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爨轠(zhānɡcuànléi)爵士鼓学术理论研究系列文章之122:如何训练鼓手瞬间捕捉到音乐情感变化的超强能力? 文/张爨轠
如何训练鼓手瞬间捕捉到音乐情感变化的超强能力?
文/张爨轠
对于鼓手而言,听到任何一首流行音乐作品都应该在瞬间就能够准确无误的捕捉到音乐情感、情绪变化的整体感受与微妙之处;能够瞬间识别音乐作品在爵士鼓演奏处理上的规律性特征;更能够结合爵士鼓演奏技术技巧的应用特性规律融入到音乐作品全局的编配、创作思维中去。这种对于领悟、判断、识别音乐作品在每一乐句、乐段甚至每一个小节、每一个单位音型构成上的规律性特征的解剖能力是捕捉音乐情感、情绪变化的核心基础,是训练鼓手实践演奏过程中积累经验、灵活应对的必备能力。
当一首音乐响起,鼓手必须在第一瞬间就必须抓住音乐作品的风格、速度、节奏特征、配器规律以至于能够依据经验判断出接下去音乐作品在创作、发展、变化上的大致方向。哪怕是短短的一个音乐主题动机的出现,鼓手都必须具备音乐的耳朵将其在繁复交错的声响中瞬间识别出来。
当音乐作品进入通常的前奏、段落主体、高潮变奏、间奏、尾奏等等流行音乐常见的曲式结构框架常态时,鼓手必须在大脑里面勾勒出完完整整的音乐作品结构图线;能够准确判断音乐作品在段落结构安排、层次对比设计、变奏发展创作手法、高潮处理技巧、间奏处理方式、尾奏处理特征等等主体结构上的方向性编配思路;同时,在对音乐结构布局中的每一句呼吸气口、和声走向、伴奏织体、声部关联、演唱技巧以及音乐中所涉及乐器固有的音乐表现特性等等具体环节都必须有着清晰的认知。
在此基础之上,对于瞬间捕捉到音乐情感、情绪的把握与掌控,并且通过对于爵士鼓演奏技术技巧特性的认知积累与技术储备就能够轻轻松松的驾驭手中的乐器,进一步体现出与音乐作品情感、情绪相统一协调的伴奏技术技能。
尤其是音乐在逐步进行的(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因此音乐进行都是一次性永不复返的)过程之中,鼓手要善于瞬间抓住音乐整体与局部甚至每一个细小的微妙变化处理。比如:
凡是在乐句呼吸的每一个细微地方,都可以使用开镲的技术手段去配合音乐呼吸时抑扬顿挫的感觉,并配以标志性的提手动作来界定音乐细小呼吸时的动作表现;
在针对每一个需要强调、突出的伴奏音型时都可以使用鼓声部节奏与之重复、叠加、派生等方法去跟进或者加强;
在每一个小节极其细微的情感连动、铺垫、累积进行之中,可以使用逐步递增、层层推进的的节奏变化去进行设计;
在面对较大的句段转换、过渡或者连接过程之中,就可以使用大刀阔斧的加花类型,如在常规情况下采用使用得最多的桶鼓、吊镲配搭等手段去进行演奏处理;并且要善于依据其具体所处乐句或乐段位置的重要性、关键性特征去配以与之相适应的情感、情绪渲染的节奏设计;在节奏的稀密对比、不同节奏类型的表现特征以及对音色、力度层次的变化控制等方面去进行瞬间性准确的权衡判断。
在面对间奏段落时,大多会选择节奏吊镲替代手击踩镲的常规方式去进行情感、情绪的进一步跟进与推动,并常常会在节奏编配上体现出更加丰富多样的变化,以获得音乐情感对比上的鲜明层次。
在面对尾奏段落处理时,音乐是在激情澎湃的情感宣泄中结束还是重新回复到平静的再现段落,需要鼓手去画上一个圆满的演奏处理句号。尾奏结束句音乐往往会较多采用速度的渐慢、力度的渐强或者渐弱等常规创作手段,爵士鼓则也大多采用吊镲或者大鼓、桶鼓的滚奏来进行同步处理。
因此,鼓手一定要清楚爵士鼓在节奏语言表达方式方法上最多采用的各种各样惯用性使用手段;清楚自己想要获得什么样的力度、音色概念如何在鼓上或者镲上去进行体现;尤其是要明白鼓和镲在不同打击部位的音乐表现特性与在具体音乐作品使用中的无缝对接,才能把手中的乐器特性与音乐作品相结合发挥出淋漓尽致的音乐情感表现。
当然,要想训练鼓手瞬间捕捉到音乐情感变化的超强能力不是在短期时间内就可能完成的。最关键性的问题还是得回到训练鼓手音乐的耳朵,加强其音乐相关基础课程的学习才能够彻底解决问题。这里面涉及到对于音乐全局的理解,特别是对于音乐创作技法的表现手段要了如指掌,才谈得上在爵士鼓伴奏编配过程中有据可依。一句话,培养学生全面的音乐素养才是爵士鼓教学训练的重中之重!
具体训练过程中必须要涉猎大量的流行音乐作品,教师应该一首一首的做出提示性的讲解、分析、解剖;使学生一边演奏一边思考应该如何在最快速的瞬间演奏过程中去顺应音乐作品的创作思维;去捕捉到蕴藏在音乐句、逗、段、章中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情感表达规律性创作技术手段;从音乐创造性思维上去进行更多的教学引导。一旦当学生接触、积累到成千上万首音乐作品之后,自然而然就能够建立起对音乐作品全局的准确把控并最终通过爵士鼓演奏体现出对音乐情感、情绪处理的超强演奏驾驭能力。
本文载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发行张爨轠著《爵士鼓教育》一书