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爨轠(zhānɡcuànléi)爵士鼓学术理论研究系列文章之49:爵士鼓普及教育的几大特征 文/张爨轠

张爨轠(zhānɡcuànléi)爵士鼓学术理论研究系列文章之49:爵士鼓普及教育的几大特征 文/张爨轠

                                         爵士鼓普及教育的几大特征

文/张爨轠

认清爵士鼓普及教育的几大特征,将有助于从事爵士鼓普及教育的从业者根据自身的职业选择方向找准适合自己的职业定位,尤其是对于即将或准备打算从事该职业的鼓手来讲,更具有重要的参考及指导意义。

一、爵士鼓普及教育的非学历与商业性教育特征

非学历教育主要针对各类文化艺术培训学校、青少年宫、文化馆以及各种教学工作室、私人教学等以校外教育为主体的教育形式,具有广阔的社会发展空间与经济回报的商业教育性质。在目前国内新的市场经济与文化教育体制的良好氛围中,几乎各大城市,甚至包括一些区域范围较小的城镇等地方都有一些规模不等的社会教育培训机构,有着相当庞大的教师队伍与学生人群。由于是社会办学直接与经济效益挂钩的教育形式,教育的商业性特征极为显著,其办学理念大多首先考虑的是经济效益,虽然经济效益与教学质量不一定能够成正比,但良好的经济效益无疑有助于办学者投入更多的教育硬件设施,聘请更好的师资力量,扩大宣传与社会影响力,从而对办学规模与教学质量的推动有着直接的辅助关系。正是由于普及教育在国内的大环境中具有良好的市场经济发展空间,爵士鼓这门乐器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前景,也正是基于普及教育的非学历教育特征,使得每个人都可以或拥有机会去选择学习各种专业门类,而并非像专业院校那样设置较高的准入门槛。从这一点讲,爵士鼓普及教育的非学历教育特征给广大热爱这门专业的学生、青少年、成人提供了极好的学习平台,也极大的满足了社会上有这类学习需求的各类人群。当然,既然是非学历的普及性教育,也更多的体现为这是一种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商业教育形式。因此办学经营者考查教师业绩的通常指标往往都是以教师教学的课次工作量相对等的经济效益来决定,其次才是教学水平的问题。也因此一办学单位在考查教师的综合条件时也往往以不流失学生,能稳住生源为第一考虑因素,其次再是教师业务水平方面的考查。这些都是普及教育的非学历与商业性教育特征的重要体现。当然,比起学历教育的专业院校教育来讲,由于现在高校的不断扩招膨胀,一些院校的专业教育实质也是不折不扣的商业教育,似乎有其越来越多的共同性特征。

二、爵士鼓普及教育具有显著的业余性特征

业余性特征是所有普及教育的一大共同特征。业余的概念不仅仅指教育形式的业余化,(如学生只利用校外空余时间来学习,大部分时间仍然各自在自己就读的学校或工作单位。)还指与专业院校教育的教学系统性、规范性等方面的巨大差异。学习爵士鼓的专业院校学生要系统的学习各类音乐相关基础理论、乐队合奏、以及相关的文化课程,并经过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努力达到一定的水平要求才能成为一位合格的专业鼓手。而业余学习爵士鼓的学生不具备如此完善与专业的学习条件,也就很难达到与专业院校学生同等水平的客观要求。因此,社会普及类爵士鼓教育的水平也很难与专业院校爵士鼓教育水平相提并论,这一点是极为明显的。业余性特征的另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教学目标的非规定性、灵活性特点。既使有一些个性化的规定(自行性的)也很难严格执行。例如一些教师预先也往往会制定一些教学目标、计划之类的课程安排,但由于多种多样的原因导致很难落实的情况却很多。最根本的一大原因就是学生先天天赋条件与练习时间得不到保障。在市场经济利益的趋使下,办学单位招生往往不会考虑学生天赋状况与基础如何,一般都是来者不拒都可以来学习。并且大多数业余学生根本不可能保证太多的练习时间,学习爵士鼓也许就是一时兴趣爱好,或作为提高自身素养的一种体现,也没有打算将来走上专业道路,因此对于教师的各种教学要求也就不会那样重视而难以落实了。也正是由于爵士鼓普及教育的这种业余性特征,使得大部分学习者只能停留在业余爱好水平这一层面,能够成为这门专业领域的佼佼者实属不多。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优秀鼓手逐渐加入到普及教育的行列,用他们过硬的专业实力与用心的培育,也能发现并培养出一些优秀的鼓手,为这些鼓手最终步入专业道路提供了良好的引导与正确的方向。另外,从普及爵士鼓的角度看,无疑为社会的多元化文化需求与繁荣做出了贡献,为更多想学习这门乐器的人群提供了选择的机会。

三、爵士鼓普及教育的个性化特征

对于一位有真才实学,有社会与专业责任感的鼓手来讲,也可以在爵士鼓普及教育领域做出较大的成就。国内一些著名的演奏家在经历了许许多多的舞台历练的同时,把事业的重心或部分精力倾向于从事普及教育里来,可见普及教育里也大有作为,并且更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而对于一位鼓手来讲,如果仅仅是因为靠从事普及教育来维持生计,而不是发自内心热爱这种教育形式或者并不愿意努力的去钻研的话,建议慎重踏入这块领域。因为这块领域其实也有着很深很广的学问也需要去努力探索才能领悟出更多的成功经验与体会。这就是个性化特征的体现基础。也就是说,鼓手如果对这种教育形式感兴趣,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个性化思维去研究适合这类学生的教育方式,去探索出一些既能取得丰厚经济收益又能体现显著教学成效的实用教学方式,把学生当成实验的对象,最终建立起一套科学的、有针对性的教育体系。这也是提升爵士鼓普及教育的社会价值的最好途径与有力体现。这种明显的个性化教育特征也往往能够成为一些创新性的拓展思想体系。况且即便是普及教育也有着极大的社会竞争力,看一看这些年国内有关爵士鼓相关的比赛,一些表现优异的鼓手也并非都来自专业院校,这一点也值得从事院校专业教育的同行去思考,想一想,在业余环境状况下要培养出比专业院校学生水平更出色的鼓手在客观条件上要困难很多。这不仅仅是师资水平方面的单一问题。尤其是在国内电子鼓教学领域,一些专业院校明显落伍于社会办学教育,无论是意识还是实际教育水平上都不如社会普及教育,因此不得不说,目前电子鼓普及教育已经走在了专业教育的前列。同时也由于爵士鼓普及教育的个性化综合特征,极大的激发了广大鼓手的教学热情,一些先进的、具有相当创新意义的实用型教学思想与具体操作手段率先在普及教育的热潮中得到了实践检验,也为教师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中多了一份竞争力。也因为这种个性化教育特征,只要教师具备这种超前的创新思想,就可以落实到实际教学中并得到很好的体现。从而对推广爵士鼓普及教育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当然,无论是普及教育还是专业教育,其本质上都是相一致的,都是以传授专业知识为目标,都需要个性化的创新性教育思想作支撑与进一步发展,只不过其针对性、教育环境的差异性、实施对象的人群结构等诸多方面有着不同而已。

四、爵士鼓普及教育的局限性特征

爵士鼓普及教育的局限性特征表现在学生学习课程的单一以及学生对象的可塑空间狭窄等主要方面。一般业余学习爵士鼓的学生较少有同时学习其它音乐课程的,这一点是极为受限的。学习爵士鼓如果没有一定的相关音乐修养作支撑,很难达到一定的综合水平。这是爵士鼓普及教育最难以解决的问题。当然,既然是普及教育,完全没有必要按照专业教育的思路与要求去作比较,但无论是普及还是专业教育最终能取得较高的专业水平并获得成功的鼓手都得具备一个共同的条件,那就是实际客观能力的高标准。因此,现在国内一些著名的鼓手从事教学的同时也都在研究如何解决普及教育中客观存在的这些局限性问题,以求找到一套科学的、适合开展的教育模式与措施,并通过开设相关音乐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从根本上改善爵士鼓普及教育的一大实际问题。并且在不同环境与氛围的地域(城市)中开展爵士鼓普及教育的实际状况也有着极大的差异。这些都是爵士鼓普及教育局限性特征的具体体现内容。因此,如何解决或实施其对策是摆在每一位从业者面前的客观问题。爵士鼓普及教育的局限性特征也因此成为了提高教学水平与教学操作中的一大制约与瓶颈。 结语 如果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看爵士鼓普有教育的诸多特征也许更为清楚,而对于置身其中的从业者来讲有时反倒会有更多迷惑,尤其是身处现今社会比较现实的以经济为重的大环境下,如何体现教育的社会价值与教师自身的专业价值也是大家追求与关注的目标。也正是因为经济利益的趋使,很多鼓手也都愿意选择专职或兼职来从事这项工作,并且国内已有一些在这一领域的成功典范,无论从经济效益还是教学水平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并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值得大家去学习。也充分说明从事爵士鼓普及教育是鼓手在多元化职业选择中的一大重要途径与方向,取决于个人选择与职业定位。

附注 1.由于业余学习爵士鼓的学生人群范围较广,从幼儿、小学生、大学生到社会上的成年人都有,生源不稳定的情况尤为突出。中学生、大学生及成年人是最不稳定的群体,而这一群体的学习人群却并不少,因此有时候作为教师哪怕水平再高,教学工作尽管非常敬业也难以避免这一客观问题,这是爵士鼓普及教育所固有的一些特点,这需要作为教师的从业者必须具备一定的心理忍耐与承受能力,调整好教学的心态平衡与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以及改进教学方法等多方面的努力才能获得相对满意的收效。 2.从国内一些在这一领域已取得较好成绩的从业者分析来看,一方面其所处的地域环境(城市)具备发展的潜力是非常重要的,另一方面教师不仅仅要具备过硬的专业实力水平,优秀的教学方法,还要有较好的人际关系与协调沟通能力,以及较好的形象气质与人格魅力等多方面的综合条件,同时还得具备一些必要的推广宣传的商业化操作手取,以及经常让学生参加社会活动与演出实践,参加各类比赛,拓展学生升学与择业渠道等可行的有效操作措施才可能取得一些有效的实用经验与良好的教学成效及广泛的社会影响力。 3.学习爵士鼓人群的结构细分:一类是天赋条件较好的并有志于进入专业道路的类别,如准备参加音乐艺术院校中考、高考的学生;二类是以提高自身素质修养的类别,这类学生学习目标不太明确,稳定性差,随意性强,一般能坚持学习3-5年的时间就算不错,并以幼儿、中学生居多,构成了爵士鼓普及教育的最主要人群;三类是根本不太适合学习这门乐器的学生类别,这些学生虽然没有什么天赋,但却出于某种原因而来学习爵士鼓,能够坚持长久的相对就更少,自然淘汰的比例占了大多数;还有一类人群就是具备一定基础的成年鼓手,他们往往是可以基本胜任一般的乐队演出工作,但苦于无法提高的类别,这类学生人群比例相对较少,以专业、半专业出生的鼓手居多。 4.从就业角度来看,现在每年音乐艺术类高校爵士鼓专业的毕业生已经很多,有不少鼓手也苦于就业压力,还有一些长年在文艺演出团体工作的鼓手想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与工作状态来选择从事爵士鼓普及教育工作。况且,这个职业方向也有很多的明显优势,比如时间安排灵活,工作强度相对不太,自由支配时间比较容易掌控等,适合有这方面兴趣与实际意愿的鼓手来选择。并且,国内已有不少鼓手已发展成集教学、经营、乐器生产研发为一体的综合性普及教育产业化操作模式,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

本文原载《乐器》2011第1期以及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发行张爨轠著《爵士鼓教育》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