合音乐的演奏,如何去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哪怕是刚开始进入爵士鼓学习的初学者,都可以让他们用所学的某个简单节奏型融入音乐中去训练,这样可以提高兴趣,使学生能够轻松的把学习进行下去。因此,必须在教学的始终把伴奏音乐贯穿进去,才能打破传统鼓教学的单一性问题。 三、传统鼓教学影响听力 人在噪音环境状况下会出现头痛、心慌、心神不宁等很多生理反应,尤其是对听力影响很大,不管是对儿童、青少年、成人。尤其是针对发育阶段的儿童影响最深。我曾经在国内很多城市参观、观摩过一些爵士鼓的教学活动,最让人无法忍受的就是影响听力的问题,尤其是针对一些集体课教学的少年宫及艺术类培训学校,几个孩子或十几个孩子一起在教室里敲敲打打,再加上孩子学习进程不同,年龄大小也不一样,整个教室乱七八糟,不光教师、学生受不了,连教室旁边的其它人都受不了,很多教学单位也招收了不少学鼓的学生,可最后能坚持下去的就很少了。我问过很多学生为什么放弃鼓的学习,往往都会说声音太吵了,耳朵受不了。要不就是因为学生家长也觉得在家练习影响左邻右舍,也不好意思再让孩子继续学习下去了。其实,生活中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听到很多噪音,如汽车噪音、建筑工地噪音等等。但人的耳朵具备一定的承受能力,如果长时间处在高强度的噪音环境下就会影响听力,造成永远不可修复的听力损伤。所以很多学鼓的孩子每天只练习一小会时间,这样一来,怎么会把鼓的演奏技术提高到新的高度上去呢,这就是致使很多学鼓的学生学习中断的重要原因。 为了解决或避免以上传统爵士鼓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我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实用、有趣的新概念爵士鼓教学方法,以供同行参考。 四、建立教学曲库 教学曲库反映教师的实践积累与实用经验,作为教师首先要听得多、见得多、意识要开放,不能喜欢摇滚音乐就只听摇滚音乐,喜欢交响音乐就排斥通俗音乐,要全面的吸收不同音乐种类的营养,包括现代流行时尚音乐、轻音乐、摇滚音乐、新世纪音乐、世界音乐、交响音乐、民族音乐、军乐、爵士音乐、电子音乐、儿童音乐等各种音乐形式。当然每种不同种类的音乐形式又有很多种小的分类。如现代流行音乐包括拉丁、说唱、蓝调、布鲁斯等多种形式。不管哪种音乐种类形式它们都是相通的艺术门类。一个好的音乐演奏家或教师应该具备丰富的音乐修养,不排斥自己未知领域,不对不懂的音乐门类抱有成见,应该有一种积极开放的心态去学习接受新的音乐品种,这样才能在教学中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步伐。比如有些年长的老教师在爵士鼓教学过程中,喜欢用过去流行的老作品去教授学生,要知道现今的学生或青少年他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教师要知道并试着去理解。当然,很多经典的老作品是必须学习的内容,没有传统的就没有继承与创新的存在。但是说明教学选曲的时代性非常重要。同时作为爵士鼓教师要随时关注现今世界流行音乐的动态与发展。爵士鼓属于现代流行、通俗音乐的代表性乐器之一,只有全面深入的学习新作品,运用新作品教学,才能真正体现爵士鼓教学的时代特征。当然,古典音乐作品根本没有爵士鼓的演奏,因为在那个年代还没有产生这样的现代乐器。但恰恰相反,我们更应该多吸收古典音乐的营养,古典音乐的营养是现代音乐人最重要的音乐基础。所以,市面上出版的很多古典加流行配器的轻音乐CD很畅销,雅俗共赏,既满足了古典音乐爱好者的口味,又能让学习现代流行音乐的学生更为全面的结合古典音乐的技术运用。因此可以说,听得越多,对音乐的领悟力就会越强,表现音乐的能力就会得到更大的提高。爵士鼓教师因此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教学曲库,配备音响、DV、电脑以及各种音乐类型的CD以备教学之用。同时你会发现,这样一来,教学的兴趣增强了,教师的音乐视野放开了,学生的兴致也提高了。 五、爵士鼓教学新概念 1. 跟练演奏音乐作品训练 跟练即模仿之意,模仿可以说是音乐学习最重要的能力。音乐感觉的好坏实际就是音乐模仿能力的大小,尤其针对孩子教学更为有用,小孩的天性就是善于模仿,也许他根本就不懂得什么音乐理论、乐理等知识,但在音乐演奏进行中,可以通过模仿去完成,可以通过纯粹的听觉去判断音乐的走向、音乐的律动、音乐的段落层次、音乐的高潮处理、音乐所表达的情感等等。他可以很轻松、很享受的去感受音乐的魅力所在,而不需要教师强行去灌输。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爵士鼓的教学会显得很主动,小孩在音乐中去感受学习爵士鼓会大大的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具体措施很简单,直接将CD音乐作品播放,学生跟练演奏就可以了。勿须去掉CD音乐中的鼓声部,就是要让学生在跟练的过程中去学会听辨,并教会学生如何去听辨。当然,这不像纯粹的视唱练耳基础课教学。这个跟练演奏的教学过程可以贯穿在爵士鼓教学的始终。一旦学生能够完整的按照CD中的音乐作品演奏下来,就说明学生至少已经听懂了鼓的声部。然后,结合记谱的训练就容易简单了。当然,跟练的实质就是模仿演奏,模仿不是自己的创作,但却为日后的自我创作训练带来灵感,它能帮助学生分析音乐处理、找寻音乐创作的规律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在爵士鼓的教学中运用跟练演奏音乐作品的形式是最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之一。 2. 用伴奏音乐CD配合爵士鼓声部进行训练 在模仿跟练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训练最好的方式就是运用伴奏音乐CD,伴奏音乐CD里已经去掉了鼓声部的演奏,或者在使用电子鼓教学时直接使用储存作品的鼓声部静音功能,选择作品演奏训练就可以了。对于初学时间很短的学生不太适合运用伴奏音乐教学。需要学生积累了一定的跟练作品以后方能进行有效的训练。学生会根据之前跟练模仿演奏的经验直接判断如何去配合伴奏音乐,去选择什么样的节奏类型,选择什么样的技术难度。训练学生时可以先将没有把鼓声部静音的音乐让学生掌握好,再进行去掉鼓声部的配合训练。对于音乐记忆好,乐感强的学生,他们一般可以直接从模仿过渡到自己实际演奏中来。对于音乐基础差一些的学生就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其音乐听力训练。所以很多教师都发现某些学鼓的学生鼓声部的技术一般,但却有扎实的音乐功底,一旦他们融入乐队中就会表现很好,很快就会提高鼓声部的技术。但同样也有一些学生鼓技术不错,但缺乏相关音乐课程的系统学习,致使运用时暴露出很多问题出来。因此,要让学习爵士鼓的学生进一步提高水平,必须加强相关音乐课程的学习,才能解决音乐伴奏中出现的各种技术障碍。

3. 全方位模拟现场乐队实践训练 很多爵士鼓教师可能会让学生花费多年学习基本功,不注重实践的训练,认为没有扎实的基本功怎么去实践运用,但我们可以从音乐运用的角度去思考,学生先知道如何运用处理表达作品会有很多优点,比如他们会发现原来由于自己的基本功不够而根本无法演奏作品,就会努力的找出技术问题所在,清楚的知道目前应该怎么去练,就会变被动为主动,自己去解决技术上的问题。练习基本功有了目标就不再是负担,同时让学生提前步入运用实践中去,这样会增强学生的危机意识。他们会发现技术是为音乐服务的,他们会分析自己是否可以胜任乐队现场演奏,迫使自己努力坚持下去,一旦进入能够应对实际演奏这个阶段便有了更大的自信心。很难想象,一个没有足够自信心的音乐表演者是很难打动人,让人叹服的。当然,在爵士鼓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受限于场地、环境等诸多条件因素,所谓的让学生实践也只是空谈或简单的应付了事,因而全方位的模拟现场乐队实践的训练方式可以解决这一客观问题。而事实上作为一位爵士鼓教师最重要的就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去运用所学技术处理作品、表现作品,从根本上教会学生如何胜任乐队配合。其中包括舞台实践中常见的声音传播问题、听觉判断,舞台灯光、音响、舞美对鼓手的影响与配合、演奏情绪、动作与表情的掌控、服饰与场地搭配等全方位的训练等等,这一系列的现场乐队模拟训练可以直接为学生进入乐队奠定扎实的基础,可以使他们能够从容的面对现场的实际演奏。 4. 打击乐重奏、合奏训练是乐队配合训练的最重要基础 作为爵士鼓教师,很多时候可能无法给学生提供一个现场乐队演示的教学环境,最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进行打击乐重奏、合奏的训练,这就可以由爵士鼓教师自己来胜任完成,训练形式可根据作品需要与学生人数灵活安排,两人可进行小军鼓组合、爵士鼓组合,或爵士鼓与手鼓组合。三人可进行两套爵士鼓加手鼓的组合等等形式。可以是纯粹的打击乐重奏,也可以安排成有伴奏音乐的合奏。多人组合同样可以安排好乐器的分配,并且可以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程度的乐器分配方式进行轮流演奏训练。这样的训练优点非常明显,比模拟现场乐队的训练方式又进了一步,这实际就是直接的运用实践训练了,有条件的学生就可以直接进入乐队实践了。要知道进入乐队实践训练才是爵士鼓教学最关键的一环。并且这才算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与运用的结合,真正的音乐演奏道路这才算是开始。而事实上在具体的音乐作品处理应用中去训练学生的爵士鼓教学模式才是最直接的实用措施,它是最直接的教学手段。因此,加强打击乐重奏、合奏训练是乐队配合训练的最重要基础。 六、新概念爵士鼓教学的理念与乐器设置方案 将鼓声部的技术练习与音乐作品演奏运用贯穿结合,注重教学实用性、趣味性、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应用、应变综合能力,这是新概念爵士鼓教学的理念所在。传统与新概念主要是意识上的差别。改革或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为了达到解决传统鼓教学模式中的不足与弊端,为了更好的搞好爵士鼓教学,提高教学成效,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乐器设置方案如下:用一套鼓教学的教师可采用静音鼓皮的套鼓教学。可以在任何场地使用,成本也较低,只需将鼓皮换成静音鼓皮即可。这样也可以训练学生跟练演奏音乐作品。

基本功练习也全部都在静音套鼓上去完成。缺点是静音鼓皮没有套鼓的音色概念,感受不到套鼓音色的魅力。用两套鼓教学的教师可采用一套为静音套鼓,一套用鼓刷去教学。鼓刷的运用在很多鼓手眼中也许只是用于演奏某一类风格的音乐作品,其实,运用鼓刷教学好处很多,既能保证套鼓音色感觉,又能降低噪音,不失为一举两得的好办法,并且运用鼓刷演奏去跟练音乐作品比用静音鼓演奏跟练作品感觉要好得多。这样可以两套鼓结合起来教学。缺点当然是因为鼓刷演奏的特点造成演奏双跳与多跳滚奏无法训练。并且容易造成初学者演奏模糊不清的问题存在。三套鼓的教师可以在运用上面两套鼓的教学同时,用一套电子套鼓来教学。电子鼓的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形式,除了教师要懂得传统鼓教学的操作措施以外,还需深入的学习研究电子鼓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电子鼓可调音量大小,解决了噪音大的问题;其音色丰富,解决了传统套鼓音色单一的问题。同时电子鼓还可以编辑设置鼓手自己喜欢的音色风格,满足了不同音乐风格类型对套鼓音色的针对性选择要求。电子鼓储存的伴奏示范音乐完全可以直接用于跟练教学,可静音鼓声部的作品更是学生们练习模拟现场乐队最好的训练方式。因此,选用一套电子鼓进行教学与传统爵士鼓结合是最好的设置方案。这样一来,基本功练习可在静音鼓上练习,作品跟练在真鼓上用鼓刷进行训练,表演音乐作品可在电子鼓上进行,学生的适应能力就会增强,技术也会更加全面。 七、关于集体课与一对一教学的探讨 目前国内各大城市的爵士鼓教学一般情况是这样的:专业音乐院校与私人教学一般都采取一对一的教学形式。少年宫、文化馆,社会音乐办学的爵士鼓教学则多为集体课形式。集体课教学优点在于教师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尽量完成多人的教学任务,可以相对一对一的教学增加单位时间内的经济效益。集体课教学学生费用相对较低,很多家长也往往出于经济上的考虑而让孩子在集体课中学习。从办学的社会效益上讲是肯定提倡这种形式的。同时集体课教学还有很多优点,比如可以提高学生对自我认知的评判能力,树立学生之间的对比意识,帮助差生找到差距,从而更好的带动整体学生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一点是教师可以在集体课教学中教会学生协作配合能力(当然,这与合奏、重奏训练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但是,也因此只要上集体课就会造成学生进度无法统一,时间一长就会使学生之间的教学进程更加拉开,造成接受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无法进行学习下去。另外,集体课很多时候会出现每个学生上课内容完全不同的情况,这样也会造成相互干扰的问题。并且艺术类学习讲究天赋,很多孩子在大课环境中表现自信或骄傲,相应就有些孩子表现自卑与胆小,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但是任何一门课程都有它的行业规律,比如学舞蹈的学生基本都是在集体课中进行的,也利于教学操作,说明它适合这门艺术的特点。但是对于传统的爵士鼓来说,集体课教学并不太理想,受限因素很多,目前Roland公司推出的电子鼓集体课教学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它充分利用了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利用电子鼓的诸多优点,从而开辟了爵士鼓集体课教学的新篇章。最根本的是它解决了场地受限与噪音的问题,完全在静音状态下进行集体课教学操作,用佩带耳机的方式进行教学,这的确是爵士鼓集体课教学最好的发展方向。目前国内很多城市还没有普及这种全新的电子鼓集体课教学模式,再加上人们对电子鼓的消费观念滞后,对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有些陌生,很难在短时间内普及与流行。但这无疑是今后爵士鼓集体课教学的发展趋势。 一对一小课教学的探讨: 一对一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可以全面有效地针对不同的学生个体进行教学计划的制定,上课也相对轻松。专业程度稍高的一些学生一般都会选择小课学习,这种形式几乎是所有专业音乐教学的固有模式,说明一对一小课教学是不可替代的一种最好的终极教学形式。当然社会在发展,很多教师也都在探索社会效益与教学成效的有机结合形式,从根本上解决一对一教学的弊端。也因此一对一教学与集体课教学都各有长短优劣。主要看是否适合教师的操作现状与是否具备客观的教学条件。当然,任何一种新型的教学措施或模式都是建立在固有的传统基础上的。我们可以通过吸收新思想、开放新思维、打破多年沿袭下来的刻板模式,目的不外乎就是取得最好的社会效益与教学成绩。任何没有市场前景的教学模式都经不起时间的考验,所以是否选择集体课教学与一对一小课教学就要区别对待了。 八、新概念爵士鼓教学的教学目标 享受音乐就是新概念爵士鼓教学的终极教学目标。无论是针对专业学习还是兴趣爱好类的学生,学习音乐就是为了精神上的享受。很少有不喜欢音乐的人能够把音乐学好。所以学习音乐的人都必须建立在兴趣上才能事半功倍。爵士鼓教师要把培养学生听懂音乐、让学生达到能演奏并表现音乐、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情与创造力视为最大的教学任务与目标。 附一:新概念爵士鼓教学选曲例举 1.《美与丑》选自《超炫电子古典》专辑(古典音乐与现代配器的有机结合代表作品之一) 2.《十字路口》选自《大峡谷》专辑(新世纪音乐的代表作品之一) 3.《卡萨布兰卡》选自《欧美怀旧经典》专辑(欧美流行音乐的代表作品之一) 4.《Corazon espinado命中注定》选自《欧美摇滚圣经》专辑(欧美拉丁风格音乐的代表作品之一)
5.《单程车票》选自《美国乡村音乐》专辑(乡村音乐的代表作品之一) 6.《加州旅馆》选自《老鹰乐队》专辑(欧美摇滚乐队代表作品之一) 7.《你出走的那一天》选自《M2M》专辑(欧美现代时尚流行歌曲代表作品之一) 8.《无心快语》选自《欧美怀旧经典》专辑(欧美流行音乐的代表作品之一) 9.《瓦妮莎的微笑》选自《理查德·克莱德蔓钢琴》专辑(轻音乐小品) 10.《Super star超级巨星》选自《S.H.E》专辑(中国流行歌曲) 11.《军队进行曲》选自《超炫电子古典》专辑(古典音乐与现代配器的有机结合代表作品之一) 12.《他还是不懂》选自《S.H.E》专辑(中国流行歌曲、现代时尚爵士鼓配奏作品之一) 13.《You give love a bad name你给爱一个坏名字》选自《Bonjovi邦乔维乐队》专辑(欧美摇滚乐队代表作品之一) 14.《Bed of roses玫瑰之床》选自《Bonjovi邦乔维乐队》专辑(欧美摇滚乐队代表作品之一) 15.《Unchained melody奔放的旋律》选自《葛莱美获奖金曲》专辑(欧美流行音乐的代表作品之一) 16.《Without you没有你》选自《欧美怀旧》专辑(欧美流行音乐的代表作品之一) 附二:新概念爵士鼓教学教材使用指南 1.遵循“新概念爵士鼓教学”的理念精髓:“用音乐作品模拟现场乐队教学、积累曲目”的核心方法,采用大量的音乐作品作为教学的主体教材。 2.保留部分传统纯技术类教材的配合使用。 3.比较、研究、综合选取不同教材的精华章节,尤其对音乐作品类教材全部采用。 4.关注国内外最新教材与教学理念,吸纳、更新、充实教材体系。 5.将教材使用成效作为保留教材的依据,将学生积累的曲目质与量作为衡量其水平的根本。 附三:对新概念爵士鼓教学思想与方法的三点申明 1.所谓的“新概念”教学思想与方法并非作者个人所独创,而是在众多的爵士鼓教材体系与教学理念的基础之上概括、提炼与发展而成的。同时,也带有明显的个人观念与主观色彩,仅供大家参考。 2.对于任何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都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它需要得到不断的完善与发展,需要注入更新的思想才能顺应时代的要求。因此,在爵士鼓教学中也没有什么可以完全照搬的一劳永逸的教学方法,只有在互相比较、借鉴、补充、验证的过程中才能取得理想的参考效果。 3.鉴于对《我的新概念爵士鼓教学》教材使用的灵活性、不固定性特点,作者极力主张大家对音乐作品的教学选曲一定要多样化、时代化与个性化,也是对《我的新概念爵士鼓教学》思想与方法的进一步补充与发展。 附四:值得赞赏的国内关于“新概念爵士鼓教学”的其他教材 蓝天出版社出版发行、何春雷编配的《何春雷鼓教学新概念》;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发行、陆勋、居广睿主编的新概念小鼓手丛书《幼儿爵士鼓教程》系列;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发行、居广睿著的《我是鼓手——新概念爵士鼓教程》系列等。通过这些教材能充分反映出编者在探索科学的爵士鼓教学过程中所做出的努力,值得肯定与大力赞赏!

特注:本文原载《爵士鼓演奏高级教程》(《我的新概念爵士鼓教学》)与《乐器》2007年第12期(编辑删减并修改后改名为《我的爵士鼓教学概念》)以及重新被《演艺科技》2013年第9期转载采用(编辑删减并修改后改名为《爵士鼓教学的探讨》)以及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发行张爨轠著《爵士鼓教育》一书(《我的新概念爵士鼓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