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爨轠(zhānɡcuànléi)爵士鼓学术理论研究系列文章之111:十年爵士鼓电子鼓学术研究之路圆满谢幕! 文/张爨轠
十年爵士鼓电子鼓学术研究之路圆满谢幕!
文/张爨轠
从2007年-2017年整整十年时间,教学之余完成了百余篇爵士鼓论文的撰写以及四部专著的出版发行,正式发表七十余篇论文,国家级核心刊物已经发表近五十篇,截止目前,还有数十篇系列文章累积待发表。
回想这十年,从创作并发表第一篇文章开始,一系列的研究探索课题就在脑海中从酝酿到实施写作、修改、定稿一直到成功发表,真可谓是付出了极大的热情与千辛万苦!出版的《爵士鼓演奏高级教程》(湖南文艺出版社、2008年)、《新概念爵士鼓教学指南》(中国戏剧出版社、2013年)、
《全能鼓手实战教程-648句技巧训练》(上海音乐出版社、2015年)、
《爵士鼓教育》(中国戏剧出版社、2017年)
这四部爵士鼓专著更是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专著四部
感恩多年来刊发我研究成果的《乐器》杂志
由于因缘具足,十年来通过《乐器》杂志传递了自己的学术思想,使得自己的研究成果能够顺利无碍的公之于众!特别值得欣慰的是每一篇发表的文章都没有任何涉及拉关系、走后门的功利性目的,达到了笔者为探索而研究而不是为功名而研究的真正心愿!在此,笔者也特别感恩《乐器》杂志领导、编辑老师们十年来的信任与大力支持!给予笔者这样发心探索的乐器人士提供了展示自己学术思想的良好平台实为极其的难得、幸运!
用十年时间来完成了这一生在爵士鼓学术研究上的心愿,也算得上圆满谢幕了!生活、家庭、兴趣爱好等等都因为这些庞大的学术研究工作量而被忽略了太多,在获得研究成果的同时也失去了太多!尽管如此,这一生探索爵士鼓学术的使命也算是终于完成了!
就如最青春年华在文艺院团工作演出以及走南闯北四海为家的那十年也算是完成了舞台实践的最大心愿一样,人生的轨迹就是每个不同阶段业力和愿力的自然呈现而已。
接下来,人生之路也许会重新开启一扇窗,享受生活、享受打鼓的快乐、享受音乐、享受工作、探寻生命的真正意义也许才是后半生最重要的事情了!
张爨轠2017年4月3日晚写于成都艺轩鼓房
附:已发表论文目录
已经正式发表爵士鼓、电子鼓学术理论研究论文七十余篇,其中已经在国家级核心刊物《乐器》杂志、国家级刊物《演艺科技》杂志以及《中国乐器》杂志上发表五十余篇(详见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
1.爵士鼓的调音技术问题(已发表于《乐器》杂志)
2.我的爵士鼓教学概念(已发表于《乐器》杂志)
3.我的新概念爵士鼓教学(已发表于《爵士鼓演奏高级教程》)
4.鼓手的表演与训练(已发表于《乐器》杂志)
5.对传统声学爵士鼓的音色改进与设想(已发表于《乐器》杂志 )
6.打鼓之道(已发表于《爵士鼓演奏高级教程》)
7.谈爵士鼓教学选曲中的古典音乐作品运用(已发表于《爵士鼓演奏高级教程》)
8.浅议爵士鼓的音乐表现力(已发表于《新概念爵士鼓教学指南》)
9.略谈爵士鼓教师的基本素质与能力(已发表于《乐器》杂志)
10.谈鼓手参赛的相关问题(已发表于《乐器》杂志)
11.浅析爵士鼓鼓谱的教学(已发表于《乐器》杂志)
12.健康地打鼓(已发表于《乐器》杂志)
13.电子鼓教学的普及与推广(已发表于《乐器》杂志)
14.国内爵士鼓教材知多少(已发表于《乐器》杂志)
15.谈爵士鼓教学教材的使用(已发表于《乐器》杂志)
16.略谈鼓手即兴伴奏能力的培养(已发表于《新概念爵士鼓教学指南》)
17.爵士鼓滚奏训练指南(已发表于《乐器》杂志)
18.爵士鼓论文写作略述(已发表于《新概念爵士鼓教学指南》)
19.从音乐需要的角度看Roland电鼓的性能(已发表于《乐器》杂志)
20.对Roland电鼓外观设计上的几点建议(已发表于《乐器》杂志)
21.浅析爵士鼓演奏中的提手动作与呼吸(已发表于《乐器》杂志)
22.析爵士鼓教师的教学心理(已发表于《新概念爵士鼓教学指南》)
23.电鼓离我们有多远?(已发表于《乐器》杂志)
24.用音乐伴奏开启趣味电鼓教学之旅(已发表于《乐器》杂志)
25.鼓手打动观众的黄金准则(已发表于《乐器》杂志)
26.电鼓造型艺术之我见(已发表于《乐器》杂志)
27.爵士鼓普及教育的几大特征(已发表于《乐器》杂志)
28.爵士鼓专业教育的几大特征(已发表于《乐器》杂志)
29.套鼓组件与音乐需要的关系(已发表于《新概念爵士鼓教学指南》及《演艺科技》增刊《乐器科艺》杂志)
30.话说鼓手基本功训练的有效性(已发表于《乐器》杂志)
31.国外爵士鼓教材纵览(已发表于《乐器》杂志)
32.鼓手问答参考(一)(已发表于《乐器》杂志)
33.鼓手问答参考(二)(已发表于《乐器》杂志)
34.鼓手问答参考(三)(已发表于《乐器》杂志)
35.鼓手问答参考(四)(已发表于《乐器》杂志)
36.鼓手问答参考(五)(完结篇)(已发表于《乐器》杂志)
37.鼓手问答参考(六)(已发表于《新概念爵士鼓教学指南》)
38.鼓手问答参考(七)(已发表于《新概念爵士鼓教学指南》)
39.话说鼓手律动感的培养(已发表于《乐器》杂志)
40.爵士鼓鼓谱编配指南(已发表于《新概念爵士鼓教学指南》及《演艺科技》杂志(论文标题改为:浅议爵士鼓鼓谱编配)
41.细说扒鼓谱的技巧与方法(已发表于《乐器》杂志)
42.对爵士鼓教学规模化的思考(已发表于《乐器》杂志)
43.爵士鼓演奏中的肢体语言(已发表于《乐器》杂志)
44.直面电鼓学历教育与发展瓶颈(已发表于《乐器》杂志)
45.少儿电声乐队的组织与训练(已发表于《乐器》杂志)
46.爵士鼓教育行业功利化的典型体现(已发表于《乐器》杂志)
47.直面电鼓用户需求(已发表于《新概念爵士鼓教学指南》)
48.国内爵士鼓文献目录(已发表于《新概念爵士鼓教学指南》)
49.爵士鼓教学的探讨(已发表于《演艺科技》杂志)
50.金属鼓棒——鼓手的开腕利器(已发表于《演艺科技》杂志)
51.学鼓的快乐从哪里来?——“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的简单启示(已发表于《乐器》杂志)
52.由“美国鼓大师Daniel的父亲的10条遗嘱”所想到的(上)(已发表于《乐器》杂志)
53.由“美国鼓大师Daniel的父亲的10条遗嘱”所想到的(下)(已发表于《乐器》杂志)
54.低音量爵士鼓研发设想(已发表于《乐器》杂志)
55.因材施教·慈悲为怀(已发表于《爵士鼓教育》)
56.爵士鼓教师的气度与负面情绪(已发表于《爵士鼓教育》)
57.真、电、哑鼓演奏手感差异性与适应性问题(已发表于《爵士鼓教育》
58.小鼓刷,大智慧!(已发表于《乐器》杂志)
59.爵士鼓视频研究的意义与方法(已发表于《乐器》杂志)
60.练鼓要诀(已发表于《爵士鼓教育》)
61.爵士鼓集体课教学探讨(已发表于《爵士鼓教育》)
62.启蒙教育的精髓思想是什么?(已发表于《爵士鼓教育》)
63.如何增强爵士鼓学生的心里抗压能力?(已发表于《爵士鼓教育》)
64.如何引导爵士鼓学生建立正确的功名思想?(已发表于《爵士鼓教育》)
65.如何训练鼓手瞬间捕捉到音乐情感变化的超强能力?(已发表于《爵士鼓教育》)
66.打鼓童子功到底有多重要?(已发表于《爵士鼓教育》)
67.打鼓于“都摄六根”有何关联或启示?(已发表于《爵士鼓教育》)
68.为什么必须在爵士鼓教育中融入贯穿中华传统道德价值观?(已发表于《爵士鼓教育》)
69.鼓手修养心性的根本方法是什么?(已发表于《爵士鼓教育》)
70.如何看待套鼓硬件设备的重要性?(已发表于《爵士鼓教育》)
71.双踩训练到底需不需要?(已发表于《爵士鼓教育》)
72.为什么说爵士鼓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品行是第一位的?(已发表于《爵士鼓教育》)
73.爵士鼓双跳滚奏教学训练纲要(上)(已发表于《乐器》杂志)
74.爵士鼓双跳滚奏教学训练纲要(下)(已发表于《乐器》杂志)
75.可调音量爵士鼓研发论证(已发表于《乐器》杂志)
76.歌曲《爱情之花》(已发表于《中国乐坛》杂志)
77.发表在《中国乐器》杂志上的系列文章待统计
张爨轠论文原刊封面
张爨轠于2017年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