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爨轠(zhānɡcuànléi)爵士鼓学术理论研究系列文章之71:爵士鼓双踩童子功训练 文/张爨轠
爵士鼓双踩童子功训练
文/张爨轠
幼儿、少儿、少年(都可以称之为少年儿童)尤其是四、五、六岁左右就开始正式学习爵士鼓的幼儿如果一开始教学就将双踩作为重
要的技术技能来训练,加之教师的方式方法引导得当,见效会非常快。年龄越小的孩子在双踩的控制技能上越容易塑造,原因在于其身
体的柔韧性、灵活性、敏捷性以及在大脑思维挖掘、开发、拓展上明显有利于训练。因此,双踩童子功训练的最佳年龄是在起步学习的
幼儿以及少儿阶段。当然,少年(一般指十岁到十八岁的未成年人)阶段由于年龄相对比较大,起步较晚,训练难度就反而增大了很
多。不过如果和十八岁以上的成年人相比较起来还是要容易得多。 双踩童子功训练作为可以彻底解放四肢独立性、协调性、敏捷性
以及增强耐久力等重要演奏技术技能贵在越早越好,一旦错过孩子生长发育的黄金阶段,孩子的肌肉、骨骼等身体机能就逐步定型,其
开发潜力与训练效率就大打折扣。
一、训练方式方法关键在于演奏状态的规范、放松以及持之以恒的强化上面
1.规范 对演奏
规范的要求是双踩训练的基本前提。 首先,左、右脚脚尖部位(一般情况大多采用提起脚后跟的常用演奏方法)分别在脚踏板1/3
(整个脚踏板一分为三的前端)处基本上是固定不变的发力位置,除个别情况下需要移动演奏位置以外(比如演奏一些快速的搓动、滑
踩双跳、切分重音时),一般情况下是不需要移动的。原因很简单,脚踏板的受力必须符合基本的人体工程学、力学原理。也就是说,
只能在脚踏板1/3(前端)的基本位置才能够获得演奏时力量的最佳传导,并通过脚尖发力将演奏过程中的打击力量最终通过脚踏板的
机械装置、脚锤槌头传递到脚鼓(底鼓)鼓皮上去。 同时,脚尖部位的前脚掌、脚趾头必须自然平放,不能够弯曲用力才能保证演
奏过程中与脚踏板的平滑对接、自然贴合。踝关节、小腿、大腿、腰部、臀部以及整个人的身体状态都要控制平稳,以避免身体重心过
度向后倾斜造成脚部发力呈现朝前方“蹬”的错误姿势。整个身体必须保持坐姿挺拔、精神抖擞才算得上基本的规范达标。并且,整个演
奏过程自始至终不能有额外的、与演奏无关的、多余的其他任何动作。
2.放松
对演奏放松的要求是双踩训练的关键。
脚的反
应往往比手要慢很多,而在双踩训练过程中最大的目的就是要让一双脚彻底解放,唯有放松才能够有所突破。尤其是体会踝关节、小
腿、大腿、臀部以及腰部的放松是最关键的。踝关节在脚部演奏的过程中相当于一个活动的、极有弹性空间的杠杆支撑点;脚尖则起到
稳定脚踏板使之自然贴合的作用;小腿、大腿、腰部则主要起到辅助踝关节运动的作用。踝关节是整个脚部演奏运动过程中最需要去体
会、感受、思考、总结控制经验的核心部位。当然,在演奏一些大力度的控制过程中,小腿、大腿的自然发力也是必不可少的。但无论
多大的力度演奏,踝关节的控制永远是最微妙的,也是最需要依靠这个部位来掌控演奏过程中各种各样力度与音色表现的。 臀部、
腰部、肩部以及整个身体的放松尤其是呼吸的松弛自然都是直接关系到整个演奏过程中每一个具体环节的。对于呼吸的要求最好是训练
学生一定要学会腹式呼吸气沉丹田的技巧,这样才有利于使吸气和呼气循环的频率放慢、放松,才能够更充足的吸入氧气量并且善于运
用均匀的慢节奏呼吸将身心状态调整到最佳。尤其是在一些音乐气氛激烈、紧张、速度非常快的演奏过程中更要学会腹式呼吸的正确应
用。平时也一定要多加训练以养成经常使用腹式呼吸来放松身心的习惯。(由于篇幅有限,关于腹式呼吸在爵士鼓演奏应用中的具体细
节本文不作详述。)
3.持之以恒的强化
在掌握了基本的演奏规范前提下,以及在能够比较自如的做到演奏过程中的放松状态下,
每天必须得不间断的保持一定的训练强化时间才能够有所进步。幼儿、少儿年龄阶段都是处于学龄阶段,一般情况下每天都可以保证一
定的时间专门进行训练。持之以恒自然而然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双踩的控制能力。
二、训练内容重点在于单击和双跳加速上面
对于幼儿、少儿来讲,能够持之以恒学习的孩子,如果在幼儿园中班(4岁左右)、大班(5岁左右)或者小学一年级(6岁左右)就开
始学习爵士鼓,当其学习两三年以后就可以达到一定的演奏水平是不难训练的。
1.单击
左、右脚单击交替最好与左右手同步训
练,原因是四肢同步训练可以起到手、脚互相带动的促进作用。最典型的、最能够见效的也是最自然的四肢训练基本功就是左、右手与
左、右脚双踩的单击交替训练。刚开始学鼓的学生还不能够很好的控制手脚的运动状态,也更不可能马上就去演奏一些复杂的音乐作
品,这个初学阶段是建立双踩学习的最佳时期。而手脚同步的单击交替演奏不涉及对于初学者较难的各种复杂节奏形态,只需要做到手
脚四肢每个声部的交替演奏同步就可以了。而恰好就在这看似最简单的训练方式中却蕴藏着爵士鼓演奏最深刻的自然规律大道理。
当学生能够具备一定的演奏规范与放松的状态后,单击的核心技术体系一至九连音的四肢同步训练就可以正式开始了。(关于一至九连
音的单击、双跳、多跳与双踩训练的专题论述详见笔者《一至九连音单击、双跳、多跳与双踩基本功》(附谱例)、《爵士鼓双跳滚奏
教学训练纲要》、《爵士鼓多跳滚奏浅析》等文章。)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一至九连音的单击练习既可以解决音乐中节奏骨架的掌
握问题,又可以解决手脚控制技术的问题,可谓是学习爵士鼓这门专业通往掌握其演奏核心规律的最佳基本功!事实上,双脚能够轻松
自如的演奏驾驭好一至九连音是非常复杂的,因为这里面涵盖的技术技巧非常丰富,也是双踩与四肢训练诀窍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不二法
宝!
2.双跳
双踩演奏双跳非常复杂,特别是对于成年阶段才开始练习双踩的鼓手而言。但是对于低龄段的儿童来讲,大量实践证
明,训练效果往往超出预期的设想,原因还是在于儿童天生的身体控制机能、柔韧性、可塑性等非常好。同样,采用手脚四肢同步交替
演奏双跳的训练方式是最简单易行的,也是最符合演奏自然状态规律的。当双手演奏一至九连音的双跳时,双脚也同步跟进就可以了。
手脚同步交替训练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在节奏的把握、音色与力度控制等方面存在不容易驾驭等问题都是非常正常的过程。唯有保
持规范与放松才可以让学生逐渐提速训练。这个环节一定要使学生把握好速度控制的幅度 ,一定要反复强调量力而行,不可以盲目的提
速。并且,儿童的身体机能相对比较脆弱,也不能在训练过程中强化过度,以避免造成韧带、肌肉拉伤等不良后果。
三、在音乐演
奏应用过程中检测、观察双踩控制能力
童子功一旦具备,小孩子天生就愿意在各种各样的音乐作品演奏中去接受挑战,因为当其双
踩技术能够达到一定的技术指标时(比如可以非常轻松自如的演奏每分钟168拍左右的十六分音符甚至更快),溢于言表的成就感一定
会让这个年龄段的儿童思维活跃、兴奋。 在音乐作品伴奏、应用中去检测、观察孩子的双踩控制能力是最为重要的实践与反馈过
程。比如一首音乐作品中出现一些双踩的演奏片段哪怕可能只有仅仅的一两小节长度,就可以成为检测、观察的重要依据。一旦积累的
音乐作品更加丰富,涉及双踩的演奏片段越来越多,越来越具有挑战性时,这个阶段教师一定要抓住不同孩子学习的关键期,因人而异
的辅助大量的音乐作品让孩子巩固、强化,以大量实践曲目的教学思路去引导、增强孩子的双踩控制能力。并且,教师尤其要懂得善于
灵活调整孩子的训练内容、难度系数、强化时间等关键问题,才能够进一步促进、提高孩子双踩演奏水平与帮助孩子逐渐积累更加深
入、更加丰富的双踩演奏控制经验。 同时,对于个别双踩控制技术已经达到一定水平程度的孩子而言,一些比较复杂的双踩节奏加
上变化较多的换鼓、换镲等综合性训练是必须进一步深入学习、提高的技术任务,教师可以安排一段时间有针对性的选择使用一些专门
的爵士鼓双踩教程来进行更加系统的拓展性训练。 结语 双踩童子功训练并非一早一夕可以完成,而是需要科学、系统、周密、漫
长的训练周期与过程。一个孩子在儿童阶段就应该打下坚实的基础,长大了技术技巧就可以达到随心所欲的驾驭程度。观察起步很晚才
学习爵士鼓的大龄少年以及十八岁以上的成年人,没有童子功的功底很难真正掌握这门乐器在演奏技术技巧控制上的高难内容。即便个
别学生可以凭借不错的音乐天赋以及很好的机遇在这个专业领域有所建树,但如果具备扎扎实实的童子功夫那更是如鱼得水的事情。当
然,也并不是所有从小就学习爵士鼓的孩子都称得上具有扎实的童子功,取决于教师的正确引导以及孩子的天分、家庭的配合以及后天
坚持不懈的努力等综合性因素。
学好爵士鼓两大关键规律:一是四肢控制,二是音乐感觉。四肢控制的核心浓缩在双踩基本功的建立
上,音乐感觉的核心在钢琴的系统学习上,缺一不可,这才是真正的学鼓之道!——张爨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