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爨轠(zhānɡcuànléi)爵士鼓电子鼓定音鼓学术理论研究系列文章之141:张爨轠(zhānɡ cuàn léi)儒释道教育智慧研究系列文章说明 文/张爨轠
张爨轠重要文章与专著之 张爨轠(zhānɡ cuàn léi)儒释道教育智慧研究系列文章说明
文/张爨轠(zhānɡ cuàn léi)
(注:本文涵盖“《张爨轠(zhānɡ cuàn léi)儒释道教育智慧研究系列文章说明》”、“《张爨轠(zhānɡ cuàn léi)儒释道教育理念》”、“张爨轠编注《周易难字注音诵读本》一书”、“张爨轠《周易大衍筮法断卦案例实践应用研究》一书”等四大部分内容。
研究爵士鼓教育,一定会扩展研究所有与教育相关的问题,进而发展到研究博大精深的儒释道教育智慧,这是一条研究教育规律的捷径。对儒释道教育智慧的系统学习,可以拓展相对狭隘的爵士鼓教育思维方式,提升对爵士鼓教育研究的思想境界,从而建立一套指引爵士鼓教育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向、教育体系!
几千年的儒释道教育智慧,亘古弥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中国乃至全世界人类的智慧宝库与源泉,用于爵士鼓教育研究中自然也能终身受益,就像一盏明灯,能够指引顺利前行!
笔者学习儒释道教育智慧十多年以来,也写作了如《正宗占卦蓍草》(万余字)、《周易不是江湖算命》、《大衍筮法断卦原则占验简表》、《嘎玛高僧度天下——易占如是答》、《为而不争的智慧》、《普及教育的精髓思想是什么?》、《打鼓与“都摄六根”有何关联或启示?》、《鼓手都应该学习一些佛教的智慧》、《学鼓的快乐从哪里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简单启示》、《不识本心,学法无益》等等近百篇有关儒释道方面的简单性系列文章,大多侧重在对《周易》以及佛教的学习研究上面;编注了《周易难字注音诵读本》以及《周易大衍筮法断卦案例实践应用研究》(张爨轠zhānɡ cuàn léi著)两部著作(鉴于这两部著作与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完全不同所以放弃了正式出版);也在周易协会的刊物上发表过一系列如《易经给我的教育启示》载《大行易》2013年第2期、《“算卦泄露天机会遭报应”属无稽之谈》载《华夏易道》2014年第3期、《易占不为小人谋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载《华夏易道》2014年第3期、《马航失联飞机的下落预测》载《华夏易道》2014年第4期、《嘎玛高僧度天下——易占如是答》载《华夏易道》2015年第5期、《易占如何评价中华传统“伦理道德与因果”核心价值观?》载《华夏易道》2015年第5期、《易占如何评价西方社会的“竞争”普世价值观?》载《华夏易道》2015年第5期等等《周易》研究方面的简单性文章;并且通过大量阅读、系统学习了上百部历代周易注释典籍,深入探索之后创立了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可以自利利他的具有针对性的可以解决实际问题的“终身调运卦符研究”等创新性《周易》应用方法。
纵览十多年对儒释道的系统学习历程,虽然学习研究得确实非常的肤浅,但是深知儒释道教育智慧的博大精深与奥妙无穷,帮助自己在爵士鼓教育研究过程中找到了方向!
鉴于该网站是本人专门用于爵士鼓学术理论研究的媒体平台,因此就不将有关儒释道教育智慧研究的系列文章放在该网站上。原来有一些儒释道教育智慧的相关文章和本人的爵士鼓、电子鼓学术理论研究系列文章大多放在了本人的新浪博客(博客号2053508127)里面,该博客从2011年注册建立一直到2022年,一共十一年时间,放置了包括本人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记录性博文共计400篇。可以说,该博客见证并记录了本人这些年来在爵士鼓与儒释道研究上面的整体思想与实践、感悟、体会、总结性的所有内容。这十一年来,很多鼓手也通过阅读本人的新浪博客文章,在爵士鼓演奏、教学、论文写作过程中获得了一些参考。同时也发现不少音乐艺术院校爵士鼓、打击乐教师大量抄袭本人的文章用于论文发表、职称评定。甚至更离谱的是有个别老师将本人之前放在新浪博客上还未正式发表的文章抄袭后抢先一步去期刊上发表了。不过,对于本人而言,这些年已经看到抄袭本人文章的同行太多早已见惯不惊了!更不会去点名计较,只是希望大家多一些学术自律与规范常识,避免日后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学术不端影响。(可参见本网站中笔者有一篇短文《爵士鼓论文写作切忌抄袭剽窃》)
非常遗憾的是,新浪博客近半年以来一直处于维护,貌似即将彻底关闭状态,估计新浪博客也很难再恢复成像以前一样,非常方便普通老百姓以及所有有写作使用需求的,可以自由记录并保存、展示个人文章的媒体平台。也因此,本人的儒释道教育智慧研究系列文章今后就不再公之于众了!
本人倾注十一年心血的新浪博客2053508127上面400篇博文现已经彻底废弃删除!不再继续保留!该新浪博客账号也已经彻底注销!
附:
《周易难字注音诵读本》编注张爨轠
前 言
张爨轠(zhānɡ cuàn léi)
《周易》相传为伏羲氏“始作八卦”,周文王“演《周易》”(即作六十四卦并系上卦辞),周公(周文王之子)系爻辞,孔子作“十翼①”而历经了三古时代创作完善的古代哲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和总源头。是我国古人认识宇宙、天地、人生万象的世界观与方法论。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其旁及天文、地理、文学、乐律、兵法、韵学、算数、中医、艺术等等诸多领域,并贯穿于整个中华文化的脉胳之中。《周易》亦乃古圣先贤经邦济世、安邦治国之书,“大而家国天下之事,小而日用事物之理,《易》皆有以范围之、而不能外。②”因此历代帝王将相、达官显贵、明达君子、无不躬身研《易》,并以此“进德修业”、“安身立命”从中获取智慧的源泉。
《周易·系辞传(上)》有“《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③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可见,无论从“辞”(指卦爻之言辞即“义理”)、“变”(指卦爻之七、八、九、六之动变即“数”)、“象”(指阴阳老少动静形成之“卦象”)、“占”(指卜筮即吉凶得失悔吝决疑之占)哪个方面来侧重对《周易》的学习,皆为圣人之道。“《易》之有功于天下,圣人之有功于《易》,④”其用皆至大矣!同时也明确的概括了全面深入的研《易》之道必须从“辞”、“变”、“象”、“占”即“义理”、“象、数”、“卜筮”四大方面紧密结合、并驾齐驱⑤才不会在研《易》方向上有失偏颇,此乃圣人研《易》之道的不二真理!
著名的资深易学家唐明邦教授将《周易》的核心价值归纳总结为“启迪国人睿智(太极思维方式、天人统一理论、保合太和思想)、振奋民族精神(自强不息、厚德载物)、阐发大同思想(万国咸宁)、培育独立人格(独立不惧,遁世无闷)⑥”四大方面,亦是指引人们正确认识与深入研究《周易》最为权威的提纲挈领。
这本《周易难字注音诵读本》就是为了弘扬《周易》文化,为各类研《易》人群以及广大青少年学习国学经典扫清难字障碍,务求诵读流畅、通达而特别编注的。期望通过反复诵读直至烂熟于心必定将会获得终身受用的效果,也为进一步深入学习、研究《周易》奠定扎实的记忆与理解基础。更如笔者就“反复诵读《周易》直至烂熟于心的意义如何?”用蓍草筹策演算得遇谦之坤所言。谦卦第三爻:“劳谦,君子有终,吉。《象》曰:‘劳谦君子’,万民服也”。该爻乃谦卦之卦主,爻辞与卦辞“亨,君子有终。”几近相同,充分体现了谦德君子必得善终,天下万民心服口服的谦卦精神,也充分体现出了变卦坤卦“君子以厚德载物”、“含弘光大”的精髓所在。该爻在《焦氏易林》焦延寿先师的解释中亦有:“含和建德,常受大福。”之精辟断辞。
而如此博大精深的《周易》全书(包括经、传两部分)不过仅仅两万多字,对于记忆力较好的读者来讲,熟读并背诵并不是很困难的事情,尤其是针对广大处于记忆力最为旺盛阶段的青少年、儿童来讲,诵读《周易》将会在未来的一生当中受益匪浅。
易道“广大悉备”,无所不包,加之千百年来后人以《周易》为基础繁衍出来的旁支体系更是繁复至极,但追根溯源、正本清源,还是应该回到《周易》经、传本义上来。也正因为如此,诵读《周易》也就是深入《周易》心脏最为直接简单的最佳门径。大道至简,理亦如此。无论是什么年龄结构的读者都可以采取这种最为简单易行的方式。
本书编注者张爨轠(zhānɡ cuàn léi)在长期从事爵士鼓、打击乐专业工作的同时,对《周易》研究也有着独特的眼光与视角,并从博大精深的《周易》中吸取营养,学以致用,广泛渗透到自己的专业领域与个人德行修为等方方面面。在从中获益的同时,也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周易》爱好者获益,从而精心编注了这本《周易难字注音诵读本》。
考虑到不同读者群体的文化层次需求,笔者尽量将稍微有一些难度的字都加上了注音。并将常见的古今字、通假字在括号内予以了简单注明。事实上,没有进行注音的字连小学生都是可以轻松认得的。
本书采用通行《周易》版本⑦,忠于原著,逐字逐句反复仔细校对。对原文中个别存在争议的字存而不论,绝不擅作任何改动,并力求注音与断句标点符号⑧准确,为读者提供专业规范的《周易》全文诵读范本。希望本书可以成为大家随身携带、方便诵读的良师宜友。
注释:
①即《彖传》(上、下篇)、《象传》(上、下篇)、《文言》、《系辞传》(上、下篇)、《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
②参见《日讲易经解义》第533页、清、牛钮等撰、海南出版社、2012年12月第1版。
③此处的“制器”绝非大多数人所解释的制作器物之意,“制”本有“决断;裁决”以及“帝王的命令;也指法令”等意思(参见《汉语大字典》),此处可以引申为“裁制、按照、遵从、遵循、依据”等意思。“器”本有“手段;条件。《礼记》:‘礼仪以为器,故行事有考也’”等意思(参见《汉语大字典》),此处也可以引申为“一定事物之理”等意思。“制器”就是指“裁制、按照、遵从、遵循或依据一定事物之理”。“彼裁制于心、而欲事有定理者,是谓制器,则尚乎阴阳老少之象。”(参见《日讲易经解义》第533页、清、牛钮等撰、海南出版社、2012年12月第1版。)笔者就“《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中的‘以制器者尚其象’此处的‘制器’到底为何意?”占得遇巽之未济。巽卦“君子以申命行事”、未济卦“君子以慎辨物居方”也都印证了上面解释的准确性。
④参见《日讲易经解义》第533页、清、牛钮等撰、海南出版社、2012年12月第1版。
⑤历代研《易》方向派别纷呈,笔者认为《系辞传》中“《易》有圣人之道四焉……”这段文字实乃研《易》之道应该“辞”、“变”、“象”、“占”并驾齐驱的最有力明证。(对于这样的理解是否正确笔者曾占得为大有卦,应该毋容置疑。)
⑥参见《易经解密》之《唐明邦教授访谈录》一文、廖亦冰、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年1月第1版。
⑦对通行《周易》版本的具体介绍有兴趣的读者可参见《从战国楚简看通行<周易>版本的价值》一文、林忠军(三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周易研究》2004年第3期。
⑧由于《周易》原文从创作到完成距今年代太过久远,今人的文化变迁与理解思维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加之我国的古代文言文没有断句标点,因此断句、标点符号不同则理解就会存在不少差异。笔者在仔细研读了众多断句、标点符号不同版本之后,结合占测的方式最终选择了《日讲易经解义》一书(参见《日讲易经解义》清、牛钮等撰、李升召标点注释、海南出版社、2012年12月第1版。)作为本书断句与标点符号的主要参考依据。
在选定《日讲易经解义》一书作为本书断句与标点符号为主要参考依据时占得遇革之丰即革卦第5爻动变卦丰卦。根据革卦九五“大人虎变,未占有孚。《象》曰:大人虎变,其文炳也。”以及丰卦六五“来章,有庆誉,吉。《象》曰:六五之吉,有庆也。”等综合判断该版本应该是非常好的值得大力推广的版本。
(以下全书主体略)
注:鉴于本人已经经历了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于《周易》与儒释道进行十多年的笼统杂学、杂修,奠定了可以进一步去深入选择学习佛法方向上的一点点基础,今后将把学习的重心从对《周易》与儒释道笼统杂学、杂修的学习基础之上彻底的转向为对佛法的系统深入学修上。也不再继续大规模撰写儒释道和爵士鼓学术研究方面的文章。余生将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致力于爵士鼓教育和潜心、系统的用在闻思修佛法上面。
张爨轠(zhānɡ cuàn léi)于2022年9月8日写于成都
附: “不识本心,学法无益”文/张爨轠
“不识本心,学法无益”——“心外求法,了无所得”;“当知身心,皆为幻垢”。身体是由地水火风“四大假合”而成,心是“六尘缘影”;“知幻即离”;“离幻即觉”;“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当作如是观”;“心随万境转,转处实能幽。随流认得性,无喜亦无优”;“以无所受而受诸受”;“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明白了就知道世间一切包括诸如婚姻、家庭、子女、财富、社会地位、事业、健康、人际关系、生老病死、寿命、情绪、脾气、性格、心理状态等等皆是因缘所生,凡因缘所生皆是幻像一场,如水中月镜中花。真如本心也就是我们每个人每个众生皆与生俱来的本有自性、本有如来藏、本觉,也就是不生不灭充满虚空法界本来清净的自性圆明体,也就是可以当下即可回归净土的如来佛性。
“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是心是佛,是心作佛”;“以心作佛,心即是佛”。本心就像一面镜子,照见皆是影像皆是虚幻。“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海印森罗自在用”;“法界圆明自在用”;“照见五蕴皆空”;“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心是根,法是尘,两种犹如镜上痕。痕垢尽除光始现,心法双忘性即真”等等这些都是在描述如何去认识、体悟本心的相关经文。如果不明白这些关于本心(亦名本性、本觉、自性、如来藏、自性清净圆明体等称谓)的基本知见,念经念咒顶多得人天福报,更不要说解脱出离轮回。
不懂本心不懂空性,学佛难以真正契入,要听经闻法建立正确知见才是关键之关键。而不能只晓得嘴巴念佛念咒念经完全不懂得其真正含义,更不能只晓得祈求佛菩萨保佑,或者祈求佛菩萨达成俗世间的各种功名利禄要求,甚至装神弄鬼神神叨叨追求各种神通感应等等,那就是落入了迷信,误入了歧途。世间本是幻化如“梦幻泡影”般生灭无常,有什么值得保佑的呢?有什么神通值得追求的呢?那不是学佛的真实意义。要不间断系统(次第渐修或直修顿悟因人根器不同而异)的听开悟的高僧大德讲经说法,不然很难契入真正的佛法。总之,佛经千经万论无不是佛陀在从法界的角度讲如何围绕回归本心这一核心思想,告诉众生如何脱离苦海轮回成佛的基本内容。让学修者达到一经通而经经通,并且能够在闻思修佛法上反复熏习、巩固、稳固正确知见,结合不断实修、提升境界最终达到明心见性、证悟空性、回归极乐净土的最终目的。而这一切皆建立在如何去正确认识本心、回归本心为核心的学修方向之上,正所谓“不识本心,学法无益”的真正含义。(引号内容皆出自佛教经论)
附:佛法专题学习主要内容简要记录(注:关于《周易》专题学习内容,主要以历代权威经典注释典籍为主,侧重大衍筮法,以《周易》经文为核心研究依据,义理和象数结合的实战预测学习方向,具体学习研究典籍内容列举在此略)
自从2012.10月皈依佛教之后至今,2013——2018工作之余大概六年左右时间系统学习了净空老法师儒释道系列讲经视频(包括书籍、文章以及净空老法师部分知名弟子如陈大惠、钟茂森博士等老师视频、书籍等);2012.10月——2025工作之余关注学习马尔康昌列寺嘎玛仁波切上师佛法方面的系列文章;2012.10——2025工作之余学习了众多高僧大德开示以及讲经说法(包括视频、书籍、文章等);2024.1——2024.12系统学习了《入菩萨行论》、《大圆满前行》(华智仁波切著、索达吉堪布译)、《大圆满前行》(嘎玛仁波切著)、《大圆满前行》(巴珠仁波切著);2012.10——2025工作之余断断续续诵读了一系列佛教经典;2024.12.16——2015.3.14系统学习了台湾体佛法师系列佛教经典讲经视频:《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16集)、《心经》(2集)、《阿弥陀经》(11集)、《圆觉经》(36集)、《金刚经》(23集)、《妄尽还源观》(36集)、《达摩四行观》(2集)、《太上清净经》(3集)、《达摩血脉论》(18集)、《六祖坛经》(出家前63集)、《华严心法》(1集)、《维摩诘所说经》(63集)、《与佛有约系列访谈》、《体佛法师恭迎佛陀真身舍利子纪录片》、《金刚顶瑜伽中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论》(19集)。2025.7往后开始学习内容略······
感恩祖师大德以及净空老法师、噶玛仁波切、体佛法师等众多高僧大德用生命布施佛陀正法!阿弥陀佛!
附:
觉
诗/张爨轠
四大覆灭心亦亡,
奈何不识摩尼藏。
恐惧颠倒堕六趣,
灵魂投胎又一场。
地水火风身假像,
六尘缘影梦一场。
心外求佛佛不应,
自心弥陀是道场。
身心脱落本幻像,
真如本性亲收藏。
觉者安住法界中,
刹那回归极乐乡。
世间生灭本无常,
生死轮回如电光。
西归证得佛果位,
倒驾慈航度万方。
2025.2.23
(特别声明:从2025年7月11日之后本人关于对《周易》与儒释道学习内容以及之前十多年时间之内创作的《周易》与儒释道系列专题研究文章将不再公之于众。)
附录:
张爨轠(zhānɡ cuàn léi)儒释道教育理念
文/张爨轠
因材施教·慈悲为怀 文/张爨轠
作为教育工作者,“因材施教·慈悲为怀”是鞭策自己反观内心世界的一面镜子。对教师而言,既然选择将教育工作当成自己的职业,理所当然就应该深入专研教育理论,并结合长期实践探寻适合各自专业领域内的教育技能。
一、何谓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每位教育工作者最熟悉不过的一句成语,是大家以至于时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可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并非易事,没有各自专业领域的扎实功底谈何容易,没有对教育理论相关知识的学习累积谈何容易,没有对自己专业领域潜心深入的长时间研究谈何容易。更重要的是如果没有真正发自内心的热爱教育工作要做到因材施教更是谈何容易。
在词典里,因材施教解释很简单:“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这个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就包括很多的不同对境,教师要善于认知学生特定对象的个体差异而对症下药,分别制定合适的、不同的教育方式方法。那么这些不同的教育方式方法所导致的教育结果就直接关系到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效率、学习习惯以及人格品行的培养,三者缺一不可。教师需要像一个大型充电站,源源不断的给学生提供能量供给,以满足学生的及时所需。做到这一点,教师当然需要加大储备,广泛吸收、博采众长才能为我所用。
也正如词典在解释因材施教的例句中说“因材施教说起来容易,要在实践中落实却并不容易,它要求整个教育体制都做相应的改变。”可见,教育工作者都很清楚因材施教是要打破传统禁锢、甚至需要向整个国家、社会的教育体制挑战的。
其实,不管是什么专业门类的教育,教育工作者只要能够经常反观自己的内心世界,用最善良的心境去思考自己的工作特征,用最善良的实际行动去对待每一个学生、乃至落实到每一次具体的教学课程中去,就会发现在大的社会教育体制背景下个人的教育指导思想其实是完完全全可以做到兼顾、协调、改善甚至趋于完善的,取决于教育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对待教育工作的职业操守。就像一位医生在对待自己的病人时,不同水平层次与道德品质的医生完全展现出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患者的感受就会非常明显,这也同样取决于他的个人能力与品性,患者与学生一样,是最直接的受益者或者受害者。
教育工作者要站在宏观的角度与高度审视教育方式方法的科学性、针对性,分析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符合社会教育体制的相关要求。同时还得将自己专业领域内的知识结构揉碎、磨细才能“喂给”学生,否则,自身纵有再高的水平也无法灌输到学生“嘴里”。因此讲,因材施教尽管已经成为了一切教育工作者耳熟能详的惯用口头禅,但并非所有人都能够很好的理解其深刻含义。
辞海里是这样解释因材施教的:“教学和教育工作的原则之一。指在基础性要求统一的前提下,对不同的受教育者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朱熹说:‘孔子教人,各因其材’,‘因材施教’一词本此。”可见,因材施教特别强调不同的受教育者的差异性特征、个性化特征也就是其接受能力、天生禀赋、学习习惯、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等等方面的个体状况,不搞一刀切、不搞单一教育模式,要顺应“材料”的固有特质像雕塑家一样塑造适合的艺术作品。因此有句话叫做“适合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
反过来讲,一些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却并不一定适合所有不同地域环境、不同针对性教育人群的。也就是讲,不同的教育理念也好、教育方式方法也好,天下没有一种完完全全固定永恒的模式存在或者可以一劳永逸的照搬、复制的教育载体,教育方法无定体也就是这个意思。
要说教育永恒不变的规律那到底是什么呢?那就是变化的适应性,正如《周易》的哲学规律一样,“易”就有“变”的含义,“变”就是真正的规律所在。佛经中也有“是诸法空相”的明确解释,告诉大家不要执着于事物的表象,所谓的法则都是空的、不固定的、表象的、经不起时空环境变迁检验的。
因此,从更深层次讲,因材施教充满了变化的、不确定的灵活性因素,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广、更复杂的诸多要求,对于教育者、受教者来讲一切教育方式方法都是变化无穷的。
二、何谓慈悲为怀?
慈悲为怀对教育工作者来讲,完完全全是一种精神上的超脱,需要教育工作者具备宽广的胸怀,像佛菩萨一样体恤众生的悲悯精神。慈悲一词是指“佛教谓对一切众生给予欢乐(慈),拔出苦难(悲)。《大智度论》二十七:’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大乘佛教以此为修行的重要依据。’”(参见《辞海》)具备如此佛菩萨心肠的人无论是从事教育工作还是天下所有不同职业门类,皆是以度化人为指导思想。这是一种何等的思想境界呢?简单讲就是把自己的乐与苦早已经置之度外,把学生的乐与苦当成了所有的全部。
换个角度讲,如果一位教育工作者能够把自己的职业特性站在学生的立场或角度来看,受教育者的根性优劣也好、天生禀赋强弱也好、对待教师的态度好坏也好,教师都不会存在任何世俗的分别心,都能够为学生的成长付出一视同仁的悉心教导。
教育的本质是度化人,并不是表象上所体现的单纯的、狭隘的知识学问或者技术技巧。站在这样的高度从事教育工作,早已经跳出了为个人而所求的封闭思想,想尽一切办法利益学生自然而然就成为了教师的思想出发点。拥有如此悲悯、体恤学生的精神境界其实就是一种大智慧,就是一种思想上的制高点,就是一种不再为世俗习气而烦恼的修行。难怪大凡在教育领域有大成就的人必定是海量心胸有如佛菩萨心肠的智者,他们所追求的人生理想正如佛菩萨一样不会轻易放弃任何一个人。反观自身的一切言行甚至任何一个细微的起心动念,如果都能按照有如佛菩萨的慈悲心那样精心培育每一位学生,可以想象,其收获必定是最大的。
当因材施教与慈悲为怀交接在一起的时候,就像天地交融不分你我,因材施教着重于教育方式方法,对专业知识技能的要求很高,慈悲为怀突出悲悯众生的度化思想,对人生与教育本质的体悟最深,二者结合相辅相成,既避免了陷于执着方式方法论的漩涡,又弘扬了崇高师道精神的神圣伟大。
“因材施教·慈悲为怀——当为天下所有教育工作者所共同追求的教育理念更是最大的鞭策!”。
本文载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发行张爨轠著《爵士鼓教育》一书
启蒙教育的精髓思想是什么?文/张爨轠
《周易》蒙卦专讲教育,卦意精妙无比,之中的《彖》辞“蒙以养正,圣功也”可谓精辟至极,寥寥数字就概括总结了启蒙教育的精髓思想!
单从字面上直观理解:“蒙”指“幼儿,蒙童”;“以”指“按照,依据”;“养”指“培养”;“正”指“端正,不偏斜”;“圣”指“道德智能极高超的人;圣人”或者“神圣”之意;“功”指“功劳;功业”或者“事业,工程”之意。
“蒙以养正,圣功也”简单讲就是指“蒙童的教育要按照培养端正、不偏斜的心性行为品格与知识技能,使之将来成圣成贤为目标,对启蒙教育工作者来讲,这是一项神圣伟大的功业。”
《日讲易经解义》(海南出版社、2012年12月第一版、清、牛钮等撰)中讲,“盖人性本正,当颛(zhuan、蒙昧无知)蒙之始,其天真未漓,则当保全其正者,惟此时;其情识渐开,不可不范之以正者,亦惟此时。教者必以此时,涵育熏陶、扩充培养,日使之亲正人、闻正言,全其性命之体、满其知能之量,则赤子之心不失,而达天立命之学在是矣。非圣功而何?夫蒙者之求教、与教者之发蒙、无不以圣人为期,而圣功惟在养正。”
“可见天理人欲,全在辨之于早;若待外诱既深,发然后禁,则扞(han阻止)格而难胜矣。《伊训》云:罔不在初。《召诰》云:王乃初服。后世留心国本者,必惓惓以早谕教为言,其亦有见于此乎?”
这两段话精炼的扩展补充了“蒙以养正,圣功也”的深刻涵义。“无不以圣人为期”实则乃与古人所讲“读书志在圣贤”同属一个意思。而要培育、成就圣贤的根本方法就是“惟在养正”,不养正何以圣功?可见,中华老祖先几千年来早就认清楚了启蒙教育的根本精髓。这也是启蒙教育本有的自然规律原点!而如今国内国外的启蒙教育五花八门、无所适从,大多已经脱离原点被普遍的功利、商业思想以及一些违背启蒙教育规律的所谓发明、创新思想严重影响、扭曲到偏离正常轨道了!
一个“正”字,靠的是“养”,“养”不是一时半会急于求成能够完成的事情,而是日日“亲正人、闻正言”并且经过多年的精心培育才能谓之“养”。
在甲骨文中,“养”字的左边是羊头,右边是拿着枝条的手,会意拿鞭子放羊之意。因此,“养”的本意是饲养。由此才引申出诸如“教育、熏陶、陶冶、培养、给养、供养、奉养、保养、养护、培植、生育、抚养、积蓄”等等更多不同的意思。也由此可知,“蒙以养正”中的“养”就是指对蒙童心性、身心健康、行为规范、人格品质、学习习惯、为人处事规矩以及知识技能学问等等各个方面的精心培育、护持、开发、磨炼、提升的全方位培养、教育过程。
“正”也是“纯正;善,完善,美好”的意思。“盖人性本正”其实指的就是人人与生俱来的、本有的纯净纯善,也就是与佛法中讲的人人皆具“佛性”那个“自性”无二无别。“蒙以养正”实则也是通过纯净纯善的教育恢复、保持蒙童纯正无邪的天性、心性!
《说文解字》中讲:“(‘正’字)在甲骨文字形中上面的符号(像个平行四边形)表示方向、目标,下面是‘止’(足),会朝这个方位或目标不偏不斜地走去之意。”
《说文·正部》:“正,是也。从止,一以止。正,正直无偏斜,从止。(‘一’是古文‘上’字,表示在上位的人)将‘一’放在‘止’上(会上位者止于正道之意)”
可见,养正之道,止于纯正的方向,坚定不移,毫不动摇,那就是自始至终都朝着成圣成贤的目标去迈进。“养”必须“正”才能成圣成贤,这是必然的因果规律。
反观一下现代社会急功近利的种种教育现状,别说要培养圣贤之才,就连要培养一个真正的正人君子都十分困难。学校教育也都是应试教育统领天下,一切都是分数主宰,重技能轻品行的颠倒次第完全不符合教育的自然规律。比如升学考试除了看分数,谁还看品行?“养”的层面就大大的出了问题,何以“正”?更何以成圣成贤?
而要扭转这一切,都应该从启蒙教育开始!中华老祖先早就告诉后人应该怎样培育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蒙以养正,圣功也”这就是法宝之所在!!
注:对于鼓手来讲,学习、了解一些诸如此类的中华传统经典文化必定能够跳出狭隘的专业范围桎梏。而事实上,尤其对于从事爵士鼓教育工作的相关行业人群来讲,向中华老祖先学习传承了几千年的文化积淀远远比学习现代的一些尚经不起时间检验的肤浅的所谓创新教育理论要智慧得多。将老祖先遗留下来的这些人类经典的教育思想落实在爵士鼓教育中必定会获得无穷无尽的益处。
不读蒙卦,就不了解启蒙教育的真谛!
注:“读书志在圣贤”语出朱柏庐《朱子治家格言》:“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
本文载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发行张爨轠(zhānɡ cuàn léi)著《爵士鼓教育》一书
为而不争的智慧 文/张爨轠
老子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明心见性、通达明了宇宙人生真相的大圣人,用佛法来讲,老子的思想境界与佛菩萨应该没有二异。其《道德经》末句曰:“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可谓这八个字道出了世间人争名逐利的究竟意义应该是回归不争的事实真相!争来争去结果都是一场空,凡夫执着这个我,总以为什么是属于我的,什么是我必须占有的,什么是我应该得到的。因此,人生的目标往往就是要打垮别人,处处想让别人失败而使自己获胜。这种争强好胜当仁不让的心态在短时间内也许会获得不少利益,可是如果长期处于这样的心态就有可能争得头破血流、不死都残!“争”的本质就是据为己有,《说文解字》:“争的甲骨文、金文字形都像两只手争夺一物的样子。”
孟子曰:“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周易》中泰否二卦卦象寓意也极其深刻:坤上乾下各自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换位思考(坤为地本应该在下,乾为天本应该在上)是为地天泰卦;乾上坤下各自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是为天地否卦(天地本乃天上地下之正位,正位却寓意各自没有换位思考的意思)。这也正是与老祖宗常讲的古训“各自责,天清地宁;各互责,天翻地覆”如出一辙,可见泰否就在争与不争这一念之间的智慧道理!
有句话说,天大的事最后都会成为故事!凡夫却喜欢执着当下,不肯放过当下之争,原因正是心量狭隘、鼠目寸光,不肯换位思考,不肯从自己身上去寻找问题的根源所在,更不懂得“其身正而天下归之”的真正道理。
不争就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烦恼何生?可是争的人就会患得患失、不达目的不罢休,不到黄河心不死,一旦得到自己想要的就会沾沾自喜、得意洋洋,以为就是上天有眼自己就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一旦得不到就会憎恨嫉妒甚至恶言恶行相向,整个人变成了愤怒的斗牛,随时准备杀伤对方,战争一触即发势不可挡,以为自己就是天底下最强悍、最具杀伤力的人,可谓自欺欺人、思想颠倒,没有智慧!
人不过肉身而已,争与不争躯壳都将很快消亡,短短几十年生命如梦幻泡影白驹过隙浪费在了争名逐利上可谓得不偿失亏得太大了!为什么不能去好好思考一下人生何来?又将何去?殊不知,争来争去只能造业无穷无尽,轮回在苦海六道中不能自拔,争来争去于人生的究竟解脱没有任何意义反增业障。
不争就真的什么都得不到吗?恰恰相反,这就是智慧的定律,不争得到的远远大于争斗所获得的。不争之人心性平和,广结善缘,特别是心定之后智慧之门就容易打开,在“为”的层面自然而然就会精进努力、正义凛然。“为”字的本意是作为,做、干。《说文解字》中讲:“为字的甲骨文上部为手,其下是仰着头、尾朝下的一头大象,会意牵着大象去劳动之意。”
“为”的层面是努力耕耘而不问收获,得失之心顺随自然,欲望、功利之心的枷锁被彻底解放,“为”的过程就会脚踏实地很好的享受并乐于其中,更加有助于提高“为”的质量,“为”的结果自然也就会收获更多。
古人常讲“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不属于自己的争来也不会长久,甚至可能成为祸患,就像一颗定时炸弹埋伏在身边让人时刻提心吊胆。争别人的东西别人大多也不会轻而易举放过你,一旦时机成熟,别人也会采取同样甚至变本加厉的方式来对待、报复自己,到时只能是自掘坟墓,身陷囫囵反而被搞得遍体鳞伤、身不由己、痛苦不堪。
由此可知,“为而不争”是智慧;是圣人之道;是放下一切思想包袱后的觉悟;也是一种理想的人生态度;是清净、平等、祥和的人生境界;更是以慈悲之心包容、接纳、给予、布施他人的大爱体现。不争的心境必然也就快乐、自在、随缘安定,真正的幸福与智慧自然就会就在当下与未来得到圆满开启!
注:“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原文前面是“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大意为“圣人积德不积财,有德以教愚,有财以与贫。既以财贿布施于人,财益多如日月之光,无有尽时。天生万物,爱育之,令长大,无所害也。圣人法天所施为,化成事就,不与下争功名,故能全其圣功也。”(参见《群书治要译注》、中国书店、2013年5月第一版)
学鼓的快乐从哪里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简单启示 文/张爨轠
《论语》开篇第一句话就讲:“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是圣人孔子告诉我们学习、做学问、掌握技艺、积累知识最重要的方法与总纲领。即:学习贵在时刻勤奋练习、实习应用(学以致用)(这是学习的过程——培养定力)并从中获得快乐、愉悦、幸福(这是学习的目的——打开智慧)。学鼓当然也不例外,快乐来自不断的学习训练、实践应用的过程,舍不得花时间去精进的练习自然也就得不到学鼓的快乐!
“习”的本意是小鸟反复练飞,《说文·習部》:“習,数飞也。从羽,从白。”“習”就是鸟儿频频试飞的意思。甲骨文中,“習”字上面是“羽”下面是“日”,会意鸟儿在日光下练习飞翔之意。小篆中,“日”字误变为“白”,所以隶变后楷书写作“習”,汉字简化后就写作了“习”,这就是《说文解字》中对“习”字的基本来历与简要解释。因此,“习”字可以引申为反复学习、练习、温习、熟悉、习惯、实习、专研、训练、应用、实践、实战等等类似诸多含义,像鸟儿频频试飞那样不间断的勤奋训练才能获取基本的飞翔技能、本领。
“时”字本意为节令、季节,引申为时辰。《说文·日部》:“时,四时也。从日,寺声。”这里“学而时习之”的“时”表示常常、经常、时刻、随时等意思。“时习”也就是不间断的反复练习,这不正是学习的根本法宝吗?用佛家的话来讲,“时习”不正是“一门深入”、“功夫成片”吗?不正是训练学习过程中培养定力的最佳途径吗?
学鼓何尝不是一样呢?如果你不去像鸟儿练习飞翔那样频频反复、勤奋训练,你如何可以掌握到打鼓的种种技术技巧呢?如何获得驾驭这门乐器的真实本领呢?尚且连鸟儿都知道要想学会飞翔就得频频试飞的道理,何况是我们人呢?鸟儿都知道在这个频频试飞的过程中进行一次又一次的试验、摸爬滚打、总结失败经验教训最终成功在天空自由翱翔,学鼓要达到自由演奏驾驭的目的根本的法宝同样也在于训练过程中时刻精进与不懈的坚持努力而已。
“说”通“悦”,是“悦”的古字,本意为喜悦、快乐。《说文·言部》:“说,悦释也。从言,兑声。”言语发之在口,实则在心,故而“悦”字左边的竖心旁表示喜悦快乐是从内心由内而外发出,右边的“兑”字本意也同为喜悦之意。因此,这个“说”字从更深更广的境界来讲不仅仅是喜悦、快乐,更是幸福、打开智慧之心门后通达明了的象征。并且关键是由内心传递出来的那种真实的快乐、幸福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表面上的由外而内的那种“乐”。就像孔子的弟子颜回陋巷简居、箪食瓢饮而不改其乐生活、读书、做学问的那种自在、快乐、安贫乐道的状态。(参见《论语·雍也》:“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用佛家的话来讲就是达到了心地清净,境随心转,不为外境所扰,“法喜充满”的那种定后生慧的精神境界。
原来学习的快乐是这样获得的!圣人孔子仅仅使用“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样一句简单的话就概括了获得天下所有学问、知识、技能的基本法宝,不是圣人境界又有谁能够说出如此精妙绝伦的精辟总结呢?
反观一下现在学鼓的众多学生,他们学鼓都快乐吗?都在刻苦努力的反复训练过程中获得喜悦了吗?学鼓是否也像小鸟频频试飞那样获得自由飞翔的本领了呢?!古人常讲“读书千遍,其意自见”学鼓也是一样,别说练习千遍、百遍,现在社会大多数学生的普遍根性练习十遍都难以做到,更不要说“其义自见”获得无师自通的体悟了!小鸟频频练飞不也得经历成百上千次的磨砺、摔打、艰辛付出之后才能取得成功吗?!所以,现在的学生大多缺乏智慧,究其根源就在这里。
现在的学生往往凭藉表面感官上的兴趣或者依赖老师、家长的督促而学习,没有真正将自己的一颗心定下来,被心外的种种诱惑所障碍,进一步深入讲就是不明白“定能够生慧”的道理。因此,现在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表现出极不耐烦,稍微一遇到学习中的困难、挫折或者难点问题障碍就会显得焦虑不安、无所适从。表面上看一个个都挺聪明的,实则没有智慧,总是心浮气躁,不愿意不厌其烦的反复练习,缺乏定力的致命问题几乎也成为了现在社会所有学生的最大通病。
由此可知,学习古圣先贤、学习儒释道的经典思想,无论学鼓也好,学习其他文化知识也好,应用在任何专业领域都是通达明了、概莫能外能够作为指引学习者的一盏智慧明灯!
学鼓的快乐从哪里来?从持之以恒、千锤百炼的“时习”即:修定(这也是“因”)中来;快乐的根本则是因为勤奋努力内心产生出由内而外的真实喜悦即:定后生慧(这就是“果”)。也正如佛法里所讲,心外求法,了无所得!所以这颗心要向内求,要靠自己的内心彻底明白后去主动落实,如是而已!这之中实则蕴藏着宇宙天地人生之道的自然规律大道理!
也由此亦可见,圣人孔子的思想境界与佛菩萨有何二异?!不是明心见性、大彻大悟的佛菩萨境界怎么能够概括一句话几个字“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就能够成为天下人如何做学问的总纲领、总指引而流传后世千秋万代呢?!
注:在爵士鼓学习、练习训练、实践应用过程中,各种各样的演奏技术技巧内容、音乐作品分析、音乐风格处理以及对于音乐背后的文化内涵延伸理解等等诸多方面,都需要学习者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去深入。
单就爵士鼓的演奏技术技巧而言,在学习过程中也需要勤奋精进的努力练习、专研,才有可能慢慢建立起一整套基本的爵士鼓演奏技术技巧的架构体系。而更重要的是对于音乐综合素养的提高必须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才能获得驾驭音乐的基本能力。在此过程中,获得这些演奏与音乐素养基本能力的关键还是在于勤奋努力,还是在于舍得用功。
比如,就像哪怕只是练习一个最基本的单击交替基本功,舍得投入、付出的学生每次会一练下来就坚持半个小时甚至一两个小时(当然,前提是在有时间的情况下)而不换题目,直到每次练习都有进步、有提高、有感悟为止。尤其是对于学习双跳、多跳滚奏技巧训练阶段的学生来讲,没有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绝对是不可能达到相当的水平高度的。同样,在音乐相关基础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更得以全身心的投入并且经过一定时间的逐渐积累才能掌握到必备的一些音乐素养基础。
所以,一些学生学鼓虽然已经很多年,但是连这些最基础的技术技巧、最基础的音乐素养都还是没有系统规范的得到解决。关键问题还是出在没有用心、没有定力去深入进去学习,表面上看虽然也确实在坚持学习,但“学而时习之”那种“时习”不间断功夫完全没有落到实处,当然也很难体会到“不亦说乎”的真正快乐!
观察定力不足的学生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心浮气躁、心慌意乱,练习坐不下来,无论什么练习都不愿意不停的重复,浅尝辄止,东一下西一下漫无目的的在练,更不会自己开动脑筋去认真思考,尤其是对音乐理论基础方面的东西更是锲入不进去。针对这类学生的定力培养往往成为最棘手的问题,也只能慢慢扭转、改善,并且一定得采取循序渐进、合理的针对性方式方法去进行科学的引导。
由此,笔者也一直在探索如何让一个定力不足的学生能够快速的得到良好转变,从而提高其学习效率以及改善整个学习、生活习惯,最终找到的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可行性方法、答案还是在中华传统国学文化精粹儒释道的智慧思想里面!
本文原载《乐器》杂志2016年第8期、作者张爨轠
张爨轠(zhānɡ cuàn léi)教育座右铭
1.艺术就像宗教信仰,追求的是心灵的净土,而不是那些浮华的功利外衣!
2.音乐实乃心性之学,下根者学其技,中根者学其艺,上根者修其心!
3.打鼓不仅仅是一门技艺,更多的体现是一种音乐文化。因此,鼓手不光是要具备精湛的演奏技术技巧,还应该要具备丰富的音乐与文化素养。并且,鼓手会随着年龄与阅历的增长、思想的成熟以及对打鼓的不断深入认识产生对文化需求越来越明显的迫切愿望。
4.真鼓(传统声学鼓)·电鼓结合教学训练是爵士鼓教学最科学的操作方式!
5.爵士鼓教学一定要跳出狭隘的节奏范围,更重要的是训练学生对于音乐全局的整体把握与掌控!
6.一个人在某一专业领域有着出类拔萃的超人能力,不仅仅是其此生的能力与天时地利人和的综合结果,更是其因缘成熟即此人生生世世业力和愿力的因果所致。
7.鼓手的天赋就像他的两只眼睛,拥有良好的天赋就能够看清、洞悉、明辨周围的一切,天赋太差就像盲人容易走错路一样,甚至造成背道而驰的相反结果。
8.鼓手谨记:技艺的千锤百炼远远不如心性的修炼重要,否则,鼓打得再好,心性可能仍然是迷惑、狭隘甚至颠倒错位的。
9.过度叛逆、颓废、歇斯底里的某些死亡金属摇滚音乐其实就是误入歧途,是典型的缺乏正知、正念、正行的迷障表现。
10.不爱这个世界世界也就不会爱你!儒家讲仁者无敌(人与人之间的爱),道家讲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宇宙之间的爱),佛家讲一切众生皆父母(人与九法界乃至更多维次空间之间的爱)其实都是爱与被爱的因果关系。凡是违背这个自然规律,必定将会遭受灾难,因为这是宇宙人生的事实真相!
11.名誉、地位、金钱往往是这个社会世俗的成功价值衡量标准。有的人的确是靠积极、正面、坚持不懈的努力而获得,而有的人则是靠不断膨胀的贪欲以及各种不正当手段而谋取。这两种人都算成功,可他们的成功却有着本质的区别。
12.教育的最高境界是爱,是牺牲,是奉献,非金钱所能衡量,因为爱是高尚、无价的,牺牲、奉献是伟大的!
13.明因果之真理,方知教育工作理应尽职尽责!更何况世间上的一切皆跳不出因果的固有规律!
14.因材施教·慈悲为怀——当为天下所有教育工作者所共同追求的教育理念更是最大的鞭策!
15.教育的本质是度化人!
16.佛法是一切教育的最高智慧!总纲领!总指引!
17.任何教育都应该把德行、心性的培养放在第一位,而恢复人人本具纯净纯善的自性特征就是其根本方向!
18.中国传统圣贤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根基,是解决德行、心性问题的最直接措施!因为他是一切人本有自性的自然流露!
19.伦理、道德、因果教育是拯救当今世界的最根本途径!是一切教育的核心真理,超越时空、亘古弥新!永不过时!
20.教鼓为业,别无他能,教化学生,是而无憾!
21.作为现代流行音乐的从业者尤其是教育工作者,为社会传递、弘扬正能量责无旁贷,培养具有正知正念的学生人群当之无愧是为己任!
22.研究一切教育的最终落脚点必然是在佛法的因果教育上!
23.因果教育乃一切教育之大根大本!
24.因果教育是多维、立体、全面、究竟、圆满的智慧教育,更是治世之道、救世之良方,是人人回归纯净纯善性德的根本方法!
25.读圣贤经典,获无量智慧!
26.大德者必有大能!
27.学佛就是学习佛陀明了人与人、自然、多维次空间之间的立体关系即宇宙人生的真相。
28.精金百炼·荣辱不惊·淡泊明志·学然后之不足
29.人生不外乎生老病死的过程,荣辱得失、吉凶悔吝皆是过眼云烟,唯有利用难得的暇满人身累积福报资粮摆脱苦海轮回才是最智慧的选择!
30.身处五浊恶世红尘,心系西方净土故乡!
31.学习就像钻井,不专何以深!?
32.蒙以养正,圣功也。——《周易》·蒙卦
33.不读蒙卦,就不了解启蒙教育的真谛!
34.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老子·《道德经》
35.心包太虚·量周沙界
36.浅层次的快乐靠鼓励、靠诱导、靠各种各样的外在激励,因此催生了市场上所谓的快乐教育理念;深层次的快乐靠定力、靠内心的智慧开启才真正靠得住!因此,培养学生的定力才是最根本的教育之道!当然,面对不同根性的学生最重要的是要懂得变通与采取灵活、善巧的应机措施。
37.放眼世界,收罗最好、最新、最经典、最权威的爵士鼓教材一定是打开教学思路最理想的途径,与其闭门造车、冥思苦想不如去认认真真学习才能兼收并蓄。当积累的好教材多了,接触新的理念多了,自然而然也就可以慢慢体悟出爵士鼓教学中的门道来!
38.打鼓要打开心量:打鼓是最能通过身心的协同状态使得我们敞开心扉、在无拘无束的身心状态中释放出无限的思想情感、无限的音乐想象力,进一步体悟到内心的广阔、浩瀚。
39.身心幻垢·六尘缘影·知幻即离·知离即觉——《圆觉经》
40.“不识本心,学法无益”——“心外求法,了无所得”;“当知身心,皆为幻垢”。身体是由地水火风“四大假合”而成,心是“六尘缘影”;“知幻即离”;“离幻即觉”;“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当作如是观”;“心随万境转,转处实能幽。随流认得性,无喜亦无优”;“以无所受而受诸受”;“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明白了就知道世间一切包括诸如婚姻、家庭、子女、财富、社会地位、事业、健康、人际关系、生老病死、寿命、情绪、脾气、性格、心理状态等等皆是因缘所生,凡因缘所生皆是幻像一场,如水中月镜中花。真如本心也就是我们每个人每个众生皆与生俱来的本有自性、本有如来藏、本觉,也就是不生不灭充满虚空法界本来清净的自性圆明体,也就是可以当下即可回归净土的如来佛性。“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是心是佛,是心作佛”;“以心作佛,心即是佛”。本心就像一面镜子,照见皆是影像皆是虚幻。“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海印森罗自在用”;“法界圆明自在用”;“照见五蕴皆空”;“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心是根,法是尘,两种犹如镜上痕。痕垢尽除光始现,心法双忘性即真”等等这些都是在描述如何去认识、体悟本心的相关经文。如果不明白这些关于本心(亦名本性、本觉、自性、如来藏、自性清净圆明体等称谓)的基本知见,念经念咒顶多得人天福报,更不要说解脱出离轮回。不懂本心不懂空性,学佛难以真正契入,要听经闻法建立正确知见才是关键之关键。而不能只晓得嘴巴念佛念咒念经完全不懂得其真正含义,更不能只晓得祈求佛菩萨保佑,或者祈求佛菩萨达成俗世间的各种功名利禄要求,甚至装神弄鬼神神叨叨追求各种神通感应等等,那就是落入了迷信,误入了歧途。世间本是幻化如“梦幻泡影”般生灭无常,有什么值得保佑的呢?有什么神通值得追求的呢?那不是学佛的真实意义。要不间断系统(次第渐修或直修顿悟因人根器不同而异)的听开悟的高僧大德讲经说法,不然很难契入真正的佛法。总之,佛经千经万论无不是佛陀在从法界的角度讲如何围绕回归本心这一核心思想,告诉众生如何脱离苦海轮回成佛的基本内容。让学修者达到一经通而经经通,并且能够在闻思修佛法上反复熏习、巩固、稳固正确知见,结合不断实修、提升境界最终达到明心见性、证悟空性、回归极乐净土的最终目的。而这一切皆建立在如何去正确认识本心、回归本心为核心的学修方向之上,正所谓“不识本心,学法无益”的真正含义。(引号内容皆出自佛教经论)
41.觉 诗/张爨轠
四大覆灭心亦亡,奈何不识摩尼藏。恐惧颠倒堕六趣,灵魂投胎又一场。
地水火风身假像,六尘缘影梦一场。心外求佛佛不应,自心弥陀是道场。
身心脱落本幻像,真如本性亲收藏。觉者安住法界中,刹那回归极乐乡。
世间生灭本无常,生死轮回如电光。西归证得佛果位,倒驾慈航度万方。
附录:张爨轠编注《周易难字注音诵读本》一书
前 言
张爨轠(zhānɡ cuàn léi)
《周易》相传为伏羲氏“始作八卦”,周文王“演《周易》”(即作六十四卦并系上卦辞),周公(周文王之子)系爻辞,孔子作“十翼①”而历经了三古时代创作完善的古代哲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和总源头。是我国古人认识宇宙、天地、人生万象的世界观与方法论。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其旁及天文、地理、文学、乐律、兵法、韵学、算数、中医、艺术等等诸多领域,并贯穿于整个中华文化的脉胳之中。《周易》亦乃古圣先贤经邦济世、安邦治国之书,“大而家国天下之事,小而日用事物之理,《易》皆有以范围之、而不能外。②”因此历代帝王将相、达官显贵、明达君子、无不躬身研《易》,并以此“进德修业”、“安身立命”从中获取智慧的源泉。
《周易·系辞传(上)》有“《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③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可见,无论从“辞”(指卦爻之言辞即“义理”)、“变”(指卦爻之七、八、九、六之动变即“数”)、“象”(指阴阳老少动静形成之“卦象”)、“占”(指卜筮即吉凶得失悔吝决疑之占)哪个方面来侧重对《周易》的学习,皆为圣人之道。“《易》之有功于天下,圣人之有功于《易》,④”其用皆至大矣!同时也明确的概括了全面深入的研《易》之道必须从“辞”、“变”、“象”、“占”即“义理”、“象、数”、“卜筮”四大方面紧密结合、并驾齐驱⑤才不会在研《易》方向上有失偏颇,此乃圣人研《易》之道的不二真理!
著名的资深易学家唐明邦教授将《周易》的核心价值归纳总结为“启迪国人睿智(太极思维方式、天人统一理论、保合太和思想)、振奋民族精神(自强不息、厚德载物)、阐发大同思想(万国咸宁)、培育独立人格(独立不惧,遁世无闷)⑥”四大方面,亦是指引人们正确认识与深入研究《周易》最为权威的提纲挈领。
这本《周易难字注音诵读本》就是为了弘扬《周易》文化,为各类研《易》人群以及广大青少年学习国学经典扫清难字障碍,务求诵读流畅、通达而特别编注的。期望通过反复诵读直至烂熟于心必定将会获得终身受用的效果,也为进一步深入学习、研究《周易》奠定扎实的记忆与理解基础。更如笔者就“反复诵读《周易》直至烂熟于心的意义如何?”用蓍草筹策演算得遇谦之坤所言。谦卦第三爻:“劳谦,君子有终,吉。《象》曰:‘劳谦君子’,万民服也”。该爻乃谦卦之卦主,爻辞与卦辞“亨,君子有终。”几近相同,充分体现了谦德君子必得善终,天下万民心服口服的谦卦精神,也充分体现出了变卦坤卦“君子以厚德载物”、“含弘光大”的精髓所在。该爻在《焦氏易林》焦延寿先师的解释中亦有:“含和建德,常受大福。”之精辟断辞。
而如此博大精深的《周易》全书(包括经、传两部分)不过仅仅两万多字,对于记忆力较好的读者来讲,熟读并背诵并不是很困难的事情,尤其是针对广大处于记忆力最为旺盛阶段的青少年、儿童来讲,诵读《周易》将会在未来的一生当中受益匪浅。
易道“广大悉备”,无所不包,加之千百年来后人以《周易》为基础繁衍出来的旁支体系更是繁复至极,但追根溯源、正本清源,还是应该回到《周易》经、传本义上来。也正因为如此,诵读《周易》也就是深入《周易》心脏最为直接简单的最佳门径。大道至简,理亦如此。无论是什么年龄结构的读者都可以采取这种最为简单易行的方式。
本书编注者张爨轠(zhānɡ cuàn léi)在长期从事爵士鼓、打击乐专业工作的同时,对《周易》研究也有着独特的眼光与视角,并从博大精深的《周易》中吸取营养,学以致用,广泛渗透到自己的专业领域与个人德行修为等方方面面。在从中获益的同时,也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周易》爱好者获益,从而精心编注了这本《周易难字注音诵读本》。
考虑到不同读者群体的文化层次需求,笔者尽量将稍微有一些难度的字都加上了注音。并将常见的古今字、通假字在括号内予以了简单注明。事实上,没有进行注音的字连小学生都是可以轻松认得的。
本书采用通行《周易》版本⑦,忠于原著,逐字逐句反复仔细校对。对原文中个别存在争议的字存而不论,绝不擅作任何改动,并力求注音与断句标点符号⑧准确,为读者提供专业规范的《周易》全文诵读范本。希望本书可以成为大家随身携带、方便诵读的良师宜友。
注释:
①即《彖传》(上、下篇)、《象传》(上、下篇)、《文言》、《系辞传》(上、下篇)、《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
②参见《日讲易经解义》第533页、清、牛钮等撰、海南出版社、2012年12月第1版。
③此处的“制器”绝非大多数人所解释的制作器物之意,“制”本有“决断;裁决”以及“帝王的命令;也指法令”等意思(参见《汉语大字典》),此处可以引申为“裁制、按照、遵从、遵循、依据”等意思。“器”本有“手段;条件。《礼记》:‘礼仪以为器,故行事有考也’”等意思(参见《汉语大字典》),此处也可以引申为“一定事物之理”等意思。“制器”就是指“裁制、按照、遵从、遵循或依据一定事物之理”。“彼裁制于心、而欲事有定理者,是谓制器,则尚乎阴阳老少之象。”(参见《日讲易经解义》第533页、清、牛钮等撰、海南出版社、2012年12月第1版。)笔者就“《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中的‘以制器者尚其象’此处的‘制器’到底为何意?”占得遇巽之未济。巽卦“君子以申命行事”、未济卦“君子以慎辨物居方”也都印证了上面解释的准确性。
④参见《日讲易经解义》第533页、清、牛钮等撰、海南出版社、2012年12月第1版。
⑤历代研《易》方向派别纷呈,笔者认为《系辞传》中“《易》有圣人之道四焉……”这段文字实乃研《易》之道应该“辞”、“变”、“象”、“占”并驾齐驱的最有力明证。(对于这样的理解是否正确笔者曾占得为大有卦,应该毋容置疑。)
⑥参见《易经解密》之《唐明邦教授访谈录》一文、廖亦冰、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年1月第1版。
⑦对通行《周易》版本的具体介绍有兴趣的读者可参见《从战国楚简看通行<周易>版本的价值》一文、林忠军(三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周易研究》2004年第3期。
⑧由于《周易》原文从创作到完成距今年代太过久远,今人的文化变迁与理解思维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加之我国的古代文言文没有断句标点,因此断句、标点符号不同则理解就会存在不少差异。笔者在仔细研读了众多断句、标点符号不同版本之后,结合占测的方式最终选择了《日讲易经解义》一书(参见《日讲易经解义》清、牛钮等撰、李升召标点注释、海南出版社、2012年12月第1版。)作为本书断句与标点符号的主要参考依据。
在选定《日讲易经解义》一书作为本书断句与标点符号为主要参考依据时占得遇革之丰即革卦第5爻动变卦丰卦。根据革卦九五“大人虎变,未占有孚。《象》曰:大人虎变,其文炳也。”以及丰卦六五“来章,有庆誉,吉。《象》曰:六五之吉,有庆也。”等综合判断该版本应该是非常好的值得大力推广的版本。
目 录
乾(qián)上乾下
乾(qián),元、亨、利、贞。
初九:潜(qián)龙勿用。
九二:见(xiàn现)龙在田,利见(jiàn)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qián)乾 (qián),夕、惕(tì)若(ruò),厉(lì)、无咎(jiù)。
九四:或跃(yuè)在渊(yuān),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亢(kànɡ)龙,有悔。
用九:见(xiàn现)群龙无首,吉。
《彖》(tuàn)曰:大哉(zāi)乾元,万物资(zī)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xínɡ)。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chénɡ)六龙以御(yù)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 (tài太)和,乃利贞。首出庶(shù)物,万国咸(xián)宁。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潜龙勿用”,阳在下也。“见 (xiàn现)龙在田”,德施普也。“终日乾乾”,反复道也。“或跃(yuè)在渊(yuān)”,进无咎也。“飞龙在天”,大人造(zào)也。“亢(kànɡ)龙有悔”,盈(yínɡ)不可久也。“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
《文言》曰:元者,善之长也;亨(hēnɡ)者,嘉(jiā)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ɡàn)也。君子体仁足以长(zhǎnɡ)人,嘉(jiā)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ɡàn)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贞”。
初九曰“潜(qián)龙勿用”,何谓也?子曰:龙德而隐(yǐn)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dùn)世无闷(mèn),不见是而无闷(mèn);乐 (lè)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bá),潜龙也。
九二曰“见(xiàn现)龙在田,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龙德而正中者也,庸(yōnɡ)言之信,庸(yōnɡ)行之谨(jǐn),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fá),德博(bó)而化;《易》曰“见(xiàn现)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
九三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 (tì)若,厉、无咎”,何谓也?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cí)立其诚,所以居业也。知至、至之,可与言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cún)义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yōu),故乾(qián)乾(qián)因其时而惕(tì),虽危无咎矣。
九四曰“或跃在渊,无咎”,何谓也?子曰:上下无常,非为邪(xié)也;进退无恒,非离群也;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故“无咎”。
九五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shī),火就燥(zào),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dǔ),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
上九曰“亢(kànɡ)龙有悔”,何谓也?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xián)人在下位而无辅(fǔ),是以动而有悔也。
“潜龙勿用”,下也;“见(xiàn现)龙在田”,时舍也。“终日乾乾”,行事也。“或跃(yuè)在渊(yuān)”,自试也。“飞龙在天”,上治也。“亢龙有悔”,穷之灾也。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潜龙勿用”,阳气潜藏(cánɡ)。“见(xiàn现)龙在田”,天下文明。“终日乾(qián)乾(qián)”,与时偕(xié)行。“或跃在渊(yuān)”,乾道乃革。“飞龙在天”,乃位乎天德。“亢(kànɡ)龙有悔”,与时偕(xié)极。乾元“用九”,乃是天则。
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贞者,性情也。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chún)粹(cuì)精也。六爻发挥,旁通情也。时乘六龙,以御(yù)天也;云行雨施(shī),天下平也。
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潜(qián)”之为言也,隐而未见 (xiàn现),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 (fú)用也。
君子学以聚(jù)之,问以辩 (biàn)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易》曰:“见(xiàn现)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
九三重(chónɡ)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故乾(qián)乾因其时而惕(tì),虽危无咎矣。
九四重(chónɡ)刚而不中(zhōnɡ),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之;“或”之者,疑(yí)之也,故无咎(jiù)。
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fú)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fú)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其唯圣人乎(hū)?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hū)?
坤上坤下
坤,元亨,利牝(pìn)马之贞。君子有攸(yōu)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sànɡ)朋,安贞吉。
《彖》(tuàn)曰:至哉坤元!万物资(zī)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hónɡ)光大,品物咸(xián)亨。牝(pìn)马地类,行地无疆;柔顺利贞,君子攸(yōu)行。先迷失道,后顺得常;西南得朋,乃与类行;东北丧朋,乃终有庆。安贞之吉,应地无疆(jiānɡ)。
《象》曰:地势(shì)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初六:履(lǚ)霜(shuānɡ),坚冰至。
《象》曰:履(lǚ)霜(shuānɡ)、坚冰,阴始凝(nínɡ)也。驯(xùn)致其道,至坚冰也。
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象》曰:六二之动,直以方也。不习无不利,地道光也。
六三:含章可贞(zhēn),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象》曰:含章可贞(zhēn),以时发也。或从王事,知(zhì智)光大也。
六四:括囊(nánɡ),无咎无誉。
《象》曰:括囊(nánɡ)、无咎,慎(shèn)不害也。
六五:黄裳(chánɡ),元吉。
《象》曰:黄裳(chánɡ)、元吉,文在中也。
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xuán)黄。
《象》曰:龙战于野(yě),其道穷也。
用六:利永贞。
《象》曰:用六永贞,以大终也。
《文言》曰: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后得主而有常。含万物而化光。坤道其顺乎?承天而时行。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yānɡ);臣弑(shì)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yǐ),由辩(biàn)之不早辩(biàn)也;《易》曰:“履(lǚ)霜 (shuānɡ)、坚冰至”,盖言顺也。
直,其正也,方,其义也;君子敬(jìnɡ)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ɡū),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则不疑其所行(xínɡ)也。
阴虽有美,含之以从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chén)道也,地道无成,而代有终也。
天地变化,草木蕃(fán);天地闭,贤人隐(yǐn);《易》曰:括囊(nánɡ),无咎无誉(yù),盖言谨(jǐn)也。
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zhī肢),发于事业,美之至也。
阴疑(nǐ拟)于阳必战,为其嫌 (xián)于无阳也,故称龙焉(yān);犹(yóu)未离其类也,故称血(xuè)焉(yān);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
★ 屯(zhūn)卦第三
震下坎上
屯(zhūn),元、亨、利、贞,勿用,有攸(yōu)往,利建侯(hóu)。
《彖》曰:屯,刚柔始交而难生。动乎险中,大亨,贞。雷雨之动满盈,天造草昧(mèi)。宜建侯而不宁。
《象》曰:云雷屯(zhūn),君子以经纶(lún)。
初九:磐(pán)桓(huán),利居贞,利建侯。
《象》曰:虽磐(pán)桓(huán),志行正也。以贵下贱(jiàn),大得民也。
六二:屯(zhūn)如邅(zhān)如,乘(chénɡ)马班如,匪(fěi)寇(kòu)婚(hūn)媾(ɡòu)。女子贞(zhēn),不字,十年乃字。
《象》曰:六二之难,乘(chénɡ)刚也;十年乃字,反(fǎn返)常也。
六三:即鹿(lù)无虞(yú),惟入于林中。君子几,不如舍(shě),往吝。
《象》曰:即鹿无虞(yù),以从禽(qín)也。君子舍之,往吝,穷也。
六四:乘(chénɡ)马班如,求婚媾(ɡòu),往吉,无不利。
《象》曰:求而往,明也。
九五:屯(zhūn)其膏(ɡāo),小贞吉,大贞凶。
《象》曰:屯其膏(ɡāo),施未光也。
上六:乘(chénɡ)马班如,泣血涟(lián)如。
《象》曰:泣(qì)血涟(lián)如,何可长也?
坎下艮上
蒙(ménɡ),亨,匪(fēi非)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shì)告,再、三渎(dú),渎(dú)则不告,利贞。
《彖》曰:蒙,山下有险,险而止,蒙。蒙亨,以亨行,时中也;匪 (fēi非)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应也;初筮(shì)告,以刚中也;再、三渎(dú),渎(dú)则不告,渎 (dú)蒙也;蒙以养正,圣功也。
《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初六:发蒙,利用刑人,用说 (tuō脱)桎(zhì)梏(ɡù),以往吝。
《象》曰:利用刑(xínɡ)人,以正法也。
九二: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
《象》曰:子克家,刚柔接也。
六三:勿用取(qǔ娶)女。见金夫、不有躬(ɡōnɡ),无攸利。
《象》曰:勿用取(qǔ娶)女,行不顺也。
六四:困蒙,吝。
《象》曰:困蒙(ménɡ)之吝 (lìn),独远实也。
六五:童蒙,吉。
《象》曰:童蒙之吉,顺以巽 (xùn)也。
上九:击蒙,不利为寇(kòu),利御(yù)寇(kòu)。
《象》曰:利用御(yù)寇(kòu),上下顺也。
★ 需卦第五
乾下坎上
需,有孚(fú),光亨(hēnɡ),贞吉,利涉(shè)大川。
《彖》曰:需,须也,险在前也;刚健而不陷(xiàn),其义不困穷矣。需,有孚、光亨、贞吉;位乎天位,以正中也;利涉(shè)大川,往有功也。
《象》曰:云上于天,需,君子以饮食宴(yàn)乐。
初九:需于郊,利用恒(hénɡ),无咎。
《象》曰:需于郊,不犯难行也。利用恒(hénɡ),无咎,未失常也。
九二:需于沙,小有言,终吉。
《象》曰:需于沙,衍(yǎn)在中也。虽小有言,以吉终也。
九三:需于泥,致寇(kòu)至。
《象》曰:需于泥,灾在外也。自我致寇(kòu),敬(jìnɡ)慎(shèn)不败也。
六四:需于血,出自穴(xué)。
《象》曰:需于血(xuè),顺以听也。
九五:需于酒食,贞吉。
《象》曰:酒食,贞吉,以中正也。
上六:入于穴(xué),有不速(sù)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
《象》曰:不速(sù)之客来,敬之、终吉。虽不当位,未大失也。
坎下乾上
讼(sònɡ),有孚(fú)、窒(zhì),惕(tì)、中吉,终凶。利见大人,不利涉(shè)大川。
《彖》曰:讼(sònɡ),上刚下险,险而健,讼。讼,有孚、窒(zhì),惕(tì)、中吉,刚来而得中也;终凶,讼不可成也;利见大人,尚中正也;不利涉(shè)大川,入于渊也。
《象》曰:天与水违行,讼。君子以作事谋始。
初六:不永所事,小有言,终吉。
《象》曰:不永所事,讼不可长也。虽小有言,其辩明也。
九二:不克(kè)讼,归而逋(bū)其邑(yì)人三百户(hù),无眚(shěnɡ)。
《象》曰:不克(kè)讼,归逋(bū)窜(cuàn)也。自下讼上,患(huàn)至掇(duō)也。
六三:食旧德,贞厉,终吉。或从王事,无成。
《象》曰:食旧德,从上吉也。
九四:不克(kè)讼,复既命,渝(yú),安贞,吉。
《象》曰:复即命,渝(yú),安贞,不失也。
九五:讼,元吉。
《象》曰:讼,元吉,以中正也。
上九:或锡(xī)之鞶(pán)带,终朝三褫(chǐ)之。
《象》曰:以讼受服,亦不足敬也。
坎下坤上
师,贞,丈人,吉,无咎(jiù)。
《彖》曰:师,众也;贞,正也;能以众正,可以王矣。刚中而应,行险而顺,以此毒(dú)天下而民从之,吉又何咎(jiù)矣?
《象》曰:地中有水,师。君子以容民畜(xù)众。
初六:师出以律,否臧(zānɡ),凶。
《象》曰:师出以律(lǜ),失律,凶也。
九二:在师中、吉,无咎,王三锡(xī)命。
《象》曰:在师中吉,承天宠(chǒnɡ)也。王三锡(xī)命,怀万邦(bānɡ)也。
六三:师或舆(yú)尸,凶。
《象》曰:师或舆(yú)尸,大无功也。
六四:师左次,无咎。
《象》曰:左次,无咎,未失常也。
六五:田有禽(qín),利执(zhí)言,无咎。长子帅(shuài)师,弟子舆(yú)尸,贞凶。
《象》曰:长子帅(shuài)师,以中行也。弟子舆尸,使不当也。
上六:大君有命,开国承(chénɡ)家,小人勿用。
《象》曰:大君有命,以正功也。小人勿用,必乱邦也。
坤下坎上
比,吉,原筮(shì),元,永,贞,无咎。不宁(nínɡ)方来,后夫凶。
《彖》曰:比,吉也;比,辅(fǔ)也,下顺从也。原筮(shì),元永贞,无咎,以刚中也;不宁(nínɡ)方来,上下应也;后夫凶,其道穷也。
《象》曰:地上有水,比。先王以建万国,亲诸(zhū)侯(hóu )。
初六:有孚比之,无咎。有孚盈(yínɡ)缶(fǒu),终来有它,吉。
《象》曰:比之初六,有它,吉也。
六二:比之自内,贞吉。
《象》曰:比之自内,不自失也。
六三:比之匪(fěi)人。
《象》曰:比之匪(fěi)人,不亦伤乎!
六四:外比之,贞吉。
《象》曰:外比于贤(xián),以从上也。
九五:显比。王用三驱(qū),失前禽(qín)。邑(yì)人不诫(jiè),吉。
《象》曰:显比之吉,位正中也。舍逆(nì)取顺,失前禽(qín)也。邑(yì)人不诫(jiè),上使中也。
上六:比之无首,凶。
《象》曰:比之无首,无所终也。
乾下巽上
小畜(xù),亨。密云不雨。自我西郊。
《彖》曰:小畜,柔得位而上下应之,曰小畜。健而巽,刚中而志行,乃亨。密云不雨,尚往也;自我西郊,施(shī)未行(xínɡ)也。
《象》曰:风行天上,小畜。君子以懿(yì)文德。
初九:复自道,何其咎?吉。
《象》曰:复自道,其义吉也。
九二:牵(qiān)复,吉。
《象》曰:牵(qiān)复在中,亦不自失也。
九三:舆(yú)说(tuō脱)辐(fú),夫妻反目。
《象》曰:夫妻反目,不能正(zhènɡ)室(shì)也。
六四:有孚,血去,惕(tì)出,无咎。
《象》曰:有孚、惕(tì)出,上合志也。
九五:有孚挛(luán)如,富以其邻(lín)。
《象》曰:有孚挛(luán)如,不独富也。
上九:既雨既处,尚德载(zài),妇贞厉(lì),月几望,君子征,凶。
《象》曰:既雨既处,德积载(zài)也。君子征,凶,有所疑(yí)也。
兑下乾上
履(lǚ),履(lǚ)虎尾,不咥(dié)人。亨。
《彖》曰:履(lǚ),柔履(lǚ)刚也。说 (yuè悦)而应乎乾,是以履(lǚ)虎尾、不咥(dié)人,亨。刚中正,履(lǚ)帝位而不疚(jiù),光明也。
《象》曰:上天下泽,履(lǚ)。君子以辨(biàn)上下,定民志。
初九:素履,往无咎。
《象》曰:素(sù)履之往,独行愿也。
九二:履道坦(tǎn)坦(tǎn),幽(yōu)人贞吉。
《象》曰:幽(yōu)人贞吉,中不自乱也。
六三:眇(miǎo)能视,跛(bǒ)能履(lǚ)。履虎尾,咥(dié)人凶。武人为于大(dà)君(jūn)。
《象》曰:眇(miǎo)能视,不足以有明也。跛(bǒ)能履(lǚ),不足以与行(xínɡ)也。咥(dié)人之凶,位不当也。武人为于大(dà)君(jūn),志刚也。
九四:履虎尾,愬(sù)愬(sù),终吉。
《象》曰:愬(sù)愬(sù),终吉,志行也。
九五:夬(ɡuài)履(lǚ),贞厉。
《象》曰:夬(ɡuài)履(lǚ)、贞厉,位正当也。
上九:视(shì)履(lǚ)考(kǎo)祥(xiánɡ),其旋(xuán)元吉。
《象》曰:元吉在上,大有庆也。
乾下坤上
泰,小往大来,吉亨。
《彖》曰:泰,小往大来。吉亨;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
《象》曰:天地交,泰。后以财(cái裁)成天地之道,辅(fǔ)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初九:拔(bá)茅(máo)茹(rú),以其汇(huì),征吉。
《象》曰:拔(bá)茅(máo),征吉,志在外也。
九二:包荒,用冯(pínɡ)河,不遐(xiá)遗(yí),朋亡。得尚于中行。
《象》曰:包荒得尚于中行,以光大也。
九三:无平不陂(bēi),无往不复(fù)。艰贞无咎。勿恤(xù)其孚,于食有福。
《象》曰:无往不复,天地际(jì)也。
六四:翩翩(piān),不富以其邻(lín)。不戒(jiè)以孚。
《象》曰:翩翩(piān)、不富,皆失实也。不戒以孚,中心愿也。
六五:帝(dì)乙(yǐ)归妹,以祉(zhǐ)元吉。
《象》曰:以祉(zhǐ)元吉,中以行愿也。
上六:城复(fù覆)于隍(huánɡ),勿用师。自邑告命,贞吝。
《象》曰:城复(fù覆)于隍(huánɡ),其命乱也。
坤下乾上
否,否(pǐ)之匪(fěi)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
《彖(tuàn)》曰:否,之匪(fěi)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则是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bānɡ)也。内阴而外阳,内柔而外刚,内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也。
《象》曰:天地不交,否(pǐ)。君子以俭(jiǎn)德辟(bì避)难,不可荣(rónɡ)以禄(lù)。
初六:拔茅(máo)茹(rú),以其汇,贞吉,亨。
《象》曰:拔(bá)茅(máo)、贞吉,志在君也。
六二:包承(chénɡ),小人吉,大人否(pǐ)亨。
《象》曰:大人否亨,不乱群(qún)也。
六三:包羞(xiū)。
《象》曰:包(bāo)羞(xiū),位不当也。
九四:有命,无咎(jiù)。畴(chóu)离祉(zhǐ)。
《象》曰:有命、无咎(jiù),志行也。
九五:休否(pǐ),大人吉。其亡其亡,系(jì)于苞(bāo)桑(sānɡ)。
《象》曰:大人之吉,位正当也。
上九:倾(qīnɡ)否(pǐ),先否(pǐ)后喜。
《象》曰:否终则倾,何可长也?
离下乾上
同人,同人于野,亨,利涉(shè)大川,利君子贞。
《彖》曰:同人,柔得位得中、而应乎乾(qián),曰同人。同人曰: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乾,行也;文明以健,中正而应,君子正也;唯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
《象》曰:天与火,同人,君子以类(lèi)族 (zú)辨(biàn)物。
初九:同人于门,无咎。
《象》曰:出门同人,又谁咎(jiù)也?
六二:同人于宗(zōnɡ),吝。
《象》曰:同人于宗(zōnɡ),吝道也。
九三:伏(fú)戎(rónɡ)于莽 (mǎnɡ),升其高陵(línɡ),三岁不兴(xīnɡ)。
《象》曰:伏(fú)戎(rónɡ)于莽(mǎnɡ),敌刚也。三岁不兴,安行也。
九四:乘(chénɡ)其墉(yōnɡ),弗(fù)克攻,吉。
《象》曰:乘(shénɡ)其墉(yōnɡ),义弗(fú)克也。其吉,则困而反则也。
九五:同人先号(háo)咷(táo),而后笑,大师克相遇。
《象》曰:同人之先,以中直也。大师相遇,言相克也。
上九:同人于郊,无悔。
《象》曰:同人于郊,志未得也。
乾下离上
大有,元亨。
《彖》曰:大有,柔得尊(zūn)位大中,而上下应之,曰大有。其德刚健而文明,应乎天而时行,是以元亨。
《象》曰:火在天上,大有。君子以遏(è)恶(è)扬善,顺天休命。
初九:无交害。匪(fēi非)咎。艰则无咎。
《象》曰:大有初九,无交害也。
九二:大车以载(zài),有攸(yōu)往,无咎。
《象》曰:大车以载(zài),积(jī)中不败也。
九三:公用亨(xiǎnɡ享)于天子,小人弗(fú)克。
《象》曰:公用亨(xiǎnɡ享)于天子,小人害也。
九四:匪(fēi非)其彭、无咎。
《象》曰:匪(fēi非)其彭,无咎,明辨(biàn)皙(xī晰)也。
六五:厥(jué)孚(fú)交如,威如,吉。
《象》曰:厥(jué)孚(fú)交如,信以发志也。威如之吉,易而无备也。
上九:自天祐(yòu)之,吉无不利。
《象》曰:大有上吉,自天祐也。
艮下坤上
谦(qiān),亨。君子有终。
《彖》曰:谦,亨。天道下济(jì)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亏盈(yínɡ)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wù)盈(yínɡ)而好(hào)谦;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yú),君子之终也。
《象》曰:地中有山,谦。君子以裒(póu)多益寡(ɡuǎ),称(chènɡ秤)物平施(shī)。
初六:谦谦君子,用涉(shè)大川,吉。
《象》曰:谦谦君子,卑(bēi)以自牧(mù)也。
六二:鸣谦,贞吉。
《象》曰:鸣谦、贞吉,中心得也。
九三:劳谦,君子有终,吉。
《象》曰:劳谦君子,万民服(fú)也。
六四:无不利,㧑(huī撝)谦 (qiān)。
《象》曰:无不利、㧑(huī撝)谦,不违则(zé)也。
六五:不富以其邻,利用侵伐(fá),无不利。
《象》曰:利用侵伐,征不服也。
上六:鸣(mínɡ)谦,利用行师征(zhēnɡ)邑(yì)国。
《象》曰:鸣谦,志未得也,可用行师,征(zhēnɡ)邑(yì)国也。
坤下震上
豫(yù),利建侯行(xínɡ)师。
《彖》曰:豫,刚应而志行,顺以动,豫(yù)。豫顺以动,故天地如之,而况建侯行师乎?天地以顺动,故日月不过,而四时不忒(tè);圣人以顺动,则刑罚(fá)清而民服,豫(yù)之时义大矣哉。
《象》曰:雷出地奋,豫。先王以作乐(yuè)崇(chónɡ)德,殷(yīn)荐(jiàn)之上帝,以配祖(zǔ)考 (kǎo)。
初六:鸣(mínɡ)豫,凶。
《象》曰:初六鸣豫,志穷凶也。
六二:介于石,不终日,贞吉。
《象》曰:不终日、贞吉,以中正也。
六三:盱(xū)豫(yù),悔,迟有悔。
《象》曰:盱(xū)豫、有悔,位不当也。
九四:由豫,大有得。勿疑(yí)。朋盍(hé)簪(zān)。
《象》曰:由豫、大有得,志大行(xínɡ)也。
六五:贞疾,恒(hénɡ)不死。
《象》曰:六五贞疾,乘(chénɡ)刚也。恒不死,中未亡也。
上六:冥豫,成有渝。无咎。
《象》曰:冥(mínɡ)豫(yù)在上,何可长也?
震下兑上
随,元亨,利贞,无咎。
《彖》曰:随,刚来而下柔,动而说(yuè悦),随。大亨贞无咎,而天下随时。随时之义大矣哉!
《象》曰:泽中有雷,随,君子以向晦(huì)入宴(yàn)息(xī)。
初九:官有渝,贞吉。出门交有功。
《象》曰:官有渝(yú),从正吉也。出门交有功,不失也。
六二:系(xì)小子,失丈夫。
《象》曰:系(xì)小子,弗兼(jiān)与也。
六三:系(xì)丈夫,失小子。随有求得。利居贞。
《象》曰:系(xì)丈夫,志舍下也。
九四:随有获、贞凶。有孚在道以明,何咎?
《象》曰:随有获,其义凶也。有孚在道,明功也。
九五:孚于嘉(jiā),吉。
《象》曰:孚于嘉(jiā)、吉,位正中也。
上六:拘(jū)系(xì)之,乃从维之。王用亨(xiǎnɡ)于西山。
《象》曰:拘(jū)系(xì)之,上穷也。
巽下艮上
蛊(ɡǔ),元亨(hēnɡ),利涉(shè)大川。先甲三日,后甲三日。
《彖》曰:蛊(ɡǔ),刚上而柔下,巽而止,蛊(ɡǔ)。蛊(ɡǔ),元亨而天下治也;利涉(shè)大川,往有事也;先甲三日,后甲三日,终则有始,天行也。
《象》曰:山下有风,蛊(ɡǔ)。君子以振民育德。
初六:干父之蛊(ɡǔ),有子,考无咎。厉终吉。
《象》曰:干父之蛊,意承(chénɡ)考(kǎo)也。
九二:干母之蛊(ɡǔ),不可贞。
《象》曰:干母之蛊(ɡǔ),得中道也。
九三:干父之蛊(ɡǔ),小有悔,无大咎。
《象》曰:干父之蛊(ɡǔ),终无咎也。
六四:裕(yù)父之蛊(ɡǔ),往见吝(lìn)。
《象》曰:裕父之蛊(ɡǔ),往未得也。
六五:干父之蛊,用誉(yù)。
《象》曰:干父用誉(yù),承 (chénɡ)以德也。
上九:不事王侯,高尚其事。
《象》曰:不事王侯,志可则也。
兑下坤上
临(lín):元亨利贞,至于八月有凶。
《彖》曰:临,刚浸(jìn)而长。说(yuè悦)而顺,刚中而应。大亨以正,天之道也。至于八月有凶,消不久也。
《象》曰:泽上有地,临;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
初九:咸(xián)临,贞吉。
《象》曰:咸(xián)临、贞吉,志行正也。
九二:咸(xián)临,吉,无不利。
《象》曰:咸(xián)临、吉、无不利,未顺命也。
六三:甘临,无攸(yōu)利。既忧之,无咎。
《象》曰:甘临,位不当也。既忧之,咎不长也。
六四:至临,无咎。
《象》曰:至临、无咎,位当也。
六五:知(zhì智)临,大君之宜,吉。
《象》曰:大君之宜,行中之谓也。
上六:敦(dūn)临,吉,无咎。
《象》曰:敦(dūn)临之吉,志在内也。
坤下巽上
观,盥(ɡuàn)而不荐(jiàn),有孚颙(yónɡ)若(ruò)。
《彖》曰:大观在上,顺而巽,中正以观天下。观,盥(ɡuàn)而不荐(jiàn)、有孚颙(yónɡ)若(ruò),下观而化也。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tè);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
《象》曰:风行地上,观。先王以省(xǐnɡ)方观民设教。
初六:童观,小人无咎,君子吝。
《象》曰:初六、童观,小人道也。
六二:窥(kuī)观,利女贞。
《象》曰:窥(kuī)观女贞,亦可丑也。
六三:观我生进退。
《象》曰:观我生进退,未失道也。
六四:观国之光,利用宾(bīn)于王。
《象》曰:观国之光,尚宾也。
九五:观我生,君子无咎。
《象》曰:观我生,观民也。
上九:观其生,君子无咎。
《象》曰:观其生,志未平也。
震下离上
噬(shì)嗑(hé),亨,利用狱(yù)。
《彖》曰:颐(yí)中有物,曰噬(shì)嗑(hé)。噬(shì)嗑(hé)而亨,刚柔分、动而明,雷电合而章;柔得中而上行,虽不当位,利用狱(yù)也。
《象》曰:雷电,噬(shì)嗑(hé),先王以明罚(fá)敕(chì)法。
初九:屦(jù)校(jiào)灭趾(zhǐ),无咎。
《象》曰:屦校(jiào)灭趾,不行也。
六二:噬(shì)肤灭鼻,无咎。
《象》曰:噬(shì)肤灭鼻,乘(chénɡ)刚也。
六三:噬(shì)腊肉,遇毒,小吝,无咎。
《象》曰:遇毒,位不当也。
九四:噬(shì)干胏(zǐ),得金矢(shì)。利艰贞,吉。
《象》曰:利艰贞、吉,未光也。
六五:噬(shì)干肉,得黄金,贞厉,无咎。
《象》曰:贞厉、无咎,得当也。
上九:何(hè荷)校(jiào)灭耳,凶。
《象》曰:何(hè荷)校灭耳,聪(cōnɡ)不明也。
离下艮上
贲(bì),亨,小利有攸(yōu)往。
《彖》曰:贲,亨,柔来而文刚,故亨;分刚上而文柔,故小利有攸往,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chá)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象》曰:山下有火,贲(bì)。君子以明庶(shù)政,无敢折狱(yù)。
初九:贲(bì)其趾(zhǐ),舍车而徒(tú)。
《象》曰:舍车而徒(tú),义弗(fú)乘(chénɡ)也。
六二:贲(bì)其须。
《象》曰:贲其须,与上兴也。
九三:贲如(rú)濡(rú)如,永贞吉。
《象》曰:永贞之吉,终莫之陵 (línɡ)也。
六四:贲如皤(pó)如,白马翰如。匪(fěi)寇(kòu),婚(hūn)媾(ɡòu)。
《象》曰:六四当位,疑也。匪(fěi)寇(kòu)婚(hūn)媾(ɡòu),终无尤也。
六五:贲(bì)于丘园,束帛(bó)戋(jiān)戋(jiān)。吝,终吉。
《象》曰:六五之吉,有喜也。
上九:白贲(bì),无咎。
《象》曰:白贲(bì)无咎,上得志也。
坤下艮上
剥(bō),不利有攸往。
《彖》曰:剥(bō),剥也,柔变刚也。不利有攸往,小人长也;顺而止之,观象也;君子尚消息盈(yínɡ)虚(xū),天行(xínɡ)也。
《象》曰:山附(fù)于地,剥(bō)。上以厚下、安宅(zhái)。
初六:剥(bō)床以足,蔑(miè)贞凶。
《象》曰:剥床以足,以灭下也。
六二:剥床以辨(biàn),蔑(miè)贞凶。
《象》曰:剥床以辨(biàn),未有与也。
六三:剥之,无咎。
《象》曰:剥(bō)之无咎,失上下也。
六四:剥床以肤,凶。
《象》曰:剥床以肤,切近灾也。
六五:贯(ɡuàn)鱼以宫(ɡōnɡ)人宠(chǒnɡ),无不利。
《象》曰:以宫(ɡōnɡ)人宠(chǒnɡ),终无尤也。
上九:硕(shuò)果不食,君子得舆(yú),小人剥(bō)庐。
《象》曰:君子得舆(yú),民所载(zài)也。小人剥庐(lú),终不可用也。
震下坤上
复(fù),亨。出入无疾(jí),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利有攸(yōu)往。
《彖》曰:复,亨,刚反。动而以顺行。是以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利有攸往,刚长也。复,其见天地之心乎?
《象》曰:雷在地中,复。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lǚ)不行,后不省方。
初九:不远复,无祗(zhī)悔,元吉。
《象》曰:不远之复,以修身也。
六二:休复,吉。
《象》曰:休复之吉,以下仁也。
六三:频复,厉无咎(jiù)。
《象》曰:频复之厉(lì),义无咎(jiù)也。
六四:中行独复。
《象》曰:中行独复,以从道也。
六五:敦(dūn)复,无悔。
《象》曰:敦(dūn)复无悔,中以自考(kǎo)也。
上六:迷复,凶,有灾眚(shěnɡ)。用行师,终有大败。以其国君,凶,至于十年不克征(zhēnɡ)。
《象》曰:迷复之凶,反君道也。
震下乾上
无妄(wànɡ),元、亨、利、贞。其匪(fēi非)正有眚(shěnɡ),不利有攸(yōu)往。
《彖》曰:无妄,刚自外来、而为主于内;动而健,刚中而应;大亨以正,天之命也;其匪(fēi非)正有眚(shěnɡ),不利有攸(yōu)往;无妄(wànɡ)之往,何之矣?天命不祐(yòu),行矣哉(zāi)!
《象》曰:天下雷行,物与无妄。先王以茂(mào)对时、育万物。
初九:无妄,往吉。
《象》曰:无妄(wànɡ)之往,得志也。
六二:不耕获,不菑(zī)畬(yú),则利有攸往。
《象》曰:不耕获,未富也。
六三:无妄之灾,或系(xì)之牛,行(xínɡ)人之得,邑人之灾。
《象》曰:行人得牛(niú),邑人灾也。
九四:可贞,无咎。
《象》曰:可贞无咎,固有之也。
九五:无妄之疾,勿药有喜。
《象》曰:无妄之药,不可试也。
上九:无妄(wànɡ),行(xínɡ)有眚(shěnɡ),无攸(yōu)利。
《象》曰:无妄之行(xínɡ),穷之灾也。
乾下艮上
大畜(xù),利贞。不家食,吉。利涉(shè)大川。
《彖》曰:大畜,刚健笃(dǔ)实辉(huī)光,日新其德。刚上而尚贤(xián),能止健,大正也。不家食,吉,养贤(xián)也。利涉(shè)大川,应乎天也。
《象》曰:天在山中,大畜。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xù)其德。
初九:有厉,利已。
《象》曰:有厉利已,不犯灾也。
九二:舆(yú)说(tuō脱)輹(fù)。
《象》曰:舆(yú)说(tuō脱)輹(fù),中无尤(yóu)也。
九三:良马逐(zhú),利艰贞。曰闲舆(yú)卫,利有攸(yōu)往。
《象》曰:利有攸(yōu)往,上合志也。
六四:童牛之牿(ɡù),元吉。
《象》曰:六四元吉,有喜也。
六五:豮(fén)豕(shǐ)之牙,吉。
《象》曰:六五之吉,有庆也。
上九:何(hè荷)天之衢(qú),亨。
《象》曰:何(hè荷)天之衢(qú),道大行(xínɡ)也。
震下艮上
颐(yí),贞吉。观颐(yí),自求口实。
《彖》曰:颐,贞吉,养正则吉也;观颐(yí),观其所养也;自求口实,观其自养也。天地养万物,圣人养贤以及万民,颐(yí)之时大矣(yǐ)哉(zāi)!
《象》曰:山下有雷,颐(yí)。君子以慎(shèn)言语、节饮食。
初九:舍尔(ěr)灵龟,观我朵(duǒ)颐(yí),凶。
《象》曰:观我朵(duǒ)颐(yí),亦不足贵也。
六二:颠(diān)颐(yí),拂(fú)经,于丘颐(yí),征凶。
《象》曰:六二征凶,行(xínɡ)失类也。
六三:拂(fú)颐(yí),贞凶。十年勿用,无攸(yōu)利。
《象》曰:十年勿用,道大悖(bèi)也。
六四:颠(diān)颐(yí),吉。虎(hǔ)视眈(dān)眈(dān),其欲逐(zhú)逐(zhú),无咎。
《象》曰:颠(diān)颐(yí)之吉,上施(shī)光也。
六五:拂(fú)经,居贞,吉。不可涉(shè)大川。
《象》曰:居贞之吉,顺以从上也。
上九:由颐(yí),厉吉,利涉(shè)大川。
《象》曰:由颐(yí)厉吉,大有庆也。
巽下兑上
大过,栋(dònɡ)挠(náo),利有攸往,亨。
《彖》曰:大过,大者过也。栋 (dònɡ)挠(náo),本末弱也。刚过而中,巽而说(yuè悦)行,利有攸往,乃亨。大过之时大矣哉!
《象》曰:泽灭木,大过。君子以独立不惧(jù),遁(dùn)世无闷。
初六:藉(jiè)用白茅(máo),无咎。
《象》曰:藉用白茅(máo),柔在下也。
九二:枯(kū)杨生稊(tí),老夫得其女妻,无不利。
《象》曰:老夫女妻,过以相与也。
九三:栋(dònɡ)桡(náo),凶。
《象》曰:栋(dònɡ)桡(náo)之凶,不可以有辅(fǔ)也。
九四:栋(dònɡ)隆(lónɡ),吉。有它吝(lìn)。
《象》曰:栋(dònɡ)隆(lónɡ)之吉,不桡(náo)乎下也。
九五:枯(kū)杨生华(huā花),老妇得其士夫,无咎、无誉(yù)。
《象》曰:枯杨生华(huā花),何可久也?老妇士夫,亦可丑也。
上六:过涉(shè)灭顶,凶,无咎。
《象》曰:过涉(shè)之凶,不可咎也。
坎下坎上
习坎,有孚,维(wéi)心亨。行有尚(shànɡ)。
《彖》曰:习坎,重险也。水流而不盈(yínɡ),行险而不失其信。维(wéi)心亨,乃以刚中也;行有尚(shànɡ),往有功也。天险,不可升也;地险,山川丘陵(línɡ)也;王公设险以守其国;险之时用大矣哉!
《象》曰:水洊(jiàn)至,习坎。君子以常德行,习教(jiào)事(shì)。
初六:习坎(kǎn),入于坎窞(dàn),凶。
《象》曰:习坎入坎,失道凶也。
九二:坎有险,求小得。
《象》曰:求小得,未出中(zhōnɡ)也。
六三:来之坎坎,险且枕,入于坎窞(dàn),勿用。
《象》曰:来之坎坎,终无功也。
六四:樽(zūn)酒簋(ɡuǐ)贰(èr),用缶(fǒu),纳(nà)约(yuē)自牖(yǒu),终无咎。
《象》曰:樽(zūn)酒簋(ɡuǐ)贰(èr),刚柔际(jì)也。
九五:坎不盈(yínɡ),祗(zhī)既平(pínɡ),无咎。
《象》曰:坎不盈,中未大也。
上六:系(xì)用徽(huī)纆(mò),寘(zhì)于丛棘(jí),三岁不得,凶。
《象》曰:上六失道,凶三岁也。
离下离上
离,利贞,亨。畜牝(pìn)牛,吉。
《彖》曰:离,丽也;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重(chónɡ)明以丽乎正,乃化成天下。柔丽乎中正,故亨;是以畜牝(pìn)牛吉也。
《象》曰:明两作(zuò),离;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
初九:履(lǚ)错然,敬之,无咎。
《象》曰:履(lǚ)错(cuò)之敬,以辟(bì避)咎也。
六二:黄离,元吉。
《象》曰:黄离元吉,得中道也。
九三:日昃(zè)之离,不鼓缶(fǒu)而歌,则大耋(dié)之嗟(jiē),凶。
《象》曰:日昃(zè)之离,何可久也?
九四:突如其来如,焚(fén)如,死如,弃(qì)如。
《象》曰:突如其来如,无所容也。
六五:出涕(tì)沱(tuó)若(ruò),戚(qī)嗟(jiē)若(ruò),吉。
《象》曰:六五之吉,离王公也。
上九:王用出征(zhēnɡ),有嘉(jiā),折(zhé)首,获匪(fěi)其丑(chǒu),无咎。
《象》曰:王用出征,以正邦(bānɡ)也。
艮下兑上
咸(xián),亨,利贞,取(qǔ娶)女吉。
《彖》曰:咸(xián),感也。柔上而刚下,二气感应以相与;止而说(yuè悦),男下女,是以亨、利贞、取(qǔ娶)女吉也。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观其所感,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象》曰:山上有泽,咸。君子以虚受(shòu)人。
初六:咸(xián)其拇(mǔ)。
《象》曰:咸(xián)其拇(mǔ),志在外也。
六二:咸其腓(féi),凶。居吉。
《象》曰:虽凶居吉,顺不害也。
九三:咸其股(ɡǔ),执(zhí)其随(suí),往吝。
《象》曰:咸其股(ɡǔ),亦不处也。志在随人,所执(zhí)下也。
九四:贞吉,悔亡。憧(chōnɡ)憧(chōnɡ)往(wǎnɡ)来,朋(pénɡ)从(cónɡ)尔(ěr)思(sī)。
《象》曰:贞吉、悔亡,未感害也。憧(chōnɡ)憧(chōnɡ)往来,未光大也。
九五:咸其脢(méi),无悔。
《象》曰:咸其脢(méi),志末也。
上六:咸其辅(fǔ)、颊(jiá)、舌(shé)。
《象》曰:咸其辅(fǔ)、颊(jiá)、舌(shé),滕(ténɡ)口说也。
巽下震上
恒(hénɡ),亨(hēnɡ),无咎,利贞。利有攸(yōu)往。
《彖(tuàn)》曰:恒,久也;刚上而柔下,雷风相与,巽(xùn)而动,刚柔皆应,恒。恒,亨(hēnɡ)、无咎、利贞,久于其道也;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也。利有攸往,终则有始也。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变化而能久成,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huà)成;观其所恒,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象》曰:雷风,恒,君子以立不易方。
初六:浚(jùn)恒(hénɡ),贞凶,无攸(yōu)利。
《象》曰:浚(jùn)恒(hénɡ)之凶,始求深也。
九二:悔(huǐ)亡。
《象》曰:九二悔亡,能久中也。
九三:不恒其德,或承(chénɡ)之羞,贞吝。
《象》曰:不恒其德,无所容也。
九四:田无禽(qín)。
《象》曰:久非其位,安得禽也?
六五:恒(hénɡ)其德,贞。妇人吉,夫子凶。
《象》曰:妇人贞吉,从一而终也。夫子制(zhì)义,从妇凶也。
上六:振(zhèn)恒,凶。
《象》曰:振(zhèn)恒在上,大无功也。
艮下乾上
遁(dùn):亨,小利贞。
《彖》曰:遁(dùn)亨,遁(dùn)而亨;刚当位而应,与时行也。小利贞,浸而长也。遁(dùn)之时义大矣哉!
《象》曰:天下有山,遁(dùn)。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
初六:遁(dùn)尾,厉,勿用有攸往。
《象》曰:遁(dùn)尾之厉(lì),不往何灾也?
六二:执之用黄牛之革,莫之胜说(tuō脱)。
《象》曰:执用黄牛,固志也。
九三:系(xì)遁(dùn),有疾厉(lì),畜臣妾(qiè),吉。
《象》曰:系(xì)遁(dùn)之厉,有疾(jí)惫(bèi)也。畜臣妾(qiè),吉,不可大事也。
九四:好(hào)遁(dùn),君子吉,小人否(pǐ)。
《象》曰:君子好(hào)遁(dùn),小人否(pǐ)也。
九五:嘉遁,贞吉。
《象》曰:嘉遁贞吉,以正志也。
上九:肥遁(dùn)、无不利。
《象》曰:肥遁、无不利,无所疑(yí)也。
乾下震上
大壮,利贞。
《彖(tuàn)》曰:大壮,大者,壮也;刚以动,故壮。大壮利贞,大者,正也,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见矣。
《象》曰:雷在天上,大壮。君子以非礼弗(fú)履(lǚ)。
初九:壮于趾(zhǐ),征凶,有孚。
《象》曰:壮于趾(zhǐ),其孚穷也。
九二:贞吉。
《象》曰:九二贞吉,以中也。
九三:小人用壮,君子用罔(wǎnɡ),贞厉(lì)。羝(dī)羊触(chù)藩(fān),羸(léi)其角 (jiǎo)。
《象》曰:小人用壮,君子罔(wǎnɡ)也。
九四:贞吉,悔亡。藩(fān)决不羸(léi),壮于大舆(yú)之輹(fù)。
《象》曰:藩(fān)决不羸(léi),尚往也。
六五:丧(sànɡ)羊于易(yì),无悔。
《象》曰:丧羊于易,位不当也。
上六:羝(dī)羊触藩(fān),不能退,不能遂(suì)。无攸利,艰则吉。
《象》曰:不能退、不能遂,不详(xiánɡ祥)也。艰则吉,咎不长也。
坤下离上
晋(jìn),康侯,用锡(xī)马蕃(fān)庶(shù),昼日三接(jiē)。
《彖》曰:晋,进也。明出地上,顺而丽乎大明,柔进而上行;是以康侯(hóu)用锡马蕃(fān)庶(shù),昼日三接(jiē)也。
《象》曰:明出地上,晋。君子以自昭(zhāo)明德。
初六:晋如,摧(cuī)如,贞吉。罔(wǎnɡ)孚,裕(yù),无咎。
《象》曰:晋如摧(cuī)如,独行正也。裕(yù)无咎。未受命也。
六二:晋如,愁如,贞吉。受兹(zī)介(jiè)福,于其王母。
《象》曰:受兹(zī)介(jiè)福,以中正也。
六三:众允(yǔn),悔亡。
《象》曰:众允(yǔn)之,志上行也。
九四:晋如鼫(shí)鼠(shǔ),贞厉。
《象》曰:鼫(shí)鼠贞厉,位不当也。
六五:悔亡。失得勿恤(xù),往吉,无不利。
《象》曰:失得勿恤(xù),往有庆也。
上九:晋其角(jiǎo),维用伐(fá)邑。厉吉无咎,贞吝。
《象》曰:维(wéi)用伐(fá)邑(yì),道未光也。
离下坤上
明夷(yí),利艰贞。
《彖》曰:明入地中,明夷(yí)。内文明而外柔顺,以蒙大难,文王以之。利艰贞,晦(huì)其明也,内难而能正其志,箕(jī)子以之。
《象》曰:明入地中,明夷(yí),君子以莅(lì)众,用晦(huì)而明。
初九:明夷(yí)于飞,垂(chuí)其翼(yí)。君子于行(xínɡ),三日不食。有攸(yōu)往,主人有言。
《象》曰:君子于行,义不食也。
六二:明夷,夷(yí)于左股(ɡǔ),用拯(zhěnɡ)马壮,吉。
《象》曰:六二之吉,顺以则也。
九三: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不可疾(jí)贞。
《象》曰:南狩(shòu)之志,乃大得也。
六四:入于左腹(fù),获明夷(yí)之心,于出门庭。
《象》曰:入于左腹,获心意也。
六五:箕(jī)子之明夷,利贞。
《象》曰:箕(jī)子之贞,明不可息也。
上六:不明晦(huì),初登于天,后入于地。
《象》曰:初登于天,照四国也。后入天地,失则也。
离下巽上
家人,利女贞。
《彖》曰:家人,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家人有严君焉(yān),父母之谓也。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
《象》曰:风自火出,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初九:闲,有家,悔亡。
《象》曰:闲有家,志未变也。
六二:无攸(yōu)遂(suì),在中馈(kuì),贞吉。
《象》曰:六二之吉,顺以巽也。
九三:家人嗃(hè)嗃(hè),悔厉,吉。妇子嘻(xī)嘻(xī),终吝。
《象》曰:家人嗃(hè)嗃(hè),未失也。妇子嘻(xī)嘻(xī),失家节也。
六四:富家,大吉。
《象》曰:富家大吉,顺在位也。
九五:王假(ɡé格)有家,勿恤(xù),吉。
《象》曰:王假(ɡé格)有家,交相爱也。
上九:有孚,威(wēi)如,终吉。
《象》曰:威如之吉,反身之谓也。
兑下离上
睽(kuí),小事吉。
《彖》曰:睽(kuí),火动而上,泽动而下;二女同居,其志不同行。说(yuè悦)而丽乎明,柔进而上行,得中而应乎刚,是以小事吉。天地睽(kuí)而其事同也。男女睽而其志通也。万物睽而其事类也;睽(kuí)之时用大矣哉!
《象》曰:上火下泽,睽。君子以同而异。
初九:悔亡。丧(sànɡ)马,勿逐(zhú),自复。见恶(è)人,无咎。
《象》曰:见恶(è)人,以辟(bì避)咎也。
九二:遇主于巷(xiànɡ),无咎。
《象》曰:遇主于巷(xiànɡ),未失道也。
六三:见舆(yú)曳(yè),其牛掣(chè)。其人天且劓(yì),无初有终。
《象》曰:见舆(yú)曳(yè),位不当也。无初有终,遇刚也。
九四:睽(kuí)孤(ɡū),遇元夫。交孚,厉,无咎。
《象》曰:交孚无咎,志行也。
六五:悔亡。厥(jué)宗噬(shì)肤,往,何咎?
《象》曰:厥(jué)宗(zōnɡ)噬(shì)肤(fū),往有庆也。
上九:睽(kuí)孤(ɡū)。见豕(shǐ)负涂(tú),载鬼一车,先张之弧(hú),后说(tuō脱)之弧(hú)。匪(fěi)寇婚媾(ɡòu),往,遇雨则吉。
《象》曰:遇雨之吉,群疑(yì)亡(wánɡ)也。
艮下坎上
蹇(jiǎn),利西南,不利东北。利见大人,贞吉。
《彖》曰:蹇(jiǎn),难也,险在前也;见险而能止,知(zhì智)矣哉。蹇(jiǎn)利西南,往得中也;不利东北,其道穷也;利见大人,往有功也;当位贞吉,以正邦也;蹇(jiǎn)之时用大矣哉!
《象》曰:山上有水,蹇(jiǎn)。君子以反身修德。
初六:往蹇(jiǎn),来誉(yù)。
《象》曰:往蹇,来誉,宜待也。
六二:王臣蹇(jiǎn)蹇(jiǎn),匪(fēi非)躬(ɡōnɡ)之故。
《象》曰:王臣蹇(jiǎn)蹇(jiǎn),终无尤也。
九三:往蹇(jiǎn),来反(fǎn返)。
《象》曰:往蹇(jiǎn)来反(fǎn返),内喜之也。
六四:往蹇(jiǎn),来连。
《象》曰:往蹇(jiǎn)来连,当位实也。
九五:大蹇(jiǎn),朋来。
《象》曰:大蹇(jiǎn)朋来,以中节也。
上六:往蹇(jiǎn),来硕(shuò),吉。利见大人。
《象》曰:往蹇(jiǎn)来硕(shuò),志在内也。利见大人,以从贵也。
坎下震上
解,利西南。无所往,其来复,吉。有攸往,夙(sù)吉。
《彖》曰:解,险以动,动而免乎险,解。解,利西南,往得众也;其来复吉,乃得中也;有攸(yōu)往,夙(sù)吉,往有功也。天地解而雷雨作,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chè);解之时大矣哉(zāi)!
《象》曰:雷雨作,解。君子以赦(shè)过宥(yòu)罪。
初六:无咎。
《象》曰:刚柔之际,义无咎也。
九二:田获三狐(hú),得黄矢(shǐ),贞吉。
《象》曰:九二贞吉,得中道也。
六三:负(fù)且(qiě)乘(chénɡ),致寇(kòu)至,贞吝。
《象》曰:负(fù)且乘(chénɡ),亦可丑也。自我致(zhì)戎(rónɡ),又谁咎也?
九四:解而拇(mǔ),朋至斯(sī)孚。
《象》曰:解而拇(mǔ),未当位也。
六五:君子维有解,吉。有孚于小人。
《象》曰:君子有解,小人退也。
上六:公用射隼(sǔn)于高墉(yōnɡ)之上,获之,无不利。
《象》曰:公用射隼(sǔn),以解悖(bèi)也。
兑下艮上
损(sǔn),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曷(hé)之用?二簋 (ɡuǐ)可用享。
《彖》曰:损,损下益上,其道上行。损而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曷(hé)之用?二簋(ɡuǐ)可用享;二簋(ɡuǐ)应有时。损刚益柔有时;损益盈(yínɡ)虚,与时偕(xié)行。
《象》曰: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chénɡ)忿(fèn)窒(zhì)欲(yù)。
初九:已事遄(chuán)往,无咎,酌(zhuó)损之。
《象》曰:已事遄(chuán)往,尚合志也。
九二:利贞,征凶。弗(fú)损,益之。
《象》曰:九二利贞,中以为志也。
六三: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
《象》曰:一人行,三则疑(yí)也。
六四:损其疾(jí),使遄(chuán)有喜,无咎。
《象》曰:损(sǔn)其疾,亦可喜也。
六五:或益之,十朋之龟,弗(fú)克违,元吉。
《象》曰:六五元吉,自上祐(yòu)也。
上九:弗损、益之,无咎,贞吉,利有攸往。得臣无家。
《象》曰:弗(fú)损益之,大得志也。
震下巽上
益(yì),利有攸往,利涉(shè)大川。
《彖》曰:益,损上益下,民说(yuè悦)无疆(jiānɡ);自上下下,其道大光。利有攸往,中正有庆;利涉(shè)大川,木道乃行。益动而巽(xùn),日进无疆;天施(shī)地生,其益无方;凡益之道,与时偕(xié)行。
《象》曰:风雷,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初九:利用为大作(zuō),元吉,无咎。
《象》曰:元吉无咎,下不厚(hòu)事(shì)也。
六二: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kè)违,永贞吉。王用享(xiǎnɡ)于帝,吉。
《象》曰:或益之,自外来也。
六三:益之,用凶事,无咎。有孚中行,告公用圭(ɡuī)。
《象》曰:益用凶事,固有之也。
六四:中行,告公从,利用为依迁国。
《象》曰:告公从,以益志也。
九五:有孚惠(huì)心,勿问元吉。有孚,惠(huì)我德。
《象》曰:有孚惠(huì)心,勿问之矣。惠(huì)我德,大得志也。
上九:莫益之,或击(jī)之,立心勿(wù)恒,凶。
《象》曰:莫益之,偏辞(cí)也。或击之,自外来也。
乾下兑上
夬(ɡuài),扬(yánɡ)于王庭,孚(fú)号(háo)有厉(lì)。告自邑(yì),不利即戎(rónɡ)。利有攸往。
《彖》曰:夬(ɡuài),决也,刚决柔也;健而说(yuè悦),决而和。扬于王庭,柔乘五刚也;孚号(háo)有厉,其危乃光也;告自邑、不利即戎(rónɡ),所尚乃穷也;利有攸往,刚长(zhǎnɡ)乃终也。
《象》曰:泽上于天,夬。君子以施(shī)禄(lù)及下,居德则忌(jì)。
初九:壮于前趾(zhǐ),往不胜为咎。
《象》曰:不胜而往,咎也。
九二:惕(tì)号(háo),莫(mù暮)夜有戎(rónɡ),勿恤。
《象》曰:有戎勿恤(xù),得中道也。
九三:壮于頄(kuí),有凶。君子夬(ɡuài)夬(ɡuài),独行(xínɡ)遇雨,若濡(rú),有愠(yùn),无咎。
《象》曰:君子夬(ɡuài)夬(ɡuài),终无咎也。
九四:臀(tún)无肤,其行(xínɡ)次(zī趑)且(jū趄)。牵羊悔亡,闻言不信。
《象》曰:其行(xínɡ)次(zī趑)且(jū趄),位不当也。闻言不信,聪(cōnɡ)不明也。
九五:苋(xiàn)陆夬(ɡuài)夬(ɡuài),中行无咎。
《象》曰:中行无咎,中未光也。
上六:无号(háo),终有凶。
《象》曰:无号(háo)之凶,终不可长也。
巽下乾上
姤(ɡòu),女壮,勿用取(qǔ娶)女。
《彖》曰:姤(ɡòu),遇也;柔遇刚也。勿用取(qǔ娶)女,不可与长也。天地相遇,品物咸(xián)章也。刚遇中正,天下大行也。姤之时义大矣哉!
《象》曰:天下有风,姤(ɡòu)。后以施命诰(ɡào)四方。
初六:系(xì)于金柅(nǐ),贞吉。有攸往,见凶。羸(léi)豕(shǐ)孚蹢(zhí)躅(zhú)。
《象》曰:系于金柅(nǐ),柔道牵也。
九二:包有鱼,无咎,不利宾。
《象》曰:包有鱼,义不及宾也。
九三:臀(tún)无肤,其行次(zī趑)且(jū趄),厉,无大咎。
《象》曰:其行次(zī趑)且(jū趄),行未牵也。
九四:包无鱼,起凶。
《象》曰:无鱼之凶,远民也。
九五:以杞(qǐ)包瓜,含章,有陨(yǔn)自天。
《象》曰:九五含章,中正也。有陨(yǔn)自天,志不舍命也。
上九:姤(ɡòu)其角(jiǎo),吝,无咎。
《象》曰:姤(ɡòu)其角(jiǎo),上穷吝(lìn)也。
坤下兑上
萃(cuì),亨,王假(ɡé格)有庙。利见大人,亨,利贞。用大牲(shēnɡ),吉。利有攸往。
《彖》曰:萃(cuì),聚也;顺以说(yuè悦),刚中而应,故聚也。王假(ɡé格)有庙,致孝享(xiǎnɡ)也;利见大人、亨,聚以正也;用大牲吉、利有攸往,顺天命也。观其所聚,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象》曰:泽上于地,萃(cuì)。君子以除戎(rónɡ)器,戒(jiè)不虞(yú)。
初六:有孚不终,乃乱乃萃(cuì)。若(ruò)号(háo),一握(wò)为笑,勿恤(xù),往无咎。
《象》曰:乃乱乃萃,其志乱也。
六二:引吉无咎,孚乃利用禴(yuè礿)。
《象》曰:引吉无咎,中未变也。
六三:萃(cuì)如(rú),嗟(jiē)如,无攸利。往无咎,小吝。
《象》曰:往无咎,上巽也。
九四:大吉,无咎。
《象》曰:大吉无咎,位不当也。
九五:萃(cuì)有位,无咎。匪(fēi非)孚。元永贞,悔亡。
《象》曰:萃有位,志未光也。
上六:赍(jī)咨(zī)涕(tì)洟(yí),无咎。
《象》曰:赍(jī)咨(zī)涕(tì)洟(yí),未安上也。
巽下坤上
升,元亨。用见大人,勿恤(xù)。南征吉。
《彖》曰:柔以时升。巽而顺,刚中而应,是以大亨。用见大人,勿恤(xù),有庆也;南征吉,志行(xínɡ)也。
《象》曰:地中生木,升。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
初六:允(yǔn)升,大吉。
《象》曰:允(yǔn)升大吉,上合志也。
九二:孚乃利用禴(yuè礿),无咎。
《象》曰:九二之孚,有喜也。
九三:升虚邑(yì)。
《象》曰:升虚邑,无所疑(yí)也。
六四:王用亨(xiǎnɡ享)于岐(qí)山,吉,无咎。
《象》曰:王用亨(xiǎnɡ享)于岐(qí)山,顺事也。
六五:贞吉,升阶。
《象》曰:贞吉升阶,大得志也。
上六:冥(mínɡ)升,利于不息之贞。
《象》曰:冥(mínɡ)升在上,消不富也。
坎下兑上
困,亨,贞,大人吉,无咎。有言不信。
《彖》曰:困,刚掩(yǎn)也。险以说(yuè悦),困而不失其所亨,其唯君子乎?贞、大人吉,以刚中也;有言不信,尚口乃穷也。
《象》曰:泽无水,困。君子以致命遂(suì)志。
初六:臀(tún)困于株(zhū)木,入于幽谷,三岁不觌(dí)。
《象》曰:入于幽(yōu)谷,幽不明也。
九二:困于酒食,朱绂(fú)方来,利用亨(xiǎnɡ享)祀(sì)。征凶,无咎。
《象》曰:困于酒食,中有庆也。
六三:困于石,据于蒺(jí)藜(lí),入于其宫(ɡōnɡ),不见其妻,凶。
《象》曰:据于蒺(jí)藜(lí),乘(chénɡ)刚也。入于其宫,不见其妻,不祥(xiánɡ)也。
九四:来徐(xú)徐(xú),困于金车。吝,有终。
《象》曰:来徐(xú)徐,志在下也。虽不当位,有与也。
九五:劓(yì)刖(yuè),困于赤(chì)绂(fú),乃徐(xú)有说(yuè悦),利用祭(jì)祀(sì)。
《象》曰:劓(yì)刖(yuè),志未得也。乃徐有说(yuè悦),以中直也。利用祭(jì)祀(sì),受福也。
上六:困于葛(ɡé)藟(lěi),于臲(niè)卼(wù),曰动悔,有悔,征吉。
《象》曰:困于葛(ɡé)藟(lěi),未当也。动悔、有悔,吉行(xínɡ)也。
巽下坎上
井,改邑不改井,无丧无得,往来井井。汔(qì)至,亦未繘(yù)井,羸(lěi)其瓶,凶。
《彖》曰:巽乎水而上水,井;井养而不穷也。改邑不改井,乃以刚中也;汔(qì)至亦未繘(yù)井,未有功也;羸(lěi)其瓶,是以凶也。
《象》曰:木上有水,井,君子以劳民劝相。
初六:井泥不食,旧井无禽。
《象》曰:井泥不食,下也。旧井无禽,时舍(shě)也。
九二:井谷射鲋(fù),瓮(wènɡ)敝(bì)漏(lòu)。
《象》曰:井谷射鲋(fù),无与(yǔ)也。
九三:井渫(xiè)不食,为我心恻(cè),可用汲(jí)。王明(mínɡ),并受其福。
《象》曰:井渫(xiè)不食,行恻(cè)也。求王明,受福也。
六四:井甃(zhòu),无咎。
《象》曰:井甃(zhòu)无咎,修井也。
九五:井冽(liè),寒泉,食。
《象》曰:寒泉之食,中正也。
上六:井收,勿幕(mù),有孚,元吉。
《象》曰:元吉在上,大成也。
离下兑上
革,巳(sì)日乃孚,元亨利贞,悔亡。
《彖》曰:革,水火相息(xī),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曰革。巳(sì)日乃孚,革而信之;文明以说(yuè悦),大亨(hēnɡ)以正;革而当,其悔乃亡。天地革而四时成,汤(tānɡ)武(wǔ)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大矣哉!
《象》曰:泽中有火,革。君子以治历明时。
初九:巩(ɡǒnɡ鞏)用黄牛之革。
《象》曰:巩(ɡǒnɡ鞏)用黄牛,不可以有为也。
六二:巳(sì)日乃革之,征吉,无咎。
《象》曰:巳(sì)日革之,行有嘉(jiā)也。
九三:征凶,贞(zhēn)厉(lì)。革言三就,有孚。
《象》曰:革言三就,又何之矣?
九四:悔亡,有孚改命,吉。
《象》曰:改命之吉,信志也。
九五:大人虎(hǔ)变,未占有孚。
《象》曰:大人虎变,其文炳(bǐnɡ)也。
上六:君子豹(bào)变,小人革面。征凶,居贞吉。
《象》曰:君子豹变,其文蔚(wèi)也。小人革面,顺以从君也。
巽下离上
鼎(dǐnɡ),元吉亨。
《彖》曰:鼎,象也;以木巽火,亨(pēnɡ烹)饪也;圣人亨(pēnɡ烹),以享(xiǎnɡ)上帝,而大亨(pēnɡ烹)以养圣贤。巽而耳目聪明,柔进而上行,得中而应乎刚,是以元亨(hēnɡ)。
《象》曰:木上有火,鼎。君子以正位凝(nínɡ)命。
初六:鼎(dǐnɡ)颠(diān)趾(zhǐ),利出否(pǐ),得妾以其子,无咎。
《象》曰:鼎(dǐnɡ)颠(diān)趾(zhǐ),未悖(bèi)也。利出否(pǐ),以从贵(ɡuì)也。
九二:鼎有实,我仇(chóu)有疾(jí),不我能即(jí),吉。
《象》曰:鼎有实,慎(shèn)所之也。我仇(chóu)有疾(jí),终无尤(yóu)也。
九三:鼎耳革,其行塞(sè),雉(zhì)膏不食。方雨亏悔,终吉。
《象》曰:鼎耳革,失其义也。
九四:鼎折(zhé)足,覆(fù)公餗(sù),其形渥(wò),凶。
《象》曰:覆(fù)公餗(sù),信如何也?
六五:鼎黄耳,金铉(xuàn),利贞。
《象》曰:鼎黄耳,中以为实也。
上九:鼎玉铉(xuàn),大吉,无不利。
《象》曰:玉铉(xuàn)在上,刚柔节也。
震下震上
震,亨。震来虩(xì)虩(xì),笑言哑(è)哑(è)。震惊百里,不丧(sànɡ)匕(bǐ)鬯(chànɡ)。
《彖》曰:震,亨。震来虩(xì)虩(xì),恐致福也;笑言哑(è)哑(è),后有则也。震惊百里,惊远而惧(jù)迩(ěr)也;出,可以守宗庙社稷(jì),以为祭(jì)主也。
《象》曰:洊(jiàn)雷,震。君子以恐惧修省(xǐnɡ)。
初九:震来虩(xì)虩(xì),后笑言哑(è)哑(è),吉。
《象》曰:震来虩(xì)虩(xì),恐致福也。笑言哑(è)哑(è),后有则也。
六二:震来厉,亿丧(sànɡ)贝(bèi)。跻(jī)于九陵(línɡ),勿逐(zhú),七日得。
《象》曰:震来厉,乘(chénɡ)刚也。
六三:震苏苏,震行无眚(shěnɡ)。
《象》曰:震苏苏,位不当也。
九四:震遂泥。
《象》曰:震遂泥,未光也。
六五:震往来厉,亿无丧,有事。
《象》曰:震往来厉,危行也。其事在中,大无丧(sànɡ)也。
上六:震索(suǒ)索(suǒ),视矍(jué)矍(jué),征凶。震不于其躬(ɡōnɡ),于其邻,无咎。婚媾(ɡòu)有言。
《象》曰:震索(suǒ)索(suǒ),中未得也。虽凶无咎,畏(wèi)邻戒(jiè)也。
艮下艮上
艮,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
《彖(tuàn)》曰:艮,止也;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艮其止,止其所也;上、下敌应,不相与也;是以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也。
《象》曰:兼(jiān)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
初六:艮其趾(zhǐ),无咎,利永贞。
《象》曰:艮其趾(zhǐ),未失正也。
六二:艮其腓(féi),不拯(zhěnɡ)其随,其心不快。
《象》曰:不拯其随(suí),未退听也。
九三:艮其限,列其夤(yín),厉熏(xūn)心。
《象》曰:艮其限,危熏(xūn)心也。
六四:艮其身,无咎。
《象》曰:艮其身,止诸躬(ɡōnɡ)也。
六五:艮其辅(fú),言有序(xù),悔亡。
《象》曰:艮其辅,以中正也。
上九:敦(dūn)艮(ɡèn),吉。
《象》曰:敦(dūn)艮(ɡèn)之吉,以厚终也。
艮下巽上
渐,女归,吉,利贞。
《彖》曰:渐,之进也;女归,吉也。进得位,往有功也;进以正,可以正邦也。其位,刚得中也。止而巽,动不穷也。
《象》曰:山上有木,渐,君子以居贤德善俗(sú)。
初六:鸿(hónɡ)渐于干(ɡān),小子厉,有言,无咎。
《象》曰:小子之厉,义无咎也。
六二:鸿(hónɡ)渐于磐(pán),饮食衎(kàn)衎(kàn),吉。
《象》曰:饮食衎(kàn)衎(kàn),不素(sù)饱(bǎo)也。
九三:鸿渐于陆(lù)。夫征不复,妇孕(yùn)不育,凶。利御(yù)寇(kòu)。
《象》曰:夫征不复,离群丑(chǒu)也。妇孕不育,失其道也。利用御(yù)寇(kòu),顺相保也。
六四:鸿渐于木,或得其桷(jué),无咎。
《象》曰:或得其桷(jué),顺以巽也。
九五:鸿渐于陵(línɡ)。妇三岁不孕(yùn),终莫之胜,吉。
《象》曰:终莫之胜、吉,得所愿也。
上九: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yí),吉。
《象》曰:其羽可用为仪,吉,不可乱也。
兑下震上
归(ɡuī)妹(mèi),征凶,无攸利。
《彖》曰:归妹,天地之大义也;天地不交,而万物不兴;归妹,人之终始也。说(yuè悦)以动,所归妹也。征凶,位不当也;无攸利,柔乘刚也。
《象》曰:泽上有雷,归妹。君子以永终知敝(bì)。
初九:归妹以娣(dì),跛(bǒ)能履(lǚ),征吉。
《象》曰:归妹以娣(dì),以恒也。跛(bǒ)能履(lǚ)吉(jí),相(xiānɡ)承(chénɡ)也。
九二:眇(miǎo)能视,利幽(yōu)人之贞。
《象》曰:利幽人之贞,未变常也。
六三:归妹以须,反(fǎn返)归以娣(dì)。
《象》曰:归妹以须,未当也。
九四:归妹愆(qiān)期,迟归有时。
象曰:愆(qiān)期之志,有待而行也。
六五:帝(dì)乙(yǐ)归妹,其君之袂(mèi),不如其娣(dì)之袂(mèi)良(liánɡ)。月几(jī)望,吉。
《象》曰:帝乙归妹、不如其娣(dì)之袂(mèi)良也,其位在中,以贵行 (xínɡ)也。
上六:女承(chénɡ)筐(kuānɡ),无实,士刲(kuī)羊,无血,无攸(yōu)利。
《象》曰:上六无实,承虚筐也
离下震上
丰,亨,王假(ɡé格)之。勿忧,宜日中。
《彖》曰:丰,大也;明以动,故丰。王假(ɡé格)之,尚大也;勿忧,宜日中,宜照天下也。日中则昃(zè),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象》曰:雷电皆至,丰。君子以折(zhē)狱致刑(xínɡ)。
初九:遇其配主,虽旬(xún)无咎,往有尚(shànɡ)。
《象》曰:虽旬无咎,过旬(xún)灾也。
六二:丰其蔀(bù),日中见斗,往得疑(yí)疾,有孚(fú)发若(ruò),吉。
《象》曰:有孚发若,信以发志也。
九三:丰其沛(pèi旆),日中见沫(mèi)。折(zhé)其右肱(ɡōnɡ),无咎。
《象》曰:丰其沛(pèi旆),不可大事也。折其右肱(ɡōnɡ),终不可用也。
九四:丰其蔀(bù),日中见斗。遇其夷(yí)主,吉。
《象》曰:丰其蔀(bù),位不当也。日中见斗,幽不明也。遇其夷(yí)主,吉行也。
六五:来章,有庆誉(yù),吉。
《象》曰:六五之吉,有庆也。
上六:丰其屋,蔀(bù)其家,窥(kuī)其户,阒(qù)其无人。三岁不觌(dí),凶。
《象》曰:丰其屋,天际翔也。窥(kuī)其户,阒(qù)其无人,自藏(cánɡ)也。
艮下离上
旅(lǚ),小亨,旅贞吉。
《彖》曰:旅(lǚ),小亨;柔得中乎外,而顺乎刚,止而丽乎明,是以小亨,旅贞吉也。旅之时义大矣哉!
《象》曰:山上有火,旅。君子以明慎(shèn)用刑而不留狱。
初六:旅(lǚ)琐(suǒ)琐,斯其所取灾。
《象》曰:旅琐(suǒ)琐(suǒ),志穷灾也。
六二:旅即(jí)次(cì),怀其资(zī),得童仆,贞。
《象》曰:得童仆(pú)贞,终无尤(yóu)也。
九三:旅焚(fén)其次,丧其童仆(pú),贞厉。
《象》曰:旅焚(fén)其次,亦以伤矣。以旅与下,其义丧(sànɡ)也。
九四:旅于处(chù),得其资(zī)斧(fǔ),我心不快。
《象》曰:旅于处,未得位也。得其资(zī)斧(fǔ),心未快也。
六五:射雉(zhì)一矢(shǐ)亡,终以誉(yù)命。
《象》曰:终以誉(yù)命,上逮(dài)也。
上九:鸟焚(fén)其巢(cháo),旅人先笑后号(háo)咷(táo)。丧(sànɡ)牛于易,凶。
《象》曰:以旅在上,其义焚(fén)也。丧(sànɡ)牛于易,终莫之闻(wén)也。
巽下巽(xùn)上
巽(xùn),小亨。利有攸往。利见大人。
《彖(tuàn)》曰:重巽以申命。刚巽乎中正而志行,柔皆顺乎刚;是以小亨,利有攸往,利见大人。
《象》曰:随风,巽。君子以申(shēn)命行事。
初六:进退,利武(wǔ)人之贞。
《象》曰:进退,志疑(yí)也;利武人之贞,志治(zhì)也。
九二:巽在床下,用史(shǐ)巫(wū)纷(fēn)若(ruò),吉,无咎。
《象》曰:纷(fēn)若(ruò)之吉,得中也。
九三:频(pín)巽,吝。
《象》曰:频(pín)巽之吝,志穷也。
六四:悔亡,田获三品。
《象》曰:田获三品,有功也。
九五:贞吉,悔亡,无不利。无初有终。先庚(ɡēnɡ)三日,后庚(ɡēnɡ)三日,吉。
《象》曰:九五之吉,位正中也。
上九:巽在床下,丧(sànɡ)其资(zī)斧(fǔ),贞凶。
《象》曰:巽在床下,上穷也。丧其资(zī)斧(fǔ),正乎凶也。
兑下兑上
兑(duì),亨,利贞。
《彖》曰:兑,说(yuè悦)也。刚中而柔外,说(yuè悦)以利贞,是以顺乎天而应乎人;说(yuè悦)以先民,民忘其劳;说(yuè悦)以犯难,民忘其死;说(yuè悦)之大,民劝矣哉!
《象》曰:丽泽,兑。君子以朋友讲习。
初九:和兑,吉。
《象》曰:和兑之吉,行未疑(yí)也。
九二:孚兑,吉,悔亡。
《象》曰:孚兑之吉,信志也。
六三:来兑,凶。
《象》曰:来兑之凶,位不当也。
九四:商兑未宁(nínɡ),介(jiè)疾(jí)有喜。
《象》曰:九四之喜,有庆也。
九五:孚于剥(bō),有厉。
《象》曰:孚于剥,位正当也。
上六:引兑。
《象》曰:上六引兑,未光也。
坎下巽上
涣(huàn),亨。王假(ɡé格)有庙,利涉(shè)大川,利贞。
《彖》曰:涣(huàn),亨;刚来而不穷,柔得位乎外而上同。王假(ɡé格)有庙,王乃在中也。利涉(shè)大川,乘(chénɡ)木有功也。
《象》曰:风行水上,涣,先王以享(xiǎnɡ)于帝(dì),立庙(miào)。
初六:用拯(zhěnɡ)马壮,吉。
《象》曰:初六之吉,顺也。
九二:涣(huàn)奔其机(jī),悔亡。
《象》曰:涣奔其机(jī),得愿也。
六三:涣其躬(ɡōnɡ),无悔。
《象》曰:涣其躬(ɡōnɡ),志在外也。
六四:涣其群,元吉。涣有丘,匪(fěi)夷(yí)所思。
《象》曰:涣其群、元吉,光大也。
九五:涣(huàn)汗其大号(hào)。涣王居,无咎。
《象》曰:王居无咎,正位也。
上九:涣其血(xuè)去,逖(tì)出,无咎。
《象》曰:涣其血,远害也。
兑下坎上
节,亨,苦节不可贞。
《彖(tuàn)》曰:节亨,刚柔分而刚得中。苦节不可贞,其道穷也。说(yuè悦)以行险,当位以节,中正以通。天地节而四时成。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
《象》曰:泽上有水,节。君子以制(zhì)数度(dù),议德行。
初九:不出户庭,无咎。
《象》曰:不出户庭,知通塞(sè)也。
九二:不出门庭,凶。
《象》曰:不出门庭,凶。失(shī)时极(jí)也。
六三:不节若(ruò),则嗟(jiē)若(ruò),无咎。
《象》曰:不节之嗟(jiē),又谁咎也?
六四:安节,亨。
《象》曰:安节之亨,承上道也。
九五:甘节,吉。往有尚。
《象》曰:甘节之吉,居位中也。
上六:苦节,贞凶,悔亡。
《象》曰:苦节、贞凶,其道穷也。
兑下巽上
中孚(fú),豚(tún)鱼吉。利涉大川,利贞。
《彖》曰:中孚,柔在内、而刚得中,说(yuè悦)而巽,孚乃化邦也。豚(tún)鱼吉,信及豚(tún)鱼(yú)也;利涉(shè)大川,乘(chènɡ)木舟虚也。中孚以利贞,乃应乎天也。
《象》曰:泽上有风,中孚。君子以议狱(yù)缓(huǎn)死。
初九:虞(yú)吉,有它不燕。
《象》曰:初九、虞(yú)吉,志未变也。
九二:鸣(mínɡ)鹤(hè)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hǎo)爵(jué),吾与尔靡(mí)之。
《象》曰:其子和之,中心愿也。
六三:得敌,或鼓(ɡǔ)或罢,或泣(qì)或歌(ɡē)。
《象》曰:或鼓或罢,位不当也。
六四:月几望,马匹亡,无咎。
《象》曰:马匹亡,绝(jué)类上也。
九五:有孚挛(luán)如,无咎。
《象》曰:有孚挛(luán)如,位正当也。
上九:翰(hàn)音登于天,贞凶。
《象》曰:翰(hàn)音登于天,何可长也?
艮下震上
小过,亨,利贞。可小事,不可大事。飞鸟遗(yí)之音,不宜上,宜下,大吉。
《彖》曰:小过,小者、过而亨也。过以利贞,与时行(xínɡ)也;柔得中,是以小事吉也。刚失位而不中,是以不可大事也。有飞鸟(niǎo)之象焉(yān),飞鸟遗(yí)之音,不宜上、宜下,大吉,上逆(nì)而下顺也。
《象》曰:山上有雷,小过。君子以行过乎恭(ɡōnɡ),丧过乎哀(āi),用过乎俭(jiǎn)。
初六:飞鸟以凶。
《象》曰:飞鸟以凶,不可如何也?
六二:过其祖(zǔ),遇其妣(bǐ),不及其君。遇其臣(chén),无咎。
《象》曰:不及其君,臣不可过也。
九三:弗(fú)过防之,从或戕 (qiānɡ)之,凶。
《象》曰:从或戕(qiānɡ)之,凶如何也?
九四:无咎,弗(fú)过遇之,往厉必戒,勿用永贞(zhēn)。
《象》曰:弗过遇之,位不当也。往厉必戒(jiè),终不可长也。
六五:密云不雨,自我西郊,公弋(yì)取彼在穴(xué)。
《象》曰:密云不雨,已上也。
上六:弗遇过之,飞鸟离之,凶,是谓灾眚(shěnɡ)。
《象》曰:弗遇过之,已亢(kànɡ)也。
离下坎上
既(jì)济(jì),亨小,利贞,初吉,终乱。
《彖》曰:既济、亨,小者亨也。利贞,刚柔正而位当也。初吉,柔得中也。终止则乱,其道穷也。
《象》曰:水在火上,既济。君子以思患(huàn)而豫(yù预)防之。
初九:曳(yè)其轮(lún),濡(rú)其尾,无咎。
《象》曰:曳(yè)其轮,义无咎也。
六二:妇丧(sànɡ)其茀(fú),勿逐(zhú),七日得。
《象》曰:七日得,以中道也。
九三:高(ɡāo)宗(zōnɡ)伐(fá)鬼(ɡuǐ)方(fānɡ),三年克之,小人勿用。
《象》曰:三年克之,惫(bèi)也。
六四:繻(rú)有衣袽(rú),终日戒(jiè)。
《象》曰:终日戒(jiè),有所疑(yí)也。
九五: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禴(yuè礿)祭(jì),实受其福。
《象》曰: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时也。实受其福,吉大来也。
上六:濡(rú)其首,厉。
《象》曰:濡(rú)其首、厉,何可久也?
坎下离上
未济(jì),亨,小狐(hú)汔(qì)济(jì),濡(rú)其尾,无攸(yōu)利。
《彖》曰:未济、亨,柔得中也。小狐汔(qì)济,未出中也;濡(rú)其尾、无攸(yōu)利,不续终也;虽不当位,刚柔应也。
《象》曰:火在水上,未济。君子以慎(shèn)辨(biàn)物居方。
初六:濡(rú)其尾,吝。
《象》曰:濡(rú)其尾,亦不知极(jí)也。
九二:曳(yè)其轮(lún),贞吉。
《象》曰:九二贞吉,中以行正也。
六三:未济,征凶。利涉(shè)大川。
《象》曰:未济征凶,位不当也。
九四:贞吉,悔亡。震用伐(fá)鬼方,三年有赏(shǎnɡ)于大国。
《象》曰:贞吉、悔亡,志行也。
六五:贞吉,无悔。君子之光,有孚,吉。
《象》曰:君子之光,其晖(huī)吉也。
上九:有孚于饮酒,无咎。濡(rú)其首,有孚、失是。
《象》曰:饮酒濡(rú)首,亦不知节(jié)也。
天尊(zūn)地卑(bēi),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jiàn)位矣(yǐ);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jù),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xiàn现)矣。是故刚柔相摩(mó),八卦相荡(dànɡ)。鼓之以雷霆(tínɡ),润(rùn)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tài太)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
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xián)人之业。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yān)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忧(yōu)虞(yú)之象也。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刚柔者,昼夜之象也;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
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cí),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
《彖》(tuàn)者,言乎象者也;爻者,言乎变者也。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cī)也;无咎者,善补过者也。
是故,列贵贱(jiàn)者、存乎位,齐小大者、存乎卦,辩(biàn辨)吉凶者、存乎辞。忧悔吝(lìn)者、存乎介,震无咎者、存乎悔。是故卦有小大,辞有险易;辞也者,各指其所之。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mí)纶(lún)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fǔ)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hún)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zhì智)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dūn)乎仁,故能爱。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yí);通乎昼(zhòu)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
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zhì智)者见之谓之知(zhì智),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xiǎn)矣。
显诸仁,藏(cánɡ)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至矣哉。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阴阳不测之谓神。
夫《易》,广矣、大矣,以言乎远,则不御(yù);以言乎迩(ěr),则静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
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yān);夫坤,其静也翕(xī),其动也辟(pì),是以广生焉(yān)。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阴阳之义配日月,易、简之善配至德。
子曰:《易》其至矣乎?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知(zhì智)崇礼卑,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成性存存,道义之门。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zé),而拟(nǐ)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言天下之至赜(zé)、而不可恶(wù)也;言天下之至动、而不可乱也。拟(nǐ)之而后言,议之而后动,拟(nǐ)议(yì)以成其变化。
“鸣(mínɡ)鹤(hè)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jué),吾与尔靡(mí)之。”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ěr)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ěr)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发乎迩,见乎远;言行,君子之枢(shū)机;枢(shū)机(jī)之发,荣(rónɡ)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shèn)乎!
“同人先号(háo)咷(táo)而后笑。”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mò)或语,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xiù嗅)如兰。
“初六:藉(jiè)用白茅,无咎。”子曰:苟(ɡǒu)错(cuò措)诸地而可矣,藉(jiè)之用茅,何咎之有?慎(shèn)之至也;夫茅之为物薄(bó),而用可重也;慎(shèn)斯(sī)术也以往,其无所失矣。
“劳谦,君子有终,吉。”子曰: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语以其功下人者也;德言盛,礼言恭(ɡōnɡ);谦也者,致恭(ɡōnɡ)以存其位者也。
“亢龙有悔。”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fǔ),是以动而有悔也。
“不出户庭(tínɡ),无咎。”子曰: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shèn)密而不出也。
子曰:作《易》者,其知盗乎?《易》曰:“负(fù)且乘(chénɡ),致寇至。”负也者,小人之事也;乘(chénɡ)也者,君子之器也;小人而乘(chénɡ)君子之器,盗(dào)思夺之矣;上慢下暴(bào),盗思伐(fà)之矣;慢藏(cánɡ)诲(huì)盗,冶容诲(huì)淫;《易》曰:“负(fù)且乘(chénɡ),致寇(kòu)至。”盗之招也。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yòu又)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yòu又)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大衍(yǎn)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yòu又)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shé)之以四,以象四时,归(ɡuī)奇(jī)于扐(lè)以象闰(rùn);五岁再闰(rùn),故再扐(lè)而后挂(ɡuà)。乾之策(cè)二百一十有(yòu又)六,坤之策百四十有(yòu又)四,凡三百有(yòu又)六十,当期之日。二篇之策,万有(yòu又)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yòu又)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触(chù)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显道神德行,是故可与酬(chóu)酢(zuò),可与祐神矣。子曰: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
《易》有圣人之道四焉(yān):以言者尚其辞(cí),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bǔ)筮(shì)者尚其占。
是以君子将有为也,将有行也,问焉(yān)而以言;其受命也如响,无有远近幽深,遂(suì)知来物;非天下之至精,其孰(shú)能与于此?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suì)成天下之文;极其数,遂(suì)定天下之象;非天下之至变,其孰(shú)能与于此?《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suì)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
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yán)几(jī)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唯神也,故不疾(jí)而速(sù),不行而至。子曰:“《易》有圣人之道四焉”者,此之谓也。
子曰:夫《易》何为者也?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sī)而已者也;是故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yí)。
是故蓍(shī)之德、圆而神,卦之德、方以知(zhì智),六爻之义、易以贡(ɡònɡ);圣人以此洗心,退藏(cánɡ)于密,吉凶与民同患(huàn);神以知来,知(zhì智)以藏(cánɡ)往;其孰(shú)能与于此哉?古之聪明睿知(zhì智)神武而不杀者夫。是以明于天之道、而察(chá)于民之故,是兴神物以前民用;圣人以此斋(zhāi)戒,以神明其德夫。
是故阖(hé)户,谓之坤;辟(pì)户,谓之乾;一阖(hé)一辟(pì),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见(xiàn现),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制而用之,谓之法;利用出入,民咸(xián)用之,谓之神。
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县(xuán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崇高莫大乎富贵;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探赜(zé)索隐(yǐn),钩(ɡōu)深致远,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wěi)亹者,莫大乎蓍(shī)龟。
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天垂(chuí)象、见(xiàn现)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易》有四象,所以示也;系(xì)辞焉(yān),所以告也;定之以吉凶,所以断也。
《易》曰:“自天祐(yòu)之,吉,无不利。”子曰:祐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lǚ)信思乎顺,又以尚贤(xián)也;是以自天祐(yòu)之,吉无不利也。
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
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wěi),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乾坤,其《易》之缊(yùn)邪(yé耶)?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毁(huǐ),则无以见《易》;《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
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cái)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错(cuò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
是故夫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zé),而拟(nǐ)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yān)、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yáo)。极天下之赜(zé)者、存乎卦;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化而裁(cái)之,存乎变;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默(mò)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
八卦成列(liè),象在其中矣;因而重(chónɡ)之,爻在其中矣。刚柔相推(tuī),变在其中矣;系(xì)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
吉凶悔吝(lìn)者,生乎动者也。刚柔者,立本者也;变通者,趣(qū趋)时者也。吉凶者,贞胜者也。天地之道,贞观者也;日月之道,贞明者也;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
夫乾,确(què)然示人易矣;夫坤,隤(tuí)然示人简矣。爻也者,效此者也;象也者,像此者也。爻象动乎内,吉凶见(xiàn现)乎外,功业见(xiàn现)乎变,圣人之情见(xiàn现)乎辞。
天地之大德曰(yuē)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jù)人,曰财;理财正辞(cí)、禁民为非,曰义。
古者包牺(xī)氏之王天下也,仰(yǎnɡ)则观象于天,俯(fǔ)则观法于地,观鸟(niǎo)兽(shòu)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作结绳(shénɡ)而为罔(wǎnɡ网)罟(ɡǔ),以佃(tián)以渔,盖取诸(zhū)离。
包牺氏没(mò殁),神农氏作,斫(zhuó)木为耜(sì),揉(róu)木为耒(lěi),耒(lěi)耨(nòu)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
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盖取诸噬(shì)嗑(hé)。
神农氏没(mò殁),黄帝、尧(yáo)、舜(shùn)氏(shì)作,通其变,使民不倦(juàn),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
黄帝、尧(yáo)、舜(shùn)垂(chuí)衣裳(chánɡ)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
刳(kū)木为舟(zhōu);剡(yǎn)木为楫(jí);舟(zhōu)楫(jí)之利,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涣。
服牛(niú)乘(chénɡ)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随。
重(chónɡ)门击柝(tuò),以待暴客,盖取诸豫(yù)。
断木为杵(chǔ),掘(jué)地为臼(jiù),杵(chǔ)臼(jiù)之利,万民以济,盖取诸小过。
弦木为弧(hú),剡(yǎn)木为矢(shǐ),弧(hú)矢(shǐ)之利,以威(wēi)天下,盖取诸睽(kuí)。
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dònɡ)下宇(yǔ),以待风雨,盖取诸大壮。
古之葬(zànɡ)者、厚衣之以薪(xīn),葬(zànɡ)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后世圣人易之以棺(ɡuān)椁(ɡuǒ),盖取诸大过。
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qì),百官以治,万民以察(chá),盖取诸夬(ɡuài)。
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彖(tuàn)者,材(cái裁)也。爻也者,效天下之动者也。是故吉凶生、而悔吝著(zhù)也。
阳卦多阴,阴卦多阳。其故何也?阳卦奇,阴卦耦(ǒu)。其德行何也?阳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阴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也。
《易》曰:“憧(chōnɡ)憧(chōnɡ)往来,朋从尔思。”子曰:天下何思何虑(lǜ)?天下同归而殊(shū)途,一致而百虑(lǜ),天下何思何虑(lǜ)?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往者、屈(qū)也,来者、信(shēn伸)也,屈信(shēn伸)相感而利生焉。尺蠖(huò)之屈,以求信(shēn伸)也;龙蛇之蛰(zhé),以存身也;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chónɡ)德也。过此以往,未之或知也;穷神知化,德之盛也。
《易》曰:“困于石,据于蒺(jí)藜(lí),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子曰:非所困而困焉,名必辱;非所据(jù)而据(jù)焉(yān),身必危;既辱(rǔ)且危,死期将至,妻其可得见耶(yé)?
《易》曰:“公用射隼(sǔn)于高墉(yōnɡ)之上,获之,无不利。”子曰:“隼(sǔn)者,禽也;弓(ɡōnɡ)矢(shǐ)者,器也;射(shè)之者,人也;君子藏(cánɡ)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动而不括(kuò),是以出而有获;语成器而动者也。
子曰:小人不耻(chǐ)不仁(rén),不畏不义,不见利不劝,不威(wēi)不惩(chénɡ);小惩(chénɡ)而大诫(jiè),此小人之福也;《易》曰:“履(jù)校(jiào)灭趾(zhǐ),无咎”,此之谓也。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fú)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故恶积而不可掩(yǎn),罪大而不可解(jiě);《易》曰:“何(hè荷)校(jiào)灭耳,凶。”
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易》曰:“其亡其亡(wánɡ),系(jì)于苞(bāo)桑(sānɡ)。”
子曰:德薄而位尊,知(zhì智)小而谋(móu)大,力少而任重,鲜(xiǎn)不及矣;《易》曰:“鼎(dǐnɡ)折(zhé)足,覆(fù)公餗(sù),其形渥(wò),凶”,言不胜其任也。
子曰:知几其神乎?君子上交不谄(chǎn),下交不渎(dú),其知几乎?几者,动之微(wēi),吉之先见(xiàn现)者也;君子见几而作,不俟(sì)终日;《易》曰:“介(jiè)于石,不终日,贞吉。”介如石焉(yān),宁用终日,断可识矣;君子知微(wēi)知彰(zhānɡ),知柔知刚,万夫之望。
子曰:颜(yán)氏(shì)之子,其殆(dài)庶(shù)几乎?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xínɡ)也;《易》曰:“不远复,无祗(zhī)悔,元吉。”
天地絪(yīn氤)缊(yùn氲),万物化醇(chún),男女构(ɡòu)精,万物化生;《易》曰:“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言致一也。
子曰: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而后求;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危以动,则民不与也;惧(jù)以语,则民不应也;无交而求,则民不与也;莫之与,则伤之者至矣;《易》曰:“莫益之,或击(jī)之,立心勿恒(hénɡ),凶。”
子曰:乾坤,其《易》之门邪(yé耶)?乾,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zhuàn),以通神明之德。其称名也,杂而不越(yuè);于稽(jī)其类,其衰(shuāi)世之意邪(yé耶)?
夫《易》,彰(zhānɡ)往而察(chá)来,而微显阐(chǎn)幽(yōu);开而当名辨物,正言断辞,则备矣。其称(chēnɡ)名也小,其取类也大;其旨(zhǐ)远,其辞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sì)而隐 (yǐn);因贰(èr)以济(jì)民行,以明失得之报。
《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yōu)患(huàn)乎?
是故,履(lǚ),德之基也;谦,德之柄(bǐnɡ)也;复,德之本也;恒(hénɡ),德之固也;损(sǔn),德之修也;益,德之裕(yù)也;困,德之辨(biàn)也;井,德之地也;巽(xùn),德之制也。
履(lǚ),和而至;谦,尊而光;复,小而辨于物;恒,杂而不厌;损,先难而后易;益,长裕(yù)而不设;困,穷而通;井,居其所而迁;巽(xùn),称而隐(yǐn)。
履(lǚ)以和行;谦以制礼;复以自知;恒(hénɡ)以一德;损以远害;益以兴利;困以寡(ɡuǎ)怨(yuàn);井以辨(biàn)义;巽以行(xínɡ)权。
第八章
《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lǚ)迁;变动不居,周(zhōu)流(liú)六(liù)虚(xū),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
其出入以度(dù),外内使知惧(jù)。又明于忧患(huàn)与故,无有师保,如临父母。初率(shuài)其辞而揆(kuí)其方,既有典常,苟(ɡǒu)非其人,道不虚行。
《易》之为书也,原始要终、以为质也;六爻相杂,唯其时物也。其初难知,其上易知,本末也;初辞拟(nǐ)之,卒(zú)成之终。
若夫杂物撰(zhuàn)德,辩(biàn)是与非,则非其中爻不备。噫(yī)!亦要存亡吉凶,则居可知矣;知(zhì智)者观其彖辞,则思过半矣。
二与四、同功而异位,其善不同;二多誉(yù),四多惧(jù),近也;柔之为道,不利远者;其要无咎,其用柔中也。三与五、同功而异位;三多凶,五多功,贵贱(jiàn)之等也;其柔危,其刚胜邪(yé耶)?
《易》之为书也,广大悉(xī)备,有天道焉(yān),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jiān)三才(cái)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
道有变动,故曰爻;爻(yáo)有等,故曰物;物相杂,故曰文;文不当,故吉凶生焉。
《易》之兴也,其当殷(yīn)之末世、周之盛德邪(yé耶)?当文王与纣(zhòu)之事邪(yé耶)?是故,其辞危,危者,使平,易者,使倾(qīnɡ);其道甚大,百物不废(fèi);惧以终始,其要无咎;此之谓《易》之道也。
夫乾,天下之至健也,德行恒易、以知险;夫坤,天下之至顺也,德行恒简、以知阻。能说(yuè悦)诸心,能研诸侯之虑,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wěi)亹(wěi)者。是故变化云为,吉事有祥(xiánɡ);象事知器,占事知来。
天地设位,圣人成能;人谋(móu)鬼谋,百姓与能。八卦以象告,爻(yáo)、彖(tuàn)以情言;刚柔杂居,而吉凶可见矣。变动以利言,吉凶以情迁;是故爱恶(wù)相攻、而吉凶生,远近相取、而悔吝生,情伪(wěi)相感、而利害生;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则凶或害之,悔且吝。
将叛(pàn)者、其辞惭(cán);中心疑(yí)者、其辞枝(zhī);吉人之辞、寡(ɡuǎ);躁(zào)人之辞、多;诬(wū)善之人、其辞游(yóu);失其守者、其辞屈(qū)。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zàn)于神明而生蓍(shī)。参天两地而倚(yǐ)数。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发挥于刚柔而生爻,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昔(xī)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jiān)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分阴分阳,迭(dié)用柔刚,故《易》六位而成章。
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bó),水火不相射(shè),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nì),是故,《易》、逆(nì)数也。
雷以动之,风以散之,雨以润(rùn)之,日以烜(xuǎn晅)之;艮以止之,兑(duì)以说(yuè悦)之,乾以君之,坤以藏(cánɡ)之。
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yì)乎坤,说(yuè悦)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
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齐乎巽,巽,东南也;齐也者,言万物之洁(jié)齐也;离也者,明也,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卦也,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盖(ɡài)取诸此也;坤也者,地也,万物皆致养焉(yān),故曰致役(yì)乎坤;兑,正秋也,万物之所说(yuè悦)也,故曰说(yuè悦)言乎兑;战乎乾,乾,西北之卦也,言阴阳相薄(bó)也;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劳卦也,万物之所归也,故曰劳乎坎;艮,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而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
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动万物者,莫疾(jí)乎雷;挠(náo)万物者,莫疾(jí)乎风;燥(zào)万物者,莫熯(hàn)乎火;说(yuè悦)万物者,莫说(yuè悦)乎泽;润万物者,莫润(rùn)乎水;终万物、始万物者,莫盛乎艮;故水火相逮(dài),雷风不相悖(bèi),山泽通气,然后能变化,既成万物也。
乾,健也;坤,顺也;震,动也;巽(xùn),入也;坎,陷(xiàn)也;离,丽也;艮(ɡèn),止也;兑,说(yuè悦)也。
乾为马,坤为牛,震为龙,巽(xùn)为鸡,坎为豕(shǐ),离为雉(zhì),艮(ɡèn)为狗,兑(duì)为羊。
乾为首,坤为腹(fù),震为足,巽为股(ɡǔ),坎为耳,离为目,艮为手,兑为口。
乾,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乎母;震一索(suǒ)而得男,故谓之长男;巽一索(suǒ)而得女,故谓之长女;坎再索(suǒ)而得男,故谓之中男;离再索而得女,故谓之中女;艮三索而得男,故谓之少男;兑三索而得女,故谓之少女。
第十一章
乾为天,为圜(yuán圆),为君,为父,为玉,为金,为寒,为冰,为大赤,为良马,为老马,为瘠(jí)马,为驳(bó)马,为木果。
坤为地,为母,为布,为釜(fǔ),为吝(lìn)啬(sè),为均(jūn),为子母牛,为大舆(yú),为文,为众,为柄(bǐnɡ),其于地也为黑。
震为雷,为龙,为玄(xuán)黄,为旉(fū敷),为大涂(tú),为长子,为决(jué)躁(zào),为苍(cānɡ)筤(lánɡ)竹,为萑(huán)苇(wěi);其于马也,为善(shàn)鸣(mínɡ),为馵(zhù)足,为作足(zú),为的(dì)颡(sǎnɡ);其于稼(jià)也,为反生;其究为健,为蕃(fǎn)鲜(xiān)。
巽为木,为风,为长女,为绳 (shénɡ)直,为工,为白,为长,为高,为进退,为不果,为臭(xiù嗅);其于人也,为寡(ɡuǎ)发,为广颡 (sǎnɡ),为多白眼,为近利市三倍,其究为躁(zào)卦。
坎为水,为沟(ɡōu)渎(dú),为隐(yǐn)伏(fú),为矫(jiǎo)輮(róu),为弓(ɡōnɡ)轮(lún);其于人也,为加忧,为心病,为耳痛,为血卦,为赤(chì);其于马也,为美脊(jǐ),为亟(jí)心,为下首,为薄(bó)蹄(tí),为曳(yè);其于舆(yú)也,为多眚(shěnɡ),为通,为月,为盗;其于木也,为坚多心。
离为火,为日,为电,为中女,为甲(jiǎ)胄(zhòu),为戈(ɡē)兵 (bīnɡ);其于人也,为大腹(fù);为乾卦;为鳖(biē),为蟹(xiè),为蠃(luǒ螺),为蚌(bànɡ),为龟;其于木也,为科、上槁(ɡǎo)。
艮为山,为径(jìnɡ)路,为小石,为门阙(què),为果蓏(luǒ),为阍 (hūn)寺(sì),为指,为狗,为鼠,为黔(qián)喙(huì)之属(shǔ);其于木也,为坚多节。
兑为泽,为少女,为巫(wū),为口舌,为毁(huǐ)折,为附决(jué);其于地也,为刚卤(lǔ)。为妾(qiè),为羊。
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故受之以屯(zhūn);屯(zhūn)者,盈也;屯(zhūn)者,物之始生也。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 (ménɡ);蒙者,蒙也,物之稚(zhì)也。物稚(zhì)不可不养也,故受之以需;需者,饮食之道也。饮食必有讼,故受之以讼。讼必有众起,故受之以师;师者,众也。众必有所比,故受之以比;比者,比也。比必有所畜,故受之以小畜;物畜(xù)然后有礼,故受之以履(lǚ);履(lǚ)者,礼也。履(lǚ)而泰,然后安,故受之以泰。泰者,通也,物不可以终通,故受之以否。物不可以终否,故受之以同人。与人同者,物必归焉,故受之以大有。有大者,不可以盈,故受之以谦。有大而能谦、必豫(yù),故受之以豫(yù)。豫必有随,故受之以随。以喜随人者、必有事,故受之以蛊(ɡǔ)。蛊(ɡǔ)者,事也;有事而后可大,故受之以临(lín);临者,大也。物大然后可观,故受之以观。可观而后有所合,故受之以噬(shì)嗑(hé);嗑(hé)者,合也。物不可以苟(ɡǒu)合(hé)而已,故受之以贲(bì);贲(bì)者,饰也。致饰然后亨则尽矣(yǐ),故受之以剥(bō);剥(bō)者,剥(bō)也。物不可以终尽,剥(bō),穷上反下,故受之以复。复则不妄矣,故受之以无妄(wànɡ)。有无妄,物然后可畜(xù),故受之以大畜。物畜然后可养,故受之以颐(yí);颐(yí)者,养也。不养则不可动,故受之以大过。物不可以终过,故受之以坎;坎者,陷也。陷(xiàn)必有所丽,故受之以离;离者,丽也。
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cuò措)。夫妇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恒;恒(hénɡ)者,久也。物不可以久居其所,故受之以遁(dùn);遁(dùn)者,退也。物不可以终遁(dùn),故受之以大壮。物不可以终壮,故受之以晋;晋者,进也。进必有所伤,故受之以明夷(yí);夷者,伤也。伤于外者,必反(fǎn返)其家,故受之以家人。家道穷必乖(ɡuāi),故受之以睽(kuí);睽者,乖也。乖必有难,故受之以蹇(jiǎn);蹇(jiǎn)者,难也。物不可以终难,故受之以解;解者,缓(huǎn)也。缓(huǎn)必有所失,故受之以损(sǔn)。损而不已,必益,故受之以益。益而不已,必决,故受之以夬(ɡuài);夬(ɡuài)者,决也。决必有遇,故受之以姤(ɡòu);姤者,遇也。物相遇而后聚,故受之以萃(cuì);萃(cuì)者,聚也。聚而上者谓之升,故受之以升(shēnɡ)。升而不已,必困,故受之以困。困乎上者必反(fǎn返)下,故受之以井。井道不可不革,故受之以革。革物者莫若鼎(dǐnɡ),故受之以鼎(dǐnɡ)。主器者,莫若长子,故受之以震;震者,动也。物不可以终动,止之,故受之以艮;艮者,止也。物不可以终止,故受之以渐;渐者,进也。进必有所归,故受之以归妹。得其所归者,必大,故受之以丰;丰者,大也。穷大者,必失其居,故受之以旅(lǚ)。旅而无所容,故受之以巽(xùn);巽 (xùn)者,入也。入而后说(yuè悦)之,故受之以兑(duì);兑(duì)者,说(yuè悦)也。说(yuè悦)而后散之,故受之以涣(huàn);涣(huàn)者,离也。物不可以终离,故受之以节。节而信之,故受之以中孚(fú)。有其信者,必行之,故受之以小过。有过物者,必济,故受之以既济。物不可穷也,故受之以未济,终焉(yān)。
乾刚坤柔,比乐师忧。临、观之义,或与或求(qiú)。屯见(xiàn现)而不失其居,蒙杂而著(zhù)。震,起也;艮,止也;损、益,盛衰(shuāi)之始也。大畜(xù),时也;无妄,灾也。萃(cuì)聚而升不来也;谦(qiān)轻而豫(yù)怠(dài)也。噬(shì)嗑(hé),食也;贲(bì),无色也。兑见(xiàn现)而巽伏也。随,无故也;蛊(ɡǔ),则饬(chì)也。剥(bō),烂也;复,反也。晋,昼也;明夷(yí),诛(zhū)也。井通而困相遇也。咸 (xián),速也;恒,久也。涣(huàn),离也;节,止也;解,缓(huán)也;蹇(jiǎn),难也;睽(kuí),外也;家人,内也;否、泰,反其类也。大壮则止,遁(dùn)则退也。大有,众也;同人,亲也;革,去故也;鼎(dǐnɡ),取新也;小过,过也;中孚,信也。丰,多故也;亲寡(ɡuǎ),旅也。离上而坎下也。小畜,寡(ɡuǎ)也;履(lǚ),不处也。需,不进也;讼,不亲也;大过,颠(diān)也;姤(ɡòu),遇(yù)也,柔遇刚也;渐,女归待男行(xínɡ)也;颐(yí),养正也;既济,定也;归妹,女之终也;未济,男之穷也;夬(ɡuài),决也,刚决柔也,君子道长,小人道忧(yōu)也。
作者:张爨轠(zhānɡ cuàn léi)
种类 | 断卦原则依据占问 | 扼要分析 | 断卦原则结论 | 正确与否占问 | 扼要分析 |
1、六爻不动 | 遇大壮之恒,即大壮卦第1爻动变卦恒卦。 | 大壮卦初九“壮于趾,征凶,有孚。”《象》曰:“壮于趾”,其孚穷也。意为自守内求。恒卦寓意为本体。 | 以本卦卦辞、卦象断之。 | 无须占问 | 无须 |
2、一个动爻 | 大壮卦 | 大壮卦上震为雷为动为变,“动、变”特征显著。下乾为天为阳为刚,“阳、刚”特征显著。 | 以动变(本卦动爻与之卦相对应爻)之阳爻爻辞为主断之。 | 旅卦 | 为卦上离为火为动犹行人,下艮为山为止犹舍馆,寓象行人与舍馆之间的关系,意为不动的公式。“君子以明慎用刑而不留狱。”寓示为断卦之准则。 |
3、两个动爻 | 遇谦之贲,即谦卦第1、第6爻动变卦贲卦。 | 谦卦上坤下艮为山居地之下取象,坤阴特征显著。上六“鸣谦,利用行师征邑国。《象》曰:鸣谦,志未得也,可用行师,征邑国也。”意旨“限于才位”,“但可征己所治之邑国,而不能以及远也。”(参见《日讲易经讲义》一书、海南出版社、2012年12月第1版)寓示主要在本卦范围内考虑。贲卦上九“白贲”为实为主体,初九“贲其趾”为装饰为辅助。寓示以上爻为主。 | 以本卦之阴爻为主,以上爻为主结合断之。①若两爻皆阴则以上阴为主。②若两爻皆阳则以上阳为主。③若上爻为阴下爻为阳则以上阴为主。④若上爻为阳下爻为阴则以下阴为主。 | 遇蛊之巽,即蛊卦第5爻动变卦巽卦。 | 巽卦九五为巽之卦主为命令中正如君王发布之巽令。蛊卦六五“干父之蛊,用誉”。《象》曰:“干父用誉”,承以德也。意为匡正了前辈之弊端。寓示此断卦原则的准确性毋庸置疑。 |
4、三个动爻 | 遇咸之小过,即咸卦第5爻动变卦小过卦。 | 咸卦上兑下艮为泽山、少女少男两相交感之象,九五“咸其脢”有拥抱之意,寓示主卦与之卦结合参考。小过卦为飞鸟宜下不宜上之意,寓示以本卦为主。 | 以本卦卦辞、卦象为主,以之卦卦辞、卦象为辅断之。 | 离卦 | 离为火为丽为明为以薪传火等意,为“重明以丽乎正,乃化成天下。” 、“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等。亦为首肯之意。 |
5、四个动爻 | 否卦 | 否卦上乾下坤为天地不交之象,寓示不取动变之爻断之。同时否卦为大往小来,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之意,下三阴爻体现了“下”的特征。 | 以之卦不动之下爻爻辞为主断之。 | 遇渐之艮,即渐卦第5爻动变卦艮卦。 | 渐卦九五“终莫之胜”、“得所愿也”。为成功之意。艮卦六五“艮其辅,言有序”、“艮其辅”,以中正也。为肯定之意。 |
6、五个动爻 | 遇晋之比,即晋卦第4、5、6爻动变卦比卦。 | 晋卦上离下坤为日出地上之象,有进用之意。比卦上坎下坤为五阴亲比一阳之象,寓示突出一爻之意。 | 以之卦不动之爻爻辞为主断之。 | 遇兑之随,即兑卦第2爻动变卦随卦。 | 兑卦九二“孚兑,吉,悔亡。”《象》曰:“孚兑”之“吉”,信志也。为充分肯定之意。 |
7、六个动爻 | 乾、坤两卦为遇损之泰,即损卦第3、第6爻动变卦泰卦。 | 损卦上艮下兑为上山下泽为损下益上之象,寓示突出“上”的特征。六三爻“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寓示突出“一”的特征。泰卦为乾坤交泰之象。 | 以用九、用六断之。 | 遇睽之损,即睽卦第4爻动变卦损卦。 | 睽卦九四“睽孤,遇元夫,交孚,厉无咎。”《象》曰:“交孚无咎”,志行也。体现了“孤”的特征,对应用九、用六于六爻之外之意,损卦体现了损下益上即也寓示了“上”的特征。 |
乾、坤两卦除外为遇萃之比,即萃卦第4爻动变卦比卦。 | 萃卦上兑下坤为水润泽大地而万物群生会聚、会萃之象。九四爻下比众阴为会聚之意。比卦六四爻“外比之”、“外比于贤,以从上也”寓示了看之卦之意。 | 以之卦卦辞、卦象为主断之。 | 无须占问 | 无须 |
注:整体评价以上确定的大衍筮法断卦原则的准确性为遇鼎之旅即鼎卦第2爻动变卦旅卦。
鼎乃天下之重器、重宝,“得之难,守之不易,必才德兼备、辅相得人,用以合天心而顺民志,乃可以奠重器于无虞也。”(参见《日讲易经讲义》一书、海南出版社、2012年12月第1版)鼎卦卦形上离下巽为烹饪之器,为“大亨以养圣贤”、“君子以正位凝命”之大用。九二“鼎有实”为大用之根本。“鼎有实,我仇有疾,不我能即,吉。《象》曰:鼎有实,慎所之也。我仇有疾,终无尤也。”此爻“是言九二能刚正自持、而不为小人所比昵也。”(参见《日讲易经讲义》一书、海南出版社、2012年12月第1版)旅卦上离为火为动犹行人,下艮为山为止犹舍馆,寓象行人与舍馆之间的关系,意为不动的断卦公式。其《象》“君子以明慎用刑而不留狱”是言君子慎刑之道,也体现了断狱的德行修为,寓示为此断卦之准则要拿捏精当便可担当如断狱之大任。由此略析可以充分肯定以上断卦原则的准确性甚高。并且也特别印证了“易为君子谋,不为小人谋。”、“占者有是德,方应是占”、“借占习《易》、借《易》修德”的重要性的确如是。卜筮乃圣人之道,“《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占卦断卦尤其强调个人才德修为,可见《周易》的谆谆教导与警示真的是“无有师保,如临父母”般的身临其境啊!
此《大衍筮法断卦原则占验简表》为笔者逐一占测分析后验正得出,虽有断卦方法无定体之说以及各家学派纷争之别,但是为避免人云亦云启用大衍筮法演算所求得的断卦原则结论实乃断卦不二真相。此断卦原则结论与先辈朱熹在其《易学启蒙·考变占第四》中总结的断卦结论基本只在一个动爻与两个动爻的断卦结论上有所差别,可见千百年来以朱熹的断卦原则为准绳绝非空穴来风确实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
当然,断卦切忌教条死板,具体分析时还得义理与象数紧密结合,理清卦内卦外、爻内爻外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并善于触类旁通,有针对性的对应所占问题逐一分析才有可能断得精准。
(为使此表阅读使用方便,一目了然,一律扼要分析,点到为止,尽量缩短文字篇幅,因而不作长篇大论。)
附录:
张爨轠《周易大衍筮法断卦案例实践应用研究》一书
张爨轠著
学习周易智慧从《周易正本解》一书真正开始
文/张爨轠
学习周易,如果能够得到正统学派的传承、权威专家名师的直接指导,那将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缘分。因为周易这样博大精深的学问非一般凡夫所能够参悟,即便是很多自认为有扎实文化功底的文化行业人士,也不一定可以在周易研究上有所建树。
作为一位对周易趋之若鹜、深怀敬畏的行外人士,有缘得到著名儒学家、易学家、中国哲学专业研究生导师陈德述教授的直接指导,在深感庆幸的同时,肩上也有了想努力学好的重担,毕竟,对于一位鼓手来讲,要搞懂天书一样的周易内容仅凭一股子热情是远远不够的。
世间上的种种文化其实都有关联,对于音乐学科来讲,周易也与之有着密切的联系。不少音乐人也知道周易的阴阳思想在音乐领域的广泛渗透,比如可以用来分析音乐作品的和声、曲式结构、配器、音乐审美、演奏、演唱表演,甚至可以直接用来指导音乐人创作构思、评价技艺水平、确立音乐作品修改与创作方向等等。像著名作曲家、钢琴家、音乐理论家与教育家,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赵晓生先生就是一位把周易与音乐完美结合的一位大家。他所创立并出版的《太极作曲系统》等成熟的学术思想体系在国内外都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在打击乐、爵士鼓等专业领域,周易思想的借鉴与应用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般对周易文化不甚了解的鼓手、打击乐演奏家其实会经常在演奏与创作中不由自主的就会涉及到周易的思想体系,只不过很多人并不知道与此有关而已。简单举一个例子,就像打击乐演奏中共通的滚奏技术,如果把滚奏的击打(强)、弹跳(弱)掌控理解成阴阳对应与平衡,运用周易阴消阳长、阳消阴长的指导思想,很快就会解释清楚滚奏技术的根本实质。周易讲究阴阳平衡,滚奏的击、打、抬、举、压、捂、弹、跳、甩、抛等控制怎么也跳不出阴阳平衡的逻辑思维,对于真正帮助理解这一打击乐演奏中的重要技术技巧有着简明直接的规律性指导作用。
在笔者所撰写的百余篇爵士鼓研究专业论文中,有很多来自周易的指导思想,只不过由于对周易学习的程度笔者认为实在是太肤浅,不敢妄加提及与深入。
如今学习陈德述教授的这本《周易正本解》,感觉可以逐渐打开自己的懵懂智慧,好像可以慢慢体会到进入周易的智慧大门,等待自己去品味书中的每一处细节,领悟陈教授研究周易几十年心血力作中的独到见解。
读《周易正本解》的最
精要感受
——解卦思路双保险,千古难寻
本书解卦不东说西说,不模棱两可,不自圆其说,不妄加发挥。而是自始至终义理寓于象数、易理与象数紧密结合不偏颇,充分寻找卦爻辞、《彖》、《象》与象数之间的统一依据,对准确解卦等于是上了双保险。显然,象数依据是一道保险,义理依据是一道保险,两者不偏斜,相互明证统一,当然也就是双保险了!
在具体的解卦过程中,本书作者最擅长于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局部与整体协调统一的精妙手法,使读者具有强烈的继续按其逻辑思维模式一探究竟想读下去的欲望。读者往往都会思考分析甚至怀疑作者在上一句卦爻辞完全从象数依据上找到了相对应的义理解释后,接下来是否仍然可以找出隐藏在象数中的更多秘密呢?结果从来就没有让读者失望,总是轻松自如的娓娓道来,很容易就使读者明白了蕴含其中的秘密所在原来是用这样的方法分析出来的。
作者如此独特、科学的解卦思维模式体系贯穿全书始终,体现在了每一处细节。其解卦体系真可谓自成一派、大家之言、千古难寻!值得广大周易爱好者、专家学者品鉴、推广,是学习研究周易的权威捷径、正本清源的经典教科书!
张爨轠2013年10月31日于成都艺轩鼓房
附录:专家学者评价解读《周易正本解》
評《周易正本解》
一部弘扬国学经典的佳作
——评 陈德述教授《周易正本解》
黄荣武
近期,巴蜀书社出版了陈德述教授所著《周易正本解》(以下省作《正本解》)。《正本解》是陈德述教授多年心血之结晶。中国周易研究会首任会长、著名易学家唐明邦先生誉之为“对数千年来解《易》方式正本清源而获得的易学硕果”,“允为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上乘之作。”披览之余,深以为然,谨述感言于次。
一、表面上看,《周易》是卜筮之书,然而文王、周公、孔子借此向世人传播了历代圣贤的思想,此即所谓“神道设教”,“寓教于筮”。《正本解》始终抓住《周易》义理寓于象数的特点,以义理与象数的统一为解卦基本原则。所谓“周易正本解”其实就是旨在正本清源地解读周易。而“正本清源”的重要内涵就是恢复最早见之于《左传》、《国语》的义理与象数相结合的解卦传统。
在《正本解》看来,《周易》本应从“尚其辞”、“尚其变”、“尚其象”、“尚其占”等不同角度加以考量,然后综以观之,善以析之。但是自从王弼“扫象”,重义理已成易学发展的主要倾向,这种倾向走向极端,往往抹杀了《周易》自身的基本特征。《正本解》强调《周易》之“本”与“正”,以象数为依据来解释经文,说明《周易》之卦爻辞决非作易者随意杜撰,是皆有其象数依据;以此为基础进而演绎、对接现代哲学理论,揭示其中的思想义蕴和理论价值,方才符合周易文本自身的状况,更具亲合力、说服力。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本”首先是回到文本,而不是对《周易》文本中存在的象数内容虚与委蛇,信口开河;更不是视而不见,一扫了之。
二,《周易》一书共64卦,每卦由卦象(卦符)、经文、传文三部分构成。象由数生,有关象数的学说体现了《周易》区别于先秦其它典藉的特殊性。古人习易,皓首难以穷极;今人读经,尤增望洋之叹。《正本解》虑及今人之痛痒,首列《基础篇》,以为初学者入门之向导。《基础篇》依据《周易》一书的特殊性,重点介绍了有关象数方面的知识,以扫清读易的基本障碍。《正本解》在介绍易学的基本概念时非如算子罗列,使人不得要领,而是匠心独具,尽力通道通俗。例如《正本解》将若干基本概念分门别类,列入总体概念、卦际关系概念、爻际关系概念,解卦学说概念、解卦学派概念之中,便于读者把握。又如,如何解析六十四卦中的卦象及其变化?《正本解》对此条分缕析,先将卦象分为12种:即“卦情之象”、“卦形之象”、“大象之象”、“中爻之象”、“错卦之象”、“综卦之象”、“阴阳之象”、“相因之象”、“方位之象”、“数字卦象”、“连互之象”、“半象”。然后又将其合为三类:即“形象”、“意象”、“象征”。读来纲目了然,颇富思辩色彩。
“卦序歌”是专为学习《周易》的人记住六十四卦顺序所作,一般人只能死记硬背。《周易》任何一卦均由初、二、三、四、五、上六爻构成,此即爻序;各爻又有阴阳之别,此即爻性。爻性颠倒即成错卦,爻序颠倒即成综卦。《正本解》深谙卦序中两两排列,互为错综的道理。例如“乾坤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兮履泰否”中的乾与坤互为错卦、屯与蒙互为综卦、需与讼互为综卦、师与比互为综卦、小畜与履互为综卦、泰与否互为错综卦。《正本解》将此二句改为“乾坤屯蒙需讼兮,师比小畜履泰否”,凸显了两两排列,互为错综的关系,具有联系紧宻,便于记忆之特征,独具匠心,颇富创意。
三、本书以辩证的哲学智慧解读《周易》。作者视《周易》为独具中国特色的哲学经典,从中抽象出“五个思维模式”和“八个哲学原理”。
“五个思维模式”是指“太极思维模式”,“互补思维模式”,“象数思维模式”,“察来思维模式”,“和谐思维模式”。《正本解》认为“太极思维模式”注重以整体统帅局部,“互补思维模式”强调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的相互渗透、相互过渡的特点,“象数思维模式”引导人们从“象”(卦象)的变化中解读其蕴含的“意”。《正本解》认为,“象数思维模式”是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模式,具有巨大的认识功能。“察来思维模式”是指预测未来的思维模式,即彰往以察来,见微而知著。“和谐思维模式”是追求对立之双方相生相济,协和平衡,形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和谐,国家与国家的和谐”。我以为,知大以观小、解象以索意、彰往以察来、执两而用中、和谐以求成、这正是《正本解》所述国人思维方式之难能可贵处。
“八个哲学原理”是指“宇宙统一原理”、“阴阳交感原理”、“生生不息原理”、 “中道和合原理”、“让识模写原理”、“由微知著原理”、“人道和谐原理”、“文明进化原理”。其中“宇宙统一原理”、“阴阳交感原理”、“中道和合原理”、“由微知著原理”、“人道和谐原理”是“太极思维模式”、“互补思维模式”、“察来思维模式”、“象数思维模式”在逻辑上的延伸。而“生生不息原理”则揭示了“易”的运动本质,“文明进化原理”则揭示了人类社会运动的理路,强调了《周易》革卦、鼎卦对于推动社会进步的理论意义。
作者解释《经》和《传》,行文简明扼要、深刻而富有时代性。《正本解》否定了某些西方人士所谓“中国没有哲学”的偏见,纠正了部分国人把《周易》仅仅当作算命之书的偏颇,对于弘扬国学中的人文精神、辩证智慧以及价值取向,具有重要意义。
四,本书凸显了《周易》在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价值。作者在注释经文时,关照了时代的需要,特别是在思想方法、道德修养、行为规范、国家管理等等方面着墨颇多。例如在注释《坤·文言》“积善之家”一段时说,罪恶不是一朝一夕所致,而是由不善的苖头发展而成,“告诫人们要修德、行善、积善”,这是一般人必须具备的德行,至于官员,更应如此。作者在注释“革”卦和“鼎”卦时,强调改革的价值和意义,认为只有“革故”才能“鼎新”,只有“用诚信之顺应情势革除旧命”,才能消除悔恨,获得吉祥,给人民造福。
初读《正本解》即已感知其二重价值:一是对初学者的导读价值,二是对研究者的学术价值。一部书能够兼具二重价值应属难得。我深为我的同事,四川易学研究会首任会长陈德述的著作面世感到高兴,并愿以一察之得与同仁分享。
2013-1-5于彀外居
(黄荣武,原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现成都市青羊宫老庄书院副院长,四川省易学研究会副会长、学术委员会主任。)
正本清源:对《周易》的现代诠释
——评陈德述先生《周易正本解》
蔡方鹿 刘畅
《周易》本卜筮之书,后来衍变为讲究其哲理的经典。它的象数理论、人生哲理、思维模式等深深地影响并支配了中国传统社会的人们的思维习惯、人生态度和处世原则,就是对中国古代的自然科学也起了重要的方法上的指导性作用。历史上对《周易》的研究形成了一种专门的学问,称之为“易学”。易学的研究历史源远流长,正因为对它研究历史悠久及其本身涉及面广大,历代学者对《周易》的研究由此形成了不同的观点和不同的流派,而关于这些方面的著述更是汗牛充栋,正如钱穆先生所言,《周易》“是一部最易引人研究的兴味而最不易得到研究的结果的书”[1]。虽然如此,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原哲学研究所所长陈德述研究员沉浸于易学几十载,不顾年高,殚精竭虑,不遗余力,终成其力作——《周易正本解》(成都:巴蜀书社,2012年12月版,45万字)。在该书中,陈先生以其长期的治易心得,探赜索隐,钩深致远,为易学的研究做出了贡献。
《周易正本解》全书分为三篇——《基础篇》、《〈经〉解篇》和《〈传〉解篇》。其中,《基础篇》与当下比较流行的其他注释本相比较,较为详细、系统地介绍了《周易》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是易学初学者的入门向导。《周易》作为“五经之首”,甚至“十三经之首”,文字桀骜难懂,符号抽象难识,即使专业人士都得沉浸数年方可通晓,更何况普通读者。长期以来,读者们对《周易》十分着迷,期望能进入此“象牙塔”,然而愁于不知如何入门,困惑于如何才能读懂这部博大精深的经典。针对于此,该书首列《基础篇》,作为初学者的“学前”准备知识。本篇用现代语言首先简明介绍了《周易》的名称由来、性质、构成、基本特点及其发展历史,继而指出读懂《周易》的基本概念和准则,然后详细解析了《周易》的《经》、《传》的基本符号和概念,深入揭示了《周易》的义理、辩证思维及其思维模式,这对激发初学者的学易兴趣,排除其学易的疑难情绪起了重要的先导奠基作用。如皮锡瑞所言,“治经者当先知此经之大义”[2],初学者通过《基础篇》简明易知的介绍,对《周易》作一整体观览,为深入学易有其方法上的指导性作用。通过阅读此篇,初学者将明白,作为“五经之首”的《周易》“广大悉备”、“博大精深”,它是圣哲所遗之宝典,能够上识天文、下通地理、中明人事的“宇宙代数学”(冯友兰语),明白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特殊地位。
然而,该书《基础篇》不仅仅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普及方面有其重要的引领作用,而且它对于研究《周易》的业内人士也值得借鉴和参考。例如,现代易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对《周易》的“思维模式”进行深入的探讨,陈先生以其治易心得,纵观学术潮流和研究成果,认为《周易》的“思维模式”是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思维模式”,并提炼出“太极思维模式”、“互补思维模式”、“象数思维模式”、“察来思维模式”、“和谐思维模式”五大思维模式。又如,《周易》之道“广大悉备”、“博大精深”,其核心价值就是为我们提供了哲学方法论,这种方法论对指导我们认识自己、认识自然、认识社会的思维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陈先生把这些哲学方法论归纳为“宇宙统一原理”、“阴阳交感原理”、“生生不息原理”、“中道和合原理”、“认识模写原理”、“由微知著原理”、“人道和谐原理”和“文明进化原理”八大原理,这对我们进一步研究《周易》思想的整体性和完备性有其重要的启示意义。提出《周易》的五大思维模式和八大原理,这是《周易正本解》的一大特点。
该书第二大特点是将义理与象数紧密结合,以象生义,以义明象,义象相互阐发,充分展示出《周易》独特的“取象比类”的象数思维模式。陈寅恪先生在给陈垣先生《敦煌劫余录》作序时提出,“一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取用此材料,以研求问题,则为此时代学术之新潮流。治学之士,得预于此潮流者,谓之预流(借用佛教初果之名)。其未得预者,谓之未入流。此古今学术史之通义,非闭门造车之徒,所能同喻者也”[3]。在易学史上,各个时代的易学家对《周易》的阐释各有其学术特色。自汉至唐,易学分为两派,汉代易学主流尤重象数,如郑玄、京房、荀爽、马融、虞翻等易学家大力倡导卦气、消息、升降、爻辰、纳甲、六亲、八宫卦等学说,不重义理,繁琐考证。魏晋以降,“玄学”风起,王弼、韩康伯等易学家反其道而行之,扫象而言义,排斥象数,以《老》解《易》,关切义理的阐发。宋明时期,理学兴盛,不少易学家试图弥合义理与象数的分歧,恢复《周易》原貌,但效果不佳,直至明清之际王夫之“得预于此潮流”,认为“辞以显象,象以生辞,两者互成,而圣人作《易》之意无不达矣”,开启了义理与象数相为阐发的新风气。陈先生此著正是遵此先哲之遗流,对以往易学家研究《周易》的方法“正本清源”而获得了易学硕果。
历史上,巴蜀地区素有“易学在蜀”之称,陈先生所著《周易正本解》又是一明证。有明一代,易学家来知德《周易集注》提出“义理寓于象数”,纠正历代易学家把义理与象数割裂开来的研究方式。陈先生正是有鉴于此,故题名其著作为“正本”。在该书导论部份,他认为,“所谓‘正本’,指‘义理寓于象数之中’,强调义理与象数的统一,把义理与象数分裂开来,都不是《周易》之正、之本”。并指出,“孔颖达《周易正义》之‘正’,在于‘正’汉易忽视义理而偏于象数和王弼‘扫象’而偏于义理之误。朱熹《周易本义》之‘本’……‘只是卜筮用’……朱熹没有忽视象数,但认为易只是为卜筮服务的”,因此,“所谓‘正本’者,‘正’割裂义理与象数之偏颇,‘本’之于义理象数的统一”。在《周易正本解》中,陈先生就是对来知德易学尤其是“义理寓于象数之中”的继承和发展,将“义理寓于象数”的原则贯彻到底来通解六十四卦。但陈先生弥补了来知德揭示卦辞象数不详之弊,不仅详细地阐释了爻辞的象数依据,还对象数依据也作了周密的注释,比来知德的解释更加透彻、准确,甚至比李鼎祚的《周易集解》、尚秉和的《周易尚氏学》更加清楚、明了。虽然《周易正本解》运用来知德的“错综中爻”的易学思想,但在解释卦爻的象理时,该书有其自身的鲜明特点:其一是取象范围更广;其二是不囿于来知德的理学思想而运用唯物辩证法来诠释《周易》的义理。所以,陈先生有鉴于以往易学家的研究范式,积极吸取现代易学的研究成果,通过对《周易》“正本清源”,使得《周易》的义理更加具有哲学意味和鲜明的时代特征。
《周易正本解》的第三大特点是,在注解方法上,训诂与释义并重,注音解意,务求通达。在该书中,陈先生简明扼要地对卦爻辞作了训诂,并对一些容易认错的字作了注音。在阐发义理时注重卦爻象与字义的统一,不仅实现了象数与义理的贯通,还实现了训诂与义理的融合,使得义理的诠释与文字的训诂融为一体。清人李道平在其《周易集解篡疏》的序言中说,注释《周易》“务使疏通证明,关节开解,读者可一览而得其指趣”[4],在该书中,陈先生训释卦爻象和卦爻辞言简意赅,深入浅出,一点即通,极为有利于初学者。如,在对“乾:元,亨,利,贞”训释时,训“元”为“始”,因为,乾即天也,从形体上来说为天,从性质上来说为健,乾卦是由两个纯阳之卦构成,“阳为宇宙一切生命体的重要元素,万物依赖阳性因子而有生命,所以说‘元’”。“亨”,“通也”,“乾错坤,阴阳交泰,故‘亨’”。“利”,“利物也”,因为“阴阳交泰,万物亨通而得以顺利发展、壮大、成熟,故‘利’”。“贞”,“正也”,“万物皆利,各得其正,故‘贞’”(以上见该书第103页)。我们知道,在易学史上,易学家搜罗群书,旁征博引,繁琐考证,对“元、亨、利、贞”四个字的不同训释各有其观点,虽然有其“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方法上的合理性,但在现代的学科教育体系下,很是为难初学者,繁琐文字极有可能让初学者“找不着北了”(维特根斯坦语)。又如,在释《师卦》“六三:师或舆尸”时,“舆”即大车,尸在车上,故有“舆尸”之象,因为,“坎为棺槨。震为舆。坤为死、为尸”,而“九二为师卦之主,六三阴柔,不中不正,凌驾于九二主帅之上”,六三失位,故“凶”(见该书第130页)。可见,该书以象数为基础来阐发义理而达到象数与义理的贯通,同时在训诂文字时务求义理的通达而把文字与义理融为一体,这就使得原本晦涩难读的“天书”简易明了,实为初学者的入门书,研究者手边的参考书。
该书第四大特点在于,在阐发义理时,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存古尊今,以古通今,以今证古,一方面,谨慎引用先贤往哲的易学心得,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新出土文献,采纳易学新成果。该书批判性地继承了来知德易学思想,通书贯彻其“舍象不可以言《易》”的原则,运用来知德的“错综中爻”的理论,即错卦卦象、综卦卦象、中爻卦卦象等,但摒弃反对卦、伏卦、旁通卦、覆卦、互体、约象等汉代易学观念。同时,兼采《帛书易》、《归藏易》、李鼎祚《周易集解》、尚秉和《周易尚氏学》、高亨《周易古经今注》等著名易学家的观点。并且,结合当代科学发展和时代变化,以新的科学成果和人情物理来证明“易道广大悉备”,如,根据《基础篇》所解释“扩象”的含义,即根据八卦的卦象特征和基本性质而把与之相关及其相似事物扩展到其相关的卦中去,使得易象范围更大,这在《〈传〉解篇》的《说卦传注》一节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扩展的易象囊括世间万物,正如冯友兰先生所言,“周易哲学可以称为宇宙代数学。代数学是算学中的一个部门,但是其中没有数目字,它只是一些公式,这些公式用一些符号表示出来。对于数目字来说,这些公式只是些空套子。正是因为它们是空套子,所以任何数目字都可以套进去,……周易本身并不讲具体的天地万物,而只讲一些空套子,但是任何事物都可以套进去,这就叫‘神无方而易无体’”[5],这无疑彰显出《周易》本身所蕴含的辩证思维和渊源的文化底蕴,不愧为群经之首。
孔颖达在《周易正义》的序言中认为训释《周易》须“去其华而取其实,欲使信而有征,其文简,其理约,寡而制众,变而能通”[6],陈先生《周易正本解》正是此言践履者,将《周易》言简意赅地呈现在世人面前,使得众人学易有径,共赏我国传统文化的风采。虽然该书出现一些不足道的错误,但瑕不掩瑜,这不影响该书的阅读和研究价值。陈先生穷数十载精力沉湎于《周易》,于老年总结其治易心得,终成其《周易正本解》以供学界,实属易学研究上一大成果。
(蔡方鹿:四川师范大学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所长、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硕士刘畅:四川师范大学政教学院研究生。)
正本执要开卷获益
——读《周易正本解》有感
喻安荣
我经常到青羊宫老庄书院听专家学者讲《老子》、《庄子》,有幸认识了著名的儒学家、易学家陈德述教授。陈先生和其他学者(如黄荣武、龚晓斌、冯广宏教授等)的讲座,使我大开眼界,获益匪浅。我亦常将自己所学到的东西写成文章,求教于陈先生,得到他的帮助与指点。这样,加深了我们之间的相互了解。最近,陈先生我得到了一本他的力作——《周易正本解》。我从他手里接过是书,其感激、兴奋、负重之情难以尽述。我明白陈先生的意思,他期望我能学点易学,以扩大知识面,纠正昔日认知的偏颇,从而提升领悟老庄思想的境界。于是,我拿着他的书,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果然,使我这个易学的门外汉,对易学产生了兴趣。但我读书有个坏毛病,就是“好读书不求甚解”,且读书亦不系统,往往是浅尝辄止,一知半解,知识零散。好在我读书又有写心得体会的习惯,喜欢把自己的点滴收获记录下来,通过这个办法积累知识、存贮思想火花。此次读完陈先生的书后,也写了一篇心得体会,算是我这个学生向老师交的一份作业。
一、门外汉的妄评
对易学,我是门外汉。听人说过,《周易》是本“奇书”。我怀着好奇心去读《周易》,于是买了几本有关《周易》的书,如南怀谨的《白话易经》、朱伯崐的《易学基础教程》、杨树帆的《周易符号思维模型论》,还有邵伟华的《周易预测学》等,但这些书我都未能卒读,特别是看六十四卦的卦辞和爻辞,犹如读“天书”。因此,我只能站在易学的门外徘徊。这次读陈先生的《周易正本解》,我是一口气把它读完的。为何陈先生的书有这么大的吸引力?就是陈先生讲得透彻、明白,特别是其中的“基础篇”,对周易的结构、基本特点、八卦的基本知识、易学的基本概念、易学基本原理以及易学的基本流派,一一作了介绍。在《经》、《传》解篇中,对难认、难解的字词,作了注音、释义;对难懂的句子,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同时把象数的意蕴与义理的阐释完美地结合起来,对《经》、《传》进行了精准的解读,通俗易懂,一看就明白。读完这本书后,我总的评价是:吸 众说之精义,发前人之未发;启今人之忧思,导来者以前行。
陈先生写《周易正本解》翻阅了大量的资料,既有古人的,也有今人的,真是旁征博引,言之有据。但陈先生并非食文不化,而是取众说之精义(特别是来知德的《周易来注图解》),既对他人之说进行正确地、客观地评价,又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如对古人依据卦象制作器具的说法提出质疑,见第70页),这反映了陈先生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
陈先生的《周易正本解》,有许多新内容、新见解,有的他人未曾论及,有的论点超越前人。如重排朱熹的卦序歌,易学的八个基本原理等等,这反映了本书的创新精神。
陈先生在书中特别提到“忧患意识”,有其重大的现实意义。我们研读《周易》的目的全在运用,即用易学的智慧去破解现实生活的难题。例如,今天我们面临着“深水区”改革艰巨复杂的任务,面对国内诸多的社会矛盾和国际恶劣的周边环境,他说:“我们不能高枕无忧,必须要有忧患意识,要有强烈的危机感”。(第12页)陈先生的忧思,体现了关心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圣人情怀。
陈先生是年逾古稀的资深学者,他在易学研究中成绩斐然,同时对未来得及研究的课题有着深层次的思考。他在本书第29页提出了几个让后来者思考、研究的课题。他说:“太极图还有很多奥秘尤其需要我们去揭示:1.古太极图的两个阴阳鱼究竟象征什么?(水火?光气?)2.太极图的旋转结构为什么同大气对流运动如此巧合?3.太极图、两仪运动的基本形态为什么同热核反应的连锁分裂完全相似?4.古太极图的S曲线与圆的夹角为什么同黄道与赤道的夹角(23度26分21秒)如此暗合?5.太极图的具体模式是地球吗?”陈先生提出的这几个问题,如果能揭示其一者,就是对易学研究的突破与贡献。
二、《周易》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由多民族融合的、文化历史悠久的民族,也是一个具有高度智慧的民族。马克思说过:“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467页)《周易》是一本世界奇书,它体现了我们民族独有的理论思维,即象、数、理、占的有机结合。其具体的认识路线是:以物观象,以象寓理,以数察变,象数组卦,占筮断卦,趋吉避凶,成就大业。这个认识路线是符合唯物辩证法的,即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观象),从客观事物中发现其本质属性(阴阳)、从联系中找出其固有的规律性(阴阳之道),再结合具体的时空环境(建立时空模型——64卦),经过技术性的判断(占筮),作出趋吉避凶的选择,从而成就“人之所为”的大业。这个认识路线和思想方法是“道”、“术”、“法”的统一,具有重大的实践指导意义。
《周易》的理论体系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它是一个统一的、包容的、开放的、鲜活的理论系统,因此,《周易》的理论之树是常青的,能超越时空,察往知来;(二)它把天、地、人作为基本要素纳入其理论体系之内,并确立以人为中心的宇宙观和方法论。在《周易》那里,天人是合一的,主客观是统一的,因而是科学的。
纵观历史和现实,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理性思维,这个民族是没有前途的(如以恐怖活动作为报复他人的手段);一个人如果没有理性思维,这个人不是愚昧,就是疯狂,就然会干出许多愚蠢的事来。现实和历史都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如现实社会有的人为钱而疯狂,干出了许多伤天害理之事)。可以说,中华民族在其历史进程中之所以创造出光辉灿烂的文化,与周易理性思维的影响不无关系;而什么时候丢掉了周易的理性思维,我们的民族就陷入深刻的危机和苦难之中。
正因如此,我们应当把易学的智慧发扬光大,深入地学习它、认真地研究它。缺乏理性思维是当今社会的普遍现象,人们为钱而疯狂,把“硬道理”奉为“真理”,导致信仰缺失、人心离散。对此,我们不能不深刻反思。
三、以象数寓理的思维方式反映了中国人思维特点
象、数、理的思维方式是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为何中国人以这种独特的思维方式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愚以为,这是中国人的思维特点决定的。中国人的思维特点是什么呢?学贯中西的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认为,中国人“长于形象思维,短于逻辑思考”(《诗论》)。中国人发明以象形、形声为主要结构的汉字以及《周易》以象数寓理为特征的思维方式,印证了这一说法。我在《不能用西方的哲学观评判老子哲学——关于老子哲学定位的思考》一文(见《老庄思想研究》)中已经提及,此处不再论述。
西方人喜欢用概念、判断等为“思维模块”进行逻辑演绎、归纳,其论较为精确。《周易》则是以象寓理、以数推演,其论较为模糊。《周易》也重视逻辑推理,但它不似西方人以概念、判断为“思维模块”的逻辑演绎,而是以认识顺序为内在逻辑的归纳与类比。
陈先生把义理与象数完美统一,并用现代人的视角解读《周易》,把中国人的这一思维特点说得非常透彻,这是该书的最大特色。
四、卦“象”(爻“象”)反映的是时空变换模型,“数”是对时空变换的逻辑推演
陈先生在该书中提出“认识模写原理”,认为《周易》64卦是对宇宙世界的“模写”,这是很有见地的。
西南民族大学教授杨树帆先生也有类似的见解。他在《周易符号思维模型论》(此书陈先生为之作序)一书指出,周易的思维方式是“符号思维模型”,其结构可分为三个层次:“二爻阴阳逻辑层次、八卦二元结构层次、六十四别卦时空场层次。二爻阴阳逻辑层次是符号思维模型的建构理论基础,依赖于它使模型建立有了充分的理论前提。八卦二元结构层次将模型格网伸向广大的宇宙空间,并定格在自然与社会的坐标上,将周易引向了实用范畴。二元结构扩大为六十四别卦时空场。六十四卦时空场是人的思维和预见能力面对客观事物无能为力时,将经验编码并系统化为假定的未来活动时空。人在这个假定的时空场中,使思维借助符号的启发而延伸发展。”杨先生把《周易》“符号思维模型”称之为“人类第三思维”,对它进行研究,可以“拂去蒙蔽在《周易》之上,被人诬诟的‘迷信’尘埃,让中国古人曾经信以为真的思维方式能被人重新认识和掌握。”(见本书“前言:人类第三思维”)
陈先生和杨先生的研究是具有开创意义的。由于我易学知识贫乏,对他们的研究缺乏深入思考,不能理解其中的奥妙。现在我只能认识到这一步:卦“象”(爻象)反映的是时空变换模型,“数”是对时空变换的逻辑推演。
五、“三才”合一,是“人与天合”的具体体现
用“三才”组卦,实质是把人纳入天地系统,确立了以人为中心的宇宙观。人是认识事物的主体,天地万物是人的认识对象。人应该如何认识客观世界?《易传》作了很好的回答,就是“远取诸物,近取诸身”,具体就是“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中通人事”。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公孙丑下》)孟子过于夸大了人的力量,未免有失偏颇,但强调占据“天时”、“地利”、“人和”,才能趋吉避凶,成就大业,却是可取的。《周易》断卦非常强调“中道”、“当位”,并把它作为判断吉凶的依据,其理昭然。
六、周易的占筮反映了中国古代先民对自然力、社会变幻莫测的恐惧和对未知世界的不懈探索
陈先生在《周易正本解》中很少言“占”,这体现了“善易者不占”的思想。但要了解《周易》,不能不言“占”,因为“占”是《周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关键在于如何认识“占”。许多人把《周易》之“占”解读为“迷信”或“预测”。愚以为,《周易》的占筮反映了中国古代先民对自然力、社会变幻莫测的恐惧和对未知世界的不懈探索。如果以恐惧的心态去对待占筮,有可能陷入迷信的沼泽而难以自拔;如果以探索未知世界的心态来看待占筮,把占筮结果视为事物发展的倾势,就会作出科学的预测。然而,任何具体的预测都是“测不准”的,这不仅与卦爻意象的不确定性有关,还与如何解卦有关,也与对预测事物所处场境的认识有关。我曾见过某书举了这样的例子:一善易者的父亲生了病,他给其父占得“泰卦”,此易者以卦、爻辞断定,其父病将愈。然另一易者则以卦象占断,曰:泰卦由乾卦、坤卦组成,乾下坤上,乾为天、为父;坤为地,为土。从卦象看,土已将父掩埋,断定其父必死。果然,易者的父亲不久便死了。此二人的断卦皆有依据、有道理,但结果只有一个。愚以为,仅以占断是靠不住的。如欲断易者父亲的生死,须把断卦与易者父亲的病情、体质状况、医疗条件等因素结合在一起考虑,方能作出较为准确的判断。凡人皆死,这是必然的;但人在什么时候死、以什么样的方式死,却是偶然的。凡偶然性的东西,都是“测不准”的,这就是庄子讲的“立乎不测”(《内篇.应帝王》)。
人生面临许多不确定的因素,人最大的恐惧就是未来。为了消除恐惧、趋吉避凶,希冀通过算命、预测等手段预知未来,这就是产生算命、预测现象的思想根源和社会根源。
七、周易的“道”不同于老庄的“道”
《易传》说:“一阴一阳之谓道。”愚以为,此易“道”不是彼老“道”:老子的“道”是“无极”、“太极”之道,其“数”为“0”、为“1”;易“道”是“阴阳”之道,其“数”为“2”。老“道”是宇宙观,易“道”是方法论。然而,老“道”与易“道”并不是对立的,老子也讲“阴阳”之道(“万物负阴而抱阳”),但老“道”比易“道”更广大,老“道”涵盖了“易”道。其理论意义是:老“道”“语大义之方”,易“道”“论万物之理”(见庄子:《秋水》)。我们在学习中,应当把易“道”与老“道”结合起来。
八、执简驭繁,扣启《周易》之门
《周易》是用象、数揭示万物之理,内容相当繁杂,加之文字深奥难懂,欲入门《周易》十分困难。老子曰:“少则得,多则惑。”(《道德经》第22章)窃以为,按照韩愈“提要”、“钩玄”(《进学解》:“记事者必提其要,篡言者必钩其玄”)的读书方法,是可以找到入门途径的。《周易》的“象”有卦象、爻象,卦象64,爻象384,择其要者,基本卦象就是八经卦,爻象仅阴、阳二爻而已。如果明白如何组卦、如何演卦、如何断卦,入门《周易》并非难事。易学之理很多,陈先生归纳了八个原理。在我看来,千理万理,仅阴阳之理。明白阴阳之理,便可组卦、演卦、断卦。如十二“消息卦”,从复卦至乾卦,是阳长阴消的过程,从姤卦至坤卦是阳消阴息的过程。只要懂得组卦方法,便可排出全部的“消息卦”。又如,如果懂得卦与卦、爻与爻的错、综、比、应等关系,自己也可以进行演卦。
阴阳之理就是阴阳思维,是周易的核心价值所在。掌握阴阳思维就要懂得阴阳关系,陈先生把阴阳关系阐述得十分透彻、明白。受陈先生的启发,我把阴阳关系概括为:(一)阴阳对立,是指阴阳有相互区别、制约、斗争、排斥等性质,这种斗争性是事物发生变化的内在动力,没有斗争性,事物就不会变化。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对立面,不仅存在于事物的外部,也存在于事物的内部。(二)阴阳互根,是指阴阳相互依存、吸引、互补、促进等性质,阴阳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它的存在是以对方为根据,失去一方,另一方就不存在。(三)阴阳消长,是指阴阳随时处于不停的变化之中,阳盛则阴衰,阴盛则阳衰。这种变化尚处于量变阶段,还未引起质变。(四)阴阳互易,是指阴阳之变经过量变的积累发生质变,导致阴阳易位,即阴极生阳,阳极生阴。(五)阴阳冲和,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阴阳谐和、阴阳交感。阴阳谐和,是事物的最佳状态;一旦阴阳失和,事物就处于“病态”。阴阳交感,是指经过阴阳交融产生第三者(如天地冲和而生万物,男女交媾而生子女等),这就是老子讲的“二生三”。阴阳交感产生的“新”事物不同于阴阳易位引起的质变:阴阳易位是“旧”事物的性质、地位、作用向着自己相反的方向发生了转化,是“新”事物取代“旧”事物;阴阳交感则是二者的融合,所产生新的事物保留了原物的阴阳“潜质”,其后在新质基础上阴阳继续消长,“新”事物逐步变成“旧”事物,最后导致“旧”事物的灭亡、更新的事物产生(生之又生)。宇宙间的万事万物就是这样生生不息地“繁衍”下去。
明白阴阳之理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一)对事物的认知,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如对改革、开放、和谐、民主、专制、宪政等)。(二)察阴阳之变,要知微知彰,见微知著(如坤卦爻辞:“履霜,坚冰至”),看清事物发展的趋势(如腐败、贫富差距、社会矛盾等),做到“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道德经》第64章)。(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在于“燮理阴阳”,其办法有二:在社会积弊深重的情势下,则进行变革(改革与革命),“革”故“鼎”新,兴利除弊;在社会积弊轻微的情势下,则采用老子的办法——“微调”:“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道德经》第15章);“损有余而补不足”(《道德经》第77章)。究竟采用何种办法,在于政治家如何审时度势,在于政治家的胆略与魄力。(四)持守“中道”,不走极端,做到“知白守黑”、“知雄守雌”、“知荣守辱”(见《道德经》第28章)
人知阴阳之理是一回事,运用阴阳之理则是另一回事。人不能运用阴阳之理,“咎”在没有实现人生超越:或为利蔽,或为智穷,或为我执,或为情困。
九、《周易》的局限性
《周易》分《经》和《传》两大部分。《经》确立了思维的时空模型,这种思维模式的好处是:克服了“言不尽意”的弊端,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但是,从《说卦传》可知,卦象所含的意蕴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同时卦与卦的意象出现交叉,这就给解卦带来很大的随意性。迷信职业者正是利用这一缺陷忽悠老百姓,使《周易》蒙上一层迷信的尘埃。
《传》对《经》作了合理的解释。《传》把《经》之义理上升到哲学层面的认识,使《经》添“翼”,这是孔子及其门人对中国文化的伟大贡献,其历史功绩不可磨灭。但是,孔子之徒是用儒家思想解《易》的,强调尊卑、贵贱的等级观念,并把“仁义”作为“人道”的主要内容(《说卦》:“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儒家这一思想不及老子“尊道贵德”的思想。“人人生而平等”,这是具有普世价值的“人文公理”,儒家的等级观念与这一“人文公理”相去甚远,但却为历代的统治者所推崇。
以上便是我初读陈教授《周易正本解》的肤浅体会。我认为,陈先生的书不是读一遍就能理解的。我还要反复地阅读它,也许能有更多的收获。
(喻安荣,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五中学原校长,攀钢冶建公司办公室原主任)
[1] 钱穆:《中国学术思想论丛(卷一)》,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159页。
[2] 皮锡瑞:《经学通论》,北京:中华书局,1954年,第1页。
[3] 陈寅恪:《金明馆丛稿二编》,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第266页。
[4] 李道平著,潘雨廷点校:《周易集解篡疏》,北京:中华书局,1994年,第2页。
[5] 冯友兰:《〈周易〉学术讨论会代祝词》,转引自蔡尚思主编《十家论易·冯友兰论〈易经〉》,长沙:岳麓书社,1993年,第1005页。
[6] 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清嘉庆刊本),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第14页。
我与周易之缘
文/张爨轠
九十年代初,在音乐学院读书的时候认识了热爱周易的袁韬,他在上音乐学院之前是一名教师,一直热衷于周易研究,很有意思的是他来上音乐学院之前从未想到自己会进入音乐学院读书,因为他是通过周易预测出来当年有升学的机会,结果一切也都在他的预测之中。等到音乐学院开学一个月了,他还没等到录取通知书,于是反复占卦研究预测结论判断为肯定会被录取。当时由于他的老家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信息很不方便,后来才知道是被邮局(邮政所)拖延了入学通知。这件事情当时对于我来讲觉得太不可思议,因为在他家乡当时的环境情况下,他所处在的学校连钢琴都见不着,更不要说考音乐学院了。没想到当年正碰到音乐学院招收在职的中小学音乐教师,招收条件当时比较宽泛,因而顺理成章的进入了音乐学院学习。这一切,都是他通过周易事先预测出来以后才被应验的。
后来,以至于到现在,二十多年过去了,我与这位具有不可思议预测能力的朋友也早就成为了老朋友,大事小事总是麻烦他预测一下,这么多年亲身经历了不可思议的周易的神奇,渐渐地对周易开始了好奇性的研究。
而彻底使我想认真研究周易的一件事是有一年我生病在省人民医院找西医治疗因为风寒引起的偏头痛(由于在北方工作多年患上了难以治愈的风寒性偏头痛,冬天容易得此病。)当时医生叫我办理住院手续,说是要打开头部手术才能搞个水落石出。我一直以来除了被这个病折磨过以外,从小到大其实连感冒都很少。还记得当时在那位医生的办公室我痛得来连腰都直不起,患过偏头痛的朋友肯定知道那个滋味实在是难受得很。就在不知所措的痛苦时刻,我老婆在一旁也手足无措不知道该不该做手术,她立即又打电话请研究周易的这位老朋友预测一下到底该怎么办。其实在去医院之前几天,那位朋友已经帮我预测过了,说是当月18号以后病就会好,也反复告诉我病因是与风、寒冷有很大的关系。那天在医院说准备做手术正好也是18号,上午我都一直在痛苦中挣扎,我想这次老袁预测肯定出错了吧。老婆在焦急万分当中接过老袁打来的电话,老袁坚定的告知说千万不要去做什么手术,他的病都已经好了!建议立即去本医院找中医调理一下即可。于是我们重新挂号后半信半疑的来到中医科一位叫王秀英的医生办公室,请王医生给看看是怎么回事。王医生一把脉,仔细的看了看,第一句话就说:你的病已经好了。我当时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头还是在痛呀,怎么会好了呢?怎么会跟老袁说的一样呢?接着王医生告诉我,说你这个病男同志很少见,大多发生在女性身上,就像有些妇女坐月子过程中头部受凉患上了风寒头痛一样,医治是要对症下药才管用,而你呢就是因为在北方工作多年受凉而不适应的原因所造成,没什么大不了,小毛病而已。结果很神奇,从那天以后我的偏头痛真的好了。
其实在遇到王医生以前,每年或隔一两年就会倒霉的患上此病,药没少吃,医生没少看,尤其被一些西医搞得很惨,乱七八糟的药吃了一大堆仍不见效。最关键的是没有一位医生给出一个风寒性头痛的准确诊断,全部当成别的原因在治疗。
通过这件事情以后,我彻底的被周易的神奇与不可思议征服了,最关键的是使我逃过了这一劫难,那时就暗自发誓一定要好好认真研究周易,否则,老祖先留下来这么好的学问不好好学习研究真的是太遗憾了。
所以,一直到现在,对周易的敬畏早已经深入自己的骨髓了,也早已经不是仅仅停留在好奇的状态了,慢慢的一边学习一边实践居然也发现了自己也可以学懂周易,也并不是想象的那么难。尤其是最近认识了著名的易学家陈德述教授以后,被他的《周易正本解》一书深深吸引,原来这几年学习周易方法根本就没对,没有义理与象数结合起来学习,所以造成解卦不得要领,仅凭卦爻辞来解卦因而走入了一个严重的误区。学习周易需要时间,也需要时间来证明,因为实践是最为重要的。
通过这几年努力的学习逐渐明白,也许现在才算得上是正式进入周易的大门了吧!
张爨轠2013年10月31日于成都艺轩鼓房
研究《周易》方法求证
文/张爨轠
千百年来,围绕《周易》繁衍出来的各种预测体系、江湖术数等方式方法层出不穷、繁复至极,并且精华与糟粕并存。一般人穷究其毕生精力也未必能够通其要义。鉴于此,大有必有从《周易》预测的角度来正本清源,求证研究《周易》最为中正的方向到底应该锁定在那个主要方面。
命题设置:按照《周易》最为传统的义理寓于象数、义理与象数紧密结合不偏颇的核心要义来确定、展开研究《周易》的方向是否是最为中正的方法?得小过卦第2爻动。(占卦时间为2013年11月22日上午10-11点,用正宗蓍草筹策演算。)
象数分析:在本卦小过卦与变(之)卦恒卦中与六二爻直接对应的卦象有三个,分别是小过卦下卦艮卦,小过卦中爻卦(互卦)下卦巽卦,(变卦恒卦下卦也为巽卦。)变卦恒卦中爻卦(互卦)下卦乾卦。因此本占问命题的象数分析应该主要围绕着这三个卦象来判断。
艮为门阙为门径为通道,六二阴居阴位当位当中,象征中正的大门。(强调:即绝非旁门左道。)艮卦在回答本占问命题中的核心寓象为:“门”。
巽为风为入为长为远,象征恒久之道。巽卦在本占问命题中的核心寓象为:“恒”。
乾为天为君为父为尊高在上为威如为德盛,象征权威。乾卦在本占问命题中的核心寓象为:“尊”。
仅此简单明了的象数分析就可以得出答案:按照传统的义理寓于象数、义理与象数紧密结合不偏颇的核心要义来确定、展开研究《周易》的方向是真正最为中正的、永恒不变的、最为权威的大门!
从义理的角度来分析,小过卦第2爻爻辞为:过其祖,遇其妣;不及其君,遇其臣;无咎。《象》曰:“不及其君”,“臣”不可“过”也。变卦恒卦第2爻爻辞为悔亡。《象》曰:“九二悔亡”,能久中也。由于小过卦第2爻为阴居阴位当位又当中故为本卦的卦主,在解卦时就必须同时参考本卦的卦辞、《彖》、《象》。小过:亨,利贞。可小事,不可大事。飞鸟遗之音,不宜上宜下,大吉。《彖》曰:小过,小者过而“亨”也。过以“利贞”,与时行也。柔得中,是以“小事吉”也。刚失位而不中,是以“不可大事”也。有“飞鸟”之象焉。“飞鸟遗之音”,不宜上宜下,大吉,上逆而下顺也。《象》曰:山上有雷。小过:君子以行过乎恭,丧过乎哀,用过乎俭。同时,由于变卦恒卦第2爻在恒卦中体现了本卦的中心思想,也为本卦的卦主,所以在解卦时也要将恒卦的卦辞、《彖》、《象》结合起来综合分析参考。恒:亨。无咎,利贞,利有攸往。《彖》曰:恒,久也。刚上而柔下,雷风相与,巽而动,刚柔皆应,恒。“恒:亨,无咎,利贞”,久于其道也。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也。“利有攸往”,终则有始也。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变化而能久成,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观其所恒,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象》曰:雷风,恒。君子以立不易方。
将所占问命题直接结合卦爻辞对应来看,有几个重点需要分析。
“可小事,不可大事”意旨研究《周易》不可无限制的盲目扩展繁衍体系而把最根本的义理结合象数的方向忽略掉。相对于繁衍出来的庞大体系来讲,最传统的《周易》研究方向可谓是“小事”,繁衍的庞大体系当然就是“大事”。
“飞鸟遗之音,不宜上宜下,大吉。”意旨要真正能够深入《周易》的精髓,不宜盲目的繁衍扩展,反而宜于回到《周易》本来的位置。回到《周易》本来的位置(即六二的位置)就可以获得大吉。反过来讲,繁衍扩展的体系越多,就像飞鸟飞得越高,反而不宜。
《彖》词进一步补充解释了“小事吉”、“不可大事”以及“不宜上宜下”的原因。
“小事吉”是因为柔得中,即六二阴居阴位。“不可大事”是因为“刚失位而不中”,即九四阳居阴位。“不宜上宜下”的原因是“上逆而下顺也”,即六五与上六二阴驾逆于九三、九四二阳之上,初六与六二二阴顺从于九三、九四二阳之下。也进一步旨在说明研究《周易》的方向不可盲目繁衍扩展体系而应该返回到《周易》本来的位置(即六二的位置),不可逆天而行!
《象》的补充也同样表达了这样的意思。“小过:君子以行过乎恭,丧过乎哀,用过乎俭。”意旨不能过于违背《周易》本来的中正位置(六二)而大肆繁衍、扩展其体系,警示还是要回到当初的位置(六二)才符合小过卦的根本要义。
六二作为小过卦的卦主,在解释本占问命题中更具有直接的对应关系。六二的核心意思在于《象》的强调:“不及其君”,“臣”不可“过”也。六二得位居中为臣位,六五虽居中为君位但阴居阳位不当位,二五不相应,意即六二不宜往上求应,因为“臣”不可“过”也。直接说明研究《周易》的方向要守正(即守住六二的中正位置)而不往上求扩展繁衍体系,往上则“过”。
再看变卦恒卦的卦爻辞分析。恒卦九二用简单的几个字就回答了本占问命题的对应答案。一个是“悔亡。”,一个是“能久中也。”“能久中”就充分说明了按照义理寓于象数、义理与象数紧密结合研究《周易》的方向是永恒不变的定律。恒卦的卦辞、《彖》、《象》的核心意思也旨在一个字“恒”,无须赘述。
通过以上的简单分析,答案已经非常明确了。此占问命题的答案关乎研究《周易》的方向选择,是确定研究《周易》方向的命脉!人一生的精力、时间极其有限,研究《周易》要高质高效,不要把宝贵的时间与精力浪费在由《周易》繁衍出来的旁门左道上了!
这一占问命题的答案值得深思!
《周易》作者预测求证
文/张爨轠
一、《周易》作者的最普遍说法
根据汉代司马迁《史记》中的说法,伏羲“始作八卦”,文王“演《周易》”,孔子作《彖》、《象》、《系辞》、《文言》之属十篇。三位都是圣人,经历了三古时代,即“伏羲为上古,文王为中古,孔子为下古”。这就是汉代学者所说的《周易》“人更三圣,世历三古”的说法。
相传上古时代,黄河中有龙马出现,伏羲氏惊奇地见到龙马背上的图腾,立刻画了下来,这就是流传后世的八卦。
商纣王时代,周伯姬昌被纣拘囚于羑里,于是将八卦重为六十四卦,并写成卦辞、爻辞,这就是“文王拘而演《周易》”。
春秋末年,孔子读《易》“韦编三绝”。晚年撰写了《易传》十篇,传于后世,这就是对孔子作《十翼》的记载。(以上文字内容参见《彩图全解周易》第8页、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年9月第1版)
除此之外,关于《周易》作者的问题还有多种多样不同的说法,至今尚无定论。
二、《周易》作者预测分析
占测命题1:《周易》(包括经、传)是人创造的吗?(占卦时间为2013年11月27日下午4-5点,用正宗蓍草筹策演算。)得坎卦第1爻动。
坎卦第1爻爻辞为:习坎,入于坎窞,凶。《象》曰:“习坎入坎”,失道凶也。变卦节卦第1爻爻辞为:不出户庭,无咎。《象》曰:“不出户庭”,知通塞也。
从象数分析来看,坎卦第1爻为阴居阳位既不中也不正,柔弱失位,又位居双重坎象之最下,乃坎陷深渊之底象。变卦节卦下卦兑为泽为渊为陷阱同样为居底(初九)之象。同时,坎为疑,兑为毁折。因此没有任何依据说明《周易》的作者是由人所创造!
从义理上分析更是一目了然,坎卦初六的爻辞只有简单的几个字,其核心意思就是深陷坎底。“窞”就是坎中之坎,深坑之底部的意思。“失道凶也”这个“失道”更是充分强调说明了《周易》的作者绝非人所创造!
变卦节卦初九爻辞主要针对“不出户庭”与“知通塞也”两层意思在表达其含义。针对本占问命题结合来看,“不出户庭”意旨思考问题的范围极其受限,意即思路没有彻底打开还处于狭隘封闭的状况下思考问题。也就是说,针对《周易》的作者这个问题思考时要打开狭隘的思路,不要被局限在“户庭”的范围内。“户庭”指的是什么?“户庭”指的就是“人”啊。“知通塞也”意即把考虑问题的思路打开以后,不要被局限在“人”的框框范围之内就能找到打通问题的要道。所以这两层含义结合起来看,就是告诉我们关于《周易》作者这个问题要跳出是“人”所创造的这个固有的思维框框,是在提示我们思考问题不要囤于固步自封的思想境地。
从变卦节卦初九的爻辞与《象》所表达的这两层含义中也发现《周易》的爻辞与《象》的紧密联系的确是不可分割,他们是合二为一的整体。
按照朱熹的“一爻变以本卦变爻爻辞占”的基本解卦原则,本占问命题以坎卦第1爻的爻辞为主要参考依据,其爻辞与《象》已经明确给予所占问命题最为直接的回答:即肯定不是人所创造的。
辅助参考变卦节卦初九的爻辞与《象》的解释,却回答了叫我们思考问题不要被“人”所创造的固有思路所局限,也体现出《周易》这样巧妙的回答方式即通过本卦动爻爻辞、《象》与变卦对应爻爻辞、《象》的综合补充等把所占问问题的方方面面都回答得面面俱到了。
占问命题2:《周易》(包括经、传)的作者既然不是人所创造的,那么到底是什么创造的?(占卦时间为2013年11月27日下午4-5点,用正宗蓍草筹策演算。)得遁卦。
遁卦卦辞为亨。小,利贞。《彖》曰:“遁,亨”,遁而亨也。刚当位而应,与时行也。“小利贞”,浸而长也。遁之时义,大矣哉!《象》曰:天下有山,遁。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
从卦象来看,遁卦为上乾下艮,乾为天艮为山,中爻卦(互卦)下巽为入,乾又为远,山高天退,天退往哪里呢?自然是远离山的方向。
地球上最高的地方就是山,距离山越来越远的地方是天,也可以称作天的外面。山代表了地球上的陆地,天则代表了远离地球陆地的无限空间。想一想遁卦的卦象,天在往与山相反的方向退去,愈来愈远,一直随着想象的无限空间退去,直到人类所知无几的天外······到广阔无垠的宇宙苍穹······遁卦的卦象留给了我们无穷的想象空间。
回到所占问的命题上来,《周易》的作者既然不是人所创造,那么跟随天的方向去找答案就是遁卦给本占问命题的中正回答。
天上有什么呢?根据人类目前所掌握的科学技术知识,也许根本就不知其概貌。天上、天外有无穷无尽的星球,有无穷无尽的未知世界,也许有天外生命(是否同于人类谁也不知道),或者是天外神秘莫测的“神明”?
在《焦氏易林注》(西汉焦延寿著、尚炳和注、九州出版社2010年10月第1版)一书第263页中,这样解释本卦的断卦:三涂五岳,阳城太室。神明所保,独无兵革。尚炳和解释为:艮为径,纳丙,数三,故为“三涂”。艮为山,互巽卦数五,故为“五岳”。三涂、五岳、太室,皆山名。阳谷,谷名。艮为谷也。乾为神明,为保佑。乾数无,故曰“独无兵革”。艮为刀兵,为肤革。
著名易学专家,台湾师范大学徐芹庭教授在他的《焦氏易林新注》(中国书店、2010年1月第一次印刷)一书(下)第306页中这样解释焦延寿先师的断卦。义译:三涂与五岳,阳城和太室,都是神明所保护的神境,没有任何兵革。吉。象征:三涂,山名,在河南伊阙县。五岳,泰山为东岳,衡山为南岳,蒿山为中岳,华山为西岳,恒山为北约。阳城,山谷名,在蒿山下。太室,山名。艮山乾圣神,离干戈。
通过焦延寿、尚炳和、徐芹庭三位古今易学专家的解释不难发现这个遁卦隐藏有与神明(或称作神秘力量)有关的含义在里边。这也充分证实了本占问命题的解释一定要跳出《周易》作者是人所创造的框框思路,应该往天外或者神秘世界去寻找答案。
在佛经里,生命的形式不仅仅指的是我们通常所讲的科学实验观察到的生命概念,我们凡夫肉眼所看不见的生命形式或者神秘力量不等于就不存在。《周易》早于佛经的记载数千年,但是在《周易》的文化体系里对于神明或者一切神秘力量的描述非常隐晦。对于宇宙中人类所不知道的种种困惑在佛经里以及其他一些宗教经典里多有描述,尤其是佛经的记载打开了一扇了解神秘世界的大门。如在《大佛顶首楞严经》、《起世经》、《瑜伽师地论》等佛经中对于宇宙、银河系、外太空以及我们常说的外星人生命形式等就有比较详细的描述。根据遁卦所包含的广阔寓意,结合这个占问命题仔细思考,也许可以从佛经中受到更多的启示。
再仔细想一想大衍筮法筹策演算用神物蓍草来作为“联系天地交通的世界树(天梯)”、“先民神话以蓍蒿做撑天柱”(参见《蓍草神话传说的生态解构》、蔡大成、《民间文化论坛》2006年第5期)等神话传说似乎也能够悟出《周易》与天外某种神秘未知的世界有着某种隐藏的秘密。
大有卦上九“自天佑之,吉无不利。”、《象》曰:大有之“吉”,“自天佑”也。《周易·系辞传》中“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子曰,‘佑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顺,又以尚贤也,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也。”等语句也阐述了来自上天的保佑等敏感、点化性提示,似乎也可以从中联想到《周易》本身与天的隐晦关系。
从义理分析来看,遁卦的卦辞、《彖》、《象》的核心意思都是围绕建立在上乾下艮这个卦象上的。其卦辞“亨。小,利贞。”仅仅四个字表达的意思为亨通,六二弱小,在隐退之时利于坚守正道。《彖》的意思表达了九五顺随初六、六二阴长阳消的自然情势而顺随隐退的明智方式。《象》的意思传递了山侵天,天退避犹如君子远小人的寓意。
综合来看,遁卦的卦爻辞、《彖》、《象》自始至终都在围绕山与天的对峙进行阐述,其核心意思就是“天退”两个字。联系占问命题结合分析,也是在告诉应该往“天退”的方向去寻找答案。同时,遁卦的“遁”字还含有“回”的寓意,“天退”也即天回到本应该属于天的位置,也可以理解成《周易》的本源来自天回去的方向,即《周易》来自于天或者天外,那里才是原本属于《周易》的老家。当然,《周易》的作者具体是谁那就真的只能成为千古之谜了!
三、结语
通过以上两个占问命题的简单分析,虽然并不能最终给出一个准确、固定的指定性权威答案,但至少明确了一个思考问题的大致方向,对于重新认识《周易》将会起到巨大的作用。
《周易》的研究几千年以来就被重重迷雾包裹着。历朝历代各路江湖门派繁杂,各种学说传承鱼龙混杂。东拼西抄、断章取义的各类今人著述层出不穷。旁门左道的繁衍体系更是大行天下。隐藏在背后的事实真相谁也不敢妄加定论。
但充分利用《周易》本身具有的神奇预测功能来获得一些方向性的正确认识不失为一种极好的思考与研究方式。甚至可以通过《周易》预测来达到扫除误传上千年的谬误论断,以正本清源,从而寻找到事实真相的突破口。
注:本文由于断卦原则出了严重错误(参照朱熹的“一爻变,以本卦变爻爻辞占”的断卦原则。)导致断卦结论完全错误,后经本人研究(参见《大衍筮法断卦原则占验简表》)一个动爻的断卦原则应为“以动变(本卦动爻与之卦相对应爻)之阳爻爻辞为主断之”,所以本文的结论应该为变卦节卦第一爻为据,即“不出户庭”。说明《周易》的确是人所创造的。《周易》占筮不说假话,断卦准不准确断卦原则最为重要。本文不予以删掉,权当研究《周易》活生生的真实断卦典型错误例证之一。
“算卦泄露天机会遭报应”属无稽之谈
文/张爨轠
“用《周易》为自己或者他人算卦预测说是泄露了天机会导致对自己的身体、运势不好,会遭到报应”等等说法是否正确?(2013年11月30晚8-9点用正宗蓍草筹策演算)得观卦第3、5爻动。
观卦第3爻爻辞为:观我生,进退。《象曰》“观我生进退”,未失道也。九五爻爻辞为:观我生,君子无咎。《象》曰:“观我生”,观民也。变卦为艮卦。
简单分析来看,九五爻爻辞的中心意思:“是言人君以中正示人,而为人所观仰也。”
“周公系观五爻曰:九五阳刚中正,大观之主,魏然在上,其下四阴,仰而观之,君子之象也。居是位者、必观己之所行,凡出身加民者,阳刚而无萎靡之失,中正而无偏颇之累,诚为履天位而不疚之君子焉,则足以观示天下、而答四方之望矣。复何咎哉?”
“孔子释五象曰:五之所以观我生者,将以考一身之得失也。然欲考所行之当否,但当视民俗之善恶,所谓本身而征民是也。不则徒观诸己、而不观诸民,其得其失,曷(音he)从而验之乎?”
“按:九五中正以观天下,圣人系辞,何不予之吉亨、而仅曰无咎?盖人君一日二日有万机,行一事而违宜,必有一物失其所者矣;用一人而不当,必有一方受其害者矣。兢兢然临深履薄,不遑暇遗,凡水旱之有无、远迩之判服、刑辟之多寡、财赋之(盈亏),无非观民以观我生之事,能如五之无咎足矣。敢以吉亨自诩为载?”
六三爻的中心意思是:“此一爻,是言君子之出处,当只量也。我生,我之所行也。”
“周公系观三爻曰:士君子出处之际,既度之人,又度之己。六三居下之上,是其所处、在可进可退之间,然则当何所取哀哉?惟反观己之动作施为,能成天下之务,则从而进,时当通而通也;不能成天下之务,则从而退,当时塞而塞也;但取决于己可矣。”
“孔子释三象曰:君子之进退,有道存焉,而要皆视乎我也。苟不度德量时,贸贸然然进旅退于其间,则失道者多矣。观我生以为进退,则其进其退,我皆得而主之,何至于有失哉?”
“按:圣人尝言‘乐则行之,忧则违之’,又言‘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皆兼进退之义。此全视乎世、以为去就者也。若大观之主在上,惟患我之不能用世,不患世之不能用我,故不必问之世、而但当问之己。其贻古人量而后入之义乎?士君子出处之间,可以知所审矣。”(这几段解释参见《日讲易经解义》193-195页、清康熙内府刻本、清、牛钮等撰、海南出版社、2012年12月第1版)
以上几段观卦第3、第5爻爻辞及《象》的解释可谓精彩至极,没有一点对应不上本占问命题的回答。《周易》是具有高度哲学辩证思想的超智慧学问,在回答本占问命题时一针见血,直指要害。但同时又通过卦爻辞的主次信息完善全面的作出了精辟的补充,让人理解起来客观明了,赫然开朗。
变卦艮卦《彖》与《象》中“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君子以思不出其位。”也充分对应了本占问命题的贴切回答。
从象数分析的角度来看,观卦上巽下坤,巽为风,坤为地,风行地上,乃观之象。观卦九五、上九为二阳在上,下为四阴,乃四阴所观仰。
按照朱熹的“二爻变,以本卦二变爻爻辞占,且以上爻为主”的断卦参考依据,九五的解释应为主要对应答案。
九五居上卦巽中,为阳居阳位,乃阳刚中正之君。“中正以观天下”之象。
算卦事宜不为小人所谋,而对于中正的君子而言乃光明正大之事,自利利他,没有咎害。
所以对于“用《周易》为自己或者他人算卦预测说是泄露了天机会导致对自己的身体、运势不好,会遭到报应”等等说法并不正确。
但是,“君子无咎”也说明了君子都只能做到算是无咎,更何况小人呢?更何况不知道自己算卦能力、不知道自己“量而后入”、不度量自己德行、不知道进退、不知道自己行为所带来的正负面利弊、不知道“考一身之得失”、不知道“人君以中正示人”······等等的迷途之人呢?
这样来看,算卦预测的确应该慎而又慎,警示世人应该象君子观民施政一样“兢兢然临深履薄”,加强自身的德行修养,否则真就可能贻害四方!祸患无穷!
也因此,辩证客观的来看待这个占问命题而不是信口开河主观臆断才是正确的。
而对于那些真正无才无德的江湖骗子,打着《周易》旗号的伪君子坑蒙拐骗满足自己的邪恶用心,对于这样的败类来讲那可能真的就是会遭到报应的!
我想,也因为很多人上当受骗以后,对某些江湖骗子深恶痛绝,从而对研究《周易》算卦等问题不明就里,存有偏见之嫌疑所致。
其实,也有不少精通《周易》之人是虔诚的佛弟子,他们还往往通过佛法来化解、度化他人,功德无量!
同时,观卦本来就是讲“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人服矣。”、“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之“神道设教”的核心旨意。
也因此,算卦预测对于教化天下人功不可没啊!对于德才兼备的正人君子来讲,哪里还存在什么算卦会遭到报应的无稽之谈呢!
对于“佛弟子是否可以研究占卦预测”
的占问
文/张爨轠
佛经中明确指出不允许佛弟子占卦预测,从《周易》的角度如何看待这个问题?(2013年11月30日晚8-9点用正宗蓍草筹策演算)得既济卦第3、第5爻动。
既济卦九三爻爻辞为: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小人勿用。《象》曰:“三年克之”,惫也。九五爻爻辞为: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禴祭,实受其福。《象》曰:“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时也;“实受其福”,吉大来也。变卦为复卦。
在解卦之前先简单的说说佛法对于宇宙、人生的大致观点以及个人的一些看法。
佛法中的智慧超过世间人类的一切思想、科学、文化,跳出了人道的狭隘范围。将众生的生命轮回概括为六道,而人类只算六道众生之一,并且遵循世间一切皆因果的基本理论。
从人道众生的角度来看,每个人的命运、事业、身体健康、寿命、家庭、福报大小等等状况都取决于个人生生世世的业力牵引,以及与个人后天的修为、行善积德,为社会为人类为六道众生所做出的实际成就等息息相关。
也就是说,佛法认为一个人的一切命运的根本在于自身的业力所致,因此是可以通过个人的修行而获得改善的。对于一些喜欢投机取巧的人类众生并不提倡通过占卦预测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因为占卦预测在佛法中看来并不是最为究竟的本质性办法。著名的《了凡四训》中的袁了凡就是通过佛法改变命运的最好历史例证之一。
通过佛法修为获得善果、改变天命的人不计其数。也因此,对于喜欢《周易》的人来讲,通过对《周易》的深入学习研究以后不少人发现佛法的伟大与不可思议似乎一点都不亚于博大精深的《周易》。并通过逐渐对佛法的了解与对《周易》的结合领悟到了生命的真谛,甚至还相得益彰运用《周易》的预测思想来获得学习佛法过程中困惑不解的种种疑难问题的参考答案。
看看国内外历史上自古以来一些《周易》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不少智者将《周易》与佛法圆融结合,甚至将儒释道三教合一,开创了一条非常人所能领悟的先河。
就像明代著名高僧蕅益大师所著的《周易禅解》影响了好多代人,至今任然在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现今的《周易》大师刘君祖先生在他的一系列易学书籍中常常把《周易》与佛法紧密联系起来解卦,把《周易》的智慧与佛法的智慧有机结合,对于佛法的普及也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功不可没。刘君祖大师在他的一系列易学书籍中常常针对佛法中的困惑问题占卦,得出了不少不可思议的答案,也使得这样的占卦进一步证明了对佛法的伟大而深信不疑。
更因此,不少研究《周易》之能人志士有一些成为了虔诚的佛弟子,并且用作为一个佛弟子的人生处事原则来严格要求自己在《周易》研究道路上的种种修为。
但是,不少研究《周易》的佛弟子也始终内心困惑,《周易》与《佛法》虽然可以圆融,但佛经中对于占卦预测的开示却令佛弟子战战兢兢,不明就里。不少高僧也曾经就此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但却支持与反对都有存在,意见并不是完全统一的,更让研究《周易》的佛弟子无所适从。
佛陀是真语者、实语者,佛祖的话不能不听,那到底该怎么办才好呢?于是困惑之际何不借用《周易》的智慧来开解呢?
首先,分析一下既济卦的第5爻,同样参照朱熹的“二爻变,以本卦二变爻爻辞占,且以上爻为主”的解卦原则。
“此一爻,言处济者、以实不以文,方可得时而保吉也。”、“九五以阳刚中正、为济之主,但济道将终,若有一满假之心,未免骄侈易萌、文治有馀而实意不足。不如二当初吉,恪守中正之德,文不足而实有馀,足以致济而辅五之治。”、“二当初吉之时,不务虚文,能乘时图济,有真实受福之具,所以升平之福,方来而未艾也。若五当终乱之时,过于侈盛,安可不防维收敛、以保其吉乎?”、“圣人谆谆垂训,以明济之时、宜畏不宜肆,犹祭之时在诚不在物。”(参见《日讲易经解义》492页、清康熙内府刻本、清、牛钮等撰、海南出版社、2012年12月第1版)
此爻处济终,可见特别强调了修德的重要性,而不在于外在文本的形式。
接着分析既济卦六三爻。“此一爻,言兵不可轻动,当以择人为要也。”、“夫以高宗之贤主、伐鬼方之小国,劳民动众,迟之又九,其用兵之难如此。若任用小人,轻启并端,志在逞威挟忿、残民肆欲,其患可胜言乎?故小人必在所勿用也。”、“时当既济之后,承平日久,启多事之端于无事之日,舍内治而召外衅,皆小人为之也。”(参见《日讲易经解义》490-491页、清康熙内府刻本、清、牛钮等撰、海南出版社、2012年12月第1版)
这一爻着重强调了“小人勿用”的核心旨意。
这两爻结合起来看,对应所占问的命题仔细领悟,从《周易》的角度回答令人佩服得五体投地。《周易》的回答总是这样辩证、客观、睿智。
浓缩起来就是“以实不以文”、“防维收敛”、“宜畏不宜肆,犹祭之时在诚不在物。”、“小人勿用”等意思。
而变卦复卦为一阳复生,体现了阳气复来,阳长阴消的、非人力所能改变的自然规律。意即研究《周易》亦是符合天地自然之道,顺应天地自然循环规律的。可以理解成是对佛弟子研究《周易》的肯定。
从象数上来看,既济卦上坎下离,坎为水,离为火,水灭火大功告成。初九、九三、九五分别与六四、上六、六二相应,六爻皆位正。也说明从整体上看,《周易》认为佛弟子研究算卦、预测等学问是正常、正当的(位正)。
既济卦上卦坎,九五居坎中,坎为陷害为杀,中爻卦(互卦)上为离为牛,离卦上爻正好在既济卦上卦坎中,变卦复卦上为坤亦为牛之象,因此,杀牛之象在九五。同时,东为太阳升起的方向为阳爻,因此九五为东邻。
既济卦下卦离为六二居中,离中空乃装“爚祭”之物象,同时,太阳降落的方向为西方为阴爻,所以六二应为西邻。离为火为光明,变卦复卦下为震为动,因此有受福之象。同时,六二位居离中,离为时,有正合符时机、适时之象。
下卦离为戈兵,变卦复卦下震为动,故为战争之象。九三爻处中爻卦(互卦)下坎中,同时三为人位,坎为血卦为灾为小人之象,坎也为劳卦,故“惫也”,故有“小人勿用”之象。
因此从象数分析的角度看也可以获得与卦爻辞同样一致的解释答案。(本卦的象数分析存在不同的多种版本,也比较难解。几乎大多作者都说成“离东坎西”为依据,认为九五是西邻而六二是东邻。也有作者认为东邻与西邻并非实指仅仅是个比喻而已。本人并不这样认为,以上纯属个人理解仅供参考。)
尽管如此,从以上带有明确警示性的“防维收敛”、“宜畏不宜肆”、“小人勿用”等谆谆垂训中可以看出,研究《周易》必须要具备君子的中正之德,在面对个人能力与德行方面都要高标准的修为,否则,祸患无穷。
从中也可以看出,《周易》的思想与佛法并不是矛盾的,的确是可以圆融的。
佛祖慈悲,体恤众生容易陷入投机取巧,用《周易》预测为幌子来招摇撞骗,贻害四方,祸国殃民,尤其是为防止杜绝被小人所用。我想,这也许是佛经中不允许佛弟子学习研究算卦预测其中的原因之一吧。
九三爻《象》中的“惫也”这个“惫”字也说明研究算卦预测会使不具备才德能力的人耗时耗神、会搞得疲惫不堪,也警告不要随便涉入,不是一般才德修为的人可以去从事的。这个“小人勿用”也可以象征一般才德的平民老百姓,自身学识、悟性、德行都不具备,就不要去研究算卦预测了。
所以,《周易》的研究贵在德行与能力,就像观卦第3、5爻所讲(参见笔者《算卦泄露天机会遭到报应等说法是否正确?》一文)《周易》是教化天下最为重要的智慧,关键在于择人。
当然,佛祖是觉悟者,我们凡夫不必自圆其说,既然佛经中这样开示说不允许佛弟子算卦预测,就充分说明有其背后不为凡夫所揣测的充分道理。就不知道佛祖有没有开示说德行能力兼备的人可以研究呢?并且还鼓励这样的能人志士去研究从而自利利他为民造福呢?难道佛祖会把研究《周易》的学问一棒子打死,搞成一刀切?况且,《周易》并非江湖算命之术,与民间繁衍下来的旁门左道完全不是一回事。
这个问题看来还有待继续探究!······
也许只能问佛祖!!!
大衍筮法断卦原则占验简表
作者:张爨轠(zhāng cuàn léi)
种类 | 断卦原则依据占问 | 扼要分析 | 断卦原则结论 | 正确与否占问 | 扼要分析 |
1、六爻不动 | 遇大壮之恒,即大壮卦第1爻动变卦恒卦。 | 大壮卦初九“壮于趾,征凶,有孚。”《象》曰:“壮于趾”,其孚穷也。意为自守内求。恒卦寓意为本体。 | 以本卦卦辞、卦象断之。 | 无须占问 | 无须 |
2、一个动爻 | 大壮卦 | 大壮卦上震为雷为动为变,“动、变”特征显著。下乾为天为阳为刚,“阳、刚”特征显著。 | 以动变(本卦动爻与之卦相对应爻)之阳爻爻辞为主断之。 | 旅卦 | 为卦上离为火为动犹行人,下艮为山为止犹舍馆,寓象行人与舍馆之间的关系,意为不动的公式。“君子以明慎用刑而不留狱。”寓示为断卦之准则。 |
3、两个动爻 | 遇谦之贲,即谦卦第1、第6爻动变卦贲卦。 | 谦卦上坤下艮为山居地之下取象,坤阴特征显著。上六“鸣谦,利用行师征邑国。《象》曰:鸣谦,志未得也,可用行师,征邑国也。”意旨“限于才位”,“但可征己所治之邑国,而不能以及远也。”(参见《日讲易经讲义》一书、海南出版社、2012年12月第1版)寓示主要在本卦范围内考虑。贲卦上九“白贲”为实为主体,初九“贲其趾”为装饰为辅助。寓示以上爻为主。 | 以本卦之阴爻为主,以上爻为主结合断之。①若两爻皆阴则以上阴为主。②若两爻皆阳则以上阳为主。③若上爻为阴下爻为阳则以上阴为主。④若上爻为阳下爻为阴则以下阴为主。 | 遇蛊之巽,即蛊卦第5爻动变卦巽卦。 | 巽卦九五为巽之卦主为命令中正如君王发布之巽令。蛊卦六五“干父之蛊,用誉”。《象》曰:“干父用誉”,承以德也。意为匡正了前辈之弊端。寓示此断卦原则的准确性毋庸置疑。 |
4、三个动爻 | 遇咸之小过,即咸卦第5爻动变卦小过卦。 | 咸卦上兑下艮为泽山、少女少男两相交感之象,九五“咸其脢”有拥抱之意,寓示主卦与之卦结合参考。小过卦为飞鸟宜下不宜上之意,寓示以本卦为主。 | 以本卦卦辞、卦象为主,以之卦卦辞、卦象为辅断之。 | 离卦 | 离为火为丽为明为以薪传火等意,为“重明以丽乎正,乃化成天下。” 、“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等。亦为首肯之意。 |
5、四个动爻 | 否卦 | 否卦上乾下坤为天地不交之象,寓示不取动变之爻断之。同时否卦为大往小来,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之意,下三阴爻体现了“下”的特征。 | 以之卦不动之下爻爻辞为主断之。 | 遇渐之艮,即渐卦第5爻动变卦艮卦。 | 渐卦九五“终莫之胜”、“得所愿也”。为成功之意。艮卦六五“艮其辅,言有序”、“艮其辅”,以中正也。为肯定之意。 |
6、五个动爻 | 遇晋之比,即晋卦第4、5、6爻动变卦比卦。 | 晋卦上离下坤为日出地上之象,有进用之意。比卦上坎下坤为五阴亲比一阳之象,寓示突出一爻之意。 | 以之卦不动之爻爻辞为主断之。 | 遇兑之随,即兑卦第2爻动变卦随卦。 | 兑卦九二“孚兑,吉,悔亡。”《象》曰:“孚兑”之“吉”,信志也。为充分肯定之意。 |
7、六个动爻 | 乾、坤两卦为遇损之泰,即损卦第3、第6爻动变卦泰卦。 | 损卦上艮下兑为上山下泽为损下益上之象,寓示突出“上”的特征。六三爻“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寓示突出“一”的特征。泰卦为乾坤交泰之象。 | 以用九、用六断之。 | 遇睽之损,即睽卦第4爻动变卦损卦。 | 睽卦九四“睽孤,遇元夫,交孚,厉无咎。”《象》曰:“交孚无咎”,志行也。体现了“孤”的特征,对应用九、用六于六爻之外之意,损卦体现了损下益上即也寓示了“上”的特征。 |
乾、坤两卦除外为遇萃之比,即萃卦第4爻动变卦比卦。 | 萃卦上兑下坤为水润泽大地而万物群生会聚、会萃之象。九四爻下比众阴为会聚之意。比卦六四爻“外比之”、“外比于贤,以从上也”寓示了看之卦之意。 | 以之卦卦辞、卦象为主断之。 | 无须占问 | 无须 |
注:整体评价以上确定的大衍筮法断卦原则的准确性为遇鼎之旅即鼎卦第2爻动变卦旅卦。
鼎乃天下之重器、重宝,“得之难,守之不易,必才德兼备、辅相得人,用以合天心而顺民志,乃可以奠重器于无虞也。”(参见《日讲易经讲义》一书、海南出版社、2012年12月第1版)鼎卦卦形上离下巽为烹饪之器,为“大亨以养圣贤”、“君子以正位凝命”之大用。九二“鼎有实”为大用之根本。“鼎有实,我仇有疾,不我能即,吉。《象》曰:鼎有实,慎所之也。我仇有疾,终无尤也。”此爻“是言九二能刚正自持、而不为小人所比昵也。”(参见《日讲易经讲义》一书、海南出版社、2012年12月第1版)旅卦上离为火为动犹行人,下艮为山为止犹舍馆,寓象行人与舍馆之间的关系,意为不动的断卦公式。其《象》“君子以明慎用刑而不留狱”是言君子慎刑之道,也体现了断狱的德行修为,寓示为此断卦之准则要拿捏精当便可担当如断狱之大任。由此略析可以充分肯定以上断卦原则的准确性甚高。并且也特别印证了“易为君子谋,不为小人谋。”、“占者有是德,方应是占”、“借占习《易》、借《易》修德”的重要性的确如是。卜筮乃圣人之道,“《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占卦断卦尤其强调个人才德修为,可见《周易》的谆谆教导与警示真的是“无有师保,如临父母”般的身临其境啊!
此《大衍筮法断卦原则占验简表》为笔者逐一占测分析后验正得出,虽有断卦方法无定体之说以及各家学派纷争之别,但是为避免人云亦云启用大衍筮法演算所求得的断卦原则结论实乃断卦不二真相。此断卦原则结论与先辈朱熹在其《易学启蒙·考变占第四》中总结的断卦结论基本只在一个动爻与两个动爻的断卦结论上有所差别,可见千百年来以朱熹的断卦原则为准绳绝非空穴来风确实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
当然,断卦切忌教条死板,具体分析时还得义理与象数紧密结合,理清卦内卦外、爻内爻外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并善于触类旁通,有针对性的对应所占问题逐一分析才有可能断得精准。
(为使此表阅读使用方便,一目了然,一律扼要分析,点到为止,尽量缩短文字篇幅,因而不作长篇大论。)
张爨轠 2013年11月12日于成都
用易占探寻佛法中的问题是对佛法的不恭敬吗?
文/张爨轠
用易占探寻佛法中的问题是对佛法的不恭敬吗?以下围绕这一命题展开了几个相关的重要预测。
占问命题1:佛法中关于生命的轮回是真的吗?(2014年1月12日中午1-2点蓍草筹策演算)得遇恒之谦即恒卦第2、第4爻动变卦谦卦。
两爻变以本卦之阴爻为主,以上爻为主结合断之。若两爻皆阳则以上阳为主。因此本占问命题的解释主要以恒卦第4爻为主、第2爻为辅进行断卦。
恒卦九二爻爻辞为:“悔亡。《象》曰:九二悔亡,能久中也。”九四爻爻辞为:“田无禽。《象》曰:久非其位,安得禽也?”
答案很显然,“久非其位”直中要害,生命的存在的确在轮回中变换,不是一生走完就真的结束了。“能久中也”说明了生命的轮回乃永恒不变之定律。象数分析也很简单:恒卦上震为雷为动为变,代表生命轮回永不停止。
看来,佛祖的话真实不虚,易占的回答毋庸置疑!
占问命题2:用易占探寻佛法中的问题是对佛法的不恭敬吗?(2014年1月12日晚9-10点蓍草筹策演算)得遇蹇之比即蹇卦第3爻动变卦比卦。
蹇卦九三爻爻辞为:“往蹇,来反。《象》曰:往蹇来反,内喜之也。”
答案很显然,个人能力不足时,可以借用易占的合力以达济蹇的目的,对进一步深入了解佛法大有裨益。看不出有什么对佛法的不恭敬之处。
占问命题3:易占如何看待佛法中的因果律理论?(2014年1月12日晚10-11点蓍草筹策演算)得遇中孚之颐即中孚卦第2、第5爻动变卦颐卦。
中孚卦九二爻爻辞为:“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象》曰:其子和之,中心愿也。”九五爻爻辞为:“有孚挛如,无咎。《象》曰:有孚挛如,位正当也。”
解卦原则同样为“两爻变以本卦之阴爻为主,以上爻为主结合断之。若两爻皆阳则以上阳为主。”因此本占问命题应该以中孚卦九五爻爻辞为主、九二爻爻辞为辅断之。
“有孚挛如”极具说服力,“孚”指佛法中的因果律理论是真实无疑的,“挛”充分证实了因果交织不可分割的核心旨意。“位正当也”说明了因果律理论乃真理所在、千真万确。九二爻与九五爻中实相应,“和之”、“靡之”也进一步阐释了因果律理论的确是密切交织真实不虚的!
占问命题4:由于学佛之人会随着修行的深浅导致业力、命运得到很大的改善甚至逆转,易占就会测不准了吗?(2014年1月13日上午9-10点蓍草筹策演算)得遇泰之坎即泰卦第1、3、5爻动变卦坎卦。
按照“三爻变,以本卦卦辞、卦象为主,以之卦卦辞、卦象为辅断之。”的解卦原则,本占问命题应该以本卦泰卦为主、变卦坎卦为辅断之。
泰,小往大来,吉亨。《彖》曰:泰,小往大来。吉亨;则是交天地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象》曰:天地交,泰。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习坎,有孚,维心亨。行有尚。《彖》曰:习坎,重险也。水流而不盈,行险而不失其信。维心亨,乃以刚中也;行有尚,往有功也。天险,不可升也;地险,山川丘陵也;王公设险以守其国;险之时用大矣哉!《象》曰:水洊至,习坎。君子以常德行,习教事。
泰卦乃“交天地而万物通也”,哪有测不准的道理!坎卦“行险而不失其信”同样“不失其信”,也没有测不准的道理!看来,这样的问题被很多人说得面目全非,真相并不是那样的!
还好,易占不说假话,否则,该相信谁说的呢?
注:本文解卦同样一律只是简单给出答案而已,不作详细的义理与象数的分析,权当重要卦例留存而已。
《日讲易经解义》
——一本解说《周易》的旷世经典
文/张爨轠
读《周易》最怕现代人胡扯海吹、冗长啰嗦、天马行空像写小说一样借题发挥,耽误读者宝贵时间不说,还更让不明就里的读者对《周易》的本来意思云里雾里。然而在汗牛充栋的历代《周易》解释的文献中,真正称得上旷世经典的著作少之又少,实为凤毛麟角。
《日讲易经解义》就属于一部真正称得上旷世经典的宝贵杰作。
对于这样一部千古难寻之佳作,不好好下功夫深入研究一番实在是太可惜了。笔者曾经就海南出版社出版、李升召标点注释、牛钮等撰的版本占测该书讲解的准确性如何得遇巽之渐即巽卦第2爻动变卦渐卦。
巽卦九二爻爻辞为:“巽在床下,用史巫纷若,吉,无咎。《象》曰:纷若之吉,得中也。” 渐卦六二爻爻辞为:“鸿渐于磐,饮食衎衎,吉。《象》曰:饮食衎衎,不素饱也。”
“史,职卜筮,巫,主祷祠,皆通诚意于神明者。”“纷若:盛多的样子。”对应该书的成书背景,的确是“用史巫纷若”的集体智慧。康熙皇帝功不可没,颁旨编撰该书为后世留下了如此宝贵的智慧遗产!“纷若之吉,得中也。”这个“得中”即得中道、不偏不倚之意。“巽在床下”真实再现了“史巫纷若”向康熙皇帝及朝廷大臣们讲课时栩栩如生的情景。面对帝王将相、文武百官讲课的史巫们集体精心编撰的这部《日讲易经解义》“得中”之肯定实不虚言!
渐卦六二爻“是言二之德,足以安其位、而享其禄也。”此乃德位兼备,实力彰显无疑呀!该书当然解说不错!
尽管该书并不深入从象数解说,但并不影响义理解释的准确精当,也许作为针对皇帝大臣的讲课侧重义理的解说更符合实际的需要。但可以看出史巫们深厚的象数研究背景,巧妙的将象数依据蕴含其中,读来颇为轻松自如、了然于心。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该书超越了历代不少如雷贯耳的易学大家对《周易》的解说经典。虽然从今人的角度看,该书好像并未在短时间内受到大多数《周易》研究者前所未有的广泛重视与追捧,对该书的研究、评价等相关文献也不多见,但并不影响该书不可替代的权威地位,也许后人会更多的发现、发掘其巨大价值。
该版本的责任编辑、标点注释李升召先生以及相关参与、策划该书出版的所有工作人员也都功不可没,为祖国易学经典文献的进一步传承发扬光大,为后世留下了宝贵遗产。
附注:该书责任编辑李升召先生现年六十多岁,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字学专业研究生毕业,先后担任湖南人民出版社编辑,1987年调到海南出版社至今。曾连续担任海南省第三、四两届政协委员。是编辑行业与《周易》研究领域资深的权威专家。李先生对该书的梳理、校正、注释可谓相当精彩!为这样一部旷世经典的进一步加工整理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周易》的核心本质其实就是卜筮之书
文/张爨轠
占问命题1:《周易》到底是一部什么书?(2014年1月21日下午3-4点蓍草筹策演算)得遇丰卦。
丰,亨,王假之。勿忧,宜日中。《彖》曰:丰,大也;明以动,故丰。王假之,尚大也;勿忧,宜日中,宜照天下也。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象》曰:雷电皆至,丰。君子以折狱致刑。
此卦的解释并不难懂,在系辞传有“《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是故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等等精当的解释。但从易占的角度简明扼要的探寻《周易》到底是一部什么书也有助于进一步深入《周易》的研究方向,以及对各种各样关于此问题的争论有个大致的判断。
很显然,“丰,大也。”、“宜照天下也。”、“君子以折狱致刑”等概括了《周易》乃包罗万象之书,乃“折狱致刑”之大用。“折狱致刑”其实就是对应的卜筮而言。如此丰富包罗万象之书其核心就是为了指导“折狱致刑”的应用!
对于忽视《周易》作为卜筮之书的偏激言论看来是站不住脚的。从丰卦的回答的确说明了《周易》包罗万象。系辞传有“《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然而为什么将“占”放在最后呢?就是先要“丰”即把“辞”、“变”、“象”搞懂了搞明白了才能达到“占”的大用目的。“丰”才能“折狱致刑”。“辞”、“变”、“象”后才是占。可见“占”实乃《周易》的命脉!前面的“辞”、“变”、“象”乃“丰”的铺垫!如果本末倒置,将《周易》的“占”忽略就不符合“《易》有圣人之道四焉”的基本逻辑。
为进一步搞清此问题还可以仔细分析下面的占问命题。
占问命题2:《周易》的核心本质其实就是卜筮之书对吗?(2014年1月21日下午3-4点蓍草筹策演算)得遇噬嗑之颐即噬嗑卦第4爻动变卦颐卦。
噬嗑卦九四爻爻辞为:“噬干胏,得金矢。利艰贞,吉。《象》曰:利艰贞、吉,未光也。”
噬嗑卦六爻皆言用狱,九四爻为用狱之人,当治狱之大任,为执法者。卜筮乃与断狱之大任别无二异。无须赘述,仅此略析,便可得出《周易》的核心本质的确就是卜筮之书的对应答案。虽然得出这个答案已经明白了易占的对应回答,但《象》中“未光”两个字意味深长,包含有如果仅仅把《周易》当成纯粹的卜筮之用而不把“丰”的“辞”、“变”、“象”统一结合那就不能彻底发扬光大《周易》丰富的易道思想。可见再一次证明了易占回答问题的辩证思维是如此的客观公正!不得不让人心服口服!!!
看来,研究《周易》如果不研究易占,或者是忽视易占而仅仅停留在夸夸其谈《周易》的大道理上,这样要想真正深入《周易》的核心精髓思想那也是错位的!这也让人明白了一些所谓的《周易》专家往往在理论上高谈阔论、啰嗦冗长的讲解并不得《周易》要义的文字游戏,浪费自己和大家宝贵的时间,扰乱大众对《周易》的正确认识,而碰到实际预测时所讲的那套理论根本就无法自圆其说甚至差之千里,结果却造成对易占束手无策的真正原因原来如此。
不深入研究易占很难把握准确《周易》到底在讲什么,以及评判谁的解释讲得更准确,尤其是如果完全钻进以文献搜集、训诂为主要依据的死胡同里,全然没有了研究《周易》的灵性、玄性、悟性、神性、特殊性,把研究重心死板的放在了像考古、文学工作者那样没完没了的文献搜集与训诂依据上去,却完全忽略了《周易》的预测实质,那样定会事倍功半,不得要领。
其实很多文献记载与训诂依据也的确是靠不住甚至是荒唐可笑的!就像现在的一些网络谎言被无限制的复制流传很多人还是信以为真。况且对于年代久远的考证更是难以辨别其真伪。有些困惑或者研究不通的问题其实简单一占便可知道答案,何不运用呢?不然,那就真的成了海阔天空任君遨游,大家东说西说没个准则,距离《周易》本意就越来越远了!所以从这个层面上讲,研究《周易》就是要多占卦断卦实践,在应用中探寻《周易》的真正奥秘。并且,在面对众多浩瀚的《周易》相关解释的文献典籍时,评判好书的标准也应该是在断卦实践应用参考时用得上、解得准才是硬指标!这应该才是定律!
兑之中孚占断
文/张爨轠
命题:测某人近期胎孕成功与否?(2014年2月20上午10-11点蓍草演算)遇兑之中孚即兑卦第4、6爻动变卦中孚卦。
兑,亨,利贞。
《彖》曰:兑,说(yuè悦)也。刚中而柔外,说(yuè悦)以利贞,是以顺乎天而应乎人;说(yuè悦)以先民,民忘其劳;说(yuè悦)以犯难,民忘其死;说(yuè悦)之大,民劝矣哉!
《象》曰:丽泽,兑。君子以朋友讲习。
初九:和兑,吉。
《象》曰:和兑之吉,行未疑也。
九二:孚兑,吉,悔亡。
《象》曰:孚兑之吉,信志也。
六三:来兑,凶。
《象》曰:来兑之凶,位不当也。
九四:商兑未宁,介疾有喜。
《象》曰:九四之喜,有庆也。
九五:孚于剥,有厉。
《象》曰:孚于剥,位正当也。
上六:引兑。
《象》曰:上六引兑,未光也。
中孚(fú),豚(tún)鱼吉。利涉大川,利贞。
《彖》曰:中孚,柔在内、而刚得中,说(yuè悦)而巽,孚乃化邦也。豚(tún)鱼吉,信及豚(tún)鱼也;利涉大川,乘(chènɡ)木舟虚也。中孚以利贞,乃应乎天也。
《象》曰:泽上有风,中孚。君子以议狱(yù)缓死。
初九:虞(yú)吉,有它不燕。
《象》曰:初九、虞(yú)吉,志未变也。
九二: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mí)之。
《象》曰:其子和之,中心愿也。
六三:得敌,或鼓或罢,或泣或歌。
《象》曰:或鼓或罢,位不当也。
六四:月几望,马匹亡,无咎。
《象》曰:马匹亡,绝类上也。
九五:有孚挛(luán)如,无咎。
《象》曰:有孚挛(luán)如,位正当也。
上九:翰(hàn)音登于天,贞凶。
《象》曰:翰(hàn)音登于天,何可长也?
断卦:
单凭“上六:引兑。《象》曰:上六引兑,未光也。”就可判断怀孕不能成功。
另外最有明显特征的中孚卦卦象——大离卦也最具说服力:中孚卦大离卦卦象为中空无孕之象。无须赘述!
该断卦已经验证!
(注:类似的断卦不必复杂的去研究旁通、扩展,只要抓住主要对应的关键性特征就可肯定判断!尤其是之卦中孚卦的卦象就说明了需要的答案。)
中孚之颐占断
文/张爨轠
命题:测某教师学生比赛是否获得指导教师荣誉证书?(2014年1月22日下午4-5点蓍草演算)得遇中孚之颐即中孚卦第2、第5爻动变卦颐卦。
中孚,豚(tún)鱼吉。利涉大川,利贞。
《彖》曰:中孚,柔在内、而刚得中,说(yuè悦)而巽,孚乃化邦也。豚(tún)鱼吉,信及豚(tún)鱼也;利涉(shè)大川,乘(chènɡ)木舟虚也。中孚以利贞,乃应乎天也。
《象》曰:泽上有风,中孚。君子以议狱缓(huǎn)死。
初九:虞(yú)吉,有它不燕。
《象》曰:初九、虞(yú)吉,志未变也。
九二: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mí)之。
《象》曰:其子和之,中心愿也。
六三:得敌,或鼓或罢,或泣或歌。
《象》曰:或鼓或罢,位不当也。
六四:月几望,马匹亡,无咎。
《象》曰:马匹亡,绝类上也。
九五:有孚挛(luán)如,无咎。
《象》曰:有孚挛(luán)如,位正当也。
上九:翰音登于天,贞凶。
《象》曰:翰音登于天,何可长也?
颐,贞吉。观颐,自求口实。
《彖》曰:颐,贞吉,养正则吉也;观颐,观其所养也;自求口实,观其自养也。天地养万物,圣人养贤以及万民,颐之时大矣哉!
《象》曰:山下有雷,颐。君子以慎(shèn)言语、节饮食。
初九:舍尔灵龟,观我朵颐,凶。
《象》曰:观我朵颐,亦不足贵也。
六二:颠(diān)颐,拂(fú)经,于丘颐,征凶。
《象》曰:六二征凶,行(xínɡ)失类也。
六三:拂(fú)颐(yí),贞凶。十年勿用,无攸(yōu)利。
《象》曰:十年勿用,道大悖(bèi)也。
六四:颠(diān)颐,吉。虎视眈(dān)眈(dān),其欲逐(zhú)逐(zhú),无咎。
《象》曰:颠(diān)颐(yí)之吉,上施光也。
六五:拂(fú)经,居贞,吉。不可涉大川。
《象》曰:居贞之吉,顺以从上也。
上九:由颐,厉吉,利涉大川。
《象》曰:由颐厉吉,大有庆也。
断卦:
“九二: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mí)之。《象》曰:其子和之,中心愿也。”“九五:有孚挛(luán)如,无咎。《象》曰:有孚挛(luán)如,位正当也。”凭借中孚卦第2、第5爻爻辞即可直接判断该师生皆会获奖,当然前提是因为学生获奖教师才顺理成章获得指导教师荣誉。
该断卦变卦颐卦的参考意义不太有直接对应,显然体现了朱熹的“两爻动应以本卦上动之爻为主、下动之爻为辅”的断卦原则。
该占断已应验。
损之临占断
文/张爨轠
命题:测某作者的某书找某出版社能否成功顺利出版?(2013年8月10日晚9:50-10:01筹策占卦)得遇损之临即损卦第6爻动变卦临卦。
损,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曷(hé)之用?二簋(ɡuǐ)可用享。
《彖》曰:损,损下益上,其道上行。损而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曷(hé)之用?二簋(ɡuǐ)可用享;二簋(ɡuǐ)应有时。损刚益柔有时;损益盈虚,与时偕行。
《象》曰: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chénɡ)忿(fèn)窒(zhì)欲。
初九:已事遄(chuán)往,无咎,酌(zhuó)损之。
《象》曰:已事遄(chuán)往,尚合志也。
九二:利贞,征凶。弗损,益之。
《象》曰:九二利贞,中以为志也。
六三: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
《象》曰:一人行,三则疑也。
六四:损其疾,使遄(chuán)有喜,无咎。
《象》曰:损其疾,亦可喜也。
六五: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元吉。
《象》曰:六五元吉,自上祐也。
上九:弗损、益之,无咎,贞吉,利有攸往。得臣无家。
《象》曰:弗损益之,大得志也。
临(lín):元亨利贞,至于八月有凶。
《彖》曰:临,刚浸(jìn)而长。说(yuè悦)而顺,刚中而应。大亨以正,天之道也。至于八月有凶,消不久也。
《象》曰:泽上有地,临;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
初九:咸(xián)临,贞吉。
《象》曰:咸临、贞吉,志行正也。
九二:咸临,吉,无不利。
《象》曰:咸临、吉、无不利,未顺命也。
六三:甘临,无攸利。既忧之,无咎。
《象》曰:甘临,位不当也。既忧之,咎不长也。
六四:至临,无咎。
《象》曰:至临、无咎,位当也。
六五:知(zhì智)临,大君之宜,吉。
《象》曰:大君之宜,行中之谓也。
上六:敦(dūn)临,吉,无咎。
《象》曰:敦(dūn)临之吉,志在内也。
断卦:
单凭“上九:弗损、益之,无咎,贞吉,利有攸往。得臣无家。《象》曰:弗损益之,大得志也。”即可判断出该作者的该书能够在某出版社顺利出版,并且,还会得到不少出版社给予的稿酬。快则一月之内即可签订出版合同,一年之内即可顺利出版面市!
该占断已应验。
又一次体现了朱熹断卦原则的准确精当!
准确率不高的数字卦
文/张爨轠
对于数字卦占验的准确性本人一直多有质疑,从多次实践中发现其准确率实在不高,对于准确率不高的占卦方法其研究意义就不是太大了!
数字卦由于只存在一个动爻,并不能完整、全面的反应所要预测事情的来龙去脉,不能对所测之事有全方位的分析,这是数字卦最大的局限性所在。
而事实上我们在预测一件事情的时候往往要求对于所测之事能够找到充分的依据、线索,并严格按照卦爻辞义理与象数结合分析才可能得出一个最为基本的判断,就像公安人员破案一样,不能主观臆断,不能单凭一点点依据或线索而妄下定论。
对于《周易》预测的准确概率本来就存在很大的未知障碍,加之数字卦往往是在预测者时间不方便、身心状态大多没有完全安静下来的临时、灵活采用的一种最简易的预测方法,无论是预测者还是求测者都往往处于时间紧、客观环境条件受限的状况下所做出的便易方法,其准确率在实践检验中很难经得起检验。
排除诸如求测者符合自然的报数规则,预测者比较安静的心理状态等基本要求以外,还是不一定能够保证预测的准确性,笔者就多次为此验证后得出数字卦准确率实在不高的科学结论。
相对于传统正宗的大衍筮法来讲,数字卦的研究价值的确比较小了!
国学大师傅佩荣教授也经常在其著作以及各类讲课中强调,数字卦只是一种方便性的简易占卦方法,局限性大,若要预测主要大事情还必须得使用大衍筮法才能更加全面、精准。但数字卦由于某些场合能够迅速的做出占断结果,对于特殊情况下的预测占断还是有用的。并且,傅佩荣教授在其著作中也列举了不少运用数字卦占断的经典案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高亨的断卦原则其准确率如何?
文/张爨轠
命题:高亨的断卦原则其准确率如何?(2013年12月8日晚8-9点蓍草演算)得遇离之颐即离卦第3、第4爻动变卦颐卦。
离,利贞,亨。畜牝(pìn)牛,吉。
《彖》曰:离,丽也;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重(chónɡ)明以丽乎正,乃化成天下。柔丽乎中正,故亨;是以畜牝(pìn)牛吉也。
《象》曰:明两作,离;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
初九:履(lǚ)错然,敬之,无咎。
《象》曰:履(lǚ)错之敬,以辟(bì避)咎也。
六二:黄离,元吉。
《象》曰:黄离元吉,得中道也。
九三:日昃(zè)之离,不鼓缶(fǒu)而歌,则大耋(dié)之嗟(jiē),凶。
《象》曰:日昃(zè)之离,何可久也?
九四:突如其来如,焚(fén)如,死如,弃如。
《象》曰:突如其来如,无所容也。
六五:出涕(tì)沱(tuó)若,戚(qī)嗟(jiē)若,吉。
《象》曰:六五之吉,离王公也。
上九:王用出征,有嘉,折首,获匪(fěi)其丑,无咎。
《象》曰:王用出征,以正邦(bānɡ)也。
颐,贞吉。观颐,自求口实。
《彖》曰:颐,贞吉,养正则吉也;观颐,观其所养也;自求口实,观其自养也。天地养万物,圣人养贤以及万民,颐之时大矣哉!
《象》曰:山下有雷,颐。君子以慎(shèn)言语、节饮食。
初九:舍尔灵龟,观我朵颐,凶。
《象》曰:观我朵颐,亦不足贵也。
六二:颠(diān)颐,拂(fú)经,于丘颐,征凶。
《象》曰:六二征凶,行(xínɡ)失类也。
六三:拂颐,贞凶。十年勿用,无攸利。
《象》曰:十年勿用,道大悖(bèi)也。
六四:颠颐,吉。虎视眈眈,其欲逐逐,无咎。
《象》曰:颠颐之吉,上施光也。
六五:拂经,居贞,吉。不可涉大川。
《象》曰:居贞之吉,顺以从上也。
上九:由颐,厉吉,利涉大川。
《象》曰:由颐厉吉,大有庆也。
断卦:高亨的断卦原则在其著作《周易古经今注》“周易筮法新考”中有详细的论述,在《高亨<周易>九讲》王大庆整理等书中也有全部节选。其求宜变之爻的断卦原则被台湾的刘君祖大师发扬光大,其《刘君祖易断全书》的主要断卦依据皆以此为主体。
但在实践检验中笔者发现高亨先生的这套断卦原则理论漏洞颇多,难以经得起长期的实践检验,与朱熹的断卦原则比较起来显然其准确率不高,困惑之余借助易占以探明究竟。
从“九三:日昃(zè)之离,不鼓缶(fǒu)而歌,则大耋(dié)之嗟(jiē),凶。《象》曰:日昃(zè)之离,何可久也?九四:突如其来如,焚(fén)如,死如,弃如。《象》曰:突如其来如,无所容也。”这两爻所表达的义理来看,怎么样也看不出高亨先生的这套断卦原则理论会有很高的准确率。
恰好刘君祖大师在其《刘君祖易断全书》第533页中也对高亨的这套法则进行了占断,却得出了离卦第2、第6爻动的结论,肯定了这套断卦体系的准确性、权威性,并把这套断卦体系贯穿该书始终,不得不让人叹服!
看来,各家断卦原则理论皆有其理,而真正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断卦原则只有各人自知!
电子鼓在国内未来十年之内的发展总趋势预测
文/张爨轠
命题1:电子鼓在国内未来十年之内的发展总趋势预测(2014年4月9日下午3-4点蓍草演算)得遇豫之坤即豫卦第4爻动变卦坤卦。
豫,利建侯行师。
《彖》曰:豫,刚应而志行,顺以动,豫。豫顺以动,故天地如之,而况建侯行师乎?天地以顺动,故日月不过,而四时不忒(tè);圣人以顺动,则刑罚清而民服,豫之时义大矣哉。
《象》曰:雷出地奋,豫。先王以作乐(yuè)崇德,殷(yīn)荐之上帝,以配祖考。
初六:鸣豫,凶。
《象》曰:初六鸣豫,志穷凶也。
六二:介于石,不终日,贞吉。
《象》曰:不终日、贞吉,以中正也。
六三:盱(xū)豫,悔,迟有悔。
《象》曰:盱(xū)豫、有悔,位不当也。
九四:由豫,大有得。勿疑。朋盍(hé)簪(zān)。
《象》曰:由豫、大有得,志大行(xínɡ)也。
六五:贞疾,恒不死。
《象》曰:六五贞疾,乘刚也。恒不死,中未亡也。
上六:冥豫,成有渝。无咎。
《象》曰:冥(mínɡ)豫在上,何可长也?
坤,元亨,利牝(pìn)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彖》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xián)亨。牝(pìn)马地类,行地无疆;柔顺利贞,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后顺得常;西南得朋,乃与类行;东北丧朋,乃终有庆。安贞之吉,应地无疆。
《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初六:履(lǚ)霜,坚冰至。
《象》曰:履霜、坚冰,阴始凝(nínɡ)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
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象》曰:六二之动,直以方也。不习无不利,地道光也。
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象》曰:含章可贞,以时发也。或从王事,知(zhì智)光大也。
六四:括囊(nánɡ),无咎无誉。
《象》曰:括囊、无咎,慎(shèn)不害也。
六五:黄裳(chánɡ),元吉。
《象》曰:黄裳(chánɡ)、元吉,文在中也。
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象》曰:龙战于野,其道穷也。
用六:利永贞。
《象》曰:用六永贞,以大终也。
《文言》曰: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后得主而有常。含万物而化光。坤道其顺乎?承天而时行。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yānɡ);臣弑(shì)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辩之不早辩也;《易》曰:“履霜、坚冰至”,盖言顺也。
直,其正也,方,其义也;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则不疑其所行也。
阴虽有美,含之以从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地道无成,而代有终也。
天地变化,草木蕃(fán);天地闭,贤人隐;《易》曰:括囊,无咎无誉,盖言谨也。
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zhī肢),发于事业,美之至也。
阴疑(nǐ拟)于阳必战,为其嫌于无阳也,故称龙焉;犹未离其类也,故称血焉;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
命题2:传统爵士鼓在国内未来十年之内的发展总趋势预测(2014年4月9日下午3-4点蓍草演算)得遇鼎之未济即鼎卦第3爻动变卦未济卦。
鼎,元吉亨。
《彖》曰:鼎,象也;以木巽火,亨(pēnɡ烹)饪也;圣人亨(pēnɡ烹),以享(xiǎnɡ)上帝,而大亨(pēnɡ烹)以养圣贤。巽而耳目聪明,柔进而上行,得中而应乎刚,是以元亨(hēnɡ)。
《象》曰:木上有火,鼎。君子以正位凝(nínɡ)命。
初六:鼎颠趾(zhǐ),利出否(pǐ),得妾以其子,无咎。
《象》曰:鼎颠趾,未悖(bèi)也。利出否,以从贵也。
九二:鼎有实,我仇有疾,不我能即,吉。
《象》曰:鼎有实,慎所之也。我仇有疾,终无尤也。
九三:鼎耳革,其行塞(sè),雉(zhì)膏不食。方雨亏悔,终吉。
《象》曰:鼎耳革,失其义也。
九四:鼎折(zhé)足,覆(fù)公餗(sù),其形渥(wò),凶。
《象》曰:覆(fù)公餗(sù),信如何也?
六五:鼎黄耳,金铉(xuàn),利贞。
《象》曰:鼎黄耳,中以为实也。
上九:鼎玉铉(xuàn),大吉,无不利。
《象》曰:玉铉(xuàn)在上,刚柔节也。
未济,亨,小狐汔(qì)济,濡(rú)其尾,无攸利。
《彖》曰:未济、亨,柔得中也。小狐汔济,未出中也;濡(rú)其尾、无攸利,不续终也;虽不当位,刚柔应也。
《象》曰:火在水上,未济。君子以慎辨物居方。
初六:濡(rú)其尾,吝。
《象》曰:濡(rú)其尾,亦不知极也。
九二:曳(yè)其轮,贞吉。
《象》曰:九二贞吉,中以行正也。
六三:未济,征凶。利涉大川。
《象》曰:未济征凶,位不当也。
九四:贞吉,悔亡。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赏于大国。
《象》曰:贞吉、悔亡,志行也。
六五:贞吉,无悔。君子之光,有孚,吉。
《象》曰:君子之光,其晖(huī)吉也。
上九:有孚于饮酒,无咎。濡其首,有孚、失是。
《象》曰:饮酒濡首,亦不知节也。
断卦:
义理简析:
直接从豫卦“九四:由豫,大有得。勿疑。朋盍(hé)簪(zān)。《象》曰:由豫、大有得,志大行(xínɡ)也。”判断即可知道电子鼓这门乐器在国内未来十年之内的发展总趋势是非常不错的,可以用“大展宏图、众望所归”八个字来简单概括。
而鼎卦“九三:鼎耳革,其行塞(sè),雉(zhì)膏不食。方雨亏悔,终吉。《象》曰:鼎耳革,失其义也。”则表明了传统爵士鼓在国内未来十年之内的发展总趋势明显不如电子鼓的发展总趋势好!可以用“阻碍颇多、瓶颈受限”八个字来简单概括。
两者综合比较答案显而易见。
象数简析:
豫卦九四乃其卦主,为五阴附应之,故曰“大有得”;上互坎为疑,五阴应一阳故“无疑”;九四与群阴相应和为“朋”因而团聚众阴为“朋盍(hé)簪(zān)”之象;五阴取信于九四,使九四阳刚之志得以施行。变卦坤卦为纯阴之卦,坤为地为包为藏为顺为厚德载物之象,也说明电子鼓在国内未来十年的发展总趋势是非常顺当自然而然的!
鼎卦上离下巽,为火为木乃烹饪之象;九三处鼎腹部位置,互兑为耳,下巽为脱落寓意不能与时俱进之象,故为“其行塞”;九三与上六不应与,故为“雉膏不食”之象;也说明传统爵士鼓在国内未来十年之内难以顺当发展,需要顺应时代的步伐加大改革等问题才能有较大的改善或突破。变卦未济卦上离下坎为水火不交、不相为用、“不续终”之象,也表明难以取得巨大的发展空间。
由遇鼎之小过占断看两爻动的断卦原则
文/张爨轠
命题:某测出行活动是否安全?(2014年4月初蓍草演算)得遇鼎之小过即鼎卦第2、第6爻动变卦小过卦。
鼎,元吉亨。
《彖》曰:鼎,象也;以木巽火,亨(pēnɡ烹)饪也;圣人亨(pēnɡ烹),以享(xiǎnɡ)上帝,而大亨(pēnɡ烹)以养圣贤。巽而耳目聪明,柔进而上行,得中而应乎刚,是以元亨(hēnɡ)。
《象》曰:木上有火,鼎。君子以正位凝(nínɡ)命。
初六:鼎颠趾(zhǐ),利出否,得妾以其子,无咎。
《象》曰:鼎颠趾,未悖(bèi)也。利出否,以从贵也。
九二:鼎有实,我仇有疾,不我能即,吉。
《象》曰:鼎有实,慎(shèn)所之也。我仇有疾,终无尤也。
九三:鼎耳革,其行塞(sè),雉(zhì)膏不食。方雨亏悔,终吉。
《象》曰:鼎耳革,失其义也。
九四:鼎折(zhé)足,覆(fù)公餗(sù),其形渥(wò),凶。
《象》曰:覆(fù)公餗(sù),信如何也?
六五:鼎黄耳,金铉,利贞。
《象》曰:鼎黄耳,中以为实也。
上九:鼎玉铉,大吉,无不利。
《象》曰:玉铉在上,刚柔节也。
小过,亨,利贞。可小事,不可大事。飞鸟遗之音,不宜上,宜下,大吉。
《彖》曰:小过,小者、过而亨也。过以利贞,与时行也;柔得中,是以小事吉也。刚失位而不中,是以不可大事也。有飞鸟之象焉,飞鸟遗之音,不宜上、宜下,大吉,上逆而下顺也。
《象》曰:山上有雷,小过。君子以行过乎恭,丧过乎哀,用过乎俭。
初六:飞鸟以凶。
《象》曰:飞鸟以凶,不可如何也?
六二:过其祖,遇其妣(bǐ),不及其君。遇其臣,无咎。
《象》曰:不及其君,臣不可过也。
九三:弗过防之,从或戕(qiānɡ)之,凶。
《象》曰:从或戕(qiānɡ)之,凶如何也?
九四:无咎,弗过遇之,往厉必戒,勿用永贞。
《象》曰:弗过遇之,位不当也。往厉必戒,终不可长也。
六五:密云不雨,自我西郊,公弋(yì)取彼在穴。
《象》曰:密云不雨,已上也。
上六:弗遇过之,飞鸟离之,凶,是谓灾眚(shěnɡ)。
《象》曰:弗遇过之,已亢也。
断卦:
从“上九:鼎玉铉,大吉,无不利。《象》曰:玉铉在上,刚柔节也。”直接可以判断此出行活动安全没有任何问题。这是依据朱熹两爻动以上爻为主的断卦原则进行直接判断的。
此占断已经应验。
再一次证明了朱熹断卦原则的准确性。
然而,张丙哲对于两爻动的断卦原则却是“以之卦变极之爻为主”。小过卦“上六:弗遇过之,飞鸟离之,凶,是谓灾眚(shěnɡ)。《象》曰:弗遇过之,已亢也。”显然为有灾难之意,如果以此断卦依据来判断则完全与朱熹的断卦结果相反。可见,清朝的张丙哲在《占易秘籍》中关于两爻动的断卦原则经不起实践的检验。
有意思的是鼎卦“九二:鼎有实,我仇有疾,不我能即,吉。《象》曰:鼎有实,慎(shèn)所之也。我仇有疾,终无尤也。”却反应出了此活动主办方不敬人意的地方,事后据参与活动者反馈得知该爻的意思应验在了这个问题上。只是这个问题已经并不太重要而已,在朱熹的断卦原则中两爻动的下动之爻本身也是辅助参考而已。
可见易占的精准与全面不可思议!
流行音乐市场在成都未来十年之内的
前景如何?
文/张爨轠
命题:流行音乐市场在成都未来十年之内的前景如何?(2014年4月16日下午2-3点蓍草演算)得遇睽卦。
睽,小事吉。
《彖》曰:睽,火动而上,泽动而下;二女同居,其志不同行。说(yuè悦)而丽乎明,柔进而上行,得中而应乎刚,是以小事吉。天地睽而其事同也。男女睽而其志通也。万物睽而其事类也;睽之时用大矣哉!
《象》曰:上火下泽,睽。君子以同而异。
初九:悔亡。丧马,勿逐(zhú),自复。见恶(è)人,无咎。
《象》曰:见恶(è)人,以辟(bì避)咎也。
九二:遇主于巷,无咎。
《象》曰:遇主于巷,未失道也。
六三:见舆(yú)曳(yè),其牛掣(chè)。其人天且劓(yì),无初有终。
《象》曰:见舆(yú)曳(yè),位不当也。无初有终,遇刚也。
九四:睽孤,遇元夫。交孚,厉,无咎。
《象》曰:交孚无咎,志行也。
六五:悔亡。厥(jué)宗噬(shì)肤,往,何咎?
《象》曰:厥(jué)宗噬(shì)肤,往有庆也。
上九:睽孤。见豕(shǐ)负涂(tú),载鬼一车,先张之弧(hú),后说(tuō脱)之弧(hú)。匪(fěi)寇婚媾(ɡòu),往,遇雨则吉。
《象》曰:遇雨之吉,群疑亡也。
断卦:
睽,本就包含有“乖异、乖违、违背、分散、分离、背离、不和谐、众心离散、上下不通、各自为政······”等意思。
为卦上离为火(火炎上)、下兑为泽(水润下)之象,上下二体乃相违背。“二女同居,其志不同行。”、“是以小事吉”、“君子以同而异”等经文涵义与白话近同一目了然。
对应所占问命题“流行音乐市场在成都未来十年之内的前景如何?”分析不难得出如下结论:
不可图谋大事,仅仅在小范围内、局部或个别范围内有所成就,整体前景并不通泰,难以看到成都本土上下一派繁荣和谐、团结的流行音乐美好景象。
排除《周易》预测的宏观角度从现实分析来讲,成都历来就在国内的历史、文化、艺术等等诸多方面都具有较为显著的地域优势、经济优势与丰厚的文化积淀,其流行音乐区域市场也被很多国内外行业人士所看好。尤其是近年从成都走出去的众多知名流行音乐人、歌手等取得的显著成就大家都有目共睹。
但是表面繁荣的背后其实也并非大家想象的那样乐观,无论是流行音乐演出、教学以及与之相关联的如流行乐器销售等市场都暗藏漩涡,不少从业人士在其各自的发展道路上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这一点可以从众多同行在该领域生死沉浮与艰辛打拼历练中得到反馈。
尽管如此,个别行业成功人士的确在这个领域获得了预期的成功,从本地某些龙头经营商家对流行乐器销售、教学等市场实际数据中可以证实这一点。
这个命题的预测结果的确有些始料未及,与笔者的预期值有不少出入,也许借助《周易》的伟大智慧与客观形势相结合来分析就会获得更多的正面启示。
也可以让本土相关行业人士在决策、实践操作过程中更加清醒的认识到一些潜藏的危机,以积极思考、应对、规避将来在发展过程中的未知市场因素与风险。
成都未来十年之内传统爵士鼓与电子鼓教育行业发展总趋势预测
文/张爨轠
命题1:成都未来十年之内传统爵士鼓教育行业发展总趋势预测(2014年4月21日上午9-10点蓍草演算)得咸之渐即咸卦第4、第6爻动变卦渐卦。
咸(xián),亨,利贞,取(qǔ娶)女吉。
《彖》曰:咸(xián),感也。柔上而刚下,二气感应以相与;止而说(yuè悦),男下女,是以亨、利贞、取(qǔ娶)女吉也。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观其所感,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象》曰:山上有泽,咸。君子以虚受(shòu)人。
初六:咸(xián)其拇(mǔ)。
《象》曰:咸(xián)其拇(mǔ),志在外也。
六二:咸其腓(féi),凶。居吉。
《象》曰:虽凶居吉,顺不害也。
九三:咸其股(ɡǔ),执(zhí)其随(suí),往吝。
《象》曰:咸其股(ɡǔ),亦不处也。志在随人,所执(zhí)下也。
九四:贞吉,悔亡。憧(chōnɡ)憧(chōnɡ)往来,朋(pénɡ)从尔思。
《象》曰:贞吉、悔亡,未感害也。憧(chōnɡ)憧(chōnɡ)往来,未光大也。
九五:咸其脢(méi),无悔。
《象》曰:咸其脢(méi),志末也。
上六:咸其辅、颊(jiá)、舌。
《象》曰:咸其辅、颊(jiá)、舌,滕(ténɡ)口说也。
渐,女归,吉,利贞。
《彖》曰:渐,之进也;女归,吉也。进得位,往有功也;进以正,可以正邦也。其位,刚得中也。止而巽,动不穷也。
《象》曰:山上有木,渐,君子以居贤德善俗。
初六:鸿(hónɡ)渐于干(ɡān),小子厉,有言,无咎。
《象》曰:小子之厉,义无咎也。
六二:鸿(hónɡ)渐于磐(pán),饮食衎(kàn)衎(kàn),吉。
《象》曰:饮食衎(kàn)衎(kàn),不素饱也。
九三:鸿渐于陆。夫征不复,妇孕不育,凶。利御(yù)寇。
《象》曰:夫征不复,离群丑也。妇孕不育,失其道也。利用御(yù)寇,顺相保也。
六四:鸿渐于木,或得其桷(jué),无咎。
《象》曰:或得其桷(jué),顺以巽也。
九五:鸿渐于陵。妇三岁不孕,终莫之胜,吉。
《象》曰:终莫之胜、吉,得所愿也。
上九: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吉。
《象》曰:其羽可用为仪,吉,不可乱也。
命题2:成都未来十年之内电子鼓教育行业发展总趋势预测(2014年4月21日上午9-10点蓍草演算)得姤卦。
姤(ɡòu),女壮,勿用取(qǔ娶)女。
《彖》曰:姤(ɡòu),遇也;柔遇刚也。勿用取(qǔ娶)女,不可与长也。天地相遇,品物咸(xián)章也。刚遇中正,天下大行也。姤之时义大矣哉!
《象》曰:天下有风,姤(ɡòu)。后以施命诰(ɡào)四方。
初六:系(xì)于金柅(nǐ),贞吉。有攸往,见凶。羸(léi)豕(shǐ)孚蹢(zhí)躅(zhú)。
《象》曰:系于金柅(nǐ),柔道牵也。
九二:包有鱼,无咎,不利宾。
《象》曰:包有鱼,义不及宾也。
九三:臀(tún)无肤,其行次(zī趑)且(jū趄),厉,无大咎。
《象》曰:其行次(zī趑)且(jū趄),行未牵也。
九四:包无鱼,起凶。
《象》曰:无鱼之凶,远民也。
九五:以杞(qǐ)包瓜,含章,有陨自天。
《象》曰:九五含章,中正也。有陨自天,志不舍命也。
上九:姤其角,吝,无咎。
《象》曰:姤其角,上穷吝(lìn)也。
断卦:
从咸卦“九四:贞吉,悔亡。憧(chōnɡ)憧(chōnɡ)往来,朋(pénɡ)从尔思。《象》曰:贞吉、悔亡,未感害也。憧(chōnɡ)憧(chōnɡ)往来,未光大也。”与“上六:咸其辅、颊(jiá)、舌。《象》曰:咸其辅、颊(jiá)、舌,滕(ténɡ)口说也。”两爻的爻辞与《象》即可大致得知成都未来十年之内传统爵士鼓教育行业的发展总趋势未见有巨大起色,仅仅是口舌取悦于人并无实质性的大进展。可谓将会出现夸大其词的甚至具有浮夸风的市场状况。正如《老子》曰:“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的虚浮状况。
而电子鼓的命题答案呢?从“姤,女壮,勿用取女。《彖》曰:姤,遇也;柔遇刚也。勿用取女,不可与长也。天地相遇,品物咸章也。刚遇中正,天下大行也。姤之时义大矣哉!《象》曰:天下有风,姤。后以施命诰四方。”经文意思与姤卦卦象来看,电子鼓正处于新的发展时期,大有逐渐壮大的趋势。姤卦乃十二消息卦之一,可谓是具有不可阻挡的发展新趋势。但是姤卦乃一阴生于下,发展势态在短时间内未见成熟,需要历经更长的时间。
象数简析:咸卦上兑为口,为夸大其词,变卦渐卦上巽为风,为不果,乃无实质性的大发展之象。
对应爻辞涵义基本一致。
姤卦一阴生于下,阴与五阳相遇,来知德“以其本非所望而卒然值之,如不期而遇者,故为姤也。”同时,姤卦上乾下巽,乾为天为健为久远为动力阳刚充足,巽为入为隐伏为随风扩散,也反应出电子鼓具有强大的发展与生存空间。尽管在未来十年之内这个时间段内只是处于发展初期(姤卦初爻为阴)状态,可见未来更长时间内如二十年、三十年等会有不断壮大的发展总趋势值得期待!
作为鼓手来讲,通过《周易》预测应对未知的专业前景,对于个人、行业都至关重要。很多鼓手尤其是对未来满怀期待的年轻鼓手群体来讲,未来的专业道路的确充满了很多不确定因素,每个人的困惑也会很多,如何在立足本土坚持专业发展的道路上取得更加长足的进步与更多的发展空间也是所有鼓手的现实生存问题。面对未来,每个人将来的事业走向不可能不去思考,更不可能去回避,知道这一点就会理清地域范围内本行业发展的基本脉络,也可以使本土相关从业人员冷静、从容面对,以对自身所处的定位发展目标有个清醒的认识。
这也是通过《周易》预测获得“无有师保,如临父母”般的智慧途径!
易占启示之——爵士鼓参赛选曲
文/张爨轠
《周易》的智慧无所不包,在决疑难定之关键时候往往可以使人豁然开朗,获得清晰、正确的分析思路。
对于爵士鼓参赛选曲来讲,是每一位有过参赛经验教师比较难定夺的专业问题,因为教师必须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实际演奏水平、性格特征、风格偏好以及相应赛事的相关规定等等全方位的事项,才能最大限度的使学生发挥出真实的能力。
下面就以一则易占为例,看看《周易》这门古老的伟大智慧是如何与打鼓这样的专业问题结合起来的。
命题:某学生将参加某比赛,选择演奏《MINUS-ONE》一书中著名的作品《Funk MiX》好不好?
对于鼓手来讲,不少人都比较熟悉这首经典作品,该作品配器时尚、华丽,旋律动听、优美,尤其是当中的爵士鼓演奏可谓十分精彩,在以往的一些全国爵士鼓相关比赛中就有个别选手凭借该首作品获得了很高的奖项。可见,对于这首作品的经典性可谓毋容置疑,算得上是可以拿得出手的爵士鼓演奏表演好作品!
对于上面的占问命题,笔者占得大有之大畜卦即大有卦第4爻动变卦大畜卦。(2014、5、19蓍草演算)
大有,元亨。
《彖》曰:大有,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应之,曰大有。其德刚健而文明,应乎天而时行,是以元亨。
《象》曰:火在天上,大有。君子以遏(è)恶(è)扬善,顺天休命。
初九:无交害。匪(fēi非)咎。艰则无咎。
《象》曰:大有初九,无交害也。
九二:大车以载(zài),有攸(yōu)往,无咎。
《象》曰:大车以载(zài),积(jī)中不败也。
九三:公用亨(xiǎnɡ享)于天子,小人弗(fú)克。
《象》曰:公用亨(xiǎnɡ享)于天子,小人害也。
九四:匪(fēi非)其彭、无咎。
《象》曰:匪(fēi非)其彭,无咎,明辨(biàn)皙(xī晰)也。
六五:厥(jué)孚(fú)交如,威如,吉。
《象》曰:厥(jué)孚(fú)交如,信以发志也。威如之吉,易而无备也。
上九:自天祐(yòu)之,吉无不利。
《象》曰:大有上吉,自天祐也。
大畜(xù),利贞。不家食,吉。利涉(shè)大川。
《彖》曰:大畜,刚健笃(dǔ)实辉(huī)光,日新其德。刚上而尚贤(xián),能止健,大正也。不家食,吉,养贤(xián)也。利涉(shè)大川,应乎天也。
《象》曰:天在山中,大畜。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xù)其德。
初九:有厉,利已。
《象》曰:有厉利已,不犯灾也。
九二:舆(yú)说(tuō脱)輹(fù)。
《象》曰:舆(yú)说(tuō脱)輹(fù),中无尤(yóu)也。
九三:良马逐(zhú),利艰贞。曰闲舆(yú)卫,利有攸(yōu)往。
《象》曰:利有攸(yōu)往,上合志也。
六四:童牛之牿(ɡù),元吉。
《象》曰:六四元吉,有喜也。
六五:豮(fén)豕(shǐ)之牙,吉。
《象》曰:六五之吉,有庆也。
上九:何(hè荷)天之衢(qú),亨。
《象》曰:何(hè荷)天之衢(qú),道大行(xínɡ)也。
断卦:
大有卦“九四:匪(fēi非)其彭、无咎。《象》曰:匪(fēi非)其彭,无咎,明辨(biàn)皙(xī晰)也。”的白话意思不难理解:“不要其盛大,没有咎害,要分辨清楚。”引申意思是说如果选择演奏这首曲子去参赛的话,对于该学生来讲等于是拔苗助长了!提醒要分辨清楚!
看到这一爻辞以后,按照爻辞的义理仔细琢磨一下该首作品的演奏特点,才的的确确发现该首作品具有相当大的难度系数,该曲114拍/分钟的速度中,有不少六连音、三十二分音符、八连音等快速的换鼓演奏技巧。一般鼓手在演奏八连音时速度往往在80拍/分钟左右比较容易控制好,当达到100拍/分钟以上的速度以后,恐怕不少鼓手都难以轻松搞定。对于该曲114拍/分钟的速度并且还必须演奏比较高难的换鼓编配,的确具有很大的难度系数。
再结合该学生的实际水平状况一分析,发现他确实演奏不出清晰颗粒感的密集型换鼓节奏,咋一听还觉得可以,仔细一听就发现他驾驭不了这样的演奏技术要求,硬是要用这首曲子去参赛,不是拔苗助长是什么呢?
回到占问来讲,这个占问命题得到的大有之大畜,这两个卦都包含有“大、多”等共同特征,充分说明这首作品是具有丰富音乐表现内涵的好作品,是特别适合鼓手借此展现自己实力水平的好作品,是值得鼓手去好好深入发掘的优秀音乐作品。当然,该曲就像卦名一样属于真正的“大”作品!
爻辞已经明确告知该学生目前还尚不具备演奏好这首作品的实力。可见易占的精彩回答一针见血、直中要害!
学习《周易》是获取智慧的好方法,从上面这一专业占问命题中就可以得到很好的启示。
同时,对于学习《周易》来讲,无论从事什么职业的人其实都可以学以致用,尤其是合理的用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可以帮助自己解开很多很多的专业谜团!毕竟,每个人的能力与经验在判断事物时与《周易》的大智慧相比较都显得是那么的微不足道!何不借用老祖先留给我们的伟大《周易》智慧来释疑解惑呢?
题外话:对于很多根本并不真正了解、懂得《周易》的人来讲,还误把《周易》当成是算命甚至是封建迷信,那就是井底之蛙、孤陋寡闻了,更是让如此伟大的中华经典文化蒙羞了!不得不说此乃千古之憾了!
睽之震占断
文/张爨轠
占问命题:测某出行是否平安、健康、顺利。(2014、5、26晚10-11蓍草演算)得遇睽之震即睽卦第2、6爻动变卦震卦。
睽(kuí),小事吉。
《彖》曰:睽(kuí),火动而上,泽动而下;二女同居,其志不同行。说(yuè悦)而丽乎明,柔进而上行,得中而应乎刚,是以小事吉。天地睽(kuí)而其事同也。男女睽而其志通也。万物睽而其事类也;睽(kuí)之时用大矣哉!
《象》曰:上火下泽,睽。君子以同而异。
初九:悔亡。丧(sànɡ)马,勿逐(zhú),自复。见恶(è)人,无咎。
《象》曰:见恶(è)人,以辟(bì避)咎也。
九二:遇主于巷(xiànɡ),无咎。
《象》曰:遇主于巷(xiànɡ),未失道也。
六三:见舆(yú)曳(yè),其牛掣(chè)。其人天且劓(yì),无初有终。
《象》曰:见舆(yú)曳(yè),位不当也。无初有终,遇刚也。
九四:睽(kuí)孤(ɡū),遇元夫。交孚,厉,无咎。
《象》曰:交孚无咎,志行也。
六五:悔亡。厥(jué)宗噬(shì)肤,往,何咎?
《象》曰:厥(jué)宗(zōnɡ)噬(shì)肤(fū),往有庆也。
上九:睽(kuí)孤(ɡū)。见豕(shǐ)负涂(tú),载鬼一车,先张之弧(hú),后说(tuō脱)之弧(hú)。匪(fěi)寇婚媾(ɡòu),往,遇雨则吉。
《象》曰:遇雨之吉,群疑(yì)亡(wánɡ)也。
震,亨。震来虩(xì)虩(xì),笑言哑(è)哑(è)。震惊百里,不丧(sànɡ)匕(bǐ)鬯(chànɡ)。
《彖》曰:震,亨。震来虩(xì)虩(xì),恐致福也;笑言哑(è)哑(è),后有则也。震惊百里,惊远而惧(jù)迩(ěr)也;出,可以守宗庙社稷(jì),以为祭(jì)主也。
《象》曰:洊(jiàn)雷,震。君子以恐惧修省(xǐnɡ)。
初九:震来虩(xì)虩(xì),后笑言哑(è)哑(è),吉。
《象》曰:震来虩(xì)虩(xì),恐致福也。笑言哑(è)哑(è),后有则也。
六二:震来厉,亿丧(sànɡ)贝(bèi)。跻(jī)于九陵(línɡ),勿逐(zhú),七日得。
《象》曰:震来厉,乘(chénɡ)刚也。
六三:震苏苏,震行无眚(shěnɡ)。
《象》曰:震苏苏,位不当也。
九四:震遂泥。
《象》曰:震遂泥,未光也。
六五:震往来厉,亿无丧,有事。
《象》曰:震往来厉,危行也。其事在中,大无丧(sànɡ)也。
上六:震索(suǒ)索(suǒ),视矍(jué)矍(jué),征凶。震不于其躬(ɡōnɡ),于其邻,无咎。婚媾(ɡòu)有言。
《象》曰:震索(suǒ)索(suǒ),中未得也。虽凶无咎,畏(wèi)邻戒(jiè)也。
断卦:
从睽卦“九二:遇主于巷(xiànɡ),无咎。《象》曰:遇主于巷(xiànɡ),未失道也。”、“上九:睽(kuí)孤(ɡū)。见豕(shǐ)负涂(tú),载鬼一车,先张之弧(hú),后说(tuō脱)之弧(hú)。匪(fěi)寇婚媾(ɡòu),往,遇雨则吉。《象》曰:遇雨之吉,群疑(yì)亡(wánɡ)也。”以及变卦“震,亨。震来虩(xì)虩(xì),笑言哑(è)哑(è)。震惊百里,不丧(sànɡ)匕(bǐ)鬯(chànɡ)。《彖》曰:震,亨。震来虩(xì)虩(xì),恐致福也;笑言哑(è)哑(è),后有则也。震惊百里,惊远而惧(jù)迩(ěr)也;出,可以守宗庙社稷(jì),以为祭(jì)主也。《象》曰:洊(jiàn)雷,震。君子以恐惧修省(xǐnɡ)。”卦爻辞直接分析可以判断:
此出行没有任何疑虑担心(“群疑(yì)亡(wánɡ)也”),不但平安、健康、顺利还可以遇到一位向导(注:遇到一位向导之判断在事前并未全部准确分析到位,是由袁韬先生分析总结出来的。)帮忙带路解说“遇主于巷(xiànɡ),未失道也”)。变卦震为足为动,说明此出行要走路爬山与宗教祭祀活动有关系(“可以守宗庙社稷(jì),以为祭(jì)主也。”)。
这是按照朱熹“两爻动以本卦上动之爻为主”的断卦原则来解卦的。对于变卦对应的震卦第2、第6爻的爻辞意义没有参考价值。又一次证明了朱熹两爻动断卦原则的准确性毋容置疑,而非张丙哲先生的“以变卦动极之爻(上爻)为主”的错误断卦原则来断卦。
此占断只需要抓住卦爻辞中的关键对应言辞即可获得答案,不必将每一句都全部去对应,事实上,64卦384爻所包含的内容即有限又宽泛灵活,不必机械拘泥。尤其是“上九:睽(kuí)孤(ɡū)。见豕(shǐ)负涂(tú),载鬼一车,先张之弧(hú),后说(tuō脱)之弧(hú)。匪(fěi)寇婚媾(ɡòu),往,遇雨则吉。《象》曰:遇雨之吉,群疑(yì)亡(wánɡ)也。”这样长的爻辞所包含的内容很多,用如此形象的、栩栩如生的描述来阐述了疑惑俱消的结果,断卦时很容易找到对应点。但是如果是占问其他事情遇到同样的卦爻辞,其解释结果就必须与所占问的事情要从对应的角度去另外分析了。
该占断已全部应验。因为去的目的地是著名的佛教圣地“乐山大佛风景区”,变卦震卦“可以守宗庙社稷(jì),以为祭(jì)主也。”已经充分反应出拜佛的宗教活动,并且在震卦爬山活动中,一幅活生生的爬山拜佛的画面在古老的《周易》里全部呈现!!!而整个行程就是如卦爻辞所描述的一模一样!!!
概叹古老的《周易》智慧真是不可思议!神奇无比!!!
升之复占断
文/张爨轠
命题:测某小孩这次会不会传染上手足口病?(2014、5、22下午2:55-3:04)蓍草演算得遇升之复即升卦第1、2、3爻动变卦复卦。
升,元亨。用见大人,勿恤(xù)。南征吉。
《彖》曰:柔以时升。巽而顺,刚中而应,是以大亨。用见大人,勿恤(xù),有庆也;南征吉,志行(xínɡ)也。
《象》曰:地中生木,升。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
初六:允(yǔn)升,大吉。
《象》曰:允(yǔn)升大吉,上合志也。
九二:孚乃利用禴(yuè礿),无咎。
《象》曰:九二之孚,有喜也。
九三:升虚邑(yì)。
《象》曰:升虚邑,无所疑(yí)也。
六四:王用亨(xiǎnɡ享)于岐(qí)山,吉,无咎。
《象》曰:王用亨(xiǎnɡ享)于岐(qí)山,顺事也。
六五:贞吉,升阶。
《象》曰:贞吉升阶,大得志也。
上六:冥(mínɡ)升,利于不息之贞。
《象》曰:冥(mínɡ)升在上,消不富也。
复(fù),亨。出入无疾(jí),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利有攸(yōu)往。
《彖》曰:复,亨,刚反。动而以顺行。是以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利有攸往,刚长也。复,其见天地之心乎?
《象》曰:雷在地中,复。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lǚ)不行,后不省方。
初九:不远复,无祗(zhī)悔,元吉。
《象》曰:不远之复,以修身也。
六二:休复,吉。
《象》曰:休复之吉,以下仁也。
六三:频复,厉无咎(jiù)。
《象》曰:频复之厉(lì),义无咎(jiù)也。
六四:中行独复。
《象》曰:中行独复,以从道也。
六五:敦(dūn)复,无悔。
《象》曰:敦(dūn)复无悔,中以自考(kǎo)也。
上六:迷复,凶,有灾眚(shěnɡ)。用行师,终有大败。以其国君,凶,至于十年不克征(zhēnɡ)。
《象》曰:迷复之凶,反君道也。
断卦:
从升卦中“元亨”、“勿恤(xù)”和复卦“出入无疾(jí)”这几个简单对应卦辞即可判断该小孩这次不会被传染上手足口病。
与前面睽之震断卦一文中所述一样,断卦时只需找到对应点即可大胆判断所占问命题结果,而并不需要对应所有相关的卦爻辞,在实践中这样的断卦经验常常会出现。
本断卦也是按照朱熹的“三爻动以本卦为主之卦为辅”的断卦原则进行判断的。
该占断已经应验。
相关事件背景:由于该小孩所在幼儿园班级中出现了被传染手足口病的几例病患,该病有几天的潜伏期,如果一旦被传染医治不及时的话后果比较严重,所有与病患儿童接触过的其他小孩都有可能被传染,事实上,这几天时间内又已经发现新增被传染的儿童病患数例。所以从占问结果来看该小孩是不会被传染的,也不必过于担心的。类似这样的占断可以起到很好的预防警示作用,以提前做好应对防范措施,避免过多的担心。
复卦占断
文/张爨轠
命题:测某人眼睛的飞蚊症将来有无大碍?2014、2、3上午9-10蓍草演算得遇复卦。
复(fù),亨。出入无疾(jí),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利有攸(yōu)往。
《彖》曰:复,亨,刚反。动而以顺行。是以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利有攸往,刚长也。复,其见天地之心乎?
《象》曰:雷在地中,复。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lǚ)不行,后不省方。
初九:不远复,无祗(zhī)悔,元吉。
《象》曰:不远之复,以修身也。
六二:休复,吉。
《象》曰:休复之吉,以下仁也。
六三:频复,厉无咎(jiù)。
《象》曰:频复之厉(lì),义无咎(jiù)也。
六四:中行独复。
《象》曰:中行独复,以从道也。
六五:敦(dūn)复,无悔。
《象》曰:敦(dūn)复无悔,中以自考(kǎo)也。
上六:迷复,凶,有灾眚(shěnɡ)。用行师,终有大败。以其国君,凶,至于十年不克征(zhēnɡ)。
《象》曰:迷复之凶,反君道也。
断卦:
从“复(fù),亨。出入无疾(jí),朋来无咎。”尤其是“出入无疾(jí)”几个字即可判断某人眼睛的飞蚊症将来没有大碍,无须担心。其实飞蚊症只要没有发生病变就算是无疾,不会对眼睛造成大的危害。
可见易占回答得干脆利落,一点也不啰嗦!断卦也应该这样简洁明了,不必冗长繁复的去分析一通。
屯之复占断
文/张爨轠
命题:测某如果接管经营某艺术教学中心会怎么样?(2014、6、5晚10-11蓍草演算)得遇屯之复即屯卦第5爻动变卦复卦。
屯(zhūn),元、亨、利、贞,勿用,有攸(yōu)往,利建侯(hóu)。
《彖》曰:屯,刚柔始交而难生。动乎险中,大亨,贞。雷雨之动满盈,天造草昧(mèi)。宜建侯而不宁。
《象》曰:云雷屯(zhūn),君子以经纶(lún)。
初九:磐(pán)桓(huán),利居贞,利建侯。
《象》曰:虽磐(pán)桓(huán),志行正也。以贵下贱(jiàn),大得民也。
六二:屯(zhūn)如邅(zhān)如,乘(chénɡ)马班如,匪(fěi)寇(kòu)婚(hūn)媾(ɡòu)。女子贞(zhēn),不字,十年乃字。
《象》曰:六二之难,乘(chénɡ)刚也;十年乃字,反(fǎn返)常也。
六三:即鹿(lù)无虞(yú),惟入于林中。君子几,不如舍(shě),往吝。
《象》曰:即鹿无虞(yù),以从禽(qín)也。君子舍之,往吝,穷也。
六四:乘(chénɡ)马班如,求婚媾(ɡòu),往吉,无不利。
《象》曰:求而往,明也。
九五:屯(zhūn)其膏(ɡāo),小贞吉,大贞凶。
《象》曰:屯其膏(ɡāo),施未光也。
上六:乘(chénɡ)马班如,泣血涟(lián)如。
《象》曰:泣(qì)血涟(lián)如,何可长也?
复(fù),亨。出入无疾(jí),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利有攸(yōu)往。
《彖》曰:复,亨,刚反。动而以顺行。是以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利有攸往,刚长也。复,其见天地之心乎?
《象》曰:雷在地中,复。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lǚ)不行,后不省方。
初九:不远复,无祗(zhī)悔,元吉。
《象》曰:不远之复,以修身也。
六二:休复,吉。
《象》曰:休复之吉,以下仁也。
六三:频复,厉无咎(jiù)。
《象》曰:频复之厉(lì),义无咎(jiù)也。
六四:中行独复。
《象》曰:中行独复,以从道也。
六五:敦(dūn)复,无悔。
《象》曰:敦(dūn)复无悔,中以自考(kǎo)也。
上六:迷复,凶,有灾眚(shěnɡ)。用行师,终有大败。以其国君,凶,至于十年不克征(zhēnɡ)。
《象》曰:迷复之凶,反君道也。
断卦:
从屯卦“九五:屯(zhūn)其膏(ɡāo),小贞吉,大贞凶。《象》曰:屯其膏(ɡāo),施未光也。”就可以直接判断如果某接管经营该艺术教学中心其前景堪忧,可以说是举步维艰的糟糕状况。
来知德:“屯者,难也。万物始生,郁结未通,似有险难之意。”
象数简析:
九五居坎中,身陷险坑,无法施展膏泽,不能有大的作为,前景不佳。变卦复卦一阳始生,阳气甚微,亦有艰难之象。
故某没有必要去冒险接管该艺术教学中心来经营。
益之剥占断
文/张爨轠
命题:某小孩生病高烧有无大碍?是否需要去医院?(2014、6、8晚9:51-10:01蓍草演算)得遇益之剥卦即益卦第1、第5爻动变卦剥卦。
益(yì),利有攸往,利涉(shè)大川。
《彖》曰:益,损上益下,民说(yuè悦)无疆(jiānɡ);自上下下,其道大光。利有攸往,中正有庆;利涉(shè)大川,木道乃行。益动而巽(xùn),日进无疆;天施(shī)地生,其益无方;凡益之道,与时偕(xié)行。
《象》曰:风雷,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初九:利用为大作(zuō),元吉,无咎。
《象》曰:元吉无咎,下不厚(hòu)事(shì)也。
六二: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kè)违,永贞吉。王用享(xiǎnɡ)于帝,吉。
《象》曰:或益之,自外来也。
六三:益之,用凶事,无咎。有孚中行,告公用圭(ɡuī)。
《象》曰:益用凶事,固有之也。
六四:中行,告公从,利用为依迁国。
《象》曰:告公从,以益志也。
九五:有孚惠(huì)心,勿问元吉。有孚,惠(huì)我德。
《象》曰:有孚惠(huì)心,勿问之矣。惠(huì)我德,大得志也。
上九:莫益之,或击(jī)之,立心勿(wù)恒,凶。
《象》曰:莫益之,偏辞(cí)也。或击之,自外来也。
剥(bō),不利有攸往。
《彖》曰:剥(bō),剥也,柔变刚也。不利有攸往,小人长也;顺而止之,观象也;君子尚消息盈(yínɡ)虚(xū),天行(xínɡ)也。
《象》曰:山附(fù)于地,剥(bō)。上以厚下、安宅(zhái)。
初六:剥(bō)床以足,蔑(miè)贞凶。
《象》曰:剥床以足,以灭下也。
六二:剥床以辨(biàn),蔑(miè)贞凶。
《象》曰:剥床以辨(biàn),未有与也。
六三:剥之,无咎。
《象》曰:剥(bō)之无咎,失上下也。
六四:剥床以肤,凶。
《象》曰:剥床以肤,切近灾也。
六五:贯(ɡuàn)鱼以宫(ɡōnɡ)人宠(chǒnɡ),无不利。
《象》曰:以宫(ɡōnɡ)人宠(chǒnɡ),终无尤也。
上九:硕(shuò)果不食,君子得舆(yú),小人剥(bō)庐。
《象》曰:君子得舆(yú),民所载(zài)也。小人剥庐(lú),终不可用也。
断卦:
从益卦“九五:有孚惠(huì)心,勿问元吉。有孚,惠(huì)我德。《象》曰:有孚惠(huì)心,勿问之矣。惠(huì)我德,大得志也。”以及“初九:利用为大作(zuō),元吉,无咎。《象》曰:元吉无咎,下不厚(hòu)事(shì)也。”爻辞意思即可直接判断该小孩生病发烧并无大碍,无需去医院即可很快自然康复。
因此无须担心。
该断卦原则同样遵循朱熹的两爻动以本卦上动之爻为主的方法进行判断,对于变卦剥卦的参考依据不大。
剥卦本有剥落之意,对应该小孩的病情判断:剥卦上艮下坤代表该小孩存在与消化不良肠胃不适有关系(艮为止为堵塞即消化不良、坤为肚腹),可能会伴随呕吐(剥落可以对应呕吐症状)的症状,仅此而已。
结果该小孩发烧一晚并呕吐当天全部食物,第二天早上起来体温、精神、食欲一切正常!全部应验!
随之复占断
文/张爨轠
命题:从佛法的角度看,某人这几年一直生病吃药的原因到底是什么?该如何用佛法来化解?(2013、11、8上午10-11蓍草演算)得遇随之复卦即随卦第4、第5爻动变卦复卦。
随,元亨,利贞,无咎。
《彖》曰:随,刚来而下柔,动而说(yuè悦),随。大亨贞无咎,而天下随时。随时之义大矣哉!
《象》曰:泽中有雷,随,君子以向晦(huì)入宴(yàn)息(xī)。
初九:官有渝,贞吉。出门交有功。
《象》曰:官有渝(yú),从正吉也。出门交有功,不失也。
六二:系(xì)小子,失丈夫。
《象》曰:系(xì)小子,弗兼(jiān)与也。
六三:系(xì)丈夫,失小子。随有求得。利居贞。
《象》曰:系(xì)丈夫,志舍下也。
九四:随有获、贞凶。有孚在道以明,何咎?
《象》曰:随有获,其义凶也。有孚在道,明功也。
九五:孚于嘉(jiā),吉。
《象》曰:孚于嘉(jiā)、吉,位正中也。
上六:拘(jū)系(xì)之,乃从维之。王用亨(xiǎnɡ)于西山。
《象》曰:拘(jū)系(xì)之,上穷也。
复(fù),亨。出入无疾(jí),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利有攸(yōu)往。
《彖》曰:复,亨,刚反。动而以顺行。是以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利有攸往,刚长也。复,其见天地之心乎?
《象》曰:雷在地中,复。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lǚ)不行,后不省方。
初九:不远复,无祗(zhī)悔,元吉。
《象》曰:不远之复,以修身也。
六二:休复,吉。
《象》曰:休复之吉,以下仁也。
六三:频复,厉无咎(jiù)。
《象》曰:频复之厉(lì),义无咎(jiù)也。
六四:中行独复。
《象》曰:中行独复,以从道也。
六五:敦(dūn)复,无悔。
《象》曰:敦(dūn)复无悔,中以自考(kǎo)也。
上六:迷复,凶,有灾眚(shěnɡ)。用行师,终有大败。以其国君,凶,至于十年不克征(zhēnɡ)。
《象》曰:迷复之凶,反君道也。
断卦:
从随卦“九四:随有获、贞凶。有孚在道以明,何咎?
《象》曰:随有获,其义凶也。有孚在道,明功也。”
“九五:孚于嘉(jiā),吉。《象》曰:孚于嘉(jiā)、吉,位正中也。”以及参考随卦卦辞、象数即可判断,某人之所以这几年一直生病吃药的原因是因为有冤亲债主紧随的缘故。
从佛法的角度看问题与世间世俗的角度是完全不一样的,本占问命题就是专门从佛法的角度来找答案的。通过古老神秘的《周易》智慧,结合佛法的深层次解答,二者定会碰创出不可思议的答案来!
随卦六二与九五正应,六二紧随九五即阴随阳“孚于嘉”的典型卦象。九四、九五被三阴(上六、六二、六三)所随,故冤亲债主多又不愿意离开。变卦复卦看起来有了崭新的希望,那就是运用佛法的的确确是可以使阳气逐渐上升恢复元气的!取决于念佛是否用心而已。复卦“出入无疾”可见什么疾病都可是以化解的!“复,其见天地之心乎?”也充分强调了用佛法化解冤亲债主与病痛折磨的核心方法是要用“心”啦!
因此,对于这样的占问结果,解答起来要特别强调“用心念佛”四个字。《周易》预测不仅仅可以打通俗世间的一切疑惑,也可以探测神秘莫测的深层次佛法的真正伟大,真的是不可思议!
坤之比占断——测音乐天赋
文/张爨轠
命题:测某小孩的音乐天赋到底如何?(2013、10、28上午9-10点大衍筮法演算)得遇坤之比卦即坤卦第5爻动变卦比卦。
坤卦六五:“黄裳(chánɡ),元吉。《象》曰:黄裳(chánɡ)、元吉,文在中也。”
比卦九五:“显比。王用三驱(qū),失前禽(qín)。邑(yì)人不诫(jiè),吉。《象》曰:显比之吉,位正中也。舍逆(nì)取顺,失前禽(qín)也。邑(yì)人不诫(jiè),上使中也。”
断卦:
不言而喻,爻辞已经讲得非常白话了,无论是依据朱熹的一爻动以本卦动爻为主占断还是依据实践经验阴爻动以变卦对应爻为主来看,该小孩的音乐天赋都可谓是非常出众的。
坤卦六五爻“是言中顺之德,无往不利也。黄,中色,象五德之中;裳,下饰,象五德之顺。”
比卦九五爻“是言九五以大公之道、比天下也。显比,谓显其比而无私;三驱,谓天子之田(狩猎)不合围也;不诫,谓不相警备;使中,谓上之德、有以使其得中也。”(参见《日讲易经解义》海南出版社2012年12月第1版)
可见,毋容置疑该小孩的音乐天赋相当了不起、最中正(黄裳、文在中)可以说是非常出类拔萃(显比天下)的。
象数解释也是一目了然:坤为顺为通泰无障碍,比卦九五为一阳统领五阴(六一、六二、六三、六四、上六),与五阴亲比,也体现了其音乐天赋通泰无碍、显比天下之意。
事实上,该小孩虽然年纪尚小,三岁时偶尔发现她能够轻轻松松的模唱各种大小、增减三和弦,一、两岁时在钢琴上模唱各种单音、音程、旋律更是不在话下,其天生的耳音听辨能力的确超乎一般的同龄小孩很多。尽管由于其年纪尚小,家长并没有培养该小孩学习音乐的正式规划,但无疑通过实际检测可以证明该小孩音乐天赋确实非同一般。
其实,对于类似的占断意义与价值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对于小孩家长来讲,要不要培养孩子学习或者将来从事音乐职业的确是个需要提前预先打算安排的人生选择与长远规划问题。如果孩子音乐天赋很一般甚至太差的话,就没有必要在音乐这个道路上浪费时间与精力。当然,如果只是把学习音乐当成提高孩子审美能力、丰富课外生活与培养一些基本艺术素养的话(美育),音乐天赋好与不好就无所谓了。但是家长如果想把小孩培养成未来的职业音乐家,那就得好好权衡孩子天赋以及兴趣爱好以及未来择业等等诸多问题了。
离之鼎占断
文/张爨轠
命题:测某某如果调到另外的某单位任某职好不好?(2014、6、10晚7-8点蓍草演算)得遇离之鼎卦即离卦第1、第2爻动变卦鼎卦。
离,利贞,亨。畜牝(pìn)牛,吉。
《彖》曰:离,丽也;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重(chónɡ)明以丽乎正,乃化成天下。柔丽乎中正,故亨;是以畜牝(pìn)牛吉也。
《象》曰:明两作(zuò),离;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
初九:履(lǚ)错然,敬之,无咎。
《象》曰:履(lǚ)错(cuò)之敬,以辟(bì避)咎也。
六二:黄离,元吉。
《象》曰:黄离元吉,得中道也。
九三:日昃(zè)之离,不鼓缶(fǒu)而歌,则大耋(dié)之嗟(jiē),凶。
《象》曰:日昃(zè)之离,何可久也?
九四:突如其来如,焚(fén)如,死如,弃(qì)如。
《象》曰:突如其来如,无所容也。
六五:出涕(tì)沱(tuó)若(ruò),戚(qī)嗟(jiē)若(ruò),吉。
《象》曰:六五之吉,离王公也。
上九:王用出征(zhēnɡ),有嘉(jiā),折(zhé)首,获匪(fěi)其丑(chǒu),无咎。
《象》曰:王用出征,以正邦(bānɡ)也。
鼎(dǐnɡ),元吉亨。
《彖》曰:鼎,象也;以木巽火,亨(pēnɡ烹)饪也;圣人亨(pēnɡ烹),以享(xiǎnɡ)上帝,而大亨(pēnɡ烹)以养圣贤。巽而耳目聪明,柔进而上行,得中而应乎刚,是以元亨(hēnɡ)。
《象》曰:木上有火,鼎。君子以正位凝(nínɡ)命。
初六:鼎(dǐnɡ)颠(diān)趾(zhǐ),利出否(pǐ),得妾以其子,无咎。
《象》曰:鼎(dǐnɡ)颠(diān)趾(zhǐ),未悖(bèi)也。利出否(pǐ),以从贵(ɡuì)也。
九二:鼎有实,我仇(chóu)有疾(jí),不我能即(jí),吉。
《象》曰:鼎有实,慎(shèn)所之也。我仇(chóu)有疾(jí),终无尤(yóu)也。
九三:鼎耳革,其行塞(sè),雉(zhì)膏不食。方雨亏悔,终吉。
《象》曰:鼎耳革,失其义也。
九四:鼎折(zhé)足,覆(fù)公餗(sù),其形渥(wò),凶。
《象》曰:覆(fù)公餗(sù),信如何也?
六五:鼎黄耳,金铉(xuàn),利贞。
《象》曰:鼎黄耳,中以为实也。
上九:鼎玉铉(xuàn),大吉,无不利。
《象》曰:玉铉(xuàn)在上,刚柔节也。
断卦:
从离卦“初九:履(lǚ)错然,敬之,无咎。《象》曰:履(lǚ)错(cuò)之敬,以辟(bì避)咎也。”、“六二:黄离,元吉。《象》曰:黄离元吉,得中道也。”以及鼎卦“鼎(dǐnɡ),元吉亨。《彖》曰:鼎,象也;以木巽火,亨(pēnɡ烹)饪也;圣人亨(pēnɡ烹),以享(xiǎnɡ)上帝,而大亨(pēnɡ烹)以养圣贤。巽而耳目聪明,柔进而上行,得中而应乎刚,是以元亨(hēnɡ)。《象》曰:木上有火,鼎。君子以正位凝(nínɡ)命。”即可判断某某如果调到另外的某单位任某职的话前景是很不错的,离卦六二(以本爻爻辞为主断卦)“黄离元吉,得中道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离卦初九(辅助参考本爻爻辞)“履(lǚ)错然,敬之,无咎。《象》曰:履(lǚ)错(cuò)之敬,以辟(bì避)咎也”则体现出做事要谨慎不败的提醒;变卦鼎卦则体现出某某可以在新的工作岗位受到器重、掌握实权,鼎本乃国家重器,是权力与地位的象征,说明某某真的可以获得不错的前景。
注:由于某些占断卦例分析涉及某些个人隐私,所列举卦例中一律以某某代称,权当研习《周易》占断实践卦例留存。
明夷之坤占断
文/张爨轠
命题:《八卦象数疗法》治病是不是真的奇效无比?(2014、2、16晚9-10蓍草演算)得遇明夷之坤卦即明夷卦第1、第3爻动变卦坤卦。
明夷(yí),利艰贞。
《彖》曰:明入地中,明夷(yí)。内文明而外柔顺,以蒙大难,文王以之。利艰贞,晦(huì)其明也,内难而能正其志,箕(jī)子以之。
《象》曰:明入地中,明夷(yí),君子以莅(lì)众,用晦(huì)而明。
初九:明夷(yí)于飞,垂(chuí)其翼(yí)。君子于行(xínɡ),三日不食。有攸(yōu)往,主人有言。
《象》曰:君子于行,义不食也。
六二:明夷,夷(yí)于左股(ɡǔ),用拯(zhěnɡ)马壮,吉。
《象》曰:六二之吉,顺以则也。
九三: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不可疾(jí)贞。
《象》曰:南狩(shòu)之志,乃大得也。
六四:入于左腹(fù),获明夷(yí)之心,于出门庭。
《象》曰:入于左腹,获心意也。
六五:箕(jī)子之明夷,利贞。
《象》曰:箕(jī)子之贞,明不可息也。
上六:不明晦(huì),初登于天,后入于地。
《象》曰:初登于天,照四国也。后入天地,失则也。
坤,元亨,利牝(pìn)马之贞。君子有攸(yōu)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sànɡ)朋,安贞吉。
《彖》(tuàn)曰:至哉坤元!万物资(zī)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hónɡ)光大,品物咸(xián)亨。牝(pìn)马地类,行地无疆;柔顺利贞,君子攸(yōu)行。先迷失道,后顺得常;西南得朋,乃与类行;东北丧朋,乃终有庆。安贞之吉,应地无疆(jiānɡ)。
《象》曰:地势(shì)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断卦:
从明夷卦“九三: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不可疾(jí)贞。《象》曰:南狩(shòu)之志,乃大得也。”、“初九:明夷(yí)于飞,垂(chuí)其翼(yí)。君子于行(xínɡ),三日不食。有攸(yōu)往,主人有言。”以及坤卦的解释综合判断:
明夷卦九三“是言除暴之义,而示以详慎之道也。南狩,向明除害之象;得大首,是元恶就执之象。”
明夷卦初九“是言君子当见机而作,乃可免于患也。于飞,行道之象;垂翼,见伤之象。”(参见《日讲易经讲义》海南出版社2012年12月第一版)
可见,《八卦象数疗法》治病真可谓是奇效无比!明夷卦九三爻的爻辞意思已经讲得很清楚了,(此爻一说喻武王伐纣之历史事件。)但提醒除暴安良大得民心普天同庆的同时要特别注意不可操之过急、要详慎之。再白话一点解释就是说运用《八卦象数疗法》治病要详细分析对症病因、慎而又慎、切不可操之过急!明夷卦初九的爻辞意思也寓示了在生病之时可以运用此《八卦象数疗法》保全自身、免除病患的重大作用。
变卦坤卦则体现了《八卦象数疗法》治病包罗万象,什么病患都可以治疗的基本含义。坤为包为藏为厚德载物,体现了大地一样承载万物的博大,寓意《八卦象数疗法》的博大精深,犹如大地母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疗病源泉!
注:《八卦象数疗法》源于古老的《周易》,今人著名李山玉大夫将其发扬光大,其著作《八卦象数疗法》、《八卦象数点穴疗法》等书籍畅销海内外,书中列举了大量运用默念数字等方法疗病的神奇案例,笔者作为研习《周易》的爱好者,运用详细的大衍筮法蓍草演算为此预测求证,以解心中疑惑。
看来,此《八卦象数疗法》治病的确不可思议、毋庸置疑!!!
无妄之噬嗑卦占断——服药选择
文/张爨轠
命题:针对某某的病,氯吡格雷这种药与阿司匹林、复方地龙胶囊相比较,如果某某服用前者是好些还是差一些?(2013、12、31晚8-9点蓍草演算)得遇无妄之噬嗑卦即无妄卦第5爻动变卦噬嗑卦。
无妄(wànɡ),元、亨、利、贞。其匪(fēi非)正有眚(shěnɡ),不利有攸(yōu)往。
《彖》曰:无妄,刚自外来、而为主于内;动而健,刚中而应;大亨以正,天之命也;其匪(fēi非)正有眚(shěnɡ),不利有攸(yōu)往;无妄(wànɡ)之往,何之矣?天命不祐(yòu),行矣哉(zāi)!
《象》曰:天下雷行,物与无妄。先王以茂(mào)对时、育万物。
初九:无妄,往吉。
《象》曰:无妄(wànɡ)之往,得志也。
六二:不耕获,不菑(zī)畬(yú),则利有攸往。
《象》曰:不耕获,未富也。
六三:无妄之灾,或系(xì)之牛,行(xínɡ)人之得,邑人之灾。
《象》曰:行人得牛(niú),邑人灾也。
九四:可贞,无咎。
《象》曰:可贞无咎,固有之也。
九五:无妄之疾,勿药有喜。
《象》曰:无妄之药,不可试也。
上九:无妄(wànɡ),行(xínɡ)有眚(shěnɡ),无攸(yōu)利。
《象》曰:无妄之行(xínɡ),穷之灾也。
噬(shì)嗑(hé),亨,利用狱(yù)。
《彖》曰:颐(yí)中有物,曰噬(shì)嗑(hé)。噬(shì)嗑(hé)而亨,刚柔分、动而明,雷电合而章;柔得中而上行,虽不当位,利用狱(yù)也。
《象》曰:雷电,噬(shì)嗑(hé),先王以明罚(fá)敕(chì)法。
初九:屦(jù)校(jiào)灭趾(zhǐ),无咎。
《象》曰:屦校(jiào)灭趾,不行也。
六二:噬(shì)肤灭鼻,无咎。
《象》曰:噬(shì)肤灭鼻,乘(chénɡ)刚也。
六三:噬(shì)腊肉,遇毒,小吝,无咎。
《象》曰:遇毒,位不当也。
九四:噬(shì)干胏(zǐ),得金矢(shì)。利艰贞,吉。
《象》曰:利艰贞、吉,未光也。
六五:噬(shì)干肉,得黄金,贞厉,无咎。
《象》曰:贞厉、无咎,得当也。
上九:何(hè荷)校(jiào)灭耳,凶。
《象》曰:何(hè荷)校灭耳,聪(cōnɡ)不明也。
断卦:
从“九五:无妄之疾,勿药有喜。《象》曰:无妄之药,不可试也。”即可直接判断某某根本就不能服用氯吡格雷这种药。
这一爻笔者曾经有几次占到过,其中一次是占测某某小孩感冒生病之事情,有了这一爻的回答,就无需看医生吃药,结果孩子的确不药而愈。
在《周易》64卦384爻里,像这样明确回答服药之事的爻辞很有对应特征,真的体现了《周易》“感而遂通,极数知来”的神妙不可思议!
在《周易》《系辞上传》第十章中:“是以君子将有为也,将有行也,问焉(yān)而以言;其受命也如响,无有远近幽深,遂(suì)知来物;非天下之至精,其孰(shú)能与于此?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suì)成天下之文;极其数,遂(suì)定天下之象;非天下之至变,其孰(shú)能与于此?《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suì)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这段文字的描述也真的只有认真走进并深入研究《周易》预测的人才有特别共鸣的!体会才是最为深刻的!
个别理论学者研究《周易》将易占忽略甚至排斥又怎么能够全面深入《周易》的核心思想呢?况且同样在《系辞上传》第十章中“《易》有圣人之道四焉(yān):以言者尚其辞(cí),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bǔ)筮(shì)者尚其占。”明确指出卜(bǔ)筮乃圣人研易之道!何必又故作姿态去排斥易占呢?
回到刚才的占断命题,笔者专门为此通过网络收集了一些关于氯吡格雷这种药的介绍以及一些病患的反馈,发现这种进口药不但贵而且在国内不是太常见,其药物的针对性与副作用也是只有专业医生才可以解释清楚的。现在有了易占肯定的回答就不必再纠结,事后想一想有些不可以随便替代或者不可以针对某某病患个人服用的药如果自作主张乱服用的话,其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注:相关背景如下
据某某说氯吡格雷在某些情况下可以替代阿司匹林或者复方地龙胶囊治疗某些心脑血管疾病,并且患者听某医生说氯吡格雷这种进口药不错,但又不懂这种药物的具体临床使用利弊与病患的针对性,于是通过简单占测来看看是否可以服用这种药。也因此通过易占使某某病患避免了乱服药的意外风险。
履之讼卦占断
文/张爨轠
命题:某幼儿园老师的手机是不是被家长偷了?(2014、2、22中午12-1点蓍草演算)得遇履之讼卦即履卦第1爻动变卦讼卦。
履(lǚ),履(lǚ)虎尾,不咥(dié)人。亨。
《彖》曰:履(lǚ),柔履(lǚ)刚也。说 (yuè悦)而应乎乾,是以履(lǚ)虎尾、不咥(dié)人,亨。刚中正,履(lǚ)帝位而不疚(jiù),光明也。
《象》曰:上天下泽,履(lǚ)。君子以辨(biàn)上下,定民志。
初九:素履,往无咎。
《象》曰:素(sù)履之往,独行愿也。
九二:履道坦(tǎn)坦(tǎn),幽(yōu)人贞吉。
《象》曰:幽(yōu)人贞吉,中不自乱也。
六三:眇(miǎo)能视,跛(bǒ)能履(lǚ)。履虎尾,咥(dié)人凶。武人为于大(dà)君(jūn)。
《象》曰:眇(miǎo)能视,不足以有明也。跛(bǒ)能履(lǚ),不足以与行(xínɡ)也。咥(dié)人之凶,位不当也。武人为于大(dà)君(jūn),志刚也。
九四:履虎尾,愬(sù)愬(sù),终吉。
《象》曰:愬(sù)愬(sù),终吉,志行也。
九五:夬(ɡuài)履(lǚ),贞厉。
《象》曰:夬(ɡuài)履(lǚ)、贞厉,位正当也。
上九:视(shì)履(lǚ)考(kǎo)祥(xiánɡ),其旋(xuán)元吉。
《象》曰:元吉在上,大有庆也。
讼(sònɡ),有孚(fú)、窒(zhì),惕(tì)、中吉,终凶。利见大人,不利涉(shè)大川。
《彖》曰:讼(sònɡ),上刚下险,险而健,讼。讼,有孚、窒(zhì),惕(tì)、中吉,刚来而得中也;终凶,讼不可成也;利见大人,尚中正也;不利涉(shè)大川,入于渊也。
《象》曰:天与水违行,讼。君子以作事谋始。
初六:不永所事,小有言,终吉。
《象》曰:不永所事,讼不可长也。虽小有言,其辩明也。
九二:不克(kè)讼,归而逋(bū)其邑(yì)人三百户(hù),无眚(shěnɡ)。
《象》曰:不克(kè)讼,归逋(bū)窜(cuàn)也。自下讼上,患(huàn)至掇(duō)也。
六三:食旧德,贞厉,终吉。或从王事,无成。
《象》曰:食旧德,从上吉也。
九四:不克(kè)讼,复既命,渝(yú),安贞,吉。
《象》曰:复即命,渝(yú),安贞,不失也。
九五:讼,元吉。
《象》曰:讼,元吉,以中正也。
上九:或锡(xī)之鞶(pán)带,终朝三褫(chǐ)之。
《象》曰:以讼受服,亦不足敬也。
断卦:
来知德:”履者,礼也,以礼人所践履也。其卦兑下乾上,天尊于上,泽卑于下,履之象也。内和悦而外刚健,礼严而和之象也。“
履卦初九:“素履,往无咎。《象》曰:素(sù)履之往,独行愿也。”。“素”白话解释为无私欲污浊、无外物所诱之意;“独行愿”是“指初九无私心杂念,专心遵守礼仪的规定。”(参见陈德述教授《周易正本解》巴蜀书社2012年12月第一版第137页。)
可见,家长们都严格遵守礼仪规范,很有素养,不会有私心杂念贪图财物的想法与行为。因此,该占断比较含蓄的回答了某某老师的手机不是学生家长所偷。
变卦讼卦“初六:不永所事,小有言,终吉。《象》曰:不永所事,讼不可长也。虽小有言,其辩明也。”也补充说“争讼不可永无休止,旁人虽有微词,也应当通过解释以求化解。”(参见《周易注译》、赵辉贤、浙江古籍出版社)
事实上,该事件当时在幼儿园以及所在班级的教师、家长QQ群里反响特别大,大家纷纷指责怀疑偷老师手机的人到底是谁,并把矛头指向怀疑是哪位家长所为。对于老师而言,一部手机虽然不是最为贵重的东西,但老师辛辛苦苦为孩子们操劳却遇到这样的事情,老师肯定会觉得特别寒心。所以,通过占断后立即消除了大家的疑惑,虽然并未占断到底是不是外来的人员混入幼儿园偷盗手机,但只要不是家长所为大家心里就好接受一些。
当然,类似这样的占断完全可以用于某些刑事案件的侦破,以缩小侦破范围或直接对应有作案动机的某人来占断,以取得更高的破案效率。事实上,运用《周易》预测体系进行各种各样、各行各业的疑难问题解答往往是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参考效果的。
注:据被盗手机的老师说,手机被盗时间正好是在幼儿园晚接舞蹈班下课时家长进入教室接小孩的时间段,因为在家长进入教室接小孩之前老师还专门使用过手机的,因此不排除有混进教室的其他作案人员,也可能不排除替代家长接孩子的保姆的嫌疑。况且当时上舞蹈晚接班的孩子是几个班级混合的小孩,不一定大家都全部了解与认识,给偷盗者提供了下手的机会。当然,此事已过没有必要再去搞个水落石出,幼儿园也采取了更多监管措施加强防范管理,以防止再次发生这类的事件。
巽卦占断
文/张爨轠
命题:测某人的某书最终是否是某出版社出版?(2014、6、14晚10-11蓍草演算)得遇巽卦。
巽(xùn),小亨。利有攸往。利见大人。《彖(tuàn)》曰:重巽以申命。刚巽乎中正而志行,柔皆顺乎刚;是以小亨,利有攸往,利见大人。《象》曰:随风,巽。君子以申(shēn)命行事。
断卦:
《周易·说卦传》:巽为木,为风,为长女,为绳 (shénɡ)直,为工,为白,为长,为高,为进退,为不果,为臭(xiù嗅);其于人也,为寡(ɡuǎ)发,为广颡 (sǎnɡ),为多白眼,为近利市三倍,其究为躁(zào)卦。其中“为进退,为不果。”已经讲得很清楚明白了,占问最终结果必定是成不了,结果已经应验。
该事情在2014、6、12中午曾经占问该作者不出任何出版经费出版该著作能否成功得遇蛊之大畜卦即蛊卦第1爻动变卦大畜卦。由于是阴爻动,断卦主要应该看变卦大畜卦的对应阳爻(注:此断卦原则依据参见笔者的《大衍筮法断卦原则占验简表》一文)爻辞:“初九:有厉,利已。《象》曰:有厉利已,不犯灾也。”《日讲易经解义》(海南出版社、2012年12月第1版)中说“此一爻,是言君子进则有危,当以义命自安也。厉,危也;已,止而不进也。”可见,答案肯定也是出版不成功的。
而蛊卦第1爻的爻辞:“干父之蛊(ɡǔ),有子,考无咎。厉终吉。《象》曰:干父之蛊,意承(chénɡ)考(kǎo)也。”《日讲易经解义》(海南出版社、2012年12月第1版)中说:“此一爻,是言干蛊于初者、易为功也。蛊为前人已坏之绪(开端),子能干之,则饬治而振起矣。”这一爻的解释看起来还比较正面,如果对应该占问主要来参考的话就应该判定为有希望出版。
此占例充分说明断卦的原则一定要研究清楚才能有准确的判断,否则,答案会完全被搞反。
一个动爻的断卦在实践中往往难在断卦原则的把握上,的确不容易找到固定的规律。也许,一个动爻尤其是阴爻动的断卦原则还需要在实践中探索,因为不一定都是应验在变卦的阳爻上。
丰之大有卦占断
文/张爨轠
命题:测某人当天下午去某诊所看病能否医治好?(2014、6、18中午蓍草演算)得遇丰之大有卦即丰卦第2、第6爻动变卦大有卦。
丰,亨,王假(ɡé格)之。勿忧,宜日中。
《彖》曰:丰,大也;明以动,故丰。王假(ɡé格)之,尚大也;勿忧,宜日中,宜照天下也。日中则昃(zè),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象》曰:雷电皆至,丰。君子以折(zhē)狱致刑(xínɡ)。
初九:遇其配主,虽旬(xún)无咎,往有尚(shànɡ)。
《象》曰:虽旬无咎,过旬(xún)灾也。
六二:丰其蔀(bù),日中见斗,往得疑(yí)疾,有孚(fú)发若(ruò),吉。
《象》曰:有孚发若,信以发志也。
九三:丰其沛(pèi旆),日中见沫(mèi)。折(zhé)其右肱(ɡōnɡ),无咎。
《象》曰:丰其沛(pèi旆),不可大事也。折其右肱(ɡōnɡ),终不可用也。
九四:丰其蔀(bù),日中见斗。遇其夷(yí)主,吉。
《象》曰:丰其蔀(bù),位不当也。日中见斗,幽不明也。遇其夷(yí)主,吉行也。
六五:来章,有庆誉(yù),吉。
《象》曰:六五之吉,有庆也。
上六:丰其屋,蔀(bù)其家,窥(kuī)其户,阒(qù)其无人。三岁不觌(dí),凶。
《象》曰:丰其屋,天际翔也。窥(kuī)其户,阒(qù)其无人,自藏(cánɡ)也。
大有,元亨。
《彖》曰:大有,柔得尊(zūn)位大中,而上下应之,曰大有。其德刚健而文明,应乎天而时行,是以元亨。
《象》曰:火在天上,大有。君子以遏(è)恶(è)扬善,顺天休命。
初九:无交害。匪(fēi非)咎。艰则无咎。
《象》曰:大有初九,无交害也。
九二:大车以载(zài),有攸(yōu)往,无咎。
《象》曰:大车以载(zài),积(jī)中不败也。
九三:公用亨(xiǎnɡ享)于天子,小人弗(fú)克。
《象》曰:公用亨(xiǎnɡ享)于天子,小人害也。
九四:匪(fēi非)其彭、无咎。
《象》曰:匪(fēi非)其彭,无咎,明辨(biàn)皙(xī晰)也。
六五:厥(jué)孚(fú)交如,威如,吉。
《象》曰:厥(jué)孚(fú)交如,信以发志也。威如之吉,易而无备也。
上九:自天祐(yòu)之,吉无不利。
《象》曰:大有上吉,自天祐也。
断卦:
从丰卦“六二:丰其蔀(bù),日中见斗,往得疑(yí)疾,有孚(fú)发若(ruò),吉。”尤其是“上六:丰其屋,蔀(bù)其家,窥(kuī)其户,阒(qù)其无人。三岁不觌(dí),凶。《象》曰:丰其屋,天际翔也。窥(kuī)其户,阒(qù)其无人,自藏(cánɡ)也。”直接判断该诊所当天下午已经关门不营业无人上班。
果然应验。
叹服古老《周易》智慧的神奇不可思议!
噬嗑之未济卦占断
文/张爨轠
命题:测某人的某学校将来的发展前景如何?(2014、6、24下午4-5蓍草演算)得遇噬嗑之未济卦即噬嗑卦第1、第2爻动变卦未济卦。
噬(shì)嗑(hé),亨,利用狱(yù)。
《彖》曰:颐(yí)中有物,曰噬(shì)嗑(hé)。噬(shì)嗑(hé)而亨,刚柔分、动而明,雷电合而章;柔得中而上行,虽不当位,利用狱(yù)也。
《象》曰:雷电,噬(shì)嗑(hé),先王以明罚(fá)敕(chì)法。
初九:屦(jù)校(jiào)灭趾(zhǐ),无咎。
《象》曰:屦校(jiào)灭趾,不行也。
六二:噬(shì)肤灭鼻,无咎。
《象》曰:噬(shì)肤灭鼻,乘(chénɡ)刚也。
六三:噬(shì)腊肉,遇毒,小吝,无咎。
《象》曰:遇毒,位不当也。
九四:噬(shì)干胏(zǐ),得金矢(shì)。利艰贞,吉。
《象》曰:利艰贞、吉,未光也。
六五:噬(shì)干肉,得黄金,贞厉,无咎。
《象》曰:贞厉、无咎,得当也。
上九:何(hè荷)校(jiào)灭耳,凶。
《象》曰:何(hè荷)校灭耳,聪(cōnɡ)不明也。
未济(jì),亨,小狐(hú)汔(qì)济(jì),濡(rú)其尾,无攸(yōu)利。
《彖》曰:未济、亨,柔得中也。小狐汔(qì)济,未出中也;濡(rú)其尾、无攸(yōu)利,不续终也;虽不当位,刚柔应也。
《象》曰:火在水上,未济。君子以慎(shèn)辨(biàn)物居方。
初六:濡(rú)其尾,吝。
《象》曰:濡(rú)其尾,亦不知极(jí)也。
九二:曳(yè)其轮(lún),贞吉。
《象》曰:九二贞吉,中以行正也。
六三:未济,征凶。利涉(shè)大川。
《象》曰:未济征凶,位不当也。
九四:贞吉,悔亡。震用伐(fá)鬼方,三年有赏(shǎnɡ)于大国。
《象》曰:贞吉、悔亡,志行也。
六五:贞吉,无悔。君子之光,有孚,吉。
《象》曰:君子之光,其晖(huī)吉也。
上九:有孚于饮酒,无咎。濡(rú)其首,有孚、失是。
《象》曰:饮酒濡(rú)首,亦不知节(jié)也。
断卦:
从噬嗑卦“初九:屦(jù)校(jiào)灭趾(zhǐ),无咎。《象》曰:屦校(jiào)灭趾,不行也。”、“六二:噬(shì)肤灭鼻,无咎。《象》曰:噬(shì)肤灭鼻,乘(chénɡ)刚也。”以及“未济(jì),亨,小狐(hú)汔(qì)济(jì),濡(rú)其尾,无攸(yōu)利。《彖》曰:未济、亨,柔得中也。小狐汔(qì)济,未出中也;濡(rú)其尾、无攸(yōu)利,不续终也;虽不当位,刚柔应也。《象》曰:火在水上,未济。君子以慎(shèn)辨(biàn)物居方。”即可得知该学校未来的前景并不乐观,生存比较艰难。噬嗑卦初九已经明确喻示了学校的生存发展像被枷锁刑具套在身上而不能展开手脚一样步履艰难。六二则充分说明学校生存局面被套牢,像咬肉时把鼻子都陷进去了一样(噬肤灭鼻)发展举步维艰(乘刚)的状况。未济卦则反映出该学校能够坚持支撑难以善始善终,真的是难以为继。
象数简析:
噬嗑卦下震为足为动为噬,下互为艮为止亦为鼻为肤,上互为坎为陷乃足与鼻被陷没之象,震变坎亦身处坎陷难以施展拳脚之象,六二阴乘初九阳刚之上难以拔乱反正扭转局面······
看来,这样的占断信息已经很明确了,是否需要坚持支撑下去已经是摆在办学者眼前的实际问题,该学校的所有资金投入与收益是否还有可能扭转或者转亏为盈希望真的可能渺茫了。
记得该学校在创办之初就曾经为之占测过,当时就依据卦象(已经记不清楚具体是什么卦)建议其不能冒险。事到如今,看来《周易》的警示非同儿戏,既然给予了提醒参考何必又不当一回事呢?
旅之艮占断
文/张爨轠
命题:测某人搞的某音乐学校将来总体上看是赚是亏?(2014、6、19上午9-10点蓍草演算)得遇旅之艮即旅卦第4爻动变卦艮卦。
旅(lǚ),小亨,旅贞吉。
《彖》曰:旅(lǚ),小亨;柔得中乎外,而顺乎刚,止而丽乎明,是以小亨,旅贞吉也。旅之时义大矣哉!
《象》曰:山上有火,旅。君子以明慎(shèn)用刑而不留狱。
初六:旅(lǚ)琐(suǒ)琐,斯其所取灾。
《象》曰:旅琐(suǒ)琐(suǒ),志穷灾也。
六二:旅即(jí)次(cì),怀其资(zī),得童仆,贞。
《象》曰:得童仆(pú)贞,终无尤(yóu)也。
九三:旅焚(fén)其次,丧其童仆(pú),贞厉。
《象》曰:旅焚(fén)其次,亦以伤矣。以旅与下,其义丧(sànɡ)也。
九四:旅于处(chù),得其资(zī)斧(fǔ),我心不快。
《象》曰:旅于处,未得位也。得其资(zī)斧(fǔ),心未快也。
六五:射雉(zhì)一矢(shǐ)亡,终以誉(yù)命。
《象》曰:终以誉(yù)命,上逮(dài)也。
上九:鸟焚(fén)其巢(cháo),旅人先笑后号(háo)咷(táo)。丧(sànɡ)牛于易,凶。
《象》曰:以旅在上,其义焚(fén)也。丧(sànɡ)牛于易,终莫之闻(wén)也。
艮,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
《彖(tuàn)》曰:艮,止也;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艮其止,止其所也;上、下敌应,不相与也;是以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也。
《象》曰:兼(jiān)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
初六:艮其趾(zhǐ),无咎,利永贞。
《象》曰:艮其趾(zhǐ),未失正也。
六二:艮其腓(féi),不拯(zhěnɡ)其随,其心不快。
《象》曰:不拯其随(suí),未退听也。
九三:艮其限,列其夤(yín),厉熏(xūn)心。
《象》曰:艮其限,危熏(xūn)心也。
六四:艮其身,无咎。
《象》曰:艮其身,止诸躬(ɡōnɡ)也。
六五:艮其辅(fú),言有序(xù),悔亡。
《象》曰:艮其辅,以中正也。
上九:敦(dūn)艮(ɡèn),吉。
《象》曰:敦(dūn)艮(ɡèn)之吉,以厚终也。
断卦:
从旅卦“九四:旅于处(chù),得其资(zī)斧(fǔ),我心不快。《象》曰:旅于处,未得位也。得其资(zī)斧(fǔ),心未快也。”即可直接判断该学校将来总体上虽然可能赚到一些钱(不可能太多),但办学者将面临“我心不快”的、并不如意的困惑。
旅卦下互为巽为利市三倍之象,代表资财;
九四阳爻居阴位为未得位之象因此志向难伸难以满愿;
“旅于处”说明该学校所处位置并非长久可行之地或者非久安之地;
变卦艮为止,恐怕会出现中途难以为继的状况!
看来,处旅之状况难以达到宏图展志的事业预期。
该校在规划前期一直被办学者以及业内外人士看好,认为其市场前景毋容置疑,并通过大量行业相关数据分析论证后决定为之一战。笔者不想打击办学者的胆略才识,并对目前国内一窝蜂的品牌办学连锁机构不作任何主观评价,但就此事而言,该学校的将来前景拭目以待!有待在商战中搏击验证!
注:目前在国内各大城市中,林林总总的音乐、艺术、文化类培训学校在市场经济的驱使下有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不少办学者已经尝到了甜头并迅速积累了财富。但也有不少办学者举步维艰,生存堪忧甚至负债累累。市场客观需求与泡沫孰能真正掌控?背后的经营风险如何规避?全凭办学者的经验与胆魄要想取得最后的成功是不是真的靠得住?如果面临这样重大决策时能够借用老祖先留下的古老《周易》智慧作为参考,趋吉避凶又有何难呢?
观之剥占断
文/张爨轠
命题:测某人在某单位将来的前景如何?(2014、6、21晚8-9蓍草演算)得遇观之剥卦即观卦第5爻动变卦剥卦。
观,盥(ɡuàn)而不荐(jiàn),有孚颙(yónɡ)若(ruò)。
《彖》曰:大观在上,顺而巽,中正以观天下。观,盥(ɡuàn)而不荐(jiàn)、有孚颙(yónɡ)若(ruò),下观而化也。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tè);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
《象》曰:风行地上,观。先王以省(xǐnɡ)方观民设教。
初六:童观,小人无咎,君子吝。
《象》曰:初六、童观,小人道也。
六二:窥(kuī)观,利女贞。
《象》曰:窥(kuī)观女贞,亦可丑也。
六三:观我生进退。
《象》曰:观我生进退,未失道也。
六四:观国之光,利用宾(bīn)于王。
《象》曰:观国之光,尚宾也。
九五:观我生,君子无咎。
《象》曰:观我生,观民也。
上九:观其生,君子无咎。
《象》曰:观其生,志未平也。
剥(bō),不利有攸往。
《彖》曰:剥(bō),剥也,柔变刚也。不利有攸往,小人长也;顺而止之,观象也;君子尚消息盈(yínɡ)虚(xū),天行(xínɡ)也。
《象》曰:山附(fù)于地,剥(bō)。上以厚下、安宅(zhái)。
初六:剥(bō)床以足,蔑(miè)贞凶。
《象》曰:剥床以足,以灭下也。
六二:剥床以辨(biàn),蔑(miè)贞凶。
《象》曰:剥床以辨(biàn),未有与也。
六三:剥之,无咎。
《象》曰:剥(bō)之无咎,失上下也。
六四:剥床以肤,凶。
《象》曰:剥床以肤,切近灾也。
六五:贯(ɡuàn)鱼以宫(ɡōnɡ)人宠(chǒnɡ),无不利。
《象》曰:以宫(ɡōnɡ)人宠(chǒnɡ),终无尤也。
上九:硕(shuò)果不食,君子得舆(yú),小人剥(bō)庐。
《象》曰:君子得舆(yú),民所载(zài)也。小人剥庐(lú),终不可用也。
断卦:
观卦九五:“观我生,君子无咎。《象》曰:观我生,观民也。”
“此一爻,是言人君以中正示人,而为人所观仰也”。
“九五阳刚中正,大观之主,魏然在上,其下四阴,仰而观之,君子之象也。居是位者、必观己之所行,凡出身加民者,阳刚而无萎靡之失,中正而无偏颇之累,诚为履天位而不疚之君子焉,则足以观示天下、而答四方之望矣。复何咎哉?”。
“九五中正以观天下,圣人系辞,何不予之吉亨、而仅曰无咎?盖人君一日二日有万几,行一事而违宜,必有一物失其所者矣;用一人而不当,必有一方受其害者矣。兢兢然临深履薄,不遑遐遗,凡水旱之有无、远迩之叛服、刑辟之多寡、财赋之嬴缩,无非观民以观我生之事,能如五之无咎足矣。敢以吉亨自诩为哉?”(参见《日讲易经解义》、海南出版社、2012年12月第一版)
由此便知,该占断说明某某在其单位担任要职、身兼重任,所做工作犹如“观民设教”一样起到教化天下的重大作用。
也由于此工作的社会意义重大,变卦剥卦则充分体现出某某要为此奉献付出很多的必然性。
同时,剥卦也包涵了剥除断案真相,扒开事物表象背后的层层迷雾,使真实的核心判决显露无疑的状况。
而事实上,该某所处的单位为整天与法律法规、刑事诉讼案件打交道的国家仲裁职能部门机构,的确需要秉公执法、勇于奉献的精神与工作作风,每一桩案件都关系民生百姓而不可不慎。
看来,圣人系辞真可谓严谨至致啊!谆谆教导与警示不可忽视!!!
断此卦,犹如再一次感受到了与《周易》作者在相隔几千年时空后的真切对话,真的是“无有师保,如临父母”般的温暖备至啊!
鼎之解占断
文/张爨轠
命题:测某人的某部专著到底还能不能出版?(2014、6、19上午11-12点蓍草演算)得遇鼎之解卦即鼎卦第3、第6爻动变卦解卦。
鼎(dǐnɡ),元吉亨。
《彖》曰:鼎,象也;以木巽火,亨(pēnɡ烹)饪也;圣人亨(pēnɡ烹),以享(xiǎnɡ)上帝,而大亨(pēnɡ烹)以养圣贤。巽而耳目聪明,柔进而上行,得中而应乎刚,是以元亨(hēnɡ)。
《象》曰:木上有火,鼎。君子以正位凝(nínɡ)命。
初六:鼎(dǐnɡ)颠(diān)趾(zhǐ),利出否(pǐ),得妾以其子,无咎。
《象》曰:鼎(dǐnɡ)颠(diān)趾(zhǐ),未悖(bèi)也。利出否(pǐ),以从贵(ɡuì)也。
九二:鼎有实,我仇(chóu)有疾(jí),不我能即(jí),吉。
《象》曰:鼎有实,慎(shèn)所之也。我仇(chóu)有疾(jí),终无尤(yóu)也。
九三:鼎耳革,其行塞(sè),雉(zhì)膏不食。方雨亏悔,终吉。
《象》曰:鼎耳革,失其义也。
九四:鼎折(zhé)足,覆(fù)公餗(sù),其形渥(wò),凶。
《象》曰:覆(fù)公餗(sù),信如何也?
六五:鼎黄耳,金铉(xuàn),利贞。
《象》曰:鼎黄耳,中以为实也。
上九:鼎玉铉(xuàn),大吉,无不利。
《象》曰:玉铉(xuàn)在上,刚柔节也。
解,利西南。无所往,其来复,吉。有攸往,夙(sù)吉。
《彖》曰:解,险以动,动而免乎险,解。解,利西南,往得众也;其来复吉,乃得中也;有攸(yōu)往,夙(sù)吉,往有功也。天地解而雷雨作,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chè);解之时大矣哉(zāi)!
《象》曰:雷雨作,解。君子以赦(shè)过宥(yòu)罪。
初六:无咎。
《象》曰:刚柔之际,义无咎也。
九二:田获三狐(hú),得黄矢(shǐ),贞吉。
《象》曰:九二贞吉,得中道也。
六三:负(fù)且(qiě)乘(chénɡ),致寇(kòu)至,贞吝。
《象》曰:负(fù)且乘(chénɡ),亦可丑也。自我致(zhì)戎(rónɡ),又谁咎也?
九四:解而拇(mǔ),朋至斯(sī)孚。
《象》曰:解而拇(mǔ),未当位也。
六五:君子维有解,吉。有孚于小人。
《象》曰:君子有解,小人退也。
上六:公用射隼(sǔn)于高墉(yōnɡ)之上,获之,无不利。
《象》曰:公用射隼(sǔn),以解悖(bèi)也。
断卦:
从鼎卦“九三:鼎耳革,其行塞(sè),雉(zhì)膏不食。方雨亏悔,终吉。《象》曰:鼎耳革,失其义也。”、“上九:鼎玉铉,大吉,无不利。《象》曰:玉铉在上,刚柔节也。”以及变卦“解,利西南。无所往,其来复,吉。有攸往,夙(sù)吉。《彖》曰:解,险以动,动而免乎险,解。解,利西南,往得众也;其来复吉,乃得中也;有攸(yōu)往,夙(sù)吉,往有功也。天地解而雷雨作,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chè);解之时大矣哉(zāi)!《象》曰:雷雨作,解。君子以赦(shè)过宥(yòu)罪。”综合判断某人的某专著一定能够成功出版,只不过目前处于“其行塞”、“雉膏不食”的滞留状态而已。
鼎卦取象下巽上离乃木火而致烹饪之意,烹饪实则革故鼎新由生致熟的过程,专著的出版其实正是像烹饪的加工过程一样,卦象对应非常贴切。
九三爻反映出该专著暂时不为出版社看好,该书写得再好目前也是“雉膏不食”的命运;但上九爻为该占断命题的主要断卦依据,因此可以判断该专著必将摆脱暂时的不利命运,必将成为鼎之大用而成功出版;变卦解卦也充分说明一切暂时的问题终将得到彻底解决。因此该作者不必气馁,该书的最终命运定会获得有如国家鼎器一样的大用的。
睽之比占断
文/张爨轠
命题:测某爵士鼓教学中心的将来前景如何?(2014、6、28上午11-12蓍草演算)得遇睽之比卦即睽卦第1、第2、第4、第5、第6爻动变卦比卦。
睽(kuí),小事吉。
《彖》曰:睽(kuí),火动而上,泽动而下;二女同居,其志不同行。说(yuè悦)而丽乎明,柔进而上行,得中而应乎刚,是以小事吉。天地睽(kuí)而其事同也。男女睽而其志通也。万物睽而其事类也;睽(kuí)之时用大矣哉!
《象》曰:上火下泽,睽。君子以同而异。
初九:悔亡。丧(sànɡ)马,勿逐(zhú),自复。见恶(è)人,无咎。
《象》曰:见恶(è)人,以辟(bì避)咎也。
九二:遇主于巷(xiànɡ),无咎。
《象》曰:遇主于巷(xiànɡ),未失道也。
六三:见舆(yú)曳(yè),其牛掣(chè)。其人天且劓(yì),无初有终。
《象》曰:见舆(yú)曳(yè),位不当也。无初有终,遇刚也。
九四:睽(kuí)孤(ɡū),遇元夫。交孚,厉,无咎。
《象》曰:交孚无咎,志行也。
六五:悔亡。厥(jué)宗噬(shì)肤,往,何咎?
《象》曰:厥(jué)宗(zōnɡ)噬(shì)肤(fū),往有庆也。
上九:睽(kuí)孤(ɡū)。见豕(shǐ)负涂(tú),载鬼一车,先张之弧(hú),后说(tuō脱)之弧(hú)。匪(fěi)寇婚媾(ɡòu),往,遇雨则吉。
《象》曰:遇雨之吉,群疑(yì)亡(wánɡ)也。
比,吉,原筮(shì),元,永,贞,无咎。不宁(nínɡ)方来,后夫凶。
《彖》曰:比,吉也;比,辅(fǔ)也,下顺从也。原筮(shì),元永贞,无咎,以刚中也;不宁(nínɡ)方来,上下应也;后夫凶,其道穷也。
《象》曰:地上有水,比。先王以建万国,亲诸(zhū)侯(hóu )。
初六:有孚比之,无咎。有孚盈(yínɡ)缶(fǒu),终来有它,吉。
《象》曰:比之初六,有它,吉也。
六二:比之自内,贞吉。
《象》曰:比之自内,不自失也。
六三:比之匪(fěi)人。
《象》曰:比之匪(fěi)人,不亦伤乎!
六四:外比之,贞吉。
《象》曰:外比于贤(xián),以从上也。
九五:显比。王用三驱(qū),失前禽(qín)。邑(yì)人不诫(jiè),吉。
《象》曰:显比之吉,位正中也。舍逆(nì)取顺,失前禽(qín)也。邑(yì)人不诫(jiè),上使中也。
上六:比之无首,凶。
《象》曰:比之无首,无所终也。
断卦:
按照朱熹五个动爻以之卦不动之爻为主的断卦原则,比卦“六三:比之匪(fěi)人。《象》曰:比之匪(fěi)人,不亦伤乎!”就是本占断命题的主要参考答案。
白话解释可以这样来理解:“亲比或者来往密切的都是些行为不正的人,怎么能不受到伤害呢?”进一步说:“六三阴居阳位,不中不中,承、乘、应皆阴,所亲比的都是些奸邪不正之辈,怎么能够不受到这些人的伤害呢?”。
而睽卦则说明对立与矛盾或者志向的不统一是非常典型的,“天下之事成于众力的协同,败于众志背离。”(参见《图解朱熹解义》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11年1月第1版)
结合本占问命题综合分析来看,该爵士鼓教学中心将来的前景已经很清楚了,尤其是在用人问题比如针对专业教师的选择、合作关系上或者是该中心负责人在社会人际交往等方面存在明显问题而不自知或身陷其中难以明辨等可能性。这就叫“入于不善而同恶相济,不亦伤乎?”(参见《日讲易经解义》、海南出版社、2012年12月第1版)这些暴露出来的问题将会直接导致该教学中心的未来前景受到致命影响。
此占问命题的回答令人感到非常意外,可见通过《周易》预测的确是可以找到隐藏问题的关键症结所在的。
注:从现实的角度来看,如果是因为该中心负责人在用人(教师队伍)选择问题上出了问题还比较容易分析和解决。
但另一种可能:该中心负责人比较喜欢交往一些混迹江湖的各种社会人士,难道江湖人心叵测鱼龙混杂而不能明辨是非影响到了其教学事业的开展?
还有一种主观分析:该爵士鼓教学中心在招生对象的定位上是否忽略了中小学生年龄段这个主要稳定群体而把极不稳定的成年鼓手群体当成了定位重点而反映出来亲比的学生人群结构存在问题?
当然,无论最终答案是什么,至少通过《周易》给我们提供了分析、解决问题的参考意见与大致思考方向。
比之坤占断
文/张爨轠
比,吉,原筮(shì),元,永,贞,无咎。不宁(nínɡ)方来,后夫凶。
《彖》曰:比,吉也;比,辅(fǔ)也,下顺从也。原筮(shì),元永贞,无咎,以刚中也;不宁(nínɡ)方来,上下应也;后夫凶,其道穷也。
《象》曰:地上有水,比。先王以建万国,亲诸(zhū)侯(hóu )。
初六:有孚比之,无咎。有孚盈(yínɡ)缶(fǒu),终来有它,吉。
《象》曰:比之初六,有它,吉也。
六二:比之自内,贞吉。
《象》曰:比之自内,不自失也。
六三:比之匪(fěi)人。
《象》曰:比之匪(fěi)人,不亦伤乎!
六四:外比之,贞吉。
《象》曰:外比于贤(xián),以从上也。
九五:显比。王用三驱(qū),失前禽(qín)。邑(yì)人不诫(jiè),吉。
《象》曰:显比之吉,位正中也。舍逆(nì)取顺,失前禽(qín)也。邑(yì)人不诫(jiè),上使中也。
上六:比之无首,凶。
《象》曰:比之无首,无所终也。
坤,元亨,利牝(pìn)马之贞。君子有攸(yōu)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sànɡ)朋,安贞吉。
《彖》(tuàn)曰:至哉坤元!万物资(zī)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hónɡ)光大,品物咸(xián)亨。牝(pìn)马地类,行地无疆;柔顺利贞,君子攸(yōu)行。先迷失道,后顺得常;西南得朋,乃与类行;东北丧朋,乃终有庆。安贞之吉,应地无疆(jiānɡ)。
《象》曰:地势(shì)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初六:履(lǚ)霜(shuānɡ),坚冰至。
《象》曰:履(lǚ)霜(shuānɡ)、坚冰,阴始凝(nínɡ)也。驯(xùn)致其道,至坚冰也。
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象》曰:六二之动,直以方也。不习无不利,地道光也。
六三:含章可贞(zhēn),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象》曰:含章可贞(zhēn),以时发也。或从王事,知(zhì智)光大也。
六四:括囊(nánɡ),无咎无誉。
《象》曰:括囊(nánɡ)、无咎,慎(shèn)不害也。
六五:黄裳(chánɡ),元吉。
《象》曰:黄裳(chánɡ)、元吉,文在中也。
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xuán)黄。
《象》曰:龙战于野(yě),其道穷也。
用六:利永贞。
《象》曰:用六永贞,以大终也。
《文言》曰: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后得主而有常。含万物而化光。坤道其顺乎?承天而时行。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yānɡ);臣弑(shì)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yǐ),由辩(biàn)之不早辩(biàn)也;《易》曰:“履(lǚ)霜(shuānɡ)、坚冰至”,盖言顺也。
直,其正也,方,其义也;君子敬(jìnɡ)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ɡū),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则不疑其所行(xínɡ)也。
阴虽有美,含之以从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chén)道也,地道无成,而代有终也。
天地变化,草木蕃(fán);天地闭,贤人隐(yǐn);《易》曰:括囊(nánɡ),无咎无誉(yù),盖言谨(jǐn)也。
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zhī肢),发于事业,美之至也。
阴疑(nǐ拟)于阳必战,为其嫌 (xián)于无阳也,故称龙焉(yān);犹(yóu)未离其类也,故称血(xuè)焉(yān);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
占问命题:该占断是为一件小事而占卦,是某人一直想买一部手机而犹豫不决,于是在做决定准备去买的时候占问现在马上去买一部手机好不好?(2014、6、30上午9-10蓍草演算)得遇比之坤卦即比卦第5爻动变卦坤卦。
断卦:
从比卦“九五:显比。王用三驱(qū),失前禽(qín)。邑(yì)人不诫(jiè),吉。《象》曰:显比之吉,位正中也。舍逆(nì)取顺,失前禽(qín)也。邑(yì)人不诫(jiè),上使中也。”以及坤卦的卦辞卦象即可判断某人在买手机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不愿意勉强买回一部手机”的结果,并且变卦坤为包藏为吝啬为迷为静也有犹豫不决、缺乏主动力之意,所以判断当天不会买手机。
比卦九五的核心意思其实就是“舍逆取顺”,对应该占断命题的直接理解就是“不勉强”,也就是满意则买不满意则不买。
而事实结果是:某人去买手机时由于其原来的旧手机所返的话费还需一年左右才能逐渐返完,如果现在买新手机的话原来的还将返送的话费还有五百多元就只能放弃不要。否则,现在搞活动买手机送全额话费的优惠政策就享受不到了。也就是说,如果放弃原来返话费五百多元逐渐分拨到每个月的话,才有可能享受现在的购机返全额话费的活动权利。某人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造成犹豫不决不想勉为其难而放弃了在当天购买手机的打算。
这件事本来是一件小事不足为占,但是,既然占了,就必然有相关的信息会体现在卦辞卦象上。君子之决疑无论大小只要是正当占问也都无可厚非,生活之中的小事其实往往也是很多人困惑的大事。这个占断又能够进一步帮助我们理解比卦九五爻爻辞的真正涵义。
这些实践性的学习《周易》的过程也许会为将来进一步读懂《周易》与应用《周易》奠定扎实的基础。
注:该比卦九五爻动笔者也曾经为某某修建的几十套房屋的销售状况占到过,当时判断为顺其自然,能卖多少是多少不必强求,可能最终会有一些房屋一时半会是卖不出去的断卦结果。目前事过将近一年,的确所卖出去的房屋还不是太多。
大壮卦占断
文/张爨轠
命题:国内各种新老电子鼓品牌在国内未来十年之内的市场销售竞争格局如何?(2014、6、30下午3-4点蓍草演算)得遇大壮卦。
这个命题的占问源于目前国内突然之间有了很多种电子鼓品牌的销售(淘宝网上一查便知),打破了以往以Roland、YAMAHA、XM、魔鲨等一线品牌为市场主导地位的销售格局。新加入国内市场的国产、进口电子鼓品牌呈现出发展壮大的趋势。作为长期使用电子鼓的忠实用户,对于该命题的占问自然而然有事先预知的必要与关注。
大壮,利贞。
《彖(tuàn)》曰:大壮,大者,壮也;刚以动,故壮。大壮利贞,大者,正也,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见矣。
《象》曰:雷在天上,大壮。君子以非礼弗(fú)履(lǚ)。
初九:壮于趾(zhǐ),征凶,有孚。
《象》曰:壮于趾(zhǐ),其孚穷也。
九二:贞吉。
《象》曰:九二贞吉,以中也。
九三:小人用壮,君子用罔(wǎnɡ),贞厉(lì)。羝(dī)羊触(chù)藩(fān),羸(léi)其角 (jiǎo)。
《象》曰:小人用壮,君子罔(wǎnɡ)也。
九四:贞吉,悔亡。藩(fān)决不羸(léi),壮于大舆(yú)之輹(fù)。
《象》曰:藩(fān)决不羸(léi),尚往也。
六五:丧(sànɡ)羊于易(yì),无悔。
《象》曰:丧羊于易,位不当也。
上六:羝(dī)羊触藩(fān),不能退,不能遂(suì)。无攸利,艰则吉。
《象》曰:不能退、不能遂,不详(xiánɡ祥)也。艰则吉,咎不长也。
断卦:
直接从“大壮,利贞。《彖》曰:大壮,大者,壮也;刚以动,故壮。大壮利贞,大者,正也,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见矣。《象》曰:雷在天上,大壮。君子以非礼弗履。”即可明白其涵义。
大壮卦取象上震下乾,震为雷、乾为天,雷在天上轰鸣,声势之壮大。仅此卦象就一目了然的说明了国内外各种新老电子鼓品牌在国内未来十年之内的市场销售竞争格局有如雷之威震声势大不可止,其竞争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大壮利贞,大者,正也,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见矣。”以及“君子以非礼弗履。”则警示剧烈竞争之时要坚守正道,不要做出违背礼仪规则的事情。可见,市场竞争的重重压力之下,各路新老电子鼓品牌的生产销售厂商要把持住正道经营的原则才有利于整个市场的良性循环。
并且,大壮卦为十二消息卦之一,阳爻还会继续往上发展,其竞争状态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持续升温,看来各路电鼓商家不得不为自身的发展规划及时找准定位以及寻求到适合自身的生存发展出路才行。
大壮卦对应该占问命题让人不寒而栗,市场竞争如此剧烈,真可谓是商场如战场啊!
损之中孚占断
文/张爨轠
命题:某电子鼓品牌的未来前景如何?(2014、6、30下午3-4点蓍草演算)得遇损之中孚卦即损卦第5爻动变卦中孚卦。
损(sǔn),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曷(hé)之用?二簋(ɡuǐ)可用享。
《彖》曰:损,损下益上,其道上行。损而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曷(hé)之用?二簋(ɡuǐ)可用享;二簋(ɡuǐ)应有时。损刚益柔有时;损益盈(yínɡ)虚,与时偕(xié)行。
《象》曰: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chénɡ)忿(fèn)窒(zhì)欲(yù)。
初九:已事遄(chuán)往,无咎,酌(zhuó)损之。
《象》曰:已事遄(chuán)往,尚合志也。
九二:利贞,征凶。弗(fú)损,益之。
《象》曰:九二利贞,中以为志也。
六三: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
《象》曰:一人行,三则疑(yí)也。
六四:损其疾(jí),使遄(chuán)有喜,无咎。
《象》曰:损(sǔn)其疾,亦可喜也。
六五:或益之,十朋之龟,弗(fú)克违,元吉。
《象》曰:六五元吉,自上祐(yòu)也。
上九:弗损、益之,无咎,贞吉,利有攸往。得臣无家。
《象》曰:弗(fú)损益之,大得志也。
中孚(fú),豚(tún)鱼吉。利涉大川,利贞。
《彖》曰:中孚,柔在内、而刚得中,说(yuè悦)而巽,孚乃化邦也。豚(tún)鱼吉,信及豚(tún)鱼(yú)也;利涉(shè)大川,乘(chènɡ)木舟虚也。中孚以利贞,乃应乎天也。
《象》曰:泽上有风,中孚。君子以议狱(yù)缓(huǎn)死。
初九:虞(yú)吉,有它不燕。
《象》曰:初九、虞(yú)吉,志未变也。
九二:鸣(mínɡ)鹤(hè)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hǎo)爵(jué),吾与尔靡(mí)之。
《象》曰:其子和之,中心愿也。
六三:得敌,或鼓(ɡǔ)或罢,或泣(qì)或歌(ɡē)。
《象》曰:或鼓或罢,位不当也。
六四:月几望,马匹亡,无咎。
《象》曰:马匹亡,绝(jué)类上也。
九五:有孚挛(luán)如,无咎。
《象》曰:有孚挛(luán)如,位正当也。
上九:翰(hàn)音登于天,贞凶。
《象》曰:翰(hàn)音登于天,何可长也?
断卦:
从损卦“六五: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元吉。《象》曰:六五元吉,自上祐也。”、中孚卦“九五:有孚挛(luán)如,无咎。《象》曰:有孚挛(luán)如,位正当也。”以及损卦和中孚卦卦辞卦象综合分析来看,该电子鼓品牌的未来前景相当不错!
损卦六五“是言五能虚中(虚心;谦虚)取益,而受天下之善也。两贝为朋,十朋之龟,为国重宝。”。
中孚卦九五“此一爻,见君臣相信之深,能以一德成天下之孚也。挛,固结也。”(参见《日讲易经解义》、海南出版社、2012年12月第1版)
易学家赵辉贤在其《周易注释》(浙江古籍出版社)一书中对损卦六五爻解释为:“这一爻说明,君主具有中庸美德,就会得到臣民的拥戴和上天的佑助。”对中孚卦九五爻解释为:“这一爻说明,君臣上下同心同德,能以诚信教化天下百姓,共建文明社会。”
从损卦与中孚卦卦辞、《象》、彖辞等结合分析,损卦的核心是减损之意。损卦至泰卦而来,由泰卦的下卦减损一个阳爻来换位到最上爻就成为了损卦。因此,损卦是损下益上、损内益外、损下(老百姓)益统治者,并且能够做得“惩忿(fèn)窒(zhì)欲”的平衡控制,是非常高明的损益之道。
而中孚卦的核心是“孚”即“信”、“诚信”、“实事求是”之意。
对于该电子鼓品牌来讲,集结了如此众多优势,其前景可想而知理应非常不错。其品牌的背后体现的是诚信为本的企业经营理念,都说“产品如人品”这句话没想到在这个占问命题里被淋漓尽致的体现了出来。怪不得损卦六五爻说“六五元吉,自上祐也”。连上天都会护佑的品牌其前景必然会昌盛旺达!
注:六五作为损卦的主爻,对该占问命题的分析还可以结合参考损卦的基本涵义。
损卦“损益盈虚,与时偕行。”体现出与时俱进的品牌研发、经营、管理等符合社会需求的正确操作智慧;“损刚益柔有时”则体现了从实际出发、从需求出发来进行灵活调整而不固步自封或者不囤于固定机械的品牌发展战略模式,这是非常辩证客观的正确损益之道。
充分说明此电子鼓品牌的决策层具有高瞻远瞩又细致入微的、与时偕行的、客观灵活的发展战略眼光与实际能力,真可谓当之无愧是世界电子鼓品牌的龙头老大!
(由于此命题涉及厂商品牌信誉以及敏感话题,在此隐去其具体品牌名称,仅此略析,权当卦例占断研究案例留存,以期验证。)
明夷之离占断
文/张爨轠
命题:测某进口电子鼓品牌的未来前景如何?(2014、6、30下午3-4点蓍草演算)得遇明夷之离卦即明夷卦第4、第6爻动变卦离卦。
明夷(yí),利艰贞。
《彖》曰:明入地中,明夷(yí)。内文明而外柔顺,以蒙大难,文王以之。利艰贞,晦(huì)其明也,内难而能正其志,箕(jī)子以之。
《象》曰:明入地中,明夷(yí),君子以莅(lì)众,用晦(huì)而明。
初九:明夷(yí)于飞,垂(chuí)其翼(yí)。君子于行(xínɡ),三日不食。有攸(yōu)往,主人有言。
《象》曰:君子于行,义不食也。
六二:明夷,夷(yí)于左股(ɡǔ),用拯(zhěnɡ)马壮,吉。
《象》曰:六二之吉,顺以则也。
九三: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不可疾(jí)贞。
《象》曰:南狩(shòu)之志,乃大得也。
六四:入于左腹(fù),获明夷(yí)之心,于出门庭。
《象》曰:入于左腹,获心意也。
六五:箕(jī)子之明夷,利贞。
《象》曰:箕(jī)子之贞,明不可息也。
上六:不明晦(huì),初登于天,后入于地。
《象》曰:初登于天,照四国也。后入于地,失则也。
离,利贞,亨。畜牝(pìn)牛,吉。
《彖》曰:离,丽也;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重(chónɡ)明以丽乎正,乃化成天下。柔丽乎中正,故亨;是以畜牝(pìn)牛吉也。
《象》曰:明两作(zuò),离;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
初九:履(lǚ)错然,敬之,无咎。
《象》曰:履(lǚ)错(cuò)之敬,以辟(bì避)咎也。
六二:黄离,元吉。
《象》曰:黄离元吉,得中道也。
九三:日昃(zè)之离,不鼓缶(fǒu)而歌,则大耋(dié)之嗟(jiē),凶。
《象》曰:日昃(zè)之离,何可久也?
九四:突如其来如,焚(fén)如,死如,弃(qì)如。
《象》曰:突如其来如,无所容也。
六五:出涕(tì)沱(tuó)若(ruò),戚(qī)嗟(jiē)若(ruò),吉。
《象》曰:六五之吉,离王公也。
上九:王用出征(zhēnɡ),有嘉(jiā),折(zhé)首,获匪(fěi)其丑(chǒu),无咎。
《象》曰:王用出征,以正邦(bānɡ)也。
断卦:
从明夷卦“上六:不明晦(huì),初登于天,后入于地。
《象》曰:初登于天,照四国也。后入于地,失则也。”、“六四:入于左腹(fù),获明夷(yí)之心,于出门庭。《象》曰:入于左腹,获心意也。”以及“离,利贞,亨。畜牝(pìn)牛,吉。《彖》曰:离,丽也;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重(chónɡ)明以丽乎正,乃化成天下。柔丽乎中正,故亨;是以畜牝(pìn)牛吉也。《象》曰:明两作(zuò),离;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等卦爻辞综合分析不难得出:
该电子鼓品牌刚开始在国内外引起很大的反响,但随着原则的丧失就沉寂下去了。变卦离卦则透露出该品牌经过市场的残酷洗礼之后有可能重见光明,起死回生,重塑品牌效应。
明夷卦上六是指若有道则泽被四方,反之,若无道则必然自取灭亡,有道与无道造成原则的截然相反。可见该电子鼓品牌的决策层出了重大战略错误,定位失败!
而六四则说明“君子不可能与暗主同处,知其枯恶不悛(音 quan停止、悔改之意),积习难该,只好绝望而去。”(参见赵辉贤、《周易注释》、浙江古籍出版社)也就是说该品牌高层身边的能人君子会放弃并肩作战的计划,人才资源将会遭受重创!
变卦离卦的起死回生、重出江湖充分说明该品牌在经历了痛定之痛后的重新洗牌又绽放出“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的未来前景,看来真的是需要事过境迁后扭转乾坤、拔乱反正的正确决策与超强气魄才行啊!
注:从实际使用的角度来看,该电子鼓品牌的生产研发的确存在很多尚未攻克的难题,其演奏性能存在诸多亟待突破的瓶颈,对于懂行的鼓手来讲一用便知。
更致命的是其市场培育以及产品宣传定位等方面明显存在误区,尤其是其价格定位太过夸张,直接堪比世界一流电子鼓品牌价位,在众多新老电子鼓品牌市场竞争下就会得不偿失,偏离正确轨道!就好比一个人才力皆弱品行又不高而担当重任要职,这就叫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从前面一篇文章《损之中孚占断》(同样也是占问某电子鼓品牌的未来前景)对比一下,两家电子鼓品牌完全有着截然不同的命运。
从研究《周易》的角度来讲,占问的目的不仅仅是探测未知世界以洞悉常人所不知的秘密,而对于笔者这样特别喜欢电子鼓产品的专业人士更是从其产品品牌、质量、运作管理以及市场定位等方方面面都会加以关注、跟踪、研究。毕竟每天都在使用电子鼓,对于这件乐器也有着深厚的情节,对于识别鉴定不同品牌电子鼓的性能等专业领域内的种种问题是非常容易的!并且,类似这样的深层次思考也将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这个行业,探寻行业背后的诸多隐藏问题。
当然,以上仅仅是从研究《周易》占断与实际使用体会的角度分析问题,绝不存在丝毫有意诋毁、贬低该电子鼓品牌的主观意愿。其实谁都没有必要去打击商家或者损害其利益,就像学术研究一样,仅仅是为了探寻事物本质的暗藏规律、就事论事,仅此而已,更不想为此造下口业、结下恶缘,如有商家对号入座还请海涵!
需之既济卦占断
文/张爨轠
命题:测某交易是否顺利成功?(2014、6、30下午2-3点蓍草演算)得遇需之既济卦即需卦第2爻动变卦既济卦。
需,有孚(fú),光亨(hēnɡ),贞吉,利涉(shè)大川。
《彖》曰:需,须也,险在前也;刚健而不陷(xiàn),其义不困穷矣。需,有孚、光亨、贞吉;位乎天位,以正中也;利涉(shè)大川,往有功也。
《象》曰:云上于天,需,君子以饮食宴(yàn)乐。
初九:需于郊,利用恒(hénɡ),无咎。
《象》曰:需于郊,不犯难行也。利用恒(hénɡ),无咎,未失常也。
九二:需于沙,小有言,终吉。
《象》曰:需于沙,衍(yǎn)在中也。虽小有言,以吉终也。
九三:需于泥,致寇(kòu)至。
《象》曰:需于泥,灾在外也。自我致寇(kòu),敬(jìnɡ)慎(shèn)不败也。
六四:需于血,出自穴(xué)。
《象》曰:需于血(xuè),顺以听也。
九五:需于酒食,贞吉。
《象》曰:酒食,贞吉,以中正也。
上六:入于穴(xué),有不速(sù)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
《象》曰:不速(sù)之客来,敬之、终吉。虽不当位,未大失也。
既(jì)济(jì),亨小,利贞,初吉,终乱。
《彖》曰:既济、亨,小者亨也。利贞,刚柔正而位当也。初吉,柔得中也。终止则乱,其道穷也。
《象》曰:水在火上,既济。君子以思患(huàn)而豫(yù预)防之。
初九:曳(yè)其轮(lún),濡(rú)其尾,无咎。
《象》曰:曳(yè)其轮,义无咎也。
六二:妇丧(sànɡ)其茀(fú),勿逐(zhú),七日得。
《象》曰:七日得,以中道也。
九三:高(ɡāo)宗(zōnɡ)伐(fá)鬼(ɡuǐ)方(fānɡ),三年克之,小人勿用。
《象》曰:三年克之,惫(bèi)也。
六四:繻(rú)有衣袽(rú),终日戒(jiè)。
《象》曰:终日戒(jiè),有所疑(yí)也。
九五: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禴(yuè礿)祭(jì),实受其福。
《象》曰: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时也。实受其福,吉大来也。
上六:濡(rú)其首,厉。
《象》曰:濡(rú)其首、厉,何可久也?
断卦:
从需卦“九二:需于沙,小有言,终吉。《象》曰:需于沙,衍(yǎn)在中也。虽小有言,以吉终也。”以及“既济,亨小,利贞,初吉,终乱。《彖》曰:既济、亨,小者亨也。利贞,刚柔正而位当也。初吉,柔得中也。终止则乱,其道穷也。《象》曰:水在火上,既济。君子以思患而豫(yù预)防之。”即可直接判断该交易能够成功,只是需要一些时间等待而已。
需卦取象上坎下乾,坎为水、乾为天,故雨水在天上还未下落到地面上,因而体现的是必须等待之象。
九二爻白话解释大意就是在沙滩上等待,尽管有一些小的责备或议论但终归还是吉祥的。“衍”是宽裕的意思,也可以理解为水流不息坎险在前而不急进的心态。
既济卦取象上坎下离,乃水火相交、各得其用、各得其正、大功告成之象。
故此占断判断如此。
屯之萃占断
文/张爨轠
命题:测某人眼镜丢失能否找到?(2014、7、10下午蓍草演算)得遇屯之萃卦即屯卦第1、第4爻动变卦萃卦。
屯(zhūn),元、亨、利、贞,勿用,有攸(yōu)往,利建侯(hóu)。
《彖》曰:屯,刚柔始交而难生。动乎险中,大亨,贞。雷雨之动满盈,天造草昧(mèi)。宜建侯而不宁。
《象》曰:云雷屯(zhūn),君子以经纶(lún)。
初九:磐(pán)桓(huán),利居贞,利建侯。
《象》曰:虽磐(pán)桓(huán),志行正也。以贵下贱(jiàn),大得民也。
六二:屯(zhūn)如邅(zhān)如,乘(chénɡ)马班如,匪(fěi)寇(kòu)婚(hūn)媾(ɡòu)。女子贞(zhēn),不字,十年乃字。
《象》曰:六二之难,乘(chénɡ)刚也;十年乃字,反(fǎn返)常也。
六三:即鹿(lù)无虞(yú),惟入于林中。君子几,不如舍(shě),往吝。
《象》曰:即鹿无虞(yù),以从禽(qín)也。君子舍之,往吝,穷也。
六四:乘(chénɡ)马班如,求婚媾(ɡòu),往吉,无不利。
《象》曰:求而往,明也。
九五:屯(zhūn)其膏(ɡāo),小贞吉,大贞凶。
《象》曰:屯其膏(ɡāo),施未光也。
上六:乘(chénɡ)马班如,泣血涟(lián)如。
《象》曰:泣(qì)血涟(lián)如,何可长也?
萃(cuì),亨,王假(ɡé格)有庙。利见大人,亨,利贞。用大牲(shēnɡ),吉。利有攸往。
《彖》曰:萃(cuì),聚也;顺以说(yuè悦),刚中而应,故聚也。王假(ɡé格)有庙,致孝享(xiǎnɡ)也;利见大人、亨,聚以正也;用大牲吉、利有攸往,顺天命也。观其所聚,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象》曰:泽上于地,萃(cuì)。君子以除戎(rónɡ)器,戒(jiè)不虞(yú)。
初六:有孚不终,乃乱乃萃(cuì)。若(ruò)号(háo),一握(wò)为笑,勿恤(xù),往无咎。
《象》曰:乃乱乃萃,其志乱也。
六二:引吉无咎,孚乃利用禴(yuè礿)。
《象》曰:引吉无咎,中未变也。
六三:萃(cuì)如(rú),嗟(jiē)如,无攸利。往无咎,小吝。
《象》曰:往无咎,上巽也。
九四:大吉,无咎。
《象》曰:大吉无咎,位不当也。
九五:萃(cuì)有位,无咎。匪(fēi非)孚。元永贞,悔亡。
《象》曰:萃有位,志未光也。
上六:赍(jī)咨(zī)涕(tì)洟(yí),无咎。
《象》曰:赍(jī)咨(zī)涕(tì)洟(yí),未安上也。
断卦:
直接从屯卦“六四:乘马班如,求婚媾,往吉,无不利。《象》曰:求而往,明也。”以及萃卦的卦辞卦象判断,某人的眼镜只要主动去问询所在单位的人员就能够找到,并且萃卦的意思是该眼镜已经被人捡到后放置在某处了。
屯卦六四“求而往,明也。”对应意思就是主动去问询就能够找到;
屯卦初九“磐桓,利居贞,利建侯。《象》曰:虽磐桓,志行正也。以贵下贱,大得民也。”中透露出该眼镜被一位地位低下(以贵下贱)的人捡到了;
变卦萃卦对应的就是该人将捡到的眼镜放置在某处了,以防被别人拿走了(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
(注:戒不虞就是指警戒、防备意外或不测之事。)
事实结果是:某人主动问询单位相关人员后,得知该眼镜已经被一位打扫清洁的阿姨捡到并专门放置在凳子重叠的缝隙处以防被别人拿走。
该占断全部应验。
再次证明两爻动的断卦要综合看两个动爻和变卦的卦辞卦象,因为两个动爻和变卦都透露出了重要的相关信息。
可见,通过若干大量实践占例一次又一次的证明了两爻动的解卦规律性秘诀就是这样的!
花钱发表论文的易占评价
文/张爨轠
命题:从易占的角度如何评价国内花钱发表论文的普遍风气?(2014、7、10下午5-6点蓍草演算)得遇观之否即观卦第4爻动变卦否卦。
按:针对国内花钱发表论文的普遍风气,折射出国内学术期刊行业、学术研究相关科研院所单位机构、各类学术研究从业人员、各级新闻出版主管单位以及各类期刊杂志直接的主办、主管职能部门、相关编辑等等 一系列的利益牵扯问题,造成了明显不良的学术腐败、学术不公、学术不端等危害社会的普遍现象 。
在网上搜索“论文发表”等相关词汇,搜索出来的内容简直让人傻眼,几乎大多都是形形色色的论文发表中介机构,专门为需要发表论文需求的客户通过交钱代写、交钱落实刊物发表、交钱安排杂志发表档期等等业务,可谓明目张胆,似乎完全合法化、正规化。不少涉及人员本身就是某些杂志社一线在岗编辑,还大肆打着宣传广告四处张扬,说是为杂志生存合法创收云云。当然,有些论文发表中介机构一看便知是打着正规杂志的旗号打擦边球图谋不轨,纯属诈骗行为。网络报刊上也经常看到这样的不良报道,不少受害人往往也维权无门只得自认倒霉。
对于国内花钱发表论文的这一普遍风气,很多人褒贬不一,明哲保身的多,站出来鸣不平的少;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心态的人多,愿意与这些问题较真的人少;慨叹国内学术不公、揭露学术体制有问题的专家学者往往也无能为力,爱莫能助。
在辩解花钱发表论文合理性的诸多理由中甚至有些杂志刊物的相关主办、主管单位公然出来义正言辞的声称这是市场经济体制下保全杂志生存不得已的方式,不足为怪。
作为普通老百姓,如果你在单位上涉及升职、职称评定、续约上岗合同等必须要出具发表的论文凭证时,而面对如此风气的学术环境觉得是正常呢还是不正常?如果你也曾经通过这样的手段达到自己发表论文的目的是对这样扰乱正常学术秩序的普遍风气感到羞愧呢还是暗自窃喜?试想,每个人心中都应该有一杆道德良知的天平秤,或多或少都会在自己心里打一个问号的不是?毕竟,学术风气的败坏让很多人阴谋得逞也致使一些有学术道德良知的真正学者失去了公正公平的体现自己能力的竞争平台。况且,这样的大环境下如何有效保障学术研究的质量可想而知,滥竽充数甚至啼笑皆非的假学术、伪学术比比皆是。
下面不从个人主观以及网络上各种各样的评价角度来讨论,借用老祖先最智慧的《周易》预测思想来客观评价这一问题的公正回答!
观,盥(ɡuàn)而不荐(jiàn),有孚颙(yónɡ)若(ruò)。
《彖》曰:大观在上,顺而巽,中正以观天下。观,盥(ɡuàn)而不荐(jiàn)、有孚颙(yónɡ)若(ruò),下观而化也。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tè);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
《象》曰:风行地上,观。先王以省(xǐnɡ)方观民设教。
初六:童观,小人无咎,君子吝。
《象》曰:初六、童观,小人道也。
六二:窥(kuī)观,利女贞。
《象》曰:窥(kuī)观女贞,亦可丑也。
六三:观我生进退。
《象》曰:观我生进退,未失道也。
六四:观国之光,利用宾(bīn)于王。
《象》曰:观国之光,尚宾也。
九五:观我生,君子无咎。
《象》曰:观我生,观民也。
上九:观其生,君子无咎。
《象》曰:观其生,志未平也。
否,否(pǐ)之匪(fěi)人,不 利君子贞。大往小来。
《彖(tuàn)》曰:否,之匪(fěi)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则是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bānɡ)也。内阴而外阳,内柔而外刚,内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也。
《象》曰:天地不交,否(pǐ)。君子以俭(jiǎn)德辟(bì避)难,不可荣(rónɡ)以禄(lù)。
初六:拔茅(máo)茹(rú),以其汇,贞吉,亨。
《象》曰:拔(bá)茅(máo)、贞吉,志在君也。
六二:包承(chénɡ),小人吉,大人否(pǐ)亨。
《象》曰:大人否亨,不乱群(qún)也。
六三:包羞(xiū)。
《象》曰:包(bāo)羞(xiū),位不当也。
九四:有命,无咎(jiù)。畴(chóu)离祉(zhǐ)。
《象》曰:有命、无咎(jiù),志行也。
九五:休否(pǐ),大人吉。其亡其亡,系(jì)于苞(bāo)桑(sānɡ)。
《象》曰:大人之吉,位正当也。
上九:倾(qīnɡ)否(pǐ),先否(pǐ)后喜。
《象》曰:否终则倾,何可长也?
断卦:
从观卦“六四: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象》曰:观国之光,尚宾也。”、否卦“九四:有命,无咎。畴离祉。《象》曰:有命、无咎,志行也。”以及否卦“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彖》曰: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则是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内阴而外阳,内柔而外刚,内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也。《象》曰:天地不交,否。君子以俭德辟 (bì避)难,不可荣以禄。”等卦辞卦象综合判断得出:易占针对国内花钱发表论文的普遍风气是明显持否定评价的。
否卦“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说明国内主管期刊行业的相关职能部门处于“天下无邦”的散乱、不作为的无政府状态,可见其体制弊端是造成问题根本的症结所在。否卦作为本占问命题的变卦,透露出社会大环境下的整体状况,让人一看便知是政策体制、主管部门的政策导向不对。
而正是由于政策体制大环境的问题使得“小人道长,君子道消”在国内肆意横行,才给了那些小人可乘之机,把国内的学术环境搞得黑白颠倒!难怪花钱发表论文大有市场,需求的人群实在是太广了,正是“小人道长”的“大好时机”!
观卦六四爻更是直接体现出政府主管职能部门的导向体制与监管失职,因为观卦只有九五爻才是象征高居尊位的政府主管职能部门,只有九五才是为世人所观仰的中正领导,观卦“中正以观天下”、“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正是对九五的首肯。而如今六四阴柔不中,象征领导决策高层不得力,只是处于“利用宾于王”、“尚宾”的辅助位置,实权却在九五上,等于是决策阴柔无力。
“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象》曰:观国之光,尚宾也。”本义是指“观视天下贤士俊才,选荐予君王,而君王亦以宾客之礼接待之。《象传》说:六四观视天下之贤士俊才,乃以其礼贤下士,崇尚贤者,欲国军能进用之。”(参见文史哲译、《易经白话全译》、立信会计出版社、2012年7月第1版)可见,六四爻尚不具备统领天下的决策才干,还需要选荐真正的贤士俊才才行。
否卦九四爻身处否卦局势,没有九五、上九否极泰来的良好位置,难以做到拔乱反正,所以仅仅是有可能希望看到将来改变闭塞不通的局面而已。
“畴离祉”中的“畴”是指同类,“离”是指附丽、依附,“祉”是指福祉。意即当否之时,小人则利用混乱局势协同作战各自获得福祉、利益,充分展现了小人得志后的利益牵扯状况。反观一下当前花钱发表论文的普遍风气不正是如此贴切吗?
通观此占问命题的易占回答,不得不佩服易占的一针见血,易占不讲假话,易占不需要顾及人情世故、政策导向等敏感问题,只是忠于问题实质本身就事论事,对于我们了解事情真相大有裨益!就像学佛之人明白因果报应的道理而清醒的知道哪些事情可以去做,而哪些事情是不能去做的,而不是以社会风气为导向,别人都在做自己也跟风行事!
同时,也急需相关行业主管职能部门不能再这样熟视无睹错误的任其发展了,天下人皆知的论文发表“秘密”是该大刀阔斧的斩断了!!!
注:此占问命题的断卦具有相当的难度,原因是如果按照一板一眼的卦爻辞来解释的话并不容易把握到折射出来的贯穿全局的整体寓意。并且,对于“文字古奥得像天书、思想深邃得似黑洞”(赵辉贤、《周易注释》、浙江古籍出版社)的《周易》来讲,这样一部充满无比伟大智慧的经典之作对于读懂他的人来讲也是需要具足超人的理解智慧的!
大畜之泰占断
文/张爨轠
命题:测某与某将来的商业合作怎么样?(2014、7、14上午9-10点蓍草演算)得遇大畜之泰即大畜卦第6爻动变卦泰卦。
大畜(xù),利贞。不家食,吉。利涉(shè)大川。
《彖》曰:大畜,刚健笃(dǔ)实辉(huī)光,日新其德。刚上而尚贤(xián),能止健,大正也。不家食,吉,养贤(xián)也。利涉(shè)大川,应乎天也。
《象》曰:天在山中,大畜。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xù)其德。
初九:有厉,利已。
《象》曰:有厉利已,不犯灾也。
九二:舆(yú)说(tuō脱)輹(fù)。
《象》曰:舆(yú)说(tuō脱)輹(fù),中无尤(yóu)也。
九三:良马逐(zhú),利艰贞。曰闲舆(yú)卫,利有攸(yōu)往。
《象》曰:利有攸(yōu)往,上合志也。
六四:童牛之牿(ɡù),元吉。
《象》曰:六四元吉,有喜也。
六五:豮(fén)豕(shǐ)之牙,吉。
《象》曰:六五之吉,有庆也。
上九:何(hè荷)天之衢(qú),亨。
《象》曰:何(hè荷)天之衢(qú),道大行(xínɡ)也。
泰,小往大来,吉亨。
《彖》曰:泰,小往大来。吉亨;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
《象》曰:天地交,泰。后以财(cái裁)成天地之道,辅(fǔ)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初九:拔(bá)茅(máo)茹(rú),以其汇(huì),征吉。
《象》曰:拔(bá)茅(máo),征吉,志在外也。
九二:包荒,用冯(pínɡ)河,不遐(xiá)遗(yí),朋亡。得尚于中行。
《象》曰:包荒得尚于中行,以光大也。
九三:无平不陂(bēi),无往不复(fù)。艰贞无咎。勿恤(xù)其孚,于食有福。
《象》曰:无往不复,天地际(jì)也。
六四:翩翩(piān),不富以其邻(lín)。不戒(jiè)以孚。
《象》曰:翩翩(piān)、不富,皆失实也。不戒以孚,中心愿也。
六五:帝(dì)乙(yǐ)归妹,以祉(zhǐ)元吉。
《象》曰:以祉(zhǐ)元吉,中以行愿也。
上六:城复(fù覆)于隍(huánɡ),勿用师。自邑告命,贞吝。
《象》曰:城复(fù覆)于隍(huánɡ),其命乱也。
断卦:
从大畜卦“上九:何(hè荷)天之衢(qú),亨。《象》曰:何(hè荷)天之衢(qú),道大行(xínɡ)也。”以及变卦“泰,小往大来,吉亨。《彖》曰:泰,小往大来。吉亨;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象》曰:天地交,泰。后以财(cái裁)成天地之道,辅(fǔ)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即可直接判断某与某的商业合作将来非常亨通顺利,没有任何阻碍。
“道大行也”已经讲得再明白不过了。
变卦泰卦的卦辞卦象也非常容易理解,天地交泰万物亨通,无须赘述。
复卦占断
文/张爨轠
命题:测某与某的商业合作将来怎么样?(2014、7、14上午9:50-10:05蓍草演算)得遇复卦。
复(fù),亨。出入无疾(jí),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利有攸(yōu)往。
《彖》曰:复,亨,刚反。动而以顺行。是以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利有攸往,刚长也。复,其见天地之心乎?
《象》曰:雷在地中,复。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lǚ)不行,后不省方。
初九:不远复,无祗(zhī)悔,元吉。
《象》曰:不远之复,以修身也。
六二:休复,吉。
《象》曰:休复之吉,以下仁也。
六三:频复,厉无咎(jiù)。
《象》曰:频复之厉(lì),义无咎(jiù)也。
六四:中行独复。
《象》曰:中行独复,以从道也。
六五:敦(dūn)复,无悔。
《象》曰:敦(dūn)复无悔,中以自考(kǎo)也。
上六:迷复,凶,有灾眚(shěnɡ)。用行师,终有大败。以其国君,凶,至于十年不克征(zhēnɡ)。
《象》曰:迷复之凶,反君道也。
断卦:
从复卦“《象》曰:雷在地中,复。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lǚ)不行,后不省方。”即可直接对应答案:商旅不行。所以,某与某的商业合作将来没有什么好的前景,不宜于开展商业合作。
复卦占断很有特征,如果占病就可以直接对应:出入无疾。而且经过笔者多次占断验证屡试屡爽,应验如神。
这里也可以得出一些惯用经验:由于不同的占问内容包罗万象,而卦辞卦象尤其是卦爻辞其实是相对固定不变的,因此很多占问的确是可以用“断章取义”的方式来直接对应答案的。实践证明,并不是卦爻辞中的每一个字都与占断有直接关联的,取决于判断者的灵活分析与领悟能力。
蹇之比占断
文/张爨轠
命题:“举头三尺有神明”是真的吗?(2014年7月上旬蓍草演算)得遇蹇之比即蹇卦第3爻动变卦比卦。
蹇(jiǎn),利西南,不利东北。利见大人,贞吉。
《彖》曰:蹇(jiǎn),难也,险在前也;见险而能止,知(zhì智)矣哉。蹇(jiǎn)利西南,往得中也;不利东北,其道穷也;利见大人,往有功也;当位贞吉,以正邦也;蹇(jiǎn)之时用大矣哉!
《象》曰:山上有水,蹇(jiǎn)。君子以反身修德。
初六:往蹇(jiǎn),来誉(yù)。
《象》曰:往蹇,来誉,宜待也。
六二:王臣蹇(jiǎn)蹇(jiǎn),匪(fēi非)躬(ɡōnɡ)之故。
《象》曰:王臣蹇(jiǎn)蹇(jiǎn),终无尤也。
九三:往蹇(jiǎn),来反(fǎn返)。
《象》曰:往蹇(jiǎn)来反(fǎn返),内喜之也。
六四:往蹇(jiǎn),来连。
《象》曰:往蹇(jiǎn)来连,当位实也。
九五:大蹇(jiǎn),朋来。
《象》曰:大蹇(jiǎn)朋来,以中节也。
上六:往蹇(jiǎn),来硕(shuò),吉。利见大人。
《象》曰:往蹇(jiǎn)来硕(shuò),志在内也。利见大人,以从贵也。
比,吉,原筮(shì),元,永,贞,无咎。不宁(nínɡ)方来,后夫凶。
《彖》曰:比,吉也;比,辅(fǔ)也,下顺从也。原筮(shì),元永贞,无咎,以刚中也;不宁(nínɡ)方来,上下应也;后夫凶,其道穷也。
《象》曰:地上有水,比。先王以建万国,亲诸(zhū)侯(hóu )。
初六:有孚比之,无咎。有孚盈(yínɡ)缶(fǒu),终来有它,吉。
《象》曰:比之初六,有它,吉也。
六二:比之自内,贞吉。
《象》曰:比之自内,不自失也。
六三:比之匪(fěi)人。
《象》曰:比之匪(fěi)人,不亦伤乎!
六四:外比之,贞吉。
《象》曰:外比于贤(xián),以从上也。
九五:显比。王用三驱(qū),失前禽(qín)。邑(yì)人不诫(jiè),吉。
《象》曰:显比之吉,位正中也。舍逆(nì)取顺,失前禽(qín)也。邑(yì)人不诫(jiè),上使中也。
上六:比之无首,凶。
《象》曰:比之无首,无所终也。
断卦:
从蹇卦“九三:往蹇,来反。《象》曰:往蹇来反,内喜之也。”、比卦“六三:比之匪人。《象》曰:比之匪人,不亦伤乎! ”以及比卦卦辞“比,吉,原筮,元,永,贞,无咎。不宁方来,后夫凶。《彖》曰:比,吉也;比,辅也,下顺从也。原筮,元永贞,无咎,以刚中也;不宁方来,上下应也;后夫凶,其道穷也。《象》曰:地上有水,比。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综合判断即可得出:“举头三尺有神明”的的确确真实不虚!
该占断的解释必须把象数与义理结合对应起来分析才有助于理解:
蹇卦上坎下艮,坎为险难艮为止,坎险在前,见险而止。
九三居下卦艮,与上六正应,而上六居坎险之中,故说往蹇。
九三又居艮上,下与初六、六二相比应,阴随阳为喜,故曰来反、内喜。
“往”在《周易》理论中指由下往上(或者由内往外),“来”则指由上往下(或者由外往内)。“往”与“来”其实也可以理解成“进”与“退”之意。
“来反”的“反”就是《象》中所说的“君子以反身修德”之省略意思。也就是讲,九三能够做到进退的把控而反身修德,可以在蹇难的局势中监督自爱,任何进退动向皆能够把控准确。
对应该占问命题“举头三尺有神明是真的吗?”不是一下子就拔开云雾了吗?“神明”不就是在身边监督善恶进退并将我们的起心动念以及一切所作所为忠实跟踪记录下来吗?
变卦比卦更容易理解,比卦上坎下坤为水与地亲比之取象。而与我们亲比的是什么呢?“比之匪人”就是答案。“匪人”就直接告诉大家与我们亲比的不是人类而是“非人类”,神明当然就是“非人类”!答案太明显不过了!
注意,《周易》卦爻辞里多处出现过“匪人”一词,对应不同的占问命题是却有着不同的解释,有时候是指“非正人君子”。而此处的“匪”也通“非”,指的是与人类不同的“非人”。
此占问命题涉及佛法中的一些相关常识,对于没有接触过佛法的人来讲,这样的问题好像觉得是无稽之谈。而事实上,有关“举头三尺有神明”的解释有很多高僧大德早就讲过很多次了,自古以来也在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常常被引用作为最经典的警示语录而广为流传。
注:下面是摘选自《戒学浅谈》、广化法师讲述的一段话
“佛家的说法是:每个人身上有两个神,一个叫‘同名神’,另一个是‘同生神’。同名神是男的、是白的、是计善的神;同生神是女的、黑的、是计恶的神。我们任何一个起心动念,是善是恶,他们都会记下来。所以我们最好不要随便起心动念,以免造恶因。万一造了恶因,就要赶快回头,不要一直继续下去,触犯了戒律。《无量寿经》说:‘神明记识,犯者不赦。’有神明记下我们所造的善恶,如果犯了罪,他是不会饶恕你的。他们是每个月六次以上,到天堂、地狱去校对那里的善恶簿,我们要随著自己所造的善恶,而去受苦受乐。讲这些都是为了警惕大家持戒。”
下面是出自净空法师《地藏经讲义》的一段话:
“佛经里面告诉我们,人从一生下来就有两个神常常跟著你,一个叫同生、一个叫同名,你所造作一切行业,他们都把它记录下来。到临命终时要是遇到阎罗王,阎罗王那里档案很齐全,你一生当中点点滴滴都赖不掉,所以在那里辩论。审定之后那就“据业受生”,你到哪一道去投胎,这你就去了。《地藏经》上说得很清楚,阎罗王有没有权力加重你的罪?或者是赦免你的罪?没有权力,他很公正,依照你自己所造的给你分发,他没有权力加重你的罪,也没有权力赦免你的罪;他如果说加重或者赦免,他犯法。所以自己一生的前途,确实是自己主宰的,不是他们主宰,这个一定要知道。”
可见,这些高僧大德所讲的关于“举头三尺有神明”的事情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据可循。
有关此问题的相关讲述实在是太多举不胜数!
看来,一个人的起心动念、所作所为确实要懂得善恶相报因果相循的真理!
笔者也经常在研究《周易》的实践过程中以易证佛,每次都获得与佛经相同的答案,倍感易占的回答妙不可言与佛法的伟大不可思议,真的是感到我们凡夫俗子鼠目寸光,太多世间学问根本就无法解释得清楚的!更觉得我们所接受的传统教育中所谓的唯物主义思想浅陋可笑有如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周易》不是江湖算命
文/张爨轠
研究《周易》难免被人误认为有算命之讥,因为大多数人根本就不可能明白《周易》到底是在讲什么。是囤于一般人的浅见学识、理解智慧不足以及社会上江湖算命风气的误导等等综合原因所造成。
现在研究《周易》的人往往又把后人繁衍出来的庞大体系笼统的称之为《周易》。其实,很多繁衍体系本质上已经与《周易》没有太多的关联甚至是毫不相干了。但是,一些人根本就没有正儿八经的读几遍《周易》的卦爻辞,更不懂象数,仍然声称是在研究《周易》,完全是在打着《周易》的旗号说话。
围绕《周易》繁衍出来的预测体系可谓繁杂至极,有些人穷究其一生都耗在了上面还并不一定有所造诣也不足为怪,的的确确后人的繁衍体系过于庞大而又糟粕与精华并存,一般人永远也参悟不透。
江湖上算命的预测体系几乎与《周易》本身无关,在《周易》经、传里也从来没有记载《周易》是用来算命的,更不存在一点有关算命的江湖术语。但是现在,把《周易》误认为是江湖算命的大有人在,很多人还停留在完全未知的愚昧状态。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作为祖国最为灿烂绚丽的国学之根,《周易》代表的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代表的是华夏文明几千年生生不息的活化石,代表的是人类超级预测智慧的总纲领,可谓是我们华夏子孙最值得骄傲的宝贵遗产!能够有机缘学会并应用在日常生活、工作中的普通人真的是一件最为幸运的事情!
《周易》的大道理包罗万象,无论宇宙、天地、人生概莫能外,而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讲最具有吸引力的就是《周易》那不可思议的预测体系。事实上,通过《周易》没有什么是预测不到的,只是取决于研究她的人的德行与水平能力而已。
这样一部永远散发着博大魅力的古老著作的确是需要研究者睿智的思想境界与博学多才的综合文化素养的。难怪一般人根本就认为《周易》是天书,是难以读懂的。
在研究《周易》的过程中,“借占习易、借易修德”是历代很多研易者的座右铭,他们不仅仅具有丰富的人文素养与全面深入的易学知识,更具有极为重要的道德品质值得称赞,绝非江湖算命之士那般油腔滑调、通过察言观色等手段坑蒙拐骗来扰乱视听误导社会大众。
致力于最为可靠、有据可依的完整古老《周易》经、传,围绕其展开系统的研究必定是学习《周易》最原汁原味的中正方法,抛开杂乱无章的繁衍体系一定会真正步入《周易》的心脏!古人遗留下来的众多大衍筮法占断卦例充分说明研究《周易》占断只需要凭借经文与卦象本身就可以断得精准明了而不需要现代人繁复的杂乱预测体系。事实上,只要能够把大衍筮法占断原则的所有规律彻底搞明白的话,其实断卦人人都可以学会,人人都可以活学活用并受益匪浅的!
江湖算命之术确实与《周易》本身无关,其使用的方法往往是诸如八字、四柱、风水、面相、掌纹、测字、摸骨以及一些历代算命先生口授心传流传下来的小道内容,与封建迷信有一定的关系,尽管某些方面确实也存在一些道理,但其糟粕的成分实在很大。
一个人的命运其实也根本没有任何必要去算,即便是算一般水平的算命先生也很难算得准确,因为他们并不知道其实一个人的命运密码就是佛法中所讲的生生世世的业力加愿力与因果相循、善恶相报的开花结果,是随着其福报大小的累积与踏实认真修行的改变而发生变化的,依靠这些江湖算命之术根本就难以预测准确命运的改变规律的。
而《周易》的预测体系根本就不是用来算命,而是用来释疑解惑,趋吉避凶,帮助我们明白事物的发生、发展、结果等暗藏的潜在规律,使我们在决定一件事情过程当中有充分的分析与对未来前景有个大致的运行轨迹的全方位了解,以达到事先预知并采取合理对策的目的。更多的价值是体现在防范于未然、提前警示、避免走弯路、持盈保泰、居安思危等类似方面,以使我们立身处世、建功立业、做人以及大到治国、平天下等方面都能够站在一个宏观的智慧高度。
故此,《周易》·《系辞传》中明确指出:“子曰:夫《易》何为者也?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是故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可见,这段文字高度概括了《周易》为“通志”、“成务”、“断疑”之巨大功用。(注:“开物”就是指使人知道吉凶;“成务”就是指使人知道趋避;“冒”就是指的统括之意。)(参见《日讲易经解义》、海南出版社、2012年12月第1版)
历代达官显贵、皇亲国戚、文人侠士以及有智慧的老百姓都从《周易》预测体系中获得了宝贵的人生指引,并将研究《周易》视为历代圣人必修的经典学问。
在一些现代科学研究领域,很多难以攻克的世界性难题都是可以通过《周易》的预测体系获得提示的,不少科学家也在深入研究《周易》与其所从事的专业领域的有机结合,并最终获得了意想不到的研究成果。《周易》被利用来为整个人类的发明创造、科学探索以及在最为复杂的宗教领域都完全可以做出出色的贡献。所以研究《周易》的价值怎么会等同于江湖算命呢?
研易之路的确非常艰难,对于古奥的文字、复杂深邃的思想内涵与外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轻轻松松的去领悟得到的,尤其是易占应用领域中很多占断实践是要付出很大的心血与巨大的代价才能有所收获的。尽管如此,对于学习《周易》的体会与好处正如傅佩荣大师所讲的:“不学不会、学了不一定会、学会了终身受用”!
复卦占断——孔子的确是文殊菩萨的化身
文/张爨轠
命题:孔子是文殊菩萨的化身吗?得遇复卦。(2014年5月左右蓍草演算)
复,亨。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利有攸往。
《彖》曰:复,亨,刚反。动而以顺行。是以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利有攸往,刚长也。复,其见天地之心乎?
《象》曰:雷在地中,复。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
断卦:
复卦象征回复,由剥卦而来。“来知德:复者,来复也。自五月一阴生后,阳一向在外,至十月变坤,今冬至复来,反还于内,所以名复也。”
从卦象上看,复卦下震上坤,依次从一阴始生的姤卦、遁卦、否卦、观卦、剥卦、坤卦循环而来,在剥卦五阴一阳的格局后剥极而复。
复卦下震一阳始生,又依次变为临卦、泰卦、大壮卦、夬卦、乾卦,正好对应佛法中所讲的生命轮回概念,充分说明孔子就是乘愿再来的文殊菩萨转世无疑!(当然,文殊菩萨不像我们凡夫俗子还要努力修行摆脱轮回苦海,所以不能说成是“轮回”一词,应该叫着“乘愿再来”!)
“复,其见天地之心乎?”则可以引申为无论轮回交替的外在形式如何变化,其“心”是永恒不变的!当然也可以同样这样理解:孔子只是文殊菩萨幻化在俗世间的外在形象而已,但作为文殊菩萨的本来事实却是永恒不变的!
这个“心”指的是天地运行的自然规律、本质。当然也可以理解成核心、中心等意思,其实就是对应佛法中讲的人在生死轮回中那个永恒不变的“神识”(或者俗称“灵魂”)的说法。
难怪藏传佛教一直把孔子视为文殊菩萨的化身一点不假!看来,作为文殊菩萨化身的孔子在《周易》上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原来是文殊菩萨本身乘愿再来的背后原由。
也因此是否可以得出一个大胆的推断:《周易》与佛法之间一定有着很多不为人知的内在联系!?易佛大道是否有着殊途同归的玄机?笔者虽然不敢妄言,但是似乎已经多多少少领悟到了一些隐藏的秘密!
著名高僧嘎玛仁波切在其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changliesi)《‘革命’的佛陀》一文中也有段文字“孔子和佛陀出生在同一个时代,他也非常伟大,我们藏传佛教将其视为文殊菩萨的化身。但是他一辈子颠沛流离,始终无法获得财富和权利,有的时候吃穿都是问题,弟子也非常有限,其伟大的思想远没有佛法传播的广大,也许人们更愿意追随一个王子“革命”成功的脚步,让自己的人生也从此不同。”说明孔子的确就是文殊菩萨的化身无疑。
通过这个卦的占断解释以后,笔者感悟如果研究《周易》不结合佛法的学习,很多复杂的问题是得不出究竟的答案的,看来,再次证明“不佛而易”是打不开思路的!!!
这上面去播种智慧与慈悲,成就才会更快。
谦之明夷占断——测出行
文/张爨轠
命题:测某某出行是否平安、健康、顺利。(2014、8、4中午1-2点蓍草演算)得遇谦之明夷卦即谦卦第1爻动变卦明夷卦。
谦(qiān),亨。君子有终。
《彖》曰:谦,亨。天道下济(jì)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亏盈(yínɡ)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wù)盈(yínɡ)而好(hào)谦;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yú),君子之终也。
《象》曰:地中有山,谦。君子以裒(póu)多益寡(ɡuǎ),称(chènɡ秤)物平施(shī)。
初六:谦谦君子,用涉(shè)大川,吉。
《象》曰:谦谦君子,卑(bēi)以自牧(mù)也。
六二:鸣谦,贞吉。
《象》曰:鸣谦、贞吉,中心得也。
九三:劳谦,君子有终,吉。
《象》曰:劳谦君子,万民服(fú)也。
六四:无不利,㧑(huī撝)谦 (qiān)。
《象》曰:无不利、㧑(huī撝)谦,不违则(zé)也。
六五:不富以其邻,利用侵伐(fá),无不利。
《象》曰:利用侵伐,征不服也。
上六:鸣(mínɡ)谦,利用行师征(zhēnɡ)邑(yì)国。
《象》曰:鸣谦,志未得也,可用行师,征(zhēnɡ)邑(yì)国也。
明夷(yí),利艰贞。
《彖》曰:明入地中,明夷(yí)。内文明而外柔顺,以蒙大难,文王以之。利艰贞,晦(huì)其明也,内难而能正其志,箕(jī)子以之。
《象》曰:明入地中,明夷(yí),君子以莅(lì)众,用晦(huì)而明。
初九:明夷(yí)于飞,垂(chuí)其翼(yí)。君子于行(xínɡ),三日不食。有攸(yōu)往,主人有言。
《象》曰:君子于行,义不食也。
六二:明夷,夷(yí)于左股(ɡǔ),用拯(zhěnɡ)马壮,吉。
《象》曰:六二之吉,顺以则也。
九三: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不可疾(jí)贞。
《象》曰:南狩(shòu)之志,乃大得也。
六四:入于左腹(fù),获明夷(yí)之心,于出门庭。
《象》曰:入于左腹,获心意也。
六五:箕(jī)子之明夷,利贞。
《象》曰:箕(jī)子之贞,明不可息也。
上六:不明晦(huì),初登于天,后入于地。
《象》曰:初登于天,照四国也。后入天地,失则也。
断卦:
从谦卦“初六: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象》曰: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以及明夷卦“初九:明夷于飞,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有攸往,主人有言。《象》曰:君子于行,义不食也。”结合判断某某该出行没有什么大问题,但会出现有些身体疲惫不堪、肠胃不适的状态而已。
谦卦下艮为山为君子,互卦下坎为险,坎亦为大川之象,互卦上震为动为涉,初六位居险外,故爻辞直接说“用涉大川,吉。”,可见该出行与登山直接相关,并且可以征服坎险大山!
“卑以自牧”其实可以理解成放低姿态的谦卑修为,其实,该某某正是怀着一颗虔诚的谦卑心态去某名山朝圣拜佛的,不正是卑以自牧的贴切体现吗?
但是,变卦明夷卦初九看起来的确有些令人担心。并且根据笔者的断卦实践经验来看,一个动爻如果是阴爻动的话变卦对应爻有相当大比重的参考价值,必须要看其透露出来的重要对应信息,甚至有些情况下主要应该看变卦的对应爻爻辞的含义。
“明夷于飞,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有攸往,主人有言。《象》曰:君子于行,义不食也。”说明某某出行会出现身体不适的问题,“垂其翼”可以理解成身体精神萎靡不振或者体力不支的具体状况,“三日不食”可以理解成出行几天(当然不一定机械的牵强附会去对应理解成三天这个具体时间)内肠胃不适或胃口不好(明夷卦下离卦象为大腹对应肚子或者肠胃)等意思。
事实上,某某登山朝圣,上山路途晕车不适,胃里翻江倒海,其他倒是算得上无大碍,并且“用涉大川”,刚好用了三天时间完成朝山拜佛大愿!
看来,每逢一个动爻是阴爻的占断的的确确是要看变卦对应爻爻辞的含义的。当然,主卦的动爻也包含了非常重要的信息。两者一定要结合参考并且善于分析抓住其主次才能全面反应所透露的完整信息。
易占如何评价中华传统“伦理道德与因果”核心价值观?
文/张爨轠
命题:易占如何评价中华传统“伦理道德与因果”核心价值观?(2015、4、14上午10-11点蓍草演算)得遇升卦。
升,元亨。用见大人,勿恤。南征吉。《彖》曰:柔以时升。巽而顺,刚中而应,是以大亨。用见大人,勿恤,有庆也;南征吉,志行也。《象》曰:地中生木,升。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
断卦:
升卦上坤下巽,坤为地巽为木乃地中升木渐长而上、日新月异、生生不息之象;又坤巽皆为顺内外道合之象。根据卦象直接就可以判断出中华传统“伦理道德因果”核心价值观是顺随宇宙天地万物自然规律而生生不息的,是符合天道自然法则的,是历久弥新、永不过时的,是充满朝气蓬勃、刚劲向上的宇宙真理!
从卦辞分析来看:“升,元亨。用见大人,勿恤。南征吉。《彖》曰:柔以时升。巽而顺,刚中而应,是以大亨。用见大人,勿恤,有庆也;南征吉,志行也。《象》曰:地中生木,升。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可解释罗列如下:
“柔嘉君子,恬静自持、而身名俱泰,天下之大美归焉。”、“凡有所为,功成名立,无不通利而元亨矣。”、“君臣道合”、“而无堂高廉远之患”、“而成匡济生民之业”、“顾贤如巽木,升贤者如坤地,地之栽培者厚,则木之发荣者方盛,故曰百年树人。其德足以辅世、材足以匡时,而成国家栋梁之用。”、“以卦德言,内巽而外顺,内既沈潜慎密、不至欲速以躁进,外又从容审图、不肯冒昧以干时,是有可升之德也。”、“亨又莫大于行道”、“功在社稷”、“福被苍生”、“君臣相得,吾道大行,升之元亨。”、“故能量可而进、不失其时,刚中而应、有庆志行。”、“君子崇德之学,由积渐而至于大成也。”、“君子以为山木人心,其理本一,养木养心,其机本同。”、“盖德本高大,而必于细微处发端。”、“惟由积小,以谨始敬终,则德修罔觉,日新月异而不能已。”、“可见圣功王道,不必远求,只在敬小慎微、日进不已,则几希之存,得危微精一之传,慎独之功、致中和位育之效。体用一原,天人一致,下学即可以上达。升之义大矣哉!”(参见《日讲易经解义》、清、牛钮等撰、海南出版社、2012年12月第1版)
可见,上面的解释可谓提纲挈领、深明大义。我等中华炎黄子孙福德深厚,理当好好继承发扬光大老祖宗遗留给我们的智慧瑰宝!
这个卦的解释对应西方社会“竞争”的普世价值观“未济之恒卦”看一看,到底是有着五千年灿烂文明的中华民族价值观好还是西方的竞争普世价值观好已经无可置疑、无可争议、无需赘述!
注:中华传统“伦理道德与因果价值观”是历经几千年形成了以“五伦”(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五常”(即:仁、义、礼、智、信)、“四维”(即:礼、义、廉、耻)、“八德”(即: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也就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这十二个字的高度概括。)以及“因果”为具体内容的教育思想纲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治要瑰宝。可是如今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断代与西方价值观的强烈冲击,不少年轻一代完全不懂得老祖先的这些文化瑰宝而盲目向西方学习。国家若不全面复兴中华传统文化,丢弃这些通往人类智慧宝库中的金钥匙,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光大将面临巨大的灾难性后果!必然将付出惨痛代价!!!
学习、了解中华传统圣贤文化不可不读《周易》,而一般人读《周易》难以入门是因为无法辨别什么样的书解读得更准确,甚至被误导的情况也非常多。陈德述教授的这部巨著《周易正本解》被易学泰斗唐明邦老教授誉为“对数千年来解《易》方式的正本清源,而获得的易学硕果,弥足珍贵。”可谓该部专著实为当今世界罕见的解《易》旷世经典一点也不为过。
该专著的重新再版修订进一步补充、修正、丰富了更多重要内容,并作为国家“985工程”四川大学宗教、哲学与社会科学研究创新基地项目、国家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项目、四川大学“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项目,其学术水准毋容置疑,的的确确是值得深入学习、研究的难得好书!
易占如何评价爵士鼓教学培训行业高价收费现象?
文/张爨轠
命题:易占如何评价爵士鼓教学培训行业高价收费现象?(2015、5、12下午3-4点大衍筮法蓍草演算)得遇姤之恒卦即姤卦第5、第6爻动变卦恒卦。
姤,女壮,勿用取女。《彖》曰:姤,遇也;柔遇刚也。勿用取女,不可与长也。天地相遇,品物咸章也。刚遇中正,天下大行也。姤之时义大矣哉!《象》曰:天下有风,姤。后以施命诰四方。
九五:以杞包瓜,含章,有陨自天。
《象》曰:九五含章,中正也。有陨自天,志不舍命也。
上九:姤其角,吝,无咎。
《象》曰:姤其角,上穷吝也。
恒,亨,无咎,利贞。利有攸往。
《彖》曰:恒,久也;刚上而柔下,雷风相与,巽而动,刚柔皆应,恒。恒,亨、无咎、利贞,久于其道也;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也。利有攸往,终则有始也。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变化而能久成,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观其所恒,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象》曰:雷风,恒,君子以立不易方。
断卦:
姤卦卦象乃一阴五阳即柔承五刚、一阴与五阳相遇之意。故卦辞讲“姤,女壮,勿用取女。”意即一女与五男相遇周旋,就是俗话讲的“这山望着那山高”到处攀缘、贪得无厌的女人不专不忠不可娶之为人妻。
《彖》曰“刚遇中正,天下大行也”就是指的九二之阳刚遇九五之刚中,充分肯定了九五所讲的“以杞包瓜,含章,有陨自天。《象》曰:九五含章,中正也。有陨自天,志不舍命也。”爻辞寓意实为有中正之德行、能力者,高价收费合符自然,犹如瓜熟蒂落无可厚非,没有违背天命。对这类有中正德行与实力者高价收费予以了充分的、正面的肯定!
但是,根据朱熹两爻动的断卦原则来分析,九五爻只是针对附属的断卦而言,主要应该以上九爻为侧重参考依据。
上九爻辞“姤其角,吝,无咎。《象》曰:姤其角,上穷吝也。”解释已经比较清楚,上九居上乾之上,乾为头首,故为“角”之象,寓意事物发展已经穷途末路,物极必反了。刚过而孤立必然生悔吝。看来,高价收费的主要原因是刚居上位而不正,盛气凌人自取困穷所造成。也说明,不具有真才实学与中正之德行而大肆鼓吹或者以显示自己高高在上的目的抬高收费的行为完全不可能得到易占的认可。与九五爻恰恰相反,对有中正之德行与真才实学和无才无德而高价收费的评价对比客观而公正、辩证而直接、鲜明而毫不含糊。
变卦恒卦正好在《象》中警示了“君子以立不易方”,意即君子立身处世不要改变人生的方正之道,再白话一点讲就是个人还是要有自知之明,不要破坏天地之道的恒常自然法则。
想一想这个卦的解释其实很有意思,反观一下爵士鼓教学培训行业高价收费现象,仔细思考不难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现代人大多贪得无厌,如果你想收高价只要真正对得起自己的德行与能力无可厚非。但是事实上如果你并非如此,那又何必孤芳自赏自我感觉高高在上又还违背恒常自然法则使自己陷困于穷途末路的境地呢?可见,易占的回答充满了至纯至善与天下为公的正能量思想,我们预测所想要的也正是客观公正的答案而已。
对于这样的断卦,点到为止,对于行业中人而言,收费是否合情合理,恐怕冷暖自知、心照不宣。尤其是对于明白因果道理的人来讲必定会小心谨慎唯恐因贪欲而多造罪业,适可而止,是为上策!更是有智慧的明智之举!尤其是教育市场化、商品化的今天,教育工作者、教育经营者德不配位、利欲熏心、扰乱行业风气的现象的确会使人心紊乱。盲目跟风、金钱至上、唯利是图、互相攀比的表现背后是一颗贪欲无穷、自私自利的心在左右,也正如前面断卦开头对姤卦一女贪遇五男的卦象所指寓意相当的贴切。
看来,该占断所揭示的爵士鼓教学培训行业高价收费现象大部分情况都是属于上九所言,只有一小部分高价收费者是真正德才兼备合情合理的!原因在于两爻动的断卦原则必然是以上爻为主的规律所致。
以此占断可以总结出爵士鼓教学培训行业高价收费背后确确实实是“德才兼备名副其实者寡、贪欲无穷德不配位者众”的准确结论。
注:对于该占断的分析解释与最终结论笔者无意于用个人的主观思想去做过多的评价,仅仅是依据《周易》的预测思想就事论事。毕竟各人因缘不同、业力不同,各人因果各人承担。有良知正见的行业人士自然知道如何权衡、看待类似敏感问题。
断子绝孙的转基因战争武器
文/张爨轠
命题1:转基因食物是否真的有毒?(2015、6、30下午2:55-3:04大衍筮法蓍草演算)得遇恒之困卦即恒卦第3爻、第5爻动变卦困卦。
命题2:转基因食物对人体主要有哪些伤害?(2015、6、30下午4-5点大衍筮法蓍草演算)得遇坤卦。
经文:
恒,亨,无咎,利贞。利有攸往。
《彖》曰:恒,久也;刚上而柔下,雷风相与,巽而动,刚柔皆应,恒。恒,亨、无咎、利贞,久于其道也;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也。利有攸往,终则有始也。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变化而能久成,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观其所恒,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象》曰:雷风,恒,君子以立不易方。
九三: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贞吝。
《象》曰:不恒其德,无所容也。
六五:恒其德,贞。妇人吉,夫子凶。
《象》曰:妇人贞吉,从一而终也。夫子制义,从妇凶也。
困,亨,贞,大人吉,无咎。有言不信。
《彖》曰:困,刚掩也。险以说(yuè悦),困而不失其所亨,其唯君子乎?贞、大人吉,以刚中也;有言不信,尚口乃穷也。
《象》曰:泽无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
坤,元亨,利牝(pìn)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彖》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牝马地类,行地无疆;柔顺利贞,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后顺得常;西南得朋,乃与类行;东北丧朋,乃终有庆。安贞之吉,应地无疆。
《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断卦:
来知德:“恒”,久也。男在女上,男动乎外,女顺乎内,人理之常,故曰“恒”。《序卦》:“夫妇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恒。”言夫妇偕老,终身不变者也。
恒卦巽下震上,雷风相与,乃天地造化之恒常自然现象,今占之“转基因食物是否真的有毒?”恰遇其第3爻、第5爻动,下巽为草木乃植物、蔬果、瓜蒌以及鸡、鱼、豕等畜生之象,对应植物、动物类食物;上震动爻,对应基因改变、变异。恒卦上下卦皆动,恰似千古以来恒常不变的动植物食物改变成为转基因食物的卦象。
恒卦六五:“恒其德,贞。妇人吉,夫子凶。《象》曰:妇人贞吉,从一而终也。夫子制义,从妇凶也。”可谓一语道破天机,“从一而终”则吉,意即未改变基因的食物是正常的、健康的,而“夫子制义,从妇凶也。”意即改变基因的食物则显然而然是凶险有毒的。
恒卦九三:“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贞吝。《象》曰:不恒其德,无所容也。”同样在讲一个问题,就是改变后的转基因食物“无所容”意即不能接纳、不能食用,当然更不能种植、推广,不能让其大行其道危害人类!
也正如一代高僧大德净空老法师所讲:“转基因食品——没有比这个更缺德的事情了!”
变卦困卦,来知德:“困”者,穷困也。为卦水居泽中,枯涸无水,困之义也。意味着转基因食物会将人类危害困穷到山穷水尽的可怕境地!
而转基因食物对人体主要有哪些伤害呢?坤卦的回答让人不寒而栗!
坤卦乃纯阴之卦,卦象六爻皆阴无阳,属破坏人体阴阳平衡到极致的寓意,人的生命是靠阴阳平衡来维系身心健康的,而坤卦完完全全打破了人体阴阳平衡的自然状态,对人体的伤害可想而知!
坤卦六爻皆阴,卦象六阴中虚,代表人体的肚腹、肠胃以及各种经络管道(血管等),等于是人体生理的所有需要循环的通道被破坏,人体的健康运行自然状态遭到破坏,其伤害正如坤地无所不包一样,实在太多太多了!
看来,正如三千年前佛陀在《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中对末法时期的预言一样:“唯此世间,善少恶多,饮苦食毒,无有宁息。”
为了减少繁琐冗长的断卦分析篇幅,接下来关于转基因问题的系列占断笔者仅仅略作答案性的断卦公示,懂《周易》的同仁一看就知道下面占断的恐怖答案。无论读者是否懂得《周易》,总之一句话:转基因食物天理不容,是谋害人类的罪恶武器!
命题3:转基因食物的幕后真相是什么?(2015、7、2晚10:55-11:05大衍筮法蓍草演算)得遇泰之临卦即泰卦第3爻动变卦临卦。
一句话答案:利用转基因食物将人类做实验!(泰卦九三代表世道泰极否来,临卦代表试验,临卦也是消息卦,表示试验到一定的时间灾难就会亲临!)
命题4:转基因食物将给人类造成什么影响?(2015、7、9晚10-11点大衍筮法蓍草演算)得遇恒之升卦即恒卦第4爻动变卦升卦。
一句话答案:破环生物链以至于灭绝人类!
恒卦九四爻辞“田无禽”就是生物链毁灭之意。变卦升卦上坤下巽,坤为土巽为棺木,人埋土之象,死亡无疑。
命题5:转基因食物会灭绝大量人口吗?(2015、7、10晚10-11点大衍筮法蓍草演算)得遇小过之豫卦即小过卦第3爻动变卦豫卦。
一句话答案:如果不加强防范灭绝大量人口的灾难不可避免!
小过卦九三爻“弗过防之,从或戕 (qiānɡ)之,凶。《象》曰:从或戕之,凶如何也?”。“戕”就是杀害的意思,说文解字“他国臣来弑君曰戕。”(他国不是外国人干的是什么?)豫卦卦辞“建侯行师”不是大量人口吗?
命题6:转基因是美国人毒害中国人的武器吗?(2015、7、10晚11-12点大衍筮法蓍草演算)得遇升之师卦即升卦第3爻动变卦师卦。
一句话答案:毋庸置疑。
升卦九三“升虚邑。《象》曰:升虚邑,无所疑也。”。“升虚邑”就是无所阻碍之意思,“无所疑也”还需要怀疑美国人毒害中国人的事实真相吗?真是高明啊,这样毒害中国人居然无所阻碍,畅通无阻!升卦乃地下棺木死亡之象,师卦就是战争,这个没有人不懂。
哀叹人类科技发展,一旦人心坏了,科技就成为杀人恶魔的帮凶,无论是因为转基因食物的经济利益链还是对网络上盛传他国别有用心等等罪恶目的,老百姓何知真相?幸好能够掌握中华伟大智慧遗产《周易》的炎黄子孙还能够借用老祖先的智慧为这个社会尽一点责任,为迷惑的同胞指点迷津,算是藉此以报答中华先祖的庇护保佑功德吧!
断卦到最后,笔者探索事情真相的好奇心全无,没想到转基因食物成为了战争一样的毒害人类的武器!但是就像原子弹、核武器,最终毒害到哪个国家最惨还不一定呢!因为因果交织业网难逃这是宇宙定律!
但可以确信,人心坏了是真的!真是个五浊恶世!!!
附:净空老法师关于转基因食物的部分开示节选
「菩萨心契中道,得于中而形于外,故表里一如,自然相应,不必安排造作,而自然严整也。」严是庄严,整是整齐,一点都不乱,表现于外的。这是佛家所谓功德,功是修行的功夫,德是什么?德就是自然严整。自然是性德,无需要去设计,无需要去想象,不需要。我们今天建造一个都市,或者是建造一个房屋,讲怎么样设计,动脑筋在想。佛菩萨什么都不想,而他那种庄严是你想象不到的,你无法想象的,怎么想也想不出那么圆满。这什么道理?自性是圆满的,你想象就把它破坏了,我们今天讲破坏自然,一动念头就把自然破坏了。诸位有没有想过,一个人在母亲怀孕的时候,佛经里面那个胎叫名色,名色是什么?名是有受想行识,色它是一块物质,它眼耳鼻舌都还没长出来,为什么生出来的时候长到五脏齐全,眼耳鼻舌身一样不缺,这多奇妙,它他怎么长出来的?自然严整。如果你要去设计、去想象,那生出来就变成妖怪,一破坏就不像话,全部就毁掉它了,叫自然严整。你看那小鸡,鸡蛋,它孵出来就是鸡,小鸭,它孵出鸭,你想想,那是自然,自然严整,不能破坏它!现在人开始破坏,搞什么(转)基因,(转)基因就是破坏自然,这个问题严重,严重后头的结果,后头的结果一定是很不善的果报会现前,它就是违背了自然,大自然就是最美好的、最圆满的。自然严整这四个字,妙不可言!
……现在人起心动念就是想怎样把自然破坏,为什么?他能胜天,说人定胜天,他要用他的想法来改变自然。现在发现基因,要来改变自然生态,已经开始,从动物的基因去改变它的生态,从植物的基因改变它的花果,人要吃了之后都得怪病,最不健康的。吃了这些东西,五脏六腑都会长病,这是我们中国人一般所讲的缺德,这个缺德的事情,这是干到了尽头!没有比这个更缺德的事情了。果报,学佛的同学能想象得到,他会遭受什么样的果报。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四九五集) 2011/7/14香港佛陀教育协会档名:02-039-0495
注1:本文断卦(命题1、命题2)承蒙著名易学家、儒学家、研究生导师陈德述教授的点拨指导,在此深表感谢!
注2:净空老法师作为一代高僧大德,对世间的一切问题通达无碍,对转基因的相关开示也有不少,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多去了解老法师的讲经,很多问题的真相老法师都讲得清清楚楚。同时,还有不少佛教界的高僧大德对转基因食物也有开示,这些高僧大德不是凡夫俗子,他们所知道的事情真相是最为可靠的。
木箱鼓的发展前景如何?
文/张爨轠
命题:木箱鼓的发展前景如何?(2015、11、17晚11-12点大衍筮法蓍草演算得遇家人之损卦即家人卦第2、第3、第5爻动变卦损卦。)
《周易》经文如下:
家人,利女贞。
《彖》曰:家人,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
《象》曰:风自火出,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初九:闲,有家,悔亡。
《象》曰:闲有家,志未变也。
六二:无攸遂,在中馈(kuì),贞吉。
《象》曰:六二之吉,顺以巽也。
九三:家人嗃(hè)嗃(hè),悔厉,吉。妇子嘻嘻,终吝。
《象》曰:家人嗃嗃,未失也。妇子嘻嘻,失家节也。
六四:富家,大吉。
《象》曰:富家大吉,顺在位也。
九五:王假(ɡé格)有家,勿恤(xù),吉。
《象》曰:王假(ɡé格)有家,交相爱也。
上九:有孚,威如,终吉。
《象》曰:威如之吉,反身之谓也。
损,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 (ɡuǐ)可用享。
《彖》曰:损,损下益上,其道上行。损而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曷(hé)之用?二簋(ɡuǐ)可用享;二簋(ɡuǐ)应有时。损刚益柔有时;损益盈虚,与时偕行。
《象》曰: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fèn)窒(zhì)欲。
初九:已事遄(chuán)往,无咎,酌(zhuó)损之。
《象》曰:已事遄(chuán)往,尚合志也。
九二:利贞,征凶。弗损,益之。
《象》曰:九二利贞,中以为志也。
六三: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
《象》曰:一人行,三则疑(yí)也。
六四:损其疾(jí),使遄(chuán)有喜,无咎。
《象》曰:损其疾,亦可喜也。
六五: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元吉。
《象》曰:六五元吉,自上祐也。
上九:弗损、益之,无咎,贞吉,利有攸往。得臣无家。
《象》曰:弗损益之,大得志也。
断卦:
家人卦上巽下离,六二九五内外各得其正,故《彖》曰“正家而天下定矣。”家庭乃社会细胞,社会就是由一个一个的家庭所组成,故而说明木箱鼓的乐器特性特别适合社会普及推广,是特别接地气的实用乐器。
损卦上艮下兑,“损兑泽之深、益艮山之高,皆有损下益上之义”。(参见《日讲易经解义》、(清)牛钮等撰、海南出版社、2012年12月第一版)对应木箱鼓的乐器特征来看正是化繁为简、返璞归真的音乐特征。《象》中曰“君子以惩忿窒欲”也正是体现出木箱鼓的简洁朴实虽然不像爵士鼓那样庞大的结构系统但却可以模拟出爵士鼓演奏的精髓特性。
而事实上,木箱鼓简单的结构、简单易学的演奏技巧、方便搬运的体积与重量,坐在上面就可以演奏,(也有站着背着演奏的产品款式)背着或者拎着就可以方便出行,关键是它可以基本模拟演奏出传统爵士鼓的底鼓、军鼓、踩镲等基本组合节奏,(也可以根基音乐需要增加手拍吊镲或者一些箱鼓伴侣类其他打击乐器来演奏)具有较强的音乐表现力,很适合化繁为简的小型演出。这样方便实用的打击乐器造价成本也不高,生产科技要求也不难,音乐性能也不错,确实正如卦中概括意思:利于社会普及传播,适合化繁为简的音乐演奏需要。
作为小型打击乐器,可见木箱鼓的发展前景确实不可低估!
人生密码——
佛经上所讲都是真的
文/张爨轠
命题1:神识(灵魂)是真的吗?(2016、3、22晚11-12点大衍筮法蓍草演算)得遇归妹卦第1、第4、第5爻动变卦坎卦即归妹之坎卦。
命题2:佛经上所讲都是真的吗?(2016、3、24上午9-10点大衍筮法蓍草演算)得遇履卦第4爻动变卦中孚卦即履之中孚卦。
命题3:人生的究竟意义到底是什么?(2016、3、24上午10-11点大衍筮法演算)得遇革卦第3、第4、第5爻动变卦震卦即革之震卦。
略断:
神识(灵魂)是真的。
归妹卦《彖》辞:“归妹,人之终始也。”、《象》:“君子以永终知敝。”意即神识(灵魂)伴随生命(躯体)终结之后又从新获得新的开始,躯体终结之后神识(灵魂)必有乖离之敝(敝,破坏、毁折之意)。正如佛法里说讲,躯体只不过是神识(灵魂)的临时住所,在六道轮回中不断的变换、破坏而已。变卦坎为水,水无形,仅仅是随所居所处而变,正如躯体是神识(灵魂)的暂居处一样。
佛经上所讲都是真的。
佛经上所讲正如履虎尾般戒惧敬慎,无有一丝一毫的妄语,诚信至极。履卦九四爻爻辞:“履虎尾,愬愬,终吉。《象》曰:愬愬,终吉,志行也。”可见其因危知惧、敬慎、小心翼翼、谨畏行之。变卦中孚卦就是真实不虚的意思,“中”,借为“忠”,诚也。“孚”,信也。
卦象二阴在内为中虚(虚心,诚信之象),二五阳爻为中实,内外诚实之象。
《序卦传》中曰:“节而信之,故受之以中孚。”这里“节而信之”意思就是指用符节作为凭信,符节因此作为古代凭信的象征。
履之中孚卦的回答充分说明佛经上所讲一切都是真实不虚,毋庸置疑的!
人生的究竟意义到底是什么?革之震卦的回答一目了然,“革”就是改变,“震”就是轮回,也是修行。震卦《象》曰:“君子以恐惧修省”,《彖》曰:“出,可以守宗庙社稷,以为祭主也。”,卦辞“不丧七鬯”(鬯,古代祭祀用的一种香酒)等描述都与宗教信仰息息相关。《周易》的回答如此简练干脆,人生的意义就是改变轮回,不想轮回的唯一途径就是通过宗教信仰“恐惧修省”(即修行)脱离苦海轮回。
震卦为消息卦,一阳生于五阴之下,循环轮回之象,变动之时戒以“恐惧修省”则可致福而远害。正是警醒世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与佛经说讲寓意无二无别。
然而,凡夫俗子大多跳不出正如司马迁在《史记》中总结的经典名句“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世俗追求,往往在身外之物上耗尽终生而乐此不疲,在跳出生死轮回的究竟意义上却没有智慧真正去思考。
正宗占卦蓍草
图文/张爨轠
慎重声名:本文是笔者于2013年底撰写的一篇占卦蓍草研究的专题文章,纯粹针对《周易》进行学术研究而已。与任何从事蓍草销售的任何商家利益一概无关!故此,笔者隐去了涉及商家的任何图片、淘宝网店名称等等所有相关信息。同时,禁止任何商家在销售宣传中引用本文任何内容作为商业目的,以免牵扯任何蓍草商家之间的利益关系。事实上,正宗占卦蓍草作为一大物种不仅仅只有一种品种可以称为是正宗的,所以商家切莫对号入座,本文涉及占测的蓍草品种有限而已。
为避免涉及牵扯某些蓍草商家利益,本文曾被笔者删除,文档内容也已经丢失,又从他人转载中重新复制后删除了原文涉及到的所有商家信息,留此再度公之于众,权当针对占卦蓍草专题研究给他人参考的一点点启示而已。
内容提要:本文以确定淘宝网上所售卖的占卦蓍草真假为起因,通过《周易》占卦预测展开的几则实例来简明扼要的求证与正宗占卦蓍草相关联的若干问题。分别对正宗占卦蓍草的同类西洋蓍草科属、正宗占卦蓍草的真假、用西洋蓍草与竹木筹策占卦的准确性比较、用正宗占卦蓍草与竹木筹策占卦的准确性比较、用传统正宗蓍草占卦与义理象数紧密结合的本经解卦方式的权威性、正宗占卦蓍草在国内生长分布情况以及正宗占卦蓍草扑朔迷离的寿命之谜等大家困惑的典型问题做出了一一的预测分析。旨在借用《周易》的预测思想体系来正本清源,探索并澄清背后的真相。同时,本文也是笔者学习、研究著名易学家陈德述教授的巨著《周易正本解》一书所倡导的义理寓于象数、义理与象数紧密结合不偏颇的核心要义后专门针对《正宗占卦蓍草》这一研究专题断卦实践的活用范例。
关键词:正宗蓍草 占卦蓍草 蓍草占卦 占卦蓍草寿命 占卦蓍草真假
一、正宗占卦蓍草对《周易》的研究意义与对文献记载的简略了解
由于占卦用的正宗蓍草几乎成为了传说,网上出售这种神秘的占卦工具商家也寥寥无几(截止2013年底笔者撰写本文时,在网上能够看到公开销售占卦蓍草的商家全国范围也就只有三家,估计以后会被很多人发现这是一项比较赚钱的项目会逐渐多起来。)况且真假难辨,价格高昂,很多《周易》研究者、爱好者多年以来都在到处寻找此物。《周易·系辞传》有“是故蓍之德圆而神”、“是故天生神物”、“探赜索隐,钩深致远,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龟。”《周易·说卦传》有“幽赞于神明而生蓍”等对蓍草的赞誉之词。
著名学者蔡大成在其论文《蓍草神话传说的生态解构》(原载《民间文化论坛》2006年第5期)一文中指出:“古人相信蓍草是草本植物中寿命最长者,不死而神,故而能数往知来。蓍草的预测神性应来自其宿根每年得天气之先,在固定地点萌发新茎,拥有物候学意义上的信用。论文认为古代10以内的数字符号由草棍组合,推测原始八卦来自抛掷12支蓍草梗落地后的累积图像。蓍草不但是计算历法的算筹,还是夜间记时的工具,其燃烧时的火光、香气和烟雾又成为巫师祭祀通神的中介工具。论文提示蓍草与伏羲存在着语义学和故事结构上的多重关系。论文指出,蓍草是人神交易过程中的货币:先民通过巫师用蓍草与神祇交换数字形态的未来信息,这便是“易”和蓍草神话传说生态解构的本原。”“蓍茎疑似神话中连接天地交通的世界树(天梯)。”“在包山楚简和葛陵楚简的卜辞中,蓍草被尊称为“漆蓍”,漆与柒通,有专家认为“漆”就是世界树。世界树也是生命树,先民神话以蓍蒿做撑天柱,即象征人神沟通环节上的某种脆弱性,也象征人类整体的生命力犹如草芥一般枯荣循环,死而复生,繁衍持续。”
可见正宗占卦蓍草可谓是《周易》研究者、爱好者不可替代的占卦神物,是研究《周易》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辞海》中对“蓍”字的完整解释为:1.植物名,学名Achillea alpina(A.sibirica)。别称“蓍草”、“锯齿草”、“蚰蜒草”。菊科,多年生直立草本。叶互生,长线状披针形,篦状羽裂,裂片有锐锯齿。头状花序多数密集于枝顶成复伞房花丛,夏秋间开白色花。中国北部和俄罗斯西伯利亚分布较广。分根或种子繁殖。全草入药,民间用治风湿疼痛,外用治毒蛇咬伤;茎、叶含芳香油,可作调香原料;亦栽培供观赏。2.指古人筮用的蓍草茎,因亦以为占卦的代称。《易·系辞上》:“蓍之德圆而神。”参见“蓍龟”。以上是《辞海》对“蓍”的最简略定义。
然而,若要深入探寻占卦蓍草的详细情况,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情了。如果从科学、考古等角度来分析正宗占卦蓍草的生物物种特征、药性特征、历史演变、地域分布、人工栽培技术、文化传承、神话演绎、与《周易》的密切关系以及各种相关文献资料收集整理等那将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
二、围绕正宗占卦蓍草展开的几则预测实例求证
1.针对西洋蓍草是否是占卦用的蓍草的预测求证
本人在寻找正宗占卦用的蓍草过程中,曾(
图1
(图1为人工栽培的西洋蓍草茎秆,是笔者从辽宁省台安县伟业花圃收集购买的,拍摄于2013年11月12日)
2.对正宗占卦蓍草的预测求证
筹策(占卦时间为2013年11月5日晚10-11点)占卦:测淘宝上某某所卖的那种三百多元的蓍草是占卦用的真正的蓍草吗?得中孚卦第5爻动:九五,有孚挛如,无咎。象曰:有孚挛如,位正当也。变卦损卦第5爻:六五,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元吉。《象》曰:六五元吉,自上佑也。显然,这种蓍草就是古人占卦用的那种真正的、正宗的神物蓍草。
广大《周易》研究者、爱好者可以仔细读读中孚卦第5爻与损卦第5爻的解释。我想,看了这两爻(中孚卦九五爻和损卦六五爻)的解释后,《周易》所有的384爻中还有哪两爻能够与所占命题如此对应呢?中孚卦九五爻的主要含义是“孚”(“信”之意、“诚”之意、“是”之意),损卦六五爻针对的主要对象是“龟”。在《周易》的占筮中还有什么可以与十朋之龟同样重要并相对应的呢?那不是正宗的占卦蓍草还能是什么呢?
从象数依据来分析同样可以很容易就找到对应的准确答案。中孚卦上卦为巽为草木、为近利市三倍、即为价值值钱的草。其中爻卦(互卦)上为艮为山为野外,同时艮又为果蓏(果蓏即草类的果实。正宗占卦蓍草本就属于开花结果的草本植物,并且大多以山上的野生为主要分布地域。)变卦损卦上卦同样为艮为山为野外为果蓏,艮又为龟,损卦大象离又为龟,两龟相比即为朋之象,其中爻卦上坤地之成数为十,即这个价值值钱的草与十朋之龟一样值钱。试问,这不是正宗的占卦蓍草那还能是什么呢?(说到这里笔者有个深切的体会,很多人解卦喜欢用各种各样复杂的方式方法,对用《周易》的根本经文(义理)与卦象(象数)来解卦总觉得局限性太大,甚至忽略经文或者卦象,是不是已经搞得本末倒置了?我们所想要的答案其实大多已经包含在卦爻辞与卦象里了。)
图2
(图2为在淘宝网某某处购买的蓍草特写照片,拍摄于2013年11月11日)
3.对假占卦蓍草的预测求证
另外,本人筹策(占卦时间为2013年11月6日上午11点40-12点10分)占得网上有一家所售卖的蓍草(从商家所展示的实物图片上看有点象木棍、比较粗。因涉及到商家诚信、利益等敏感问题,本文不予具体公布图片等资料。)是不是占卦用的正宗蓍草得噬嗑卦第一爻动。噬嗑卦初九为屦校灭趾,无咎。《象》曰:屦校灭趾,不行也。变卦晋卦初六为晋如,摧如,贞吉。罔孚,裕,无咎。《象》曰:晋如摧如,独行正也;裕无咎,未受命也。答案很显然,这家所卖的所谓正宗蓍草根本就不是占卦用的正宗蓍草,连其同类科属都不是。
《周易·系辞传(下)》有段描述很有意思:子曰:“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不见利不劝,不威不惩。小惩而大诫,此小人之福也。《易》曰‘屦校灭趾,无咎’,此之谓也。”白话说了就是小人在捣鬼,哪可能是什么正宗的占卦蓍草嘛!
从义理与象数结合起来分析也同样容易找到对应一致的答案:噬嗑卦下卦震为足为趾,中爻卦(互卦)下艮为止,上坎为刑具(“校”之意),刑具在上套在足(脚)上(“屦”之意)而不能自由行动。变卦晋卦下卦为坤,坤为藏为包为容为遮盖,即脚趾被刑具所遮盖(“灭”之意)。同样也说明是在搞违法犯罪之事!
4.对西洋蓍草与竹木筹策占卦的准确性比较预测求证
又测用普通栽培的观赏用的西洋蓍草来占卦是不是比用竹(竹子)木(树木)做的筹策更准确一些呢?(2013年11月9日下午5-6点用正宗的蓍草占卦)得到屯卦第1爻和第6爻动。依据朱熹的解卦(易学启蒙·变占)“二爻变,以本卦二变爻爻辞占,且以上爻为主”的原则主要参考屯卦第6爻的爻辞。屯卦上六为乘马班如,泣血涟如。《象》曰:泣血涟如,何可长也?从象数的角度单单只看屯卦上卦(注:有时候断卦对应越直接越简单越准确,无需过多的去寻找旁枝末节的断卦依据,无论是针对卦爻辞还是象数都是如此。)坎为隐伏为陷为忧为心病为错误为疑问等寓象就知道是什么意思了。答案也充分说明了用普通栽培的观赏用的西洋蓍草占卦其准确性连竹木做的筹策都不如。所以从另一个角度讲,如果不是用的正宗蓍草而是用的西洋观赏用的蓍草来占卦的话,其价值与意义就大不相同了。
5.对正宗占卦蓍草与竹木筹策占卦的准确性比较预测求证
测用正宗占卦蓍草占卦比用竹木筹策占卦更为准确吗?(占卦时间为2013年11月17日下午2-3点,用正宗占卦蓍草筹策占得。)得履卦第4、5爻动。履卦九四爻爻辞为履虎尾,愬愬,终吉。《象》曰:“愬愬终吉”,志行也。九五爻爻辞为夬履,贞厉。《象》曰:“夬履,贞厉”,位正当也。从爻辞所表达的义理解释上看,(同样以朱熹的“二爻变,以本卦二变爻爻辞占,且以上爻为主”的解卦原则。)九五为本占问命题的主要解卦依据。九五爻爻辞的核心含义主要体现在“夬”字上,“夬”通“决”,即为决断、果决、肯定之意。同时,九五为阳爻居阳位当位又当中,“位正当也”。可谓回答简单明了,一针见血直中要害。而辅助参考九四爻爻辞的义理解释也能获得相对应的答案。九四爻的爻辞核心意思是“愬愬”两字,“愬愬”即谨慎、慎重、小心翼翼之意。即用正宗占卦蓍草占卦比用竹木筹策占卦更为慎重之意。同时,九四、九五爻爻辞都有“履”字出现,履卦为乾上兑下,天尊于上,泽卑于下,上尊下卑为“礼”之象,进一步说明用正宗的占卦蓍草占卦除了更准确、更严谨、更规范以外,还更符合占卦的礼仪、程序,显得更敬畏更神圣庄严!
而从象数上分析,履卦上卦乾为天为君为父为威如为德盛为尊高在上,威严无比。中爻卦(互卦)上巽为长为高。变卦损卦上为艮为阳刚在上。结论很显然,用正宗占卦蓍草占卦比用竹木筹策当然更权威,更准确,更胜一筹,就像九五爻爻辞中的“夬”字一样肯定不容置疑!
这个结论让我想到一些人说用筹策占卦不必在意筹策是否是正宗蓍草还是竹木的外在形式,甚至认为用诸如普通木棍、牙签之物都可以算。看来,这种不慎重的方式并不可取,其准确率当然也不如正宗蓍草占卦的准确率高!还是应该慎重对待为更好!
6.对用传统蓍草占卦与义理与象数紧密结合的本经解卦方式的权威性求证
测:占卦、解卦方式方法多种多样,而以正宗占卦蓍草筹策占卦,并以《周易》义理与象数紧密结合的传统本经解卦方式是最为正统、中正、准确、系统、全面的吗?(占卦时间为2013年11月18日上午9-10点,用正宗占卦蓍草筹策占卦。)得泰卦第2爻、第6爻动。首先从象数上来分析:泰卦上卦坤为地为方为正,即“正统”之意。坤为土为黄色为中正,即“中正、准确”之意。坤又为包为容为厚德载物,即“系统、全面”之意。而辅助参考泰卦下卦乾为君为父为尊为德盛为权威。中爻卦(互卦)下卦兑为附决为顺从(即附决顺从坤、乾的裁断解释)。变卦贲卦上艮为阳刚在上,下离为光明之象。整体主次结合(象数的解释也应该与卦爻辞的解卦主次原则相对应一致)分析后答案迎刃而解。
再结合义理分析来看,泰卦九二爻爻辞为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亡,得尚乎中行。《象》曰:“包荒”,“得尚乎中行”,以光大也。上六爻爻辞为城复于隍,勿用师,自邑告命,贞吝。《象》曰:“城复于隍”,其命乱也。同样按照朱熹的“二爻变,以本卦二变爻爻辞占,且以上爻为主”的解卦原则,以上六爻爻辞为主要解卦依据。上六爻爻辞的大意是城墙倾覆到干涸的城沟里,不能再出兵打仗,要告诫城邑之民坚守正道以防避危难。笔者理解“其命乱也”是对“城复于隍”的进一步强调,具有强烈的告诫、警示意义。此爻的引申意思不难理解,“因为城墙本来就是挖掘城沟中的泥土累积而成的”,(参见文史哲《易经白话全译》第63页、立信会计出版社、2012年7月第一版)现在城墙又倾覆到城沟里了,说明城墙又从起点回到了原点,为返璞归真的中正之意。对应本占问命题意即用正宗的占卦蓍草筹策占卦并以义理与象数紧密结合的传统本经解卦方式是根本性的追根溯源的中正之道!
易学家袁韬先生认为,泰卦为天地(乾坤)阴阳交泰,毋庸置疑这种古老的占卦解卦方法是最具有权威地位的,高于一切繁衍变化出来的其他预测体系。但是,上六爻“城复于隍,勿用师,自邑告命,贞吝。《象》曰:‘城复于隍’,其命乱也。”已经到了泰卦的终结处,已经瓦解崩溃,由泰转否了。也客观的、一针见血的指出了这种方法被后人已经搞得本末倒置、弃之不用了。“其命乱也”中的这个“乱”字很有说服力,试想一下正宗的传统占卦、解卦方法已经被后人都搞得乱七八糟、面目全非了!反观一下几千年来的《周易》传承,尤其是当今社会研易的风气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能够真正深入掌握《周易》本源精髓的研易者也就寥寥无几了。因此大多数研易者也都走偏了!
辅助参考九二爻爻辞的义理解释,九二爻爻辞中,“包荒”即为乾包坤即天包地,可谓包罗万象之意。(傅佩荣先生将此概括为“仁德”之意。)“用冯河”即为徒步涉越大河意即做大事之意,同时还含有勇敢、果决之意。(傅佩荣先生概括为“勇”之意。)“不遐遗”即为不遗忘远方圣贤,也可以理解为不疏忽如何远近大小事情之意。(傅佩荣先生概括为“智慧”之意。)“朋亡”即不结党营私乃光明正大、大公无私之意。(傅佩荣先生概括为“公”之意。)“得尚乎中行”意即行中正之道。当然也就是“以光大也”。九二爻爻辞如此丰富的展现了“任、勇、智、公”(这几个概括见傅佩荣《易经入门·占卦解卦》一书第221页、湖南文艺出版社)这些美德汇聚在一起,当然大受推崇了。结合本占问命题也进一步充分说明了这种传统的占卦解卦方式是最受赞誉最受推崇的!当然也是最为正统、中正、准确、系统、全面的!
7.对正宗占卦蓍草在国内的生长分布多少情况的预测求证
关于正宗的占卦用的蓍草目前在国内到底是多还是稀少的问题争论的人很多,古文献记载中也有很多相关的资料可以研究参考,但仍然众说不一。(网络上对此论述断章取义的多,东拼西抄的多,笔者在此不必赘述,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己去查阅。)在中国知网收录的关于蓍草的研究的众多文献中有不少作者明确指出占卦用的蓍草其实现今也很多,根本不是很多人以至于说国内只有三个地方才有。
为了解除这个困惑,本人用正宗蓍草占卦(占卦时间为2013年11月11日上午9-10点)测:占卦用的正宗的蓍草在国内的整体生长与分布情况到底是多还是少?得到大畜卦第6爻动,其上九爻辞为何天之衢,亨。《象》曰:何天之衢,道大行也。变卦泰卦上六爻爻辞为城复于隍,勿用师,自邑告命,贞吝。《象》曰:城复于隍,其命乱也。以本人理解,这个卦充分说明目前在国内占卦用的正宗的蓍草的确分布多而广泛,并非稀少之物。
此卦的判断可能有人会持反对意见,因为此卦的变卦泰卦第6爻意思已经很明确,结合占问的命题是不是可以理解成“正宗占卦蓍草资源已经崩溃,已是稀有之物了”。
按照朱熹的解卦原则,一爻变应该以本卦变爻爻辞占,可以不看变卦第六爻爻辞。但对于朱熹的解卦原则很多人也有不同意见,断卦之法无定体嘛。特别是涉及到某些特殊具体占问事项时还必须综合考虑占卦与解卦的时间以及本卦变爻、变(之)卦之相对应爻、本卦卦象、变卦卦象、中爻卦(互卦)卦象、综卦卦象、错卦卦象等都有着相关的信息关联。当然这样一来断卦的原则可能会被打破,难度也增大了,对于灵活掌握解卦来讲特别值得注意。
因此为了进一步得到准确的断卦,本人又用正宗蓍草占卦(占卦时间为2013年11月11日上午11-12点)测:上卦的解释理解成“正宗的占卦用的蓍草在国内过去曾经多而分布广泛,现在已经是资源崩溃,所剩无几成为了稀少罕见之物了对不对?”得到中孚卦第1爻和第六爻动。同样以朱熹的解卦原则应该主要看本卦两个变爻爻辞,并以上爻为主。中孚卦上九爻辞为翰音登于天,贞凶。《象》曰:翰音登于天,何可长也。答案很明显,这样的理解是错误的。这两个卦结合起来综合分析不难得出答案:就像中国知网收录的关于众多蓍草文献中一些专家学者讲的一样,占卦用的蓍草现今在国内并非稀有之物,而是分布广泛,很多见。
其实,这两个占问命题笔者是有意绕了一个圈子来进行阐述。如果从象数的角度来解卦一下就能够搞个水落石出。大畜卦的上卦为艮为山为野外为果蓏可以对应占卦蓍草的卦象。变卦泰卦上卦为坤为富藏为布满为广厚载物,为众多为地生万物为繁育不息为疆域辽阔······等等寓象,两者一结合分析卦爻辞都不用看就能判断正宗占卦蓍草还不够多吗?同样,中孚卦上卦为巽为进退为不果为多白眼为陨落为疑问等等寓象,变卦坎卦为隐伏为陷为忧为心病为错误为疑问等寓象,结合本占问命题理解起来一目了然。
我想,说占卦蓍草稀有罕见主要原因也许是很多人对蓍草的不了解,以及被过于神话夸大占卦蓍草的神秘性,尤其是几千年来赋予这种占卦蓍草太多的文化与文学内涵以后,大家就真的不知所云了。还看到一些文学作家把占卦蓍草描写得跟写小说一样的神乎其神,借题发挥,天马行空的一阵胡扯海吹,误导了太多不明就里的中国大众。
8.对正宗占卦蓍草扑朔迷离的寿命预测求证
最后一个让人困惑的问题:占卦用的蓍草在古文献里记载能活上百岁乃至上千岁是否真实?著名学者蔡大成先生在其论文《蓍草神话传说的生态解构》(原文载《民间文化论坛》2006年第5期)一文中引经据典,集中收集了关于蓍草寿命的相关记载,现摘选如下:
《说文》:“蓍,蒿属。从草,耆声。生千岁三百茎。”《论衡·状留篇》记载:“蓍生七十岁生一茎,七百岁生十茎。神灵之物也,故生迟留,历岁长久,故能明审。”《艺文类聚》卷八十二引《洪范·五行》曰:“蓍之言为耆也,百年一本生百茎。此草木之寿,亦知吉凶者,圣人以问鬼神。”《白虎通义》:“龟千岁而灵,蓍百年而神,以其长久,故能辨吉凶。”《易纬·干凿度》引古《经》:“蓍生地,于殷凋殒一千岁。一百岁方生四十九茎,足承天地数,五百岁形渐干实,七百岁无枝叶也,九百岁色紫如铁色,一千岁上有紫气,下有灵龙神龟伏于下。”《埤雅》:“蓍,草之多寿者,故字从耆。”《博物志》:“蓍千岁而三百茎,其本以老,故知吉凶。”董仲舒《春秋繁露·奉本》:“其犹蓍百茎而共一本,龟千岁而人宝,是以三代传决疑焉。”《大戴礼记·易本命》说:“食气者神明而寿,不食者不死而神。”食气者指龟,不食者即蓍草。
古文献中关于占卦蓍草长寿的相关记载还有很多,(其实就以上的记载数据——“岁数”与“茎数”一比较不难发现都是矛盾重重的!)所以无疑又为占卦蓍草增添了更大的神秘性,难怪各路文人侠客、道德家千百年来对蓍草盛赞不衰。甚至结合历朝历代的政治统治大肆发挥,俨然成为文人墨客永远谈论不休的道德草、神仙草。
为此,笔者以“古文献记载的蓍草能活数百岁乃至上千岁是否真实”为命题用正宗蓍草筹策演算(占卦时间为2013年11月14日上午9-10点)得小畜卦第1、2、6爻动,变卦蹇卦。同样依据朱熹的解卦原则三爻变则占本卦及之卦之彖辞,而以本卦为贞,之卦为悔。(参见朱熹《易学启蒙·考变占》)小畜卦:亨。密云不雨,自我西郊。《彖》曰:“小畜”,柔得位而上下应之,曰小蓄。健而巽,刚中而志行,乃“亨”。“密云不雨”,尚往也。“自我西郊”,施未行也。《象》曰:风行天上,小畜。君子以懿文德。蹇卦:利西南,不利东北。利见大人,贞吉。《彖》曰:蹇,难也,险在前也。见险而能止,知矣哉。“蹇利西南”,往得中也。“不利东北”,其道穷也。“利见大人”,往有功也。当位“贞吉”,以正邦也。蹇之时大矣哉!《象》曰:山上有水,蹇。君子以反身修德。
仔细研读领悟这两个卦的意思不难得出这样的答案:占卦蓍草能活数百岁乃至上千岁其实是“君子以懿文德”的结果。白话意思就是“君子美其文德,使其美德显示光明,随风吹散而传播天下,以泽及万民。”(参见著名易学家陈德述教授《周易正本解》一书第134页。)并且是蹇难之时以济蹇、正邦、君子以反身修德方能达到济蹇救世的伟大目的。两卦综合起来一分析,答案不攻自破。
从象数依据上找也可以获得与义理一致的解释:小畜卦上卦巽为风为不果为四处传播,下卦乾为君为王为首领为人,中爻卦(互卦)上离为文采下兑为口为吹嘘。变卦蹇卦两重坎象,坎为陷阱为疑问重重。仅此简单分析答案也足以说明问题了。(注:从此可以看出,象数分析有时候反而一目了然对应所要的答案,比义理的繁复更直观。当然,针对不同卦爻的具体情况,有时候象数分析简单义理分析繁复。而有时候则是象数分析繁复义理相对简单。当然,在大多数情况下象数分析往往由于寓象、取象范围过于广泛而断卦难度也更大。所以必须两者紧密结合起来综合分析才容易找到答案的统一。按照著名易学家陈德述教授的《周易正本解》一书所强调的义理寓于象数、义理与象数紧密结合不偏颇,合二为一的主导思想的确是解卦的捷径之道,是解卦的“双保险”!)
看来,占卦蓍草除了本身的确具有不可思议的长寿、神奇以外,更多的是被文人墨客乃至历朝历代的政治家、道德家吹嘘利用,活生生的被赋予了更多的承载内容。其背后的原因实在是太过复杂。同时,对古文献的记载的真实性也不可为典要,应该审慎之才是。况且,《周易》本乃玄学,又特别容易被利用来披上神秘的外衣,搞得玄而又玄也就不足为奇了。幸好《周易》迄今为止还留下了不为后人所过多更改的基本经文版本,其大衍筮法还保留得比较完整,用其传统的筹策演算方法还能获得比较准确的预测答案。否则,要搞清事实真相可就更难了。笔者也在想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以上所占的卦都不准确的话,那《周易》这套预测思想体系也就不值得信任了,而千百年来的实践证明,这种怀疑是没有依据的。
三、结语
通过以上几则关于求证与正宗占卦蓍草相关联的系列占卦实例分析后,心中的主要疑惑逐渐消解。笔者认为,求证的方式方法以科学分析为主当然往往是一般大众惯用的常规途径,既然《周易》具有不可思议的预测功能,结合《周易》预测的方法也许会获得更多意想不到的新发现或新思路。笔者也通过对应所占卦的命题真切的感受到了《周易·系辞传》中说讲的“是以君子将有为也,将有行也,问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响。无有远近幽深,遂知来物。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与于此?”“《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等神妙不可思议的回答。在困惑之时,占卦的确给予我们“无有师保,如临父母。”般的心灵指导与慰藉。
但我想对于很多《周易》研究者、爱好者来讲,如何去采集、辨认、确定,以及具体到哪里去找到正宗的占卦蓍草却是一个重大的难题。同时,正宗的占卦蓍草到底还有哪些不同的相类似品种,以及如何给占卦蓍草一个独立的名称标签等问题都是一个有待继续解开的谜。况且,随着几千年来历史的变迁,环境生态的改变,占卦用的蓍草是不是还像古文献记载那样的生物特征等问题也是不可能轻易就搞清楚的专业难题。也许对于研究植物学、生物医学、中药材等方面的相关专家来讲可能并不算什么困难之事。笔者也特别希望有关这方面的权威专家给大家普及、公开一些正确的辨认知识,以正本清源,还占卦蓍草一个全面、真实的本来面目。
围绕正宗占卦蓍草这一研究专题笔者也特别花时间从科学的角度查阅了大量的相关文献典籍,对比了大量能够收集到的实物图片,了解到蓍草的不同别名(不同地域有不同的名称,甚至还有不少各(当)地的土语名称,并且有的还将之把其他不同的植物相混淆。)与同类蓍属较多也的确很难辨认,还看到在网上有很多错误发布的一些与占卦蓍草相关的介绍、信息资料等误导性内容。所以最终围绕正宗占卦蓍草的一系列相关困惑问题通过占测后进行了一一的分析求证。并将之整理撰写成《正宗占卦蓍草》专题研究论文并公之于众,目的是抛砖引玉让《周易》研究者、爱好者分享、思考、参考、指教。
最后,笔者要特别谈谈撰写本文过程中的解卦心得。在解卦的具体分析过程中,象数的寓象、取象范围实在是丰富多变、广阔浩瀚,就像是庞大的气球承载着满满的气体。幸好有义理的对应与牵系,好比是稳稳栓住气球的绳子。若是只注重象数分析,解卦就像大海捞针很难找准方向。若是只注重义理分析,就会陷入狭隘、不开化的死胡同。因此,用义理寓于象数,义理与象数紧密结合的解卦方法才不会失去平衡点,才不会造成解卦的偏颇。用这种规律性的、根本性的科学方法做指导,并善于理论联系实践就会在研究《周易》的道路上大有收获。这也是笔者通过学习著名易学家陈德述教授的《周易正本解》一书后在断卦实践过程中最大的心得体会。著名易学家、武汉大学哲学学院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周易研究会首任会长唐明邦老先生在为陈德述教授《周易正本解》一书的《序》中这样评价该书的研易价值:“《周易正本解》正是贯彻先贤遗训,是对数千年来解《易》方式正本清源而获得的易学硕果,弥足珍贵。”“然而将‘义理寓于象数’的原则贯彻到底,以之通解64卦的著作,实为凤毛麟角。陈德述同志《周易正本解》,堪称填补当代易林空白之作,殊为可贵。”也因此对于如此难得的千古巨著我们一定要深入研究,并在断卦实践中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陈德述《周易正本解》、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12年12月第一版
2.蔡大成《蓍草神话传说的生态解构》、《民间文化论坛》2006年第5期
3.傅佩荣《易经入门·占卦解卦》、湖南文艺出版社、2011年1月第一版
4.文史哲《易经白话全译》、立信会计出版社、2012年7月第一版
再次声名:
本文是笔者于2013年底撰写的一篇占卦蓍草研究的专题文章,纯粹针对《周易》进行学术研究而已。与任何从事蓍草销售的任何商家利益一概无关!故此,笔者隐去了涉及商家的任何图片、淘宝网店名称等等所有相关信息。同时,禁止任何商家在销售宣传中引用本文任何内容作为商业目的,以免牵扯任何蓍草商家之间的利益关系。事实上,正宗占卦蓍草作为一大物种不仅仅只有一种品种可以称为是正宗的,所以商家切莫对号入座,本文涉及占测的蓍草品种有限而已。
为避免涉及牵扯某些蓍草商家利益,本文曾被笔者删除,文档内容也已经丢失,又从他人转载中重新复制后删除了原文涉及到的所有商家信息,留此再度公之于众,权当针对占卦蓍草专题研究给他人参考的一点点启示而已。
易经给我的教育启示
文/张爨轠
学习博大精深的易经,对于我来讲永远是个初学者,尽管如此,易经给我的教育
启示却受益匪浅、终身受用!
笔者以概括自己后半生的蒙卦第二爻动为例来进行本文主题的简单讲述。
占卦时间:2011年12月27日晚11-12点。
占卦命题:测我的后半生是个什么样的卦(爻)来概括说明?
占卦方法:传统筹策法(参照国学大师傅佩荣先生的占卦示范)
下面就是易经给我的教育启示:(摘选自台湾著名易学大师刘君祖2012年11月出版的《刘君祖完全破解易经密码》第一辑176-178页、九州出版社出版)
“真正的教育不能随便放弃任何一个人。”
“一个包蒙的大教育家必能够获吉,不但助人,自己也能成长。”
“对九二来讲,初六和六五都是他所纳的妇,他必须全盘接受,不嫌弃、没有分别心。那些大慈大悲的菩萨不也是如此吗?包蒙,吉。纳妇,吉。有两个吉,表示高度赞许。”
“如同一门学问,在阳刚阴柔(如师生)的完美结合之后,就有杰出的人才可以传衣钵,并且发扬光大,让一门旧的学问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学问贵在创新,不能抱残守缺,创新的发展就是子。”
“子克家,说明他(学生)的能力足以应付未来的挑战,可以接下光大门槛的责任。这也告诉我们,所有蒙的教学都希望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论语》)。要让一个新人出人头地,而且青出于蓝胜于蓝,就必须有教无类、提供良好的化育环境。”
“从二、三、四、五爻组成的卦中卦来看,蒙卦九二又是复卦的第一爻。而且,没有剥(蒙卦第二爻动的变卦),哪来的复?因此这个剥代表修成正果,那是蒙卦栽种下去的,到了第二十三卦剥卦终于长成了硕果。”
“包蒙也是一样,老师要先帮助你识破虚假的人生表象,才能慢慢引领你进人大道之门。换句话说,人生的学习没有经过剥,就没有办法掌握真理的核心。”
“超凡的境界都要等表象统统剥除之后,真理的核心才会显现。所以包蒙爻变为剥,你要接受这个过程,里面内含的就是复卦的核心种子。这叫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
上面摘选的这几段文字被刘君祖大师阐述的可谓深入浅出、淋漓尽致,使人叹服,结合笔者实际所从事的音乐教育来看,真的是给了我极大的教育启示,使我明白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应该具有“教育当以慈悲为怀”的超凡境界!
也正如以上卦爻所述,作为一位教师要包容、宽容、大气,还得具备专业实力、科学的教育方式方法,德才兼备,甘愿奉献付出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的优秀学生!
同时,教育是一件必须讲究缘分的事情,“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也体现了易经的这一经典教育思想。
易占的正面启示卦例一则
文/张爨轠
研究易占时间久了,发现易占真的就像一位饱经风霜具有高瞻远瞩的长者在身后为自己指明人生的种种方向,帮助解决俗世间的种种人生困惑问题。并且总是不厌其烦,永远是那么令人欣慰与倍受尊崇。尤其是易占给人的正面启示,可谓是真正的良师益友,受益匪浅!下面的一则卦例就很具有说服力!
占问命题:我不嗜烟酒,痛恨黄、赌、毒,不搞一切歪门邪道,而世俗之人却并不以为然,易占如何评价?(2014年2月1日晚6-7点蓍草演算)得遇否之萃即否卦第6爻动变卦萃卦。
否卦上九爻爻辞为:“倾否,先否后喜。”《象》曰:否终则倾,何可长也?
此爻的解释很简单:“当否之时能做到拔乱反正,实为当今世道可喜之事。闭塞不通的大环境到了极点就会倾覆,这样的不正之风怎么能维持长久呢?”
大环境为否,为“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彖》曰: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则是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内阴而外阳,内柔而外刚,内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也。《象》曰:天地不交,否。君子以俭德辟 (bì避)难,不可荣以禄。”
因此,易占客观真实的再现了当今社会大多数人身处在这样的世俗风气下,早已经没有了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反观一下这个社会,到处都是习气很重的人群(小人道长),痴迷抽烟、喝酒、赌博以及干各种各样歪门邪道的迷途之人比比皆是。这些人一般都不会有任何信仰,社会道德与舆论对他们似乎没有任何约束力,并且这样的人群实在是太多太多!
易占针对这一问题用否卦上九爻来回答,实在是太贴切了,有时世俗的普遍价值观会让人迷惑,借用易占的简单方式就可以明白易占的大智慧就像黑夜中的明灯,指引照亮了人生的正确方向!也难怪自古以来“借占习易、借易修德”早已经成为了正人君子研易修德的座右铭!
谦卦占断
文/张爨轠
谦,亨。君子有终。
《彖》曰:谦,亨。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终也。
《象》曰:地中有山,谦。君子以裒(póu)多益寡,称物平施。
初六: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
《象》曰: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
六二:鸣谦,贞吉。
《象》曰:鸣谦、贞吉,中心得也。
九三:劳谦,君子有终,吉。
《象》曰:劳谦君子,万民服也。
六四:无不利,㧑(huī撝)谦。
《象》曰:无不利、㧑(huī撝)谦,不违则也。
六五:不富以其邻,利用侵伐,无不利。
《象》曰:利用侵伐,征不服也。
上六:鸣谦,利用行师征邑国。
《象》曰:鸣谦,志未得也,可用行师,征邑国也。
谦卦六爻皆“非吉则利”,是六十四卦中难得的好卦。一般认为占问到谦卦的命题都比较不错,但事实上却不一定是那么回事。比如下面两个占例:
1、测某出版社能否成功出版某书得遇谦卦。断卦思路很简单,谦卦虽然六爻皆“非吉则利”,卦辞、《彖》、《象》义理解释也很清楚。但是卦象说明了一切问题:山虽高却屈居于地之下,虽然谦德精神值得肯定,但反过来说明自身实力不被别人所看好。因此断曰:某出版社不能出版某书。实际结果:该出版社在与某作者沟通时口气居高临下,在并不真正了解某书质量时就断言达不到出版社的要求。
2、某某考试某新单位能否成功得遇谦卦。断曰:考试者实力不被用人单位看好,考不上。断卦思路同样根据卦象为主体依据。这样的卦应验在了自身实力不被别人看好,但事实真相不一定是自身实力真正太差,有被人小看的因素在里面,但最终却不能成功是事实。这也是易占隐藏的秘密所在。
颐卦占断
文/张爨轠
颐,贞吉。观颐,自求口实。
《彖》曰:颐,贞吉,养正则吉也;观颐,观其所养也;自求口实,观其自养也。天地养万物,圣人养贤以及万民,颐之时大矣哉!
《象》曰:山下有雷,颐。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
颐卦取象下震上艮,下动上止,咀嚼之象。
命题:某人某文章是否成功发表在某权威刊物上。
断曰:不能成功发表。断卦思路很简单,下卦震为贞为内为某人,上卦艮为悔为外代表某刊物,下动上止没有发表的可能性。事后应验。
这样类似的解卦套路在实践当中屡屡出现,卦象就说明了一切问题,一目了然。
然而高岛先生却在《高岛易断》颐卦问功名一栏中解释为“山下有雷,雷发声而山亦鸣,有声名腾达之象。”《焦氏易林》焦延寿先师则解释为:“家给人足。颂声并作。四夷宾服。干戈卷阁。”可见断卦结论背道而驰、差之千里,看来死搬硬套是行不通的,一劳永逸的固定答案也是靠不住的!
断卦难,难于上青天
文/张爨轠
占卦容易断卦难,真是难于上青天。
断卦最难有三:义理难,象数难,断卦原则最难。
断卦原则至今无定法,只有大致规律可循。
朱熹是一套,高亨是一套,张丙哲是一套。
刘君祖大师不认可朱熹那一套,用高亨的求宜变之爻那套理论发扬光大在其《刘君祖断卦全书》中占验3000多例,极具说服力,不得不信!
傅佩荣大师在《易经入门——占卦解卦》一书中遵循朱熹的断卦原则占例无数,应验颇多。
清代著名易学家张丙哲在其《易占秘解》中详细的针对朱熹与他自己研究、总结出来的的断卦原则结合大量古筮例进行了比较剖析,也似乎没有丝毫破绽。
综合各家断卦原则来看,真是难辨高下,似乎各执一词,皆有其理。
然而在实践应用当中,笔者发现以上各家皆有问题,真正的断卦原则迷雾重重、尚待解开,至今任然只是个大致规律而已,很多占例的断卦原则根本就无法举一反三,当然本身也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唯一标准答案存在。或许,这也是历代研易之士欲罢不能的探索心理在支撑易学的发扬光大。
马航失联飞机的下落预测
文/张爨轠
应著名易学家、儒学家、中国哲学专业研究生导师陈德述教授的指示,于2014年3月14日中午叫我就全球关注的马航失联飞机下落事件进行预测。
命题1:测马航失联飞机的下落。(2014年3月14日下午2-3点蓍草演算)得遇未既之困即未既卦第5、6爻动变卦困卦。
未济,亨,小狐汔济,濡其尾,无攸利。
《彖》曰:未济、亨,柔得中也。小狐汔济,未出中也;濡其尾、无攸利,不续终也;虽不当位,刚柔应也。
《象》曰:火在水上,未济。君子以慎辨物居方。
初六:濡其尾,吝。
《象》曰:濡其尾,亦不知极也。
九二:曳其轮,贞吉。
《象》曰:九二贞吉,中以行正也。
六三:未济,征凶。利涉大川。
《象》曰:未济征凶,位不当也。
九四:贞吉,悔亡。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赏于大国。
《象》曰:贞吉、悔亡,志行也。
六五:贞吉,无悔。君子之光,有孚,吉。
《象》曰:君子之光,其晖吉也。
上九:有孚于饮酒,无咎。濡其首,有孚、失是。
《象》曰:饮酒濡首,亦不知节也。
困,亨,贞,大人吉,无咎。有言不信。
《彖》曰:困,刚掩也。险以说(yuè悦),困而不失其所亨,其唯君子乎?贞、大人吉,以刚中也;有言不信,尚口乃穷也。
《象》曰:泽无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
初六:臀困于株木,入于幽谷,三岁不觌。
《象》曰:入于幽谷,幽不明也。
九二:困于酒食,朱绂方来,利用亨(xiǎnɡ享)祀(sì)。征凶,无咎。
《象》曰:困于酒食,中有庆也。
六三:困于石,据于蒺(jí)藜(lí),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
《象》曰:据于蒺(jí)藜(lí),乘刚也。入于其宫,不见其妻,不祥也。
九四:来徐徐,困于金车。吝,有终。
《象》曰:来徐徐,志在下也。虽不当位,有与也。
九五:劓(yì)刖(yuè),困于赤绂(fú),乃徐有说(yuè悦),利用祭祀。
《象》曰:劓(yì)刖(yuè),志未得也。乃徐有说(yuè悦),以中直也。利用祭祀,受福也。
上六:困于葛(ɡé)藟(lěi),于臲(niè)卼(wù),曰动悔,有悔,征吉。
《象》曰:困于葛(ɡé)藟(lěi),未当也。动悔、有悔,吉行(xínɡ)也。
命题2:测马航失联飞机上的人员生死状况?也就是说是生还是死?(2014年3月14日晚9-10点蓍草演算)得遇萃之比即萃卦第4爻动变卦比卦。
萃,亨,王假(ɡé格)有庙。利见大人,亨,利贞。用大牲,吉。利有攸往。
《彖》曰:萃,聚也;顺以说(yuè悦),刚中而应,故聚也。王假(ɡé格)有庙,致孝享(xiǎnɡ)也;利见大人、亨,聚以正也;用大牲吉、利有攸往,顺天命也。观其所聚,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象》曰:泽上于地,萃。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
初六:有孚不终,乃乱乃萃。若号,一握为笑,勿恤,往无咎。
《象》曰:乃乱乃萃,其志乱也。
六二:引吉无咎,孚乃利用禴(yuè礿)。
《象》曰:引吉无咎,中未变也。
六三:萃如,嗟如,无攸利。往无咎,小吝。
《象》曰:往无咎,上巽也。
九四:大吉,无咎。
《象》曰:大吉无咎,位不当也。
九五:萃有位,无咎。匪(fēi非)孚。元永贞,悔亡。
《象》曰:萃有位,志未光也。
上六:赍(jī)咨(zī)涕(tì)洟(yí),无咎。
《象》曰:赍(jī)咨(zī)涕(tì)洟(yí),未安上也。
比,吉,原筮,元,永,贞,无咎。不宁方来,后夫凶。
《彖》曰:比,吉也;比,辅也,下顺从也。原筮,元永贞,无咎,以刚中也;不宁(nínɡ)方来,上下应也;后夫凶,其道穷也。
《象》曰:地上有水,比。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
初六:有孚比之,无咎。有孚盈缶(fǒu),终来有它,吉。
《象》曰:比之初六,有它,吉也。
六二:比之自内,贞吉。
《象》曰:比之自内,不自失也。
六三:比之匪(fěi)人。
《象》曰:比之匪(fěi)人,不亦伤乎!
六四:外比之,贞吉。
《象》曰:外比于贤,以从上也。
九五:显比。王用三驱,失前禽。邑人不诫,吉。
《象》曰:显比之吉,位正中也。舍逆取顺,失前禽也。邑人不诫,上使中也。
上六:比之无首,凶。
《象》曰:比之无首,无所终也。
断卦:综合以上两命题分析后得出结论
飞机动力不足或失火而坠困入水下,机上人员集体往生。
未既之困象数分析:
离为火,为飞机动力不足或失火;坎为水,为飞机坠落入水下;兑为毁折,为机毁人亡;两卦中互离互坎亦皆显示飞机失火或动力不足后已经坠入水下。
萃之比象数分析:
兑为毁折,为机毁人亡;巽为入,亦为坠落;坤为地,为包藏;坎为水,与坤地亲比,为人在水下地中被包藏之象。
义理简析:
未既卦以小狐狸过河未到终点而被水淹为喻,借指飞机动力不足而落水之意;未既卦上离为火有飞机失火之可能性;上九“濡其首”意指飞机被水淹没遭遇灭顶之灾;尤其是六五“君子之光,其晖吉也。”乃日月辉映(上离为日互坎为月)寓意飞机毁灭后与日月同在的悲壮状态;与象数分析答案一致。
困卦九五、上六“劓刖,困于赤绂”,“困于葛藟,于臲卼”也反映了飞机坠毁解体以及被困之惨状。两卦结合就可以得出飞机已经坠困入水下的结论。
萃卦有会聚众人之意,说明生死之时所有人都在一起;萃卦与宗教、祭祀息息相关,“王假(ɡé格)有庙”、“顺天命也”含众人归天之意;比卦乃坎水与坤地亲比之本意,人在坎水坤地之间,也为被困水下之意思;与象数分析同样一致。
但愿以上完全没有断准确,为马航失联飞机所有人员祈祷:但愿奇迹出现,天下所有人都希望他们平安归来!!!
嘎玛高僧度天下——易占如是答
文/张爨轠
这篇文章为笔者已经放下对《周易》的深入研究这个决定以后所写,本来已经打算尽量减少撰写有关断卦分析的文章。可是,这篇文章具有重大意义。尤其对于笔者来讲,作为佛弟子学佛两年来一直非常喜欢著名高僧嘎玛仁波切上师,从上师的博客中(http://blog.sina.com.cn/changliesi)学习佛法受益匪浅,越来越对嘎玛仁波切上师充满了敬重与感恩之心,对上师善巧、睿智、慈悲、通俗易懂、平易近人、精辟实用的每一篇开示特别推崇。受益之余也一直在思考在当今社会学佛一定要有正知、正念、正行,除了按照佛法的教义学习以外,主要追随哪位具德上师才适合自己呢?困惑之余,是否可以借用古老的《周易》智慧来寻求帮助呢?毕竟,末法时代要找到一位真正的具德上师实不容易,作为凡夫俗子真的难以判断准确,也明白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具德上师必须因缘和合时才有可能。
所以,笔者才冒着对嘎玛仁波切上师大不敬的顾虑认认真真的用传统大衍筮法蓍草占问了本文的重要命题:从易占的角度如何客观公正的评价嘎玛仁波切上师?(2014年10月31日上午10-11点蓍草演算)得遇中孚之同人卦,即中孚卦第2爻、第3爻、第4爻动变卦同人卦。
中孚卦与同人卦的经文内容如下:
“中孚,豚(tún)鱼吉。利涉大川,利贞。
《彖》曰:中孚,柔在内、而刚得中,说(yuè悦)而巽,孚乃化邦也。豚鱼吉,信及豚鱼也;利涉大川,乘木舟虚也。中孚以利贞,乃应乎天也。
《象》曰:泽上有风,中孚。君子以议狱缓死。
初九:虞(yú)吉,有它不燕。
《象》曰:初九、虞吉,志未变也。
九二: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mí)之。
《象》曰:其子和之,中心愿也。
六三:得敌,或鼓或罢,或泣或歌。
《象》曰:或鼓或罢,位不当也。
六四:月几望,马匹亡,无咎。
《象》曰:马匹亡,绝类上也。
九五:有孚挛(luán)如,无咎。
《象》曰:有孚挛如,位正当也。
上九:翰音登于天,贞凶。
《象》曰:翰音登于天,何可长也?
同人,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贞。
《彖》曰:同人,柔得位得中、而应乎乾,曰同人。同人曰: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乾,行也;文明以健,中正而应,君子正也;唯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
《象》曰:天与火,同人,君子以类族辨物。
初九:同人于门,无咎。
《象》曰:出门同人,又谁咎也?
六二:同人于宗,吝。
《象》曰:同人于宗,吝道也。
九三:伏戎(rónɡ)于莽(mǎnɡ),升其高陵,三岁不兴。
《象》曰:伏戎于莽,敌刚也。三岁不兴,安行也。
九四:乘其墉,弗克攻,吉。
《象》曰:乘其墉,义弗克也。其吉,则困而反则也。
九五:同人先号咷(táo),而后笑,大师克相遇。
《象》曰:同人之先,以中直也。大师相遇,言相克也。
上九:同人于郊,无悔。
《象》曰:同人于郊,志未得也。”
断卦:
按照宋代易学大家朱熹三个动爻“以本卦卦辞、卦象为主,以之卦卦辞、卦象为辅断之。”作为本命题的断卦依据。
“中孚卦之为卦,三与四,二柔在内、为中虚;二与五,二刚得中、为中实;中虚则无我,中实则无伪,唯此心洞然而虚,则至诚充然而实矣。充然者,发于中而孚于外,所以为中孚也。”(参见《日讲易经解义》、(清)牛钮等撰、海南出版社、2012年12月第1版)理解要义就是“无我”、“无伪”、“至诚充然而实”的佛菩萨境界。
中孚卦卦形上巽下兑,巽为木为舟,下兑为泽为大江大河,恰是载人之舟渡过大江大河到达彼岸的本来意思。
“豚鱼”用以比喻无知、难以度化之普通老百姓或称凡夫俗子。将“豚鱼”这样的凡夫俗子“利涉大川”度化过大江大河。
“孚乃化邦”意为“无我”、“无伪”、“至诚充然而实”的佛菩萨境界乃能度化邦国!
“乃应乎天”意为合乎人心、天道,与天命之本然相应。实为“感无不化”。
“《象》曰:泽上有风,中孚。君子以议狱缓死。”涵义:“孔子释中孚象曰:兑泽之上有巽风,泽至实而风至虚,风无形而能感泽,犹诚无象而能动物,中孚之象也。君子体以此用狱,当狱之未成,则用议、以求其入中之出;既狱之既成,犹用缓、以求其死中之生。哀矜恻怛(怛:痛苦;忧伤)、总出于至诚无私,所谓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俱无憾焉。此君子为民之意、有以深入乎民心,上感而下受,亦中孚之义也。”(参见《日讲易经解义》、(清)牛钮等撰、海南出版社、2012年12月第1版)可见,这段话充分说明度化众生具足了慈悲为怀、救苦救难、不放弃能度化的任何人甚至包括罪大恶极该用狱(也可以理解为下地狱)的死刑犯也要使其脱离生死苦海的佛菩萨境界!
中孚卦的“孚”本为雌鸟孵卵之意,第3爻、第4爻中空为虚,第1爻、第2爻、第5爻、第6爻阳爻为实,恰似孵蛋之象,这里可以象征佛法的代代传承,象征弟子们在师傅的呵护、引领之下得到度化。
变卦同人卦开始就讲“同人于野”,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倡导天下和同、世界和平、同心同德、和衷共济、人人平等、众生平等的慈悲、博爱精神。该句本意指的是与旷野边远地方的人民和同友好,可见没有任何国度、地域、种族、民族等偏见与私心杂念,也就是天下众生一视同仁之意。(“野”的本意为城郊之荒僻之外。古代称国或城为邑,邑外为郊,郊外为野。)
明代著名高僧蕅益大师在其《周易禅解》一书中说:“观心释者,野是三界之外,又寂光无障碍境地。既出生死,宜还涉生死大川以度众生,惟以佛知佛见示悟众生,名为‘利君子贞’”。
“唯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意为君子光明磊落能够沟通天下百姓进而建立天下和同社会。佛法不正是度化众生、弃恶扬善、维护天下和平的最好教育方式吗?
“君子以类族辨物。”这里可以对应理解为众生根性有差异,君子要善于分辨采取善巧方便的对治措施。佛陀流传万千法门不正是为了应机众生吗?“类族”就是指不同人的根性而言,“辨物”就是指的应机措施而言。
从象数上看,同人卦上乾下离,乾为天为包罗天下众生之象,离为火为太阳乃光明之象,意为给天下众生带来光明!不正是佛光普照天下众生的本意吗?
两卦简单分析以后,回到本文占问命题上来,嘎玛仁波切上师不正是像佛菩萨一样藉此中孚卦的“佛法舟船”引领同人卦“天下同人(众生)”渡到了脱生死的般若彼岸(利涉大川)的高僧大德吗?
笔者用一首最简洁的诗来概括易占的回答:
嘎玛高僧佛菩萨
中孚舟船度天下
同人众生不放弃
善巧应机最得法
的的确确有如本文标题“嘎玛高僧度天下——易占如是答”!易占不说假话,预测的目的就是要客观公正!学佛不搞个人崇拜,但对于引领众生入佛道的具德上师理应称扬天下!当之无愧!
我等凡夫,当应至诚顶礼嘎玛仁波切上师正法永驻!恰如上师长寿祈请文的精妙概括:
愿吉祥!
语自在尊文殊童威力,
闻思修之智慧超绝伦。
竖立正教法幢妙无等,
足莲永固祈愿事业兴!
附注:笔者曾经专门占问“我追随嘎玛仁波切上师学佛到底好不好?”(2014年10月31日上午10-11点蓍草演算)得遇比之坤卦即比卦第5爻动变卦坤卦。比卦九五曰:“显比。王用三驱,失前禽。邑人不诫,吉。《象》曰:显比之吉,位正中也。舍逆取顺,失前禽也。邑人不诫,上使中也。”看来爻辞一语中的,明确说明要顺随缘分,不必强求,留有余地,懂得取舍。事实上,反观自己的学佛根器可能不一定契机藏传佛教。尽管如此,对嘎玛仁波切上师的敬重之心溢于言表,随喜赞叹嘎玛仁波切上师弘法利生事业的伟大功德!
(张爨轠于2015年3月31日补充该段附注文字)
确定学佛方向的重要占断
文/张爨轠
能够懂得一些《周易》的学问确实受益匪浅,芸芸众生凡夫俗子哪有不困惑的时候,借用老祖先的圣贤智慧指导自己的重大决策无疑是明智的选择。笔者就专门为确定自己的学佛方向问题困惑已久,现在终于找到了想要的答案。
占问命题:我今后学佛主要以净空法师所讲经教好不好?(2015年3月31日上午9-10点蓍草演算)得遇泰之既济卦即泰卦第2、第5爻动变卦既济卦。
泰,小往大来,吉亨。
《彖》曰:泰,小往大来。吉亨;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
《象》曰:天地交,泰。后以财(cái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九二:包荒,用冯(pínɡ)河,不遐遗,朋亡。得尚于中行。
《象》曰:包荒得尚于中行,以光大也。
六五:帝乙归妹,以祉(zhǐ)元吉。
《象》曰:以祉元吉,中以行愿也。
断卦:
泰卦上坤下乾,坤为阴为地乾为阳为天,天地阴阳交感通泰和合之象。变卦既济卦上坎下离,坎为水离为火,水火相交各得其用,六爻之位各得其正,乃大功告成之象。
泰卦九二:“包荒,用冯(pínɡ)河,不遐遗,朋亡。得尚于中行。《象》曰:包荒得尚于中行,以光大也。”“此一爻,是美人臣有刚中之德、而皆合乎中道也。包,谓有容;冯河,谓果断;不遐遗,谓不忘远;朋亡,谓无私比;尚,合也。”“包容之量、刚断之才、深远之虑、大公之怀,而均合乎天理当然、不偏不倚之道。”(参见《日讲易经解义》、清、牛扭等撰、海南出版社2012年12月第一版)
泰卦六五:“帝乙归妹,以祉(zhǐ)元吉。《象》曰:以祉元吉,中以行愿也。”“此一爻,是见君能虚心下贤、而成致泰之功也。帝乙(商代君主,纣之父),至尊之象;归妹,下贤之象;以祉,谓以此而受福祉;中,谓中德。”“五以柔中之德、任二刚中之贤,君臣之间不惟以情相合,而实以道相孚,人自不得而间之矣。君之任贤愈专,则贤之任事愈力,一人端拱(端坐拱手)无为,而群材效职,万方乐业,天下所蒙之福熟非大君之福哉?”。(参见《日讲易经解义》、清、牛扭等撰、海南出版社2012年12月第一版)
由以上简要分析可见,此命题的占断答案已经明确无疑。看来确定选择学习净空法师的经教非常适合自己的学佛根器,可以取得成功、光大行愿,更符合天地自然规律之道!
也充分说明净空老法师教化天下通泰无碍已经功成名就,追随净空老法师学习而受到巨大福祉的众生已经遍布天下!普度天下众生之象一览无余!
今此占断,疑惑顿消,感恩中华老祖先的《周易》预测智慧确定了坚定不移的学佛终生方向。
易占如何评价当今世界另类摇滚、死亡金属之类的音乐文化?
文/张爨轠
命题:易占如何评价当今世界另类摇滚、死亡金属之类的音乐文化?(2015年4月13日上午10-11点蓍草演算)得遇遁之同人卦即遁卦第1爻动变卦同人卦。
遁:亨,小利贞。
《彖》曰:遁亨,遁而亨;刚当位而应,与时行也。小利贞,浸而长也。遁之时义大矣哉!
《象》曰:天下有山,遁。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
初六:遁尾,厉,勿用有攸往。
《象》曰:遁尾之厉,不往何灾也?
断卦:
遁卦卦体上乾下艮,二阴生于下,阴长阳消乃邪道渐长之象。初爻言遁之几贵早见,正人宜避之,避而免祸。卦辞一针见血警戒君子守正、远邪避祸。
“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实则警示君子“惟严于自治,以礼义廉耻、为立身之大防,以正大光明、为处事之大本,毫厘不苟、尺寸不移,则一正、足却百邪,小人自远退、而不敢近矣。”(参见《日讲易经解义》、清、牛钮等撰、海南出版社、2012年12月第1版)
遁卦初爻曰:“遁尾,厉,勿用有攸往。《象》曰:遁尾之厉,不往何灾也?”讲得再明白不过了,与上面的分析是一个意思,着重于强调警示远离避祸并且尤其要注意以早为贵。
变卦同人卦“君子以类族辨物”则充分警示君子要善于明辨是非,要具有正知正见的判断能力。
《周易》是穷究宇宙人生真相的智慧之学,是反映自然客观规律的智慧之学,易占针对当今世界这些另类摇滚、死亡金属之类的音乐文化如此理性的回答让人深思啊!
作为一位了解流行音乐、了解摇滚音乐的从业者、教育工作者,面对当今世界纷繁社会乱象,如何利用自己的正知正见来弘扬行业正能量,教化行业不良风气,避免邪知邪见的毒瘤影响到更多的迷惑人群当之无愧是应该起码具备的最基本责任与义务。
作为鼓手、教师的角度来看,国外引进过来的爵士鼓教材中所使用的音乐作品不乏这样另类的摇滚、死亡金属等内容,教师当以何种知见引导学生则是关乎道德礼仪廉耻的大事!教师引导不对,则必定会误人子弟、贻害无穷!西方的竞争社会价值观的的确确不值得我们学习效仿,这些被染污的音乐文化就是活生生的例证!
反观今天国内的爵士鼓教学行业,老师们都有正知正见吗?都知道应该如何正确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吗?如果自己都崇尚这些类似的音乐文化形式,谈何去传授这门专业的正确认知呢?作为有着五千年文明智慧传统的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现代人已经迷惑到了极处,普世的流行音乐尤其是这些另类摇滚、死亡金属等音乐文化已经不折不扣的成为了祸害人类的垃圾文化,真可谓是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参见《礼记》)的真实写照啊!
在此,笔者也通过这个卦的解释警示痴迷于这类音乐风格的鼓手、音乐人好好清醒清醒,回头是岸!尤其是从事流行音乐教育的艺术院校师生们更应该多多去思考分析,严格把关教育思想,千万别影响、误导无辜的学生群体!大家也可以在网上多去深入了解一些这类音乐人最终的状况吧,沾染黄赌毒一命呜呼的大多是其归属。原本用音乐来教化社会人心的作用却成为了走向地狱的通道,不可不慎乎!因为这类音乐文化源于西方,是扭曲、穷奢极欲的西方价值观的必然产物,玩这样的音乐、学这样的音乐就会助长人的颓废士气,逆天而行,悖德丧志,与天道自然规律恰恰相反,能有善终吗?
本然,音乐实乃心性之学,即是人心性的自然流露,固其背后所反映的正是人的心性特征而已。因此,有什么样的音乐形式必然就有什么样的社会价值观,乃至于世间所有的文化艺术形式无一例外都遵循这个恒常的自然法则!
易占如何评价西方社会的“竞争”普世价值观?
文/张爨轠
命题:易占如何评价西方社会的“竞争”普世价值观?(2015、4、13晚9-10点蓍草演算)得遇未济之恒卦即未济卦第3、第6爻动变卦恒卦。
未济,亨,小狐汔(qì)济,濡(rú)其尾,无攸利。
《彖》曰:未济、亨,柔得中也。小狐汔济,未出中也;濡其尾、无攸利,不续终也;虽不当位,刚柔应也。
《象》曰:火在水上,未济。君子以慎辨物居方。
六三:未济,征凶。利涉大川。
《象》曰:未济征凶,位不当也。
上九:有孚于饮酒,无咎。濡其首,有孚、失是。
《象》曰:饮酒濡首,亦不知节也。
断卦:
未济卦下坎上离,坎为水、离为火,火在上水在下且六爻皆不当位、不相为用,乃水火不交颠倒错位之象;卦辞主要讲小狐汔济深陷坎险不足以济险之危状;变卦恒卦上震下巽为雷风动荡之象。可见,直接就可以判断出西方社会的“竞争”普世价值观是颠倒的、错位的、危险的、动荡不安的、穷奢极欲的、方向背道而驰的、穷途末路的!
未济卦六三“未济,征凶。利涉大川。《象》曰:未济征凶,位不当也。”与上九“有孚于饮酒,无咎。濡其首,有孚、失是。《象》曰:饮酒濡首,亦不知节也。”则明确告知西方社会的“竞争”普世价值观是居险之极(未济卦六三居坎之上为不中不正之位置);上九讲得也更清楚:竞争不知节制过于放纵已经失去了诚信道德犹如灭顶之灾!“饮酒濡首”为喻可见西方社会的“竞争”价值观不正是大家看到的追求穷奢极欲的真实现状吗?(大家知道,以美国为例,全美国人占用了地球总人口近四分之一的消费资源,其国家的外债居世界之首,整个国家靠举债维持却仍然不知节制的在刺激消费!)
竞争一定会发展成为斗争、战争甚至导致毁灭!这些西方国家的“竞争”价值观真让人不寒而栗!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以来都是以仁爱、和平、礼仪兴邦,以道德、伦理、因果教育治理天下,可是现在已经西化得不识祖宗本来面目了,这样的易占回答真是该让人觉醒了!!!
《道德经》云:“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争不节制必败,这是天道自然规律!明白这个道理,国人如果盲目崇尚西方价值观、大肆效仿其错误观念真应该悬崖勒马、回头是岸,一定不要做糊涂的中华子孙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