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爨轠(zhānɡcuànléi)爵士鼓学术理论研究系列文章之69:研发改进的鼓刷(一) 文/张爨轠

张爨轠(zhānɡcuànléi)爵士鼓学术理论研究系列文章之69:研发改进的鼓刷(一) 文/张爨轠

文章

研发改进的鼓刷(一)

研发改进的鼓刷(一)                                                                                                     图文/张爨轠  一、产品图例与数据

如图所示,这是笔者尝试研发改进的鼓刷。(对鼓刷的研发简单研究可参见笔者《小鼓刷,大智慧!》一文。)    1、使用材料    尼龙、尼龙固定金属环、7A鼓棒直径木棒、金属管、热缩管等。    2、参数规格    鼓刷总长度35.5厘米。    外露尼龙长17.5厘米。    鼓刷演奏手柄长18厘米。    7A直径鼓棒长16厘米。    金属管长13.5厘米。    尼龙固定金属环及金属管内隐藏尼龙共长2厘米。    热缩管内经1.6厘米左右。    二、设计说明    1.尼龙材料软硬、粗细、质地、长短、根数以及将尼龙束紧的固定金属环有很多讲究,直接关系到演奏反应、手感、音色、力度控制、发音点位、耐用性能等等一系列问题,是鼓刷研发的核心技术。    2.演奏手柄的设计不能太粗、太细、太长、太短、太轻、太重,应该以演奏时手感的直接测试来作为大致的选择依据,也就是其结构设计要符合人体工学、力学、运动学原理。因此,笔者在金属管里加入了鼓棒起到牢牢抵紧管内的尼龙固定金属环和避免轻飘飘的空管演奏手柄的一般性研发弊端。也避免了大多数鼓刷在手柄和尼龙连接处采取使用钉子、凹槽或者短金属管固定的不稳定设计方式。

   3.金属管与尼龙连接部位不使用市面上大多常见的扁口形设计,圆方形设计明显能够利于演奏出集中、通透、颗粒、跳跃的声音效果,这样更加接近于传统鼓棒的演奏声音效果,能够更加广泛的适用于不同风格音乐种类演奏的实际需要。    三、演奏测试    1.弹跳反应(尤其是回弹)较为迅速、灵敏、轻便,使得在演奏连续的密集型节奏时易于精准控制。    2.声音清晰、透彻、洪亮、优美,音色较为接近于传统鼓棒演奏出的通透效果,没有常见的鼓刷演奏声音发飘、发虚的普遍性通病。    3.手感舒适、重量适中,长时间演奏双手不容易疲劳。    4.力度控制比较自如,能够胜任从轻柔、细微的力度表现到爆发性力度演奏需要。    5.设计工艺结实耐用,金属管壳坚固稳定,绝对不用担心手柄断裂、尼龙固定金属环以及尼龙脱落、松动等鼓刷使用中最容易出现的类似问题。    亟待完善:    没有采用像工厂成型品牌生产那样将演奏手柄外观设计商标或者图案装饰,不过,这倒是鼓刷研发中比较简单容易的后续事情。另外,演奏手柄外观设计除了使用热缩管以外还可以使用更加结实耐用的完整成型的厚型塑料胶套。当然也可以采取最简洁的设计不需要热缩管、塑料胶套等外观上的处理。     由于音乐演奏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对研发鼓刷的思路也是多种多样的。因此,笔者也有多种多样的研发方案可以进一步去试验。    四、结语    如果市面上能够很容易就买到舒适满意的各种各样的鼓刷产品,哪里还需要自己花费时间和精力去琢磨这些研发上的问题呢?毕竟鼓刷的重要性对演奏传统声学鼓来讲确实是降低噪音、保护听力健康最简单、最易行的办法。特别是对于像笔者这样不喜欢巨大噪音污染的鼓手来讲,鼓刷是演奏、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打击介质,在找不到满意的现成产品之前只能开动脑筋自己动手去弥补、改进一些市场上鼓刷产品中的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