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爨轠(zhānɡcuànléi)爵士鼓学术理论研究系列文章之27:话说鼓手基本功训练的有效性 文/张爨轠
话说鼓手基本功训练的有效性
文/张爨轠
基本功对于鼓手来讲固然重要,但如何去获得扎实的基本功并能学以致用却并非易事,需要按照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严格的训练措施、规范的练习习惯以及充足的训练时间方能达到一定的水准与基本要求。常见很多教师与学生在训练时处于盲目状态,缺乏训练的有效性,本文将针对这一问题进行阐述。 一、不要把基本功当成独立于音乐之外的训练内容 基本功的训练似乎缺少音乐性,鼓手每天面对那些固定的基本功体系机械重复的练习,长年累月的刻苦努力似乎收效也不见太明显,原因之一就是走入了一个严重的练习误区,那就是没有把基本功放在音乐作品中去结合运用,将基本功当成了独立于音乐之外的训练内容。比如一些鼓手拼命的练习耐力、速度、协调等基本功,当达到一定程度以后却发现与音乐作品演奏运用中的诸多要求并不一致,并非想象中的运用自如,甚至出现一些认识上的错误观念,把基本功看成了训练的教条,认为只要基本功好就可以胜任音乐实践演奏,其实音乐舞台实践要求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目前国际上通用的军教基本功40条练习以及套鼓中常见的四肢协调性基本功综合练习已经很多,在网络上及国内外相关教程中都比较容易找到这些内容。勿可置疑这些具有代表性的基本功典型练习对于彻底提高鼓手的基础水平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但往往也造成很多鼓手盲目的去追求速度、耐力等生理极限,并走入了基本功练习的死胡同。要知道一切基本功练习都是为了音乐作品的实际运用而存在并体现其真正价值的,脱离音乐运用去独立的看待基本功的训练就会造成练习结果的低效率,甚至无效。 像学习钢琴所必练的各大小调音阶、和弦、琶音等常规基本功内容相对于音乐作品演奏来讲还并不算太枯燥,并且始终也是围绕着音乐性第一的训练宗旨去展开的。而作为爵士鼓这门乐器的基本功练习则纯粹是针对鼓声部的节奏训练、手法训练以及四肢协调控制训练等内容,它不能体现出音乐实践运用中对鼓手的诸多要求,仅仅是围绕着鼓声部的基础训练而已。况且,在针对不同年龄学生、不同学习环境状况(背景)、不同专业要求情况下如果一味的强调基本功的训练更是不科学的。比如对于一位业余学习爵士鼓的学生来讲,整天让他面对那些枯燥的基本功反复练习反而扼杀了其学鼓的兴趣。并且业余学生更多的学习目的是让自己能够在音乐中感受、享受打鼓的乐趣,而并非面对那些永远难以达标的基本功框架教条。而对于一位专业鼓手来讲,如何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让自己的基本功学以致用,并能真正提高自己的演奏水平,就必需要化费心思与时间去好好研究、疏理一下基本功的所有分类、练习要求以及对于人体演奏生理运动的合理性、生理机能的有效性等问题,并清楚的知道练习基本功的目的与针对性到底是什么,更重要的关键问题是基本功与音乐作品运用的学习应该是要同步进行的。并且要知道基本功练习是一个永远没有止境的练习,也是伴随鼓手一生的学习活动,不可能说基本功彻底练好了就能对音乐作品的演奏运用驾驭自如了。笔者极力反对一些鼓手在教学中盲目的强调低效率的基本功单一训练,而忽视音乐实践的同步跟进。爵士鼓的学习本身就比其他乐器要枯燥很多,它的乐器特性极其受限,非要让很多鼓手练好基本功以后再接触音乐作品的话,那只能造成学生对音乐营养的严重不平衡,得不到想要的理想结果。学生在音乐作品演奏运用训练中同样会遇到很多值得去练习的基本功片断,他们会非常清楚如果达不到相应的基本功控制要求将难以驾驭这些音乐作品,这时候去有针对性的强化那些单独性的基本功练习往往效率是最高的。笔者主张把那些死板的常规基本功体系纳入音乐作品演奏中,分流在成百上千首音乐作品的运用训练中去,让学生一边享受音乐演奏的同时,一边同步提高基本功的控制能力。并始终以学一条用一条的理念去完成具体的训练,切忌贪多求快,要在每一首音乐作品中去仔细体会。比如要让学生掌握好滚奏基本功,就会安排各种不同难易程度的相应曲目去逐一分析,对应落实。若要训练复合跳基本功,也会从复合跳的运用角度安排大量的相关作品去结合理解。现在看到一些鼓手单独在展现基本功的时候表现得还不错,但却很难在音乐作品中去运用自如,问题就出在训练时的脱节所造成的。 二、规范性是鼓手基本功训练有效性的重要保障 看到一些鼓手打鼓多年,仍然在最基础的基本功问题上没有突破,甚至暴露出很多难以改善的不规范习惯,原因就出在规范性上面。要知道,用错误的方法练习十遍,等于将错误的习惯巩固强化了十遍,而用错误的方法练习多年,可想而知要彻底改善或纠正有多么的困难。因此,鼓手一定要清楚自己的问题所在,要善于动脑筋。并且不规范的长时间练习还会造成鼓手身体与四肢的不适及病变,有很多鼓手都会关注如四肢酸痛的问题是如何造成的,更有一些鼓手鼓技没有练出来,反倒患上了颈椎病、肩周炎、腱鞘炎、噪音性耳聋等难以治愈的疾病,给自己带来很大的痛苦与遗憾。因而规范性的重要意义非同小可,宁可训练要求低一点,学习进度慢一点,也首先应该保障其规范性,才能为日后的继续提高与健康发展奠定基础。尤其是鼓手在练习一些极限速度时,一定要循序渐进、讲究科学的方法,不要超越人体所能承受的超强负荷,要量力而行,并学会养成一点一滴的逐渐积累习惯,才能保证练习的有效与高教性。 三、从音乐舞台实践的角度看鼓手基本功训练的有效性 打鼓的过程不单是技术练习的过程,更多的是在于运用技术技巧去融入音乐(乐队)中诠释音乐作品的表现风格、情感,要更多的从音乐舞台实践的角度去看待基本功训练的有效性。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多次作过这样的尝试试验,将某些学生在某阶段的学习进程调整为以基本功为主的教学安排,将某些学生在某阶段的学习进程调整为以音乐作品运用相结合的教学安排,结果发现大多数学生最终的基本功水平提高最快的还是后者而并非前者。尽管有些学生特别刻苦努力,对待基本功练习也是一丝不苟,态度极为端正,但收效还是不尽人意。而在与音乐作品实践相结合的训练过程中对学生的基本功促进反而更大,学生练习积极性也更为主动,目的性也更为明确。这让我想到过去文艺院团成长起来的一些小学员,他们一边学习,一边演出实践,一边实践,一边学习,单独去评价他们的基本功虽然并不一定是最出色的,但他们却最善于学以致用,学一个用一个,用一个巩固一个,甚至直到要用的技术内容才临时去强迫性练习,练习的目的性、针对性极为明确,最终却成长为实践经验丰富的优秀鼓手。而如今很多专业音乐艺术院校的学生用了很多年的时间去练习以基本功为主的技术技巧,单方面看他们已经具备了较为成熟的技术功底,但实践训练就显得微不足道,学与用的脱节问题尤其突出。所以很多专业学生信心十足的去找工作时遇到很多问题,不是基本功不好,而是实践能力太差。因此教师对学生进行基本功训练时一定要彻底改变观念,避免学与用的脱节问题。 其实对于鼓手来讲,在音乐舞台上要掌握的东西很多,最为主要的是要有音乐的耳朵、丰富的音乐文化素养,对于乐队中的整体演奏与全局把握是最为关键的。大家看国内外流行的那些通俗音乐,大多数并没有很高难的技术含量,但却倍受广大听众的喜欢,原因就是因为其作品的音乐感染力征服了听众,单就鼓声部技术来讲,很多流行音乐曲目对鼓手技巧的要求并不高,但为什么却让很多鼓手难以驾驭掌控呢?问题就出在练鼓重心的严重错位,没有把音乐实践的综合要求放在首位。甚至有时候发现一位打鼓多年的鼓手在乐队中对音乐的把握还不如那些没有正式学过鼓的音乐同行。比如找一位作曲或指挥来临时充当一下鼓手(当然并不需要太难的四肢控制技巧去要求),他们对音乐演奏的整体把握往往比专业鼓手还要好,问题就说明了鼓手综合音乐素养的重要性,把多年的精力浪费在了那些所谓的基本功上了。当然,从长远来看,鼓手在某个阶段(时期)必须要把基本功演奏的能力提高到一定的水平高度才能完成某些音乐作品对技术技巧的高要求与客观需要。这里不是说基本功不重要,而是讲其如何才能达到有效、高效,并最终达到能够驾驭各种技术技巧的演奏需要。 四、跳出鼓手的视野看待基本功训练的有效性 一个人要跳出自己所学的专业视野是比较困难的,需要具备一定的思想高度才可能做得到。对于那些事半功倍学习效率高的鼓手来讲,其成功的秘诀就在于其思想意识的高度上,也就是说,他们非常清楚的知道自己在练什么,为什么要练,练好以后有什么用,怎么样去体现其价值等问题,而不是为了练习而练习。作为爵士鼓这门专业的乐器特性来讲,鼓手一定要把它的音乐表现力与其在乐队中的地位与作用搞清楚,才能有针对性的去化费大量时间练习基本功。对于小孩来讲,也许老师的要求就是命令,也未必都能让他们真正懂得练习基本功的目的。而对于专业成年鼓手来讲,那就必须要深入的去分析才行。从音乐表现的整体角度来看,对音乐演奏的处理、情感表现应该是放在第一位的,技术只是表现形式与体现途径而已。跳出来看待,从音乐整体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就会豁然开朗,原来音乐作品的处理才是鼓手最应该化费精力的地方。比如鼓手应该把大量时间与主要精力分配在分析音乐作品曲式结构、和声、配器等方面,从音乐作品创作全局的高度来看待鼓声部的技术处理,再去看待涉及鼓声部的高难基本功技巧,这样的思想高度是极为值得肯定并最为有效的。哪怕有时候鼓手并不能很好的完成某些个别技术片断的演奏,但由于具备综合的驾驭演奏能力,对其他音乐声部的配合有着非常深入的了解与掌握,单独再化一些时间去解决这些基本功应该不算太难的。大家看很多流行音乐作品主要由其他人员(如作曲、键盘手、吉他手)去完成整体配器的,他们也许只会给出鼓声部一个大致的节奏框架或配器依据,难以给出鼓手最为深入的一些技巧设计,但他们却能够从音乐全局的高度基本把握住鼓声部的音乐角色与其他声部配合的一致性,并将音乐的整体感觉与框架结构很好的表现出来。那么,如果鼓手在这方面多下功夫,把打鼓的重心放在这上面来,就会配合演奏出更符合鼓声部与音乐作品相一致的精彩技术来。因此,鼓手在训练基本功时一定要跳出来,多与他人合作沟通,多听他人意见,多在音乐本质的体现上去下功夫,这样对于深入认识基本功训练的有效性就更为有用。 结语 相信有很多鼓手在学鼓、演奏实践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甚至走过不少弯路,对于大家来讲肯定也是深有体会的。尤其是在基本功训练的有效性问题上是一个普遍较为突出的问题。看到一些优秀的鼓手在表现音乐的同时,展示出了完美的精湛技艺,也让大家看到了练习基本功的重要性,更看到了背后所付出的艰辛与努力。期望以上几点对于困惑中的鼓手有所提示与帮助,也需要大家好好去思考一下这些问题,这样比盲目的练习有用很多!
本文原载《乐器》2012年第4期以及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发行张爨轠著《爵士鼓教育》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