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张爨轠(zhānɡcuànléi)爵士鼓学术理论研究系列文章之65:鼓刷,大智慧!文/张爨轠

小张爨轠(zhānɡcuànléi)爵士鼓学术理论研究系列文章之65:鼓刷,大智慧!文/张爨轠

                                            小鼓刷,大智慧!

图文/张爨轠

图1     上图1是笔者时常都会使用的部分鼓刷、束棒演奏产品,为了获得爵士鼓演奏过程中所需要的音色、音量、音质以及舒适的演奏手感,对这些产品进行加工与进一步改进也是不得不面对的事情!在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后发现目前这些鼓刷、束棒产品的生产研发确实亟待完善与成熟,大部分产品的生产厂家可以说没有真正深入掌握到研发的精髓,原因显然是对于演奏技术与音乐需要的不够了解。

研发价值

小鼓刷,大智慧!确实是如此。对于演奏者来讲,鼓刷的使用是必不可少的,无论是针对一些轻音乐、流行音乐、爵士音乐、民谣、波沙诺瓦等等音乐风格,还是纯粹的为了减少爵士鼓的演奏噪音等目的都会随时用到。暂且不去谈论典型的比如爵士音乐的演奏应该如何去选择和使用鼓刷的技术技巧等问题,单单就从降低爵士鼓噪音,满足鼓手日常训练、演奏,尤其是在家居环境特定情况下练习,以及丰富、优化爵士鼓音色、扩展不同音乐风格对爵士鼓音色多样性需求等等角度去看,鼓刷与束棒的生产研发实则蕴藏了无穷的智慧与重大价值!

选材涉及因素

鼓刷的材质一般会选择尼龙、钢丝以及一些天然植物材料,其研发选材涉及到诸如材质的粗细、根数、长短、质量密度、弹性、软硬度、生产工艺、造型结构、触发点位、耐用性、抗击打性能、使用寿命以及打击频率、打击力度、振动响应、空气阻力、受温湿度影响、演奏手感等等方方面面的问题。

打击介质与声学原理    

由于爵士鼓的鼓类和镲类乐器在发音的声学原理上是不同的,鼓类的膜振动声学原理要求鼓刷能够将演奏的打击触发点分散到更多的点面才能获得细腻的轻柔声音。     传统的爵士鼓演奏鼓棒一般多是木质、竹质、胶质等材质演奏成一个发音点位,因此方能获得饱满、集中、洪亮的声音效果。但是正是因为过大音量的传统鼓棒演奏使得爵士鼓的噪音问题难以得到减小,不利于演奏者进行长时间的演奏训练。     而爵士鼓中镲类乐器在使用传统鼓棒演奏时更是缺少细腻的声音表现,镲类板振动的声学原理会使一个触发点位的鼓棒头容易演奏出爆裂、干涩、突兀、喧闹、刺耳、巨大的撞击性声音。     而如果使用定音鼓类的鼓棒去演奏的话,由于其棒头太大、太软或者太硬(定音鼓鼓棒的棒头大多采用棉质、胶质、木质加软包等材质设计)又难以获得清脆的、富有穿透力的乐队所需要的高频声音效果。原因是较大的棒头比较适合低频率的动态声音触发,而定音鼓的声学特征正是在低频率范围内获得乐队的低音声部根基,从而起到支撑整个乐队的立体性低音骨架的音乐功效。所以爵士鼓演奏时往往一般情况下不会使用定音鼓类的鼓棒就是这个原因。     也正是基于这些声学原因,鼓刷和束棒的研发价值就会非常有意义。试想一下,如果在目前的科技水平下去彻底改变整个爵士鼓套鼓的规律性声音特征几乎是不可能具有重大突破的事情。     鼓类、镲类乐器自古以来无论是中国的、外国的都已经具备相对比较成熟的研发定势,是经过长期实践过程中逐渐总结下来的规律性经验累积的结果。而在演奏鼓棒的发音触发介质上去思考,去改变想要获得的不同声音效果相对来讲应该是具有非常大的研发空间与意义的,也应该不会是极其困难的事情。     束棒其实是鼓刷与传统鼓棒延伸思维下的变异产品,其演奏音质一般介于传统鼓棒和鼓刷演奏之间的效果。并且,一些鼓刷本来就与束棒的性质没有太大的区别。一副可以将其尼龙束紧的鼓刷本身就可以当成束棒来用,改变只需调节尼龙上面的收紧塑料圈就可以了。     一些用木质、竹质、胶质等不同材质生产的束棒由于其演奏尖部的多根细条状材质边缘容易划破鼓皮,其声音也难以达到鼓手需要的理想声音效果而大多数鼓手也不会经常去使用。这些问题还亟待生产研发厂商进一步改进产品性状才能真正为广大鼓手所用。     研发中的音乐需要     一副好的鼓刷或者束棒产品,应该可以演奏出相对于传统鼓棒不同的细腻音色,但其声音的“圆润”、“饱满”、“通透”、“明亮”等基本的爵士鼓声音特性也是必须要保持的!研发厂家生产的鼓刷以及束棒产品应该使演奏者能够感受到整个爵士鼓鼓类和镲类乐器的打击手感是互相协调一致的;尤其是针对手腕和手指的控制技术方面不能使演奏手柄与尼龙或者钢刷最基本的轻重、长短比例失调,这样会造成加剧手部肌肉、骨骼的疲劳;同时必须符合人体工学与演奏过程中的施、受力与正常回弹状态;在换鼓、换镲演奏过程中应该符合自然触发弹性的同一性演奏手感;最为重要的是能够在整个爵士鼓套鼓上演奏出清澈、动态层次感实足、优美动听的音色效果;特别是在声音的强弱对比、动态频响范围上应该伸缩自如;只有达到这些基本演奏要求才能够满足音乐的实际需要。     鼓刷产品的通病     目前国内外的鼓刷产品大多演奏出来的声音存在容易“发飘”、“发虚”、“太散”等明显问题,虽然音量已经减小了很多,但是听不出“结实”、“通透”、“圆润”、“跳跃”、“颗粒”等等爵士鼓应该具有的常规音色特征。解决的方向还是在对于使用材质与结构设计等诸多方面去进行反复试验,需要研发人员与鼓手的密切配合才能够准确的找到改进的关键契合点。

束棒产品的通病

而束棒产品的通病更多,大多生产厂家研发的束棒产品演奏声音“发干”、“发散”、“发硬”、“发紧”,除了演奏音量稍微比传统鼓棒小了一些以外,没有太多声音的优化性特征。几乎千篇一律造型的小木棒、小竹棒、小胶棒捆扎后就完成了束棒的研发使命,没有深入在打击触发点位、声学特性等关键问题上去下功夫探索。甚至一些生产厂家连最基本的划破鼓皮的尖锐边角都不懂得在设计时去进行打磨,可谓粗制滥造,完全没有动脑筋。     研发视角     别看小小鼓刷和束棒的生产研发,背后需要对爵士鼓膜振动与板振动的声学特性了如指掌;需要对鼓手演奏技术技巧的全面了解;需要对各种各样生产材质属性与特性的了解;需要对力学、物理学、人体工学、造型艺术的了解;更需要对当今世界不同音乐风格、种类的全方位了解与掌握才能够宏观的、立体的去看待鼓刷产品生产研发中的种种系列问题。     这里面,看似简单的背后其实蕴藏了大智慧!况且,这些产品一旦研发成熟后,在鼓手群体中一定会被大量的采用,其商业价值也不可小视!

附:产品实例分析略举

下图2是目前市面上相对而言还算是比较成熟的鼓刷产品,无论演奏手感还是音色效果,其材质的粗细、长短、软硬度等方面都比较好,接近比较满意的演奏需要,但仍然还有些明显的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改进!     比如这三副鼓刷中,上面VIC FIRTH RUTE505款的束棒尼龙尖部的尖锐边缘特别容易划伤鼓皮,其椭圆条状的每一根尼龙如果改成圆形条状则更有利于打击介质触发后的声音统一。     中间的PLAY WOOD WBR-72款尼龙根数过多,一则造成演奏手柄的轻重比例失调容易加剧手部疲劳,二则直接影响打击后发音的通透性,造成声音缺乏弹性感。     下面的老款PROMARK演奏手柄前端原本是带椭圆形的扁口状,笔者将其改成了圆口后,就能够演奏出比较集中、通透富于弹性的跳跃性声音,能够把爵士鼓本身具有的声音特征在减小音量的同时体现出来。并且在演奏手柄前段处缠上了厚厚的胶布既起到保护柄口的作用又弥补了整个鼓刷轻重比例失调的演奏手感问题。特别值得借鉴的是这款鼓刷的尼龙粗细、根数、长短、弹性比较科学,因此能够演奏出比较悦耳的爵士鼓音色。                             图2
下图3是BOTH HANDS演奏木箱鼓相对比较成熟的鼓刷产品之一,因为比较粗大,可以模拟出手拍的感觉。而很多生产厂家生产的用于演奏木箱鼓的鼓刷或者束棒根本就演奏不出木箱鼓特有的声音效果,原因是不懂得木箱鼓的声学特点。所以,很多厂家生产的演奏木箱鼓的鼓刷演奏出来的声音听起来特别单薄,与手拍演奏的厚重音色感相差甚远。但这款产品也存在一个明显的问题:其尼龙的软硬度有些过软从而使得演奏快速的密集型节奏时打击频率低、打击反应太慢,需要在此研发基础之上综合考虑、重新选择合适的尼龙软硬度材质。                           图3
下图4是在传统鼓棒硬头(传统鼓棒头多为木质、竹质、胶质等硬性材质)上套上专门的橡胶软套,使得演奏的声音立即变得厚实、低频更加丰满。此种方法也不失为一种想要迅速改变演奏声音效果的一种简单易行的研发思路。尤其在专门演奏小军鼓时,采用不同材质(如橡胶、硅胶等)、厚薄、弹性的棒头套对改变、增添、丰富其音色有立竿见影的功效!甚至可以在演奏一些高频过多、声音发干、发散的小军鼓时可以采用这样的软头套去立即获得不一样军鼓档次的音色效果。     但是类似的棒头套不太适合流行音乐中的镲类演奏,因为缺乏清晰的高频穿透力声音,在演奏桶鼓时声音也会有些发闷,有些局限性。                            图4     下图5是国产品牌FLEET和LEISHEN的钢刷产品,其钢丝偏短的设计造成演奏时弹跳手感欠佳,再则钢丝密度偏硬造成不容易在军鼓上灵活的演奏出各种各样的弧线形压刷图示节奏,在换桶鼓演奏时更是别扭,因为钢丝设计的上面两个问题造成手腕演奏过程中难以甩起来,得不到通透、弹性的桶鼓声音效果。类似这样的突出问题很多进口钢刷也几乎雷同。                            图5
通过以上简单分析后,发现尼龙的粗细、长短、密度、弹性、根数的选择是鼓刷研发的核心之处。同样的道理,无论是钢丝鼓刷还是各种各样材质的束棒,其研发的核心都是围绕这些相关问题去直接展开的。而这些材料其实非常廉价、普通、易得,从这个角度看,鼓刷以及束棒的生产研发只要善于结合音乐演奏的实际需要,就能够大有突破!     注:目前市面上可以购买到的鼓刷和束棒产品虽然已经非常多,大大小小的国产、进口品牌良莠不齐,真正能够演奏出比较理想的爵士鼓声音特征的产品确实并不多见,大多数厂家生产的产品还停留在形似而神不似的模仿层面,缺乏深入的自主研发科技含量。正是基于此现状,本文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个人意见,单就针对研发与演奏探索的角度而言,不对涉及生产厂家有任何抨击性看法!

本文载《乐器》杂志2017年03期以及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发行张爨轠著《爵士鼓教育》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