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爨轠(zhānɡcuànléi)爵士鼓学术理论研究系列文章之50:爵士鼓专业教育的几大特征 文/张爨轠
爵士鼓专业教育的几大特征
文/张爨轠
爵士鼓专业教育主要是针对音乐、艺术类院校(系)所开设的爵士鼓、打击乐学历性质教育,包括大学、附中以及各类中等音乐、艺术类职业学校等学历层次,是当今社会培养专业鼓手最主要的基本途径与方式,认请其固有的一些规律性教育特征将有助于改善与提高教学质量与水平,也是作为爵士鼓专业教育的从业人员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意识与从业条件。
一、爵士鼓专业教育的专业化特征
专业化特征是一个较大的笼统概念,是从爵士鼓专业教育具有的综合特性分析上来讲的。主要是指对培养对象(即学生)的知识结构方面的系统化、规范化,对教师教学方法的科学化、先进化以及对教学理论方面的学术化、科研化等综合性特征。这同时也是一个相对性的标准概念,是随着社会环境的客观改变与发展需要而定位的。具体来讲,系统化与规范化主要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教学内容包括不同国家的爵士鼓教材、不同演奏流派的教材体系、不同音乐风格的演奏曲目、不同历史时期的代表性教材、不同院校的教学大纲参考、不同学生的针对性教学内容安排等教学主体。这之中最关键的问题在于需要教师具备择优选材(教材)与因材(人才或学生个体)施教的能力,并善于根据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采取灵活增删、调整教学内容等措施或调控手段,循序渐进的安排落实好教学内容才能达到系统化与规范化的专业要求;科学化与先进化主要是针对教师运用的教学方法是否符合爵士鼓这门专业教育特性,研究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成效。科学化与先进化同时也是检验教师教学方法的基本标准,爵士鼓教育甚至包括所有教育形式也都必须遵循与符合这个标准。这就需要教师拓宽专业领域的知道面与范围,积淀更为丰富的专业知识结构体系,还需要吸纳更多打破传统与超越传统教学的新思想,才有可能构成或达到科学化与先进化的高标准。传统的一些教学方法经过一些时间的厉练与检验,可能科学但并不先进,所以必须用发展的思维去看待先进化的真正含义;学术化与科研化主要是针对提升教师理论水平与创新精神的一大基本要求,也是新形势下国家权威教育主管部门对所有教育工作者提出并大力倡导的新要求,更是检验教师专业业务水平与综合能力的权威性指标。学术、科研的目的与根本就是创新,是发展的主要前提与条件。学术化与科研化一方面是针对教师的必须要求,另一方面也针对在培养爵士鼓学生时对学生专业学习成长的过程就要逐渐培养其学术与科研能力,同时也需要把教师的学术与科研成果转化成对教学实践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思想体系,并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发挥学术与科研的巨大作用力。
二、爵士鼓专业教育的职业化特征
职业化特征主要是指对培养对象(即学生)的职业定位特征。专业院校培养的爵士鼓人才属于音乐表演方向的人才,主要针对专业文化艺术院团、各级音乐艺术院校以及社会上诸多需求爵士鼓演奏、教学的各种类型单位、团体、乐队、娱乐机构、唱片公司等对口需求的就业模式,具有明确的职业培养与规划定位。尤其以爵士鼓演奏表演为主要培养目标,也就是说,学习爵士鼓的专业学生毕业以后必须得胜任适合的(相关的)乐队专职演奏工作。这一职业定位构成了本专业一切教学计划的安排、落实的基本主线,也围绕这一职业定位开设了相关的音乐、文化系统课程。目前在国内已经基本形成了相对完善的教学体系与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模式。很多音乐艺术类院校也都正式建立并顺利开展了这门专业的系统教育。正是基于职业化特征的高标准与社会需求定位的实际要求,院校爵士鼓专业的学生在掌握该专业演奏技术技巧的同时,还得具备相应的文化水平,才能顺利的踏入职业道路的工作岗位从事专门的演奏工作。这一需求也给从事爵士鼓专业教育的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要培养出职业水准达标的合格爵士鼓专业演奏人才的确也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首先教师得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演奏实力水平,能够掌握与精通乐队实践中对鼓手技术技巧的运用规律,还得具备人才塑造的教育能力,能够把自身的实际演奏水平通过教学的形式让学生掌握这本身就是一门极大的学问。教育不光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门科学与艺术,而如何掌握到本专业的教学技术与理论精髓,是需要教师永远去努力的大功课。教师的学与教与学生的学习都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需要按照职业化鼓手人才培养的即定目标去研究与努力。当然,职业化并不等同于专业化的概念,应该说只有专业化才可能职业化,因而职业化必须得专业化,显然,这里是谈的水平的问题。也因此,职业化特征构成了爵士鼓专业教育的重要特征与标志性特征之一,也是检验鼓手综合水平是否达标的基本标准。
三、爵士鼓专业教育的国际化特征
国际化特征是相对于国内本土化特征的概念,原由非常简单,因为爵士鼓非中国传统乐器,是外来乐器,也就是说,要掌握或全面认识这门乐器,必须得从它的起源、历史发展、现状、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去详细学习与研究。这就需要涉及到研究世界上不同国家的爵士鼓教育历史与发展现状,才能获得一个正确的对本专业的全方位的基本认识。如果固步自封,立足于本土将永远局限于现有的认识层面,成为限制专业发展的地域瓶颈。因此国际化特征具有解决这些问题最好的优越性。其实,大家常讲的教育要国际化其实指的就是从世界各国的大范围为比较对象的角度来看的,绝对不是一个喊口号的抽象虚名词汇,要真正理解其含义才知道其重要性。尤其是身处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世界各国有关爵士鼓专业相关的资讯已经比较容易获得,为爵士鼓专业教育的国际化特征奠定了基础。我们身在中国却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得更多的专业资讯,对于学习、交流、发展本专业学科建设提供了更多更广的渠道。从某种意义上讲,爵士鼓专业教育的国际化特征,也是所有专业门类的共同性特征,只不过对于爵士鼓专业特性来讲,更具有一些典型意义而已。通过国内外一些著名的爵士鼓、打击乐演奏家、教育家的成长历程分析来看,几乎无一例外都是眼界开阔、着眼世界、接受新生事物的敏锐洞察力极强的类型。尤其是一些杰出的鼓手更多的具有与时代接轨的终身学习精神,他们从来都不墨守成规,总是在国际音乐潮流的瞬息万变中准确的捕捉到属于自己的敏感点。具备这种思想,爵士鼓专业教育的专业水准、教师的专业意识都将得到很大的促进与实质性的提高。目前,国内部分音乐艺术类高校已经选择、吸收世界上一些较为成功的爵士鼓教材体系与教学理念,对传统的教学大纲做了很大的调整与修改,及时的适应了社会潮流的发展趋势,并通过多种渠道引进国外爵士鼓、打击乐专家来华讲学、授课,通过举办系列大师讲座、独奏、合奏音乐会、教学示范等各种方式让国内的专业院校师生学习到了先进的专业技术,了解到了国外的发展状况与国内的差距,为进一步调整国内以及各地方艺术院校的爵士鼓教学大纲制定了可供参考的教学方向。尤其是近年来留学国外修学爵士鼓、打击乐的人才逐渐增多,他们回国后将为国内的专业学科建设起到最为直接的促进作用。因此可以说,爵士鼓专业教育的国际化特征在整个爵士鼓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上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决定性意义,更是国内爵士鼓专业学科建设与发展的正确方向与目标。
四、爵士鼓专业教育的本土化特征
前面已经简单提到本土化特征的局限瓶颈,这是相对国际化特征而言的对比性结论。但并不是全部否定本土化特征在爵士鼓专业教育领域中的作用与价值,相反,本土化特征更具有重要的个性化价值。从大的范围来看,中国与世界不同国家爵士鼓专业发展可以进行综合对比,从小的范围来看,地方上的音乐艺术类院校由于地域的差异,也有着很大的不同,无论是从教学的整体水平、师资力量、教学成效、专业学科建设的规模与规范程度等多方面都有着很大的不同。各地院校的本土化特征还体现在地域环境、经济发达水平、城市性格特点等不同造成大家对专业认知上的差距与个性化差异。当然也包括有很多值得发扬光大的创新性本土化特征的具体体现,如有些教师善于吸取多种中国民族甚至地方戏曲打击乐中的技法嫁接或借鉴到爵士鼓教学中去,这些创新性的交叉性演奏技法就是本土化特征最有价值的表现内容之一。爵士鼓专业教育也可以像如大提琴专业洋为中用,发展成具有明显中国地域与文化特色的中国化演奏流派,在世界爵士鼓众多流派中形成属于自己的个性化特色。因此,合理利用中西打击乐的演奏扩展思路,跳出局限于本专业范围以内的技术与思想束缚是取得更大发展空间的又一途径。如果说国际化特征是爵士鼓专业教育的共性的话,那么本土化特征正是其个性,没有个性的教育特征将会是千篇一律,也就没有了特色。
结语
从音乐、艺术教育的固有特性来看,决不应该束缚于固定不变的教育体系,应该处于不断的发展更新的过程之中。而探索爵士鼓专业教育的规律性特征也必须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况且,在流行音乐发展迅速的今天,人们的审美与欣赏口味总是在不断提升与变化,大环境是直接左右音乐艺术类专业学科建设的客观因素。只有教师具备终身学习、与时俱进的正确、积极心态并付诸实践才能顺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因此,任何一种教学体系或教学大纲也只是一个基本的框架性方向,并局限于特定的历史时期或年限阶段而不可能一成不变。因而敢于打破这些框架束缚并能够建立新的教学体系最终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效就是正确、科学的选择方向。综上所述,专业化、职业化、国际化、本土化构成了爵士鼓专业教育的四大基本特征。
本文原载《乐器》2011年第2期以及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发行张爨轠著《爵士鼓教育》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