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爨轠(zhānɡcuànléi)爵士鼓学术理论研究系列文章之88:研发改进的鼓刷(三) 文/张爨轠
研发改进的鼓刷(三)
图文/张爨轠
一、产品图解
图1
该鼓刷尺寸规格:总长41厘米;演奏手柄:24.5厘米;外露尼龙:16.5厘米;演奏手柄木棒为标准鼓棒7A直径大小。
大致特征:设计比市面上目前能够买到的普遍尼龙鼓刷要长一些,利于爵士鼓演奏过程中大幅度的动作表现,力度动态响应比一般鼓刷更加出色,演奏出整体声音效果比较圆润、通透,不发飘、不发虚。尤其是在换鼓、换镲演奏过程中反应迅速不延迟,发音点位清晰,回弹不粘连。
图2:长短、轻重不同的三副鼓刷
如上图(1、2)所示,三副长短不同的尼龙鼓刷可以适合在演奏过程中对音乐风格的需要进行微妙的选择。长短、轻重不同,演奏手感也会多一些选择余地。
整体上看,这三副鼓刷的研发改进基本上属于同一种类型,都采用了尼龙、圆方形柄口,没有采用大多数生产厂家设计的扁口形柄口传统模式。目的就是为了获得演奏声音的通透、圆润效果,不要那种扁口形设计演奏出轻飘飘的声音而已。
二、研发要点总结
通过多年使用鼓刷的实践经验,笔者简单总结以下几点可供有兴趣的朋友尤其是生产研发厂商共享、指正、参考:
1、尼龙鼓刷设计成空心管演奏手柄、尼龙可自由伸缩的传统研发思路最大的弊端是演奏手柄轻飘飘的,特别是在演奏过程中尼龙会摇晃不稳,直接影响音乐演奏效果。
2、尼龙的选择是尼龙鼓刷研发的关键:
尼龙太粗声音散乱、尖锐、高频刺耳;太细声音软弱无力、无法体现节奏乐器强劲动感的声学特征;太长演奏反应迟钝、无法快速灵敏的胜任各种各样的演奏技术技巧;太短则演奏张力、手腕运动幅度、动作表演受限;根数太多会造成声音笨重、不纯净、演奏反应也慢;根数太少声音发飘、发虚,缺乏打击乐器声音固有的阳刚之气。
最关键的是尼龙的材质密度、软硬度的选择要符合演奏回弹、打击振动频响动态需求,以及声音通透性、饱满性、圆润性、颗粒感等等实际音乐声学上的基本要求。
3、演奏手柄和尼龙的长短、轻重比例以及生产工艺上的种种问题,虽然确实会涉及一些必备的人体工学、运动学、力学、材料选择、手工制作、机械工程、加工工艺等等方面的多学科交叉知识,但是对于真正懂得演奏的人来讲只需要反复演奏试验很快就能够比较轻易的找到研发改进的关键症结所在。
4、鼓刷研发涉及最重要的知识是对于各种各样音乐需要的全方位了解、掌握,如果不懂音乐需求、更不懂得爵士鼓演奏技术技巧,仅仅依靠盲目模仿去研发生产不会有太大的收获。
5、对于鼓刷的进一步深入研究,那就必须在音乐声学上下功夫。鼓刷作为一种打击介质,如何达到完美的演奏效果,如何将爵士鼓这门乐器的声学特征充分的发挥出来,如何从打击介质上去改善爵士鼓巨大的噪音等等具体问题确实有待于内行人士进一步去探索!
三、结语
在此,笔者也希望看到市面上各种生产厂家能够研发出更多成熟的鼓刷产品,在研发上多从音乐演奏的角度去下功夫才能取得新的突破。同时,笔者将个人的一点小小心得公之于众分享在此,如果能够启发或者利益到有需求的相关人群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