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爨轠(zhānɡcuànléi)爵士鼓学术理论研究系列文章之99:学好鼓一定要建立规范——学鼓真经(四) 文/张爨轠

张爨轠(zhānɡcuànléi)爵士鼓学术理论研究系列文章之99:学好鼓一定要建立规范——学鼓真经(四) 文/张爨轠

                                                                                    学好鼓一定要建立规范——学鼓真经(四)

文/张爨轠

学好爵士鼓一定要首先建立规范,所谓“规范”就是标准、准则,直接制约后续发展,关乎今后学习成效。建立规范的目的就是要夯实基础,掌握爵士鼓演奏过程中的最基本技术要求,主要针对锁定在基本功技术体系的建立上面。

通过观察分析大量不同年龄、水平程度、学习背景、天生禀赋等各不相同的爵士鼓学生群体,很容易发现不同个体学生之间的根本性差异总结出来主要不外乎两点:一是音乐感觉;二是技术控制。音乐感觉好的学生如果在技术控制方面出类拔萃一定是最优秀的,二者相辅相成;音乐感觉一般或者较差的学生往往在技术控制上会显得机械呆板,很难掌握到一些较为复杂的演奏技巧。水平高的学生无一例外都会表现出规范的演奏基础,扎实的基本功往往是给予大家最直观的感受。

建立规范的最佳时期必然是在先入为主的初学阶段,一旦错过这个阶段就一定会给后续的学习带来障碍。建立规范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修正完善的过程,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家长的监督与学生的配合来共同完成。

学习爵士鼓,建立规范到底需要多长时间可以彻底解决呢?以往一些著名打击乐专家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依据不同学生吃苦能力的大小,让他们花上半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专门训练最基本的鼓棒控制技巧。在此过程中,尽量不让学生演奏真正意义上的四肢配合以及音乐伴奏作品,把教学的重心完全锁定在了基础中的基础上面。这些看似枯燥无味的机械呆扳式训练方法,实则是最智慧最究竟的训练方法。在国内外诸多著名鼓手、打击乐演奏家的一些采访中可以看到,他们在回忆起小时候学习爵士鼓以及打击乐演奏之初,往往对老师这样苛刻的训练方式很不理解,等到逐渐在专业演奏上成熟之后,无一例外的对曾经这样严格教导过自己的老师充满了感激之情。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对演奏上的慢慢体会与领悟,发现经历过这样近乎于苛刻式的训练之后,基本功的规范特别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后续的学习瓶颈、障碍就会越来越少。领悟了当初花费半年甚至一年的时间纯粹只是针对建立规范的重大价值与意义之后就彻底明白了老师的良苦用心。时至今日,这样不急功近利的老一辈打击乐专家早已经桃李满天下,给予现在尤其是年轻一代的爵士鼓、打击乐教育工作者很大的启示。虽然现在的学生根性已经很少有能够接受这样枯燥无比的训练方式了,很多老师也为了顺应学生不得不善巧的采取更多的所谓趣味性方式方法去迎合社会的普遍需求。但有一点不难看出,真正建立规范的学习过程如果涉及过多的急功近利必然造成拔苗助长的结果。甚至可以看到一些为了迎合、吸引学生以及学生家长去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而无限制的去增强所谓的趣味性的、游戏功能喧宾夺主的各种互联网教学课件,使得这些学生永远无法真正体会到其实学习爵士鼓更多的是需要依靠自身刻苦努力不怕艰难困苦的独立性训练过程。越是专业的训练越是需要弱化兴趣,侧重夯实基础才能着眼更加长远。虽然有些互联网教学课件确实也具有一些可取之处与辅助参考价值,但一味的依赖也局限、束缚教学思路,造成更多不利于后续学习发展的问题。

当然,建立规范不仅仅是针对最初的学习过程,事实上更需要长期的训练修正与不断完善。一般情况下,建立规范的过程往往伴随着从幼儿(四、五岁)到小学毕业阶段的七、八年过程,也正是建立扎实童子功的黄金时期。如果一个学生从四、五岁左右就开始学习爵士鼓,天赋好一些、接受能力强一些的学生学习进程较快的两三年左右时间也就可以基本完成基础规范的建立;慢一些的学生则会因人而异。但如果在完成小学阶段之前仍然还没有建立起基本的演奏规范,后续的学习障碍自然就会越来越大。

建立规范的过程虽然是以掌握基本功技术体系为核心的基本过程,但其实也包涵了更多的音乐作品训练过程。基本功是为音乐作品服务的,而音乐作品的诠释实则就是基本功技术体系的有机组合、分解、搭配而已,只不过基本功技术体系是代表演奏规律性的浓缩技法,更多的体现在技术技巧的规律上面。也因此,建立规范对于大量音乐作品的演奏驾驭是基础中的基础,也是伴随学习爵士鼓演奏过程中一直需要持之以恒不断去强化、提高的最重要环节。

        注:

1.本文不讨论建立规范的具体技术性问题,比如,双踩的训练规范可参见《爵士鼓双踩童子功训练》一文,滚奏的训练规范可参见笔者关于滚奏教学训练的系列文章等等。

2.建立规范从广义上讲,还包括更多的诸如视奏规范、学习习惯上的各种规范、练习方式方法中的各种规范等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