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爨轠(zhānɡcuànléi)爵士鼓学术理论研究系列文章之125:少儿电声乐队的组织与训练 文/张爨轠
少儿电声乐队的组织与训练
文/张爨轠
少儿电声乐队在国内目前尚属新生事物,众多的音乐人、教学机构及社会各界对此看法颇多,争议也很大,其中不乏大力推广者有之,观望者有之,持反对意见的群体也有之,褒贬不一、莫衷一是。尽管如此,少儿电声乐队的蓬勃朝气有如早晨的太阳,充满了无穷生机与活力,吸引了众多热爱音乐教育的有识之士加入到这个领域,为探索出少儿电声乐队组织与训练的科学体系及成功操作模式而努力。
一、少儿电声乐队的组织与训练意义
1.体现学以致用的实践目的
在传统的少儿音乐教学中,几乎千篇一律的训练模式都是单一性的教与学过程,绝大多数学习音乐的少年儿童没有加入过乐队合奏训练,尤其是近年来才开始出现的少儿电声乐队训练对他们来讲就更为陌生。从音乐教育实践的角度来看,少儿电声乐队的组织与训练是最能体现学以致用并以实践为目的的最佳平台之一。孩子们通过亲自参与乐队排练与舞台演出活动,更能明白学与用的直观过程,并从中体会到单一学习过程中所没有的更多乐趣。
2.增强音乐表演的科学途径
音乐表演需要构建专属的平台,这是音乐教育所体现出来的重要特点。而为学习音乐的孩子们提供这样一个展示的舞台也是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所应尽的职责。为使孩子们学有所成,学有所乐,充分发挥其音乐表演与创作潜力,让其加入到电声乐队的训练中去的确是一种极为科学的训练途径,更能使他们充分认识到音乐表演的可塑性、可操作性与自身相结合的自然过程原本也是如此简单,对于其自信心的建立起到了最为直接的帮助。
3.培养协作沟通的团队意识
乐队实践过程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培养音乐人才的特殊过程,音乐专业门类的细分使每个学习不同专业的学生受限于各自专业领域,而参与乐队则充分使每个学生能够跳出狭隘的音乐门类,从音乐整体的角度学习、认识更多的相关技术技能。在这个训练与合作的过程中,对于培养孩子们协作沟通的团体意识极为有利。不仅仅是针对音乐本身的相互借鉴与默契配合等直接方面,更多的是对于培养孩子融入集体、融入团队乃至为日后融入社会起到重要帮助。从更深层面上讲,还可以改变(改善)很多孩子的比如自私、以自我为中心、不合群、怕吃苦、任性、心理承受能力差等坏毛病(习惯),使其能够借以音乐合作训练的过程达到更宽泛的人格培养目的。
二、少儿电声乐队的组织与训练障碍
1.组织障碍
少儿电声乐队的组织并非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往往需要很多人的共同努力与支持。比如在队员选拔的问题上就会存在很多难题,由于孩子的年龄上的差距,一些专业水平相当,年龄相仿的同学要组在一起并不难,而要把不同年纪的孩子组在一起问题就很麻烦,由于其心智与身体发育有较大的差异,其性格、爱好、内心想法都会不同,要使其作为一个乐队整体从心理上不容易被其接受。所以只能在基本相当的年龄段去组建属于他们认可的乐队。从他们的角度看,组建一支乐队不仅仅满足了其学习音乐过程中的训练需要,更看重的是小伙伴的玩乐需要,排练的时候一起学习、合作演奏,休息的时候互相玩耍,这样才能在人员构建上符合科学的原则,为组建出容易为今后发展的乐队奠定必须的基础。同时,乐队成员从哪里去选,如何选,师资配备如何解决,队员人才梯队储备怎样落实,乐器及音响设施、场地、时间安排、家长沟通、如何管理等等诸多问题缺一不可,都需要得到全部落实才能顺利开展。
2.训练障碍
1.缺乏适合的有针对性的训练作品
当乐队成员及各种硬件都具备以后,最主要的困难就是缺乏适合的有针对性的训练作品。目前有很多人都说国内少儿电声乐队一味的追求成人化倾向,有的甚至指出这样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我们知道,电声乐队作为通俗、流行音乐为主要演绎内容的乐队形式,主要演奏一些成人世界的如爱情、社会流行风尚、反现实的判逆性音乐文化等主体内容,似乎找不到适合孩子们演奏的专门题材内容,作曲家涉及为少儿电声乐队创作的专门作品也凤毛麟角,这的造成了少儿电声乐队训练的最大障碍。我们找不到什么现成的曲目可供借鉴参考,所以一些开展少儿电声乐队训练的教学机构也是盲人摸象,以为自己找到了适合的科学训练方式,其实还根本不可能形成一套经得起检验的成功训练体系。不过,从目前大家所熟知的在全国范围内有较大影响力的几支少儿电声乐队来看,得益于其背后具有一个庞大的创作包装运作团队,因此有专人为其打造原创性的少儿电声乐队作品,要说成功,这样的情况的确还算得上。
2.缺乏长期、始终如一的科学训练机制
就像一个正规的职业乐团来讲,没有长期、始终如一的训练机制要使乐团水平达到相当的高度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何况是处在成长阶段具有更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的少儿电声乐队。我们知道国家交响乐团有一个附属少儿合唱团,其成员选拔、更新、排练、管理、演出以及诸多运作方面都具有专业水准,成员之间的配合、理解、宽容、付出及家长、政府、社会各界的扶持、支助也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最终能造就一支充满活力的高水平的少儿音乐团体。因此要训练出一支或若干支高水平的少儿电声乐队最为重要的问题就是要建立、建全、完善科学的、长期的、始终如一的训练机制。涉及到有如专业文艺院团一样的经营管理、营销思路,才有可能走在时代的风口浪尖,成为万众瞩目的成功团队。
3.客观制约因素
少儿阶段的孩子都处于学习文化为主的年龄时期,学习负担重、时间安排紧、娱乐时间少,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要像打造成人职业电声乐队一样的运作思路也根本行不通,也完全没有这个必要。像一些中小学校、少年宫、音乐艺术院校附中、附小、各级少儿艺术院团以及各类社会音乐培训机构等有条件开展少儿电声乐队训练的地方也大多是抱着一种探索为主的态度在开展,同时还受限于很多家长的意识瓶颈,他们往往对孩子加入这类的电声乐队训练持中立态度居多,每周的排练及一些演出再加上平时的专业课程使其担心对于文化课程的学习受到影响。这些诸多客观问题都对少儿电声乐队的组织与训练造成了很大的障碍,也使得大部分少儿电声乐队的水平处于业余状态。
三、少儿电声乐队训练的具体注意事项
由于是少儿电声乐队的排练与演出,主角是少儿,因此必须要符合少年儿童的身心特征,具体来讲要注意以下的主要问题:
1.训练必须要符合循序渐进的科学原则
负责具体训练操作的教师首先必须要能够清楚的认识到乐队训练所要遵循的最基本原则,对于具备一定演奏(唱)基础的少儿来讲,他们对各自专业课程的学习还局限于基本的初级水平程度,个别音乐天赋较为突出的孩子可能在乐队排练与演出过程中能较快的进入角色,适应角色,但这也必须有一个相对较长时间的磨合期。训练要从简到难,由基础开始,根据不同进程恰到好处的安排好训练内容。对于水平差异稍大的孩子要有耐心进行科学指导,要知道对于他们来讲,在乐队中演奏(唱)各自声部比单独演奏(唱)时要困难得多,有时哪怕是一个看似极为简单的配合对他们来讲也许要化费大量的时间才可能得到解决。一个标准的成人职业乐团(队)在排练与演出过程中也都需要有较长的相互磨合期,在训练的方法上也同样必须得遵循循序渐进的科学原则。
2.作品选择必须突出趣味性强的基本原则
趣味性是少儿电声乐队作品选择的基本指导思想,尤其是针对年龄偏小如小学阶段的孩子,在这种年龄阶段,孩子们学习任何东西都会体现出兴趣为主的特点。由于年龄小,自控能力差,对于那些他们难以驾驭掌握的演奏作品会有很大的压力,他们喜欢偏向于轻松、愉快、卡通、诙谐、纯真的音乐类型,在音乐表现过程中能够轻松掌控的作品往往才是他们喜欢的。偏离这一原则,如果盲目使用强化施加压力进行训练,只能起到事倍功半的反作用。
3.合理利用少儿好奇心强的特点进行训练
好奇心是少儿最大的自然特征,尤其是在乐队排练过程中,他们表现出对合作伙伴乐器性能的关注往往超乎成人的想象。电声乐器属于现代科技的产物,具有丰富的音乐表现性能,如电子鼓各种丰富音色的选择与变化很能吸引他们的注意,电吉他效果器丰富的音色变化更让他们兴趣盎然,合成器演奏操控的千变万化更能让他们着迷。训练时,教师也要善于抓住这些在他们看来极为好奇的方面进行正确引导,正好可以使他们充分了解电声乐器性能与演奏过程中的丰富变化,而对乐队成员进行不同乐器的全面了解本身就是非常重要的技术训练要求。
4.创造轻松愉快的训练氛围是教师必须要遵从的原则
少儿电声乐队的训练不同于成人训练,只有在轻松愉快的训练氛围环境下才符合孩子们的身心需求。所以从事少儿音乐教育的行业人士如果不全面了解、掌握所针对人群的身心特征是不可能掌握到技术技能传授的核心窍门的。音乐教育的本质是人的教育这是永恒的宗旨,而人的教育就必须要建立在具体的分析与对待上面,这样才能提高训练的效率,才能让孩子们能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乐队训练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作品的诠释离不开每个成员的灵感碰撞,即便是少儿乐队,能从他们身上找到创造的闪光点、挖掘其创新的潜力才是训练的根本。
5.舞台演出中的合理引导
在成年人看来,舞台演出是一件极为严肃的事情,容不得半点失误或差错。如果用这种要求去针对孩子们那就是一个极大的错误。虽然要引导孩子们在舞台上认真对待,尽量呈现出最好的表演状态,但却不能忽略小孩天性是爱玩的。玩其是也是一种境界,这里面大有文章可做,孩子们的表演理应充满欢笑、快乐,在玩乐中尽情享受、传递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就是符合他们的审美标准的,而作为教师一定要清醒的认识到这些问题,不能把过于理性的思维强加给孩子们。
像成人电声乐队尤其是各种摇滚、重金属风格乐队在舞台演出中的表现不仅仅停留在表达技术技巧层面,更多的是用音乐与观众产生更多的共鸣、沟通、互动,使音乐舞台表演的魅力充分发挥出来。而小孩的精神情感世界尚未成熟,还不太能够全部理解与接受更多的外延与内涵,这一点也是需要教师注意的。因此需要多一些积极正面的鼓励、表扬,尤其要注意正确引导孩子们对待名利、表现欲望等方面的分寸把握。
四、结语
解决了以上所述的各种问题与具体事项,要在少儿电声乐队的组织与训练上取得空前的成功则是从事这一领域的相关人士最为美好的愿景,也是大家所追求的共同目标。分析借鉴国内外相对较为成功的训练经验,探索这一领域的科学训练体系是摆在大家面前的现实任务。当看到舞台上的小精灵们娴熟的玩着属于表达他们自己情感的音乐时,从那稚嫩的双手演奏出动听的旋律的时候,那一刻所有的人都会为之动容,我想,这或许就是开展少儿电声乐队训练的根本意义吧!
本文原载《乐器》2012年第3期以及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发行张爨轠著《爵士鼓教育》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