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爨轠(zhānɡcuànléi)爵士鼓学术理论研究系列文章之42:浅析爵士鼓演奏中的提手动作与呼吸 文/张爨轠
浅析爵士鼓演奏中的提手动作与呼吸
文/张爨轠
提手动作与呼吸是爵士鼓演奏中极为重要的技术性训练内容,尤其是针对演奏完整的音乐作品时更具有体现鼓手表演动作层次、恰到好处的展示表演风采以及准确、大气的表达音乐情感等方面有着最为直观的作用。
一、 提手动作与呼吸的概念
手动作与呼吸往往是相铺相成的一种关系,因为呼吸的存在而产生出提手动作,因为提手动作而体现出呼吸的重要性与表现价值,也因为提手动作与呼吸的协调一致而产生出完美的音乐表演、动作层次,得到与音乐情绪相一致的动作表现。所以,提手动作与呼吸的概念其实就是爵士鼓演奏中逗、句、段、章等结构的标志性分界,更是音乐情感渲染的外在与内在的统一结合,是融为一体的自然生理与音乐心理的综合体现,是鼓手表演过程中把握音乐律动、稳定节奏节拍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内容,是完美传递与表达演奏思想的重要体现途径。 常规情况下,呼吸的概念包括狭义与广义两种类别。狭义的呼吸当然指生理上的张驰、松紧与音乐本身的句段气口之间的统一体现,主要体现在音乐作品的每一句、每一段、每一个换气的呼吸气口上。一般情况下,演奏者只要具备一定的音乐作品分析能力就可以很好的去大致掌握。而广义的呼吸则包涵动作上的呼吸即纯粹的生理性呼吸、心理上的呼吸即感觉性呼吸以及音乐中最常见的狭义呼吸概念等多种综合性的形式,是一切音乐类别都客观存在与必不可少的组成体现,更是作曲家创作作品时分布具体结构的细化标志,也是正确理解音乐内涵的细小分支的有机组织,是起到把握音乐作品整体框架结构与分支细节的重要分析手段。而提手动作正是对应于音乐内涵自然而成的一种动作状态。所以无论是狭义或广义的呼吸都需要鼓手将提手动作依据自身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去融为一体。当然,对于鼓手而言,由于打击乐器演奏技术的特性而定,提手动作在生理性动作呼吸的控制上更有着特殊的意义,因为只有四肢的松紧张驰协调和谐,才能得到生理上的呼吸与音乐客观的结构呼吸相一致的内外统一感受。也因此,尤其要强调音乐与生理、心理的结合、融合性的广义呼吸状态,这是提手动作与呼吸概念的关键性特点。
二、 提手动作与呼吸的处理方式
具体到某一首音乐作品的实际演奏中去,提手动作与呼吸的处理方式多种多样、灵活多变。最具规律性的特点就是在音乐结构为框架的基础之上去进行详细的划分与设定。这里特别强调“设定”的一种处理方式,意即直接分析音乐作品的逗、句、段、章等基本曲式结构,分别在相应的位置上设计提手动作。一般情况下,爵士鼓往往使用重音吊镲来表达分句或段章之间的结构界定。如在每一句完成加花内容以后必定要使用重音吊镲来表现,起到像“句号”一样的重要作用,这时提手动作的要求必然要充分体现出“句号”的完整呼吸感觉,在演奏重音吊镲的一瞬间立即将手提起来(当然是由大臂带动小臂、手腕的基本演奏动作),并在不影响节奏、节拍时值的规定限制内完成提手动作与呼吸的内外统一体现,就能达到从容自如的和谐视听感受,就能充分传递出提手动作与呼吸应用对于表现音乐作品内涵的直接意义。而对于音乐作品的结构分析当然就是最为重要的处理基本依据,鼓手要善于分析不同层次的音乐结构与提手动作幅度之间的正比关系。显然,大的句段、章节与高潮段中高潮乐句、高潮小节,甚至是某个高潮小节中的某个加花节奏音型等都需要提手动作的协调配合,要与音乐结构的层次相应的去设定安排提手动作的幅度大小,这也是最简单可行的处理方式。当然,除音乐结构为主要框架的提手动作处理方式以外,还可以根据生理性的动作呼吸的直接感觉去设计提手动作的划分与具体安排,从而更加详尽的体现出呼吸的广义概念,灵活的进行提手动作与呼吸的多种处理方式。同时,由于音乐作品在速度、力度、风格等方面的差异,在设定提手动作的幅度时要注意协调一致。越快的速度其提手动作的幅度相应越小,越慢的速度其提手动作的幅度则越大;力度越强的作品其提手动作幅度越大,力度越弱的作品其提手动作的幅度越小;激情奔动的音乐作品其提手动作幅度相对较大,柔和安静的音乐作品其提手的动作不宜过大等等……但切忌为了提手动作而影响到节奏、节拍时值的准确性,避免出现拖拍的现象以及故作大气动作而产生过大噪音的问题。原则上都是以自然的音乐结构呼吸配以自然的提手动作为标准,才能感受或传递出提手动作与呼吸恰到好处的处理效果。
三、提手动作与呼吸的长期训练价值
在爵士鼓演奏或训练过程中,提手动作与呼吸如果能够彻底引起鼓手的重视并加强训练是非常重要的。鼓手一旦掌握并意识到其重要性,对于进一步深入认识爵士鼓这门乐器的演奏特性具有极高的价值。鼓手在演奏或训练中,应该把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分配在分析音乐作品曲式结构、和声等方面,在理解音乐作品的实质上下功夫,而不应该单纯的去针对鼓声部技术死抠。在音乐表现中最重要的问题还是在于鼓手对音乐的整体把握能力,而这一切都主要依赖于对音乐的实质性理解。鼓声部只是音乐作品中一个伴奏部分而已。因此,有必要甚至是必须提出提手动作与呼吸的长期训练其实就是建立在音乐整体的视觉训练上的。这样才能真正帮助鼓手意识到表演动作其实是内在与外在的统一体现,取决于鼓手全面的音乐认知与具体的实际设定分析能力。实践证明,经过长期的提手动作与呼吸训练的鼓手能够具备即兴动作表现的驾驭能力,能够在理解音乐作品时迅速的从曲式结构入手,而不仅仅着眼于单一的鼓声部演奏,这就好比作曲家的创作视角与演奏家的演奏视角,其高度与广度显然是不一样的。也因此只要善于养成从音乐全局分析出发,把握好音乐作品结构框架,对于完整的表现一首音乐作品就应该是比较容易训练的。而对于某些鼓声部的复杂片断只要有针对性的化时间进行练习就可以解决的。
四、提手动作与呼吸的完美结合可以达到演奏表演的最高境界
其实对于提手动作与呼吸这个课题进行深入讨论,就会发现这个课题实际就是针对鼓手训练的综合性技能,一切纯粹的鼓声部技术训练目的也是为了音乐作品的应用,而恰好通过提手动作与呼吸的详细设定就能全面的反应出鼓手对于音乐作品的基本演奏思想与音乐表演的整体水平,也就可以使鼓手达到演奏表演的最高境界,客观的反映出鼓手对于音乐作品的具体理解,也是作为鼓手是否能成功演奏某首音乐作品最主要的标志性界定。同时,鼓手依据对音乐作品的全局分析,详尽的去设定提手动作与呼吸的每一个细节,就可以更为精准的体现出演奏者的音乐内涵,并通过内在与外在的统一结合传递出强有力的音乐感染力,达到为音乐表演服务的最终目的。
本文原载《乐器》2010年第2期以及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发行张爨轠著《爵士鼓教育》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